CN219696691U -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6691U
CN219696691U CN202321431712.XU CN202321431712U CN219696691U CN 219696691 U CN219696691 U CN 219696691U CN 202321431712 U CN202321431712 U CN 202321431712U CN 219696691 U CN219696691 U CN 219696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hole
cylinder
contact
straigh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17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清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fty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fty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fty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fty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17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6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6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6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包括主体、内导体、接触头和弹簧,主体的尾部具有安装盲孔;内导体固定设置在安装盲孔内,内导体的尾部端面设置有连接孔;接触头设置在连接孔内,且接触头的内端面与连接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簧,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接触头的外端伸出至连接孔外;处于连接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接触头的外端向连接孔内部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的伸缩性实现弹性连接,既满足了弹性需求又满足了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背景技术
衰减器中的弹性接触连接器通常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任务,它们的设计必须精确到位以确保最优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弹性接触连接器的设计中,对弹性部件的要求是严格而精细的。如果这些部件设计不当,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接触头被按到底部后无法恢复原状。这种情况下,连接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整个衰减器的性能下降或失效。
另一方面,如果弹性部件的设计过于松散,各个部件可能会容易脱落或移位,这会在组装或维护衰减器时增加难度和复杂性。此外,松散的部件也可能导致连接器的性能不稳定,或者在震动或机械应力下导致连接器的早期失败。
因此,设计弹性接触连接器需要兼顾稳定性和弹性,同时还需要满足衰减器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应用和环境条件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就成为了一个技术挑战。尤其是在高频或高功率的应用中,连接器的设计和性能将直接影响到衰减器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阶段无法有效的兼顾弹性连接器的稳定性和弹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在满足弹性连接需求的情况下,增加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包括:
主体,其尾部具有一个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安装盲孔;
内导体,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盲孔内,且所述内导体与设置在所述主体头部的线缆电连接,所述内导体的尾部端面设置有连接孔;
接触头,其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接触头的内端面与所述连接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端与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外端与所述接触头固定连接;
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所述接触头的外端伸出至所述连接孔外;
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接触头的外端向所述连接孔内部移动。
具体地,所述连接孔分为第一直孔和第二直孔,所述第一直孔和所述第二直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直孔设置在所述内导体内部,所述第一直孔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二直孔的内端面连通,所述第二直孔的外端面与所述内导体的尾部端面重合;
所述第一直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孔的直径,所述弹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孔的直径,所述弹簧的内端与所述第一直孔过盈配合,所述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孔的直径,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二直孔间隙配合。
具体地,所述接触头包括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和所述第二圆柱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圆柱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二圆柱的内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圆柱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的直径,所述弹簧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圆柱的外径,所述弹簧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圆柱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直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圆柱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弹簧处于极限压缩状态时,所述弹簧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直孔的深度与所述第一圆柱的长度之和。
具体地,所述接触头沿所述连接孔的中轴线移动,所述连接孔的中轴线与所述主体的插入方向平行。
进一步,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用于绝缘的介质环,所述介质环设置在所述内导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安装盲孔之间。
具体地,所述介质环与所述安装盲孔过盈配合,所述内导体与所述介质环过盈配合。
具体地,所述主体为SM接头、N型接头、4.3-10型接头、L29型接头或2.92型接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接触头设置在内导体内,并通过弹簧将连接孔与接触头固定连接,通过弹簧的伸缩性实现弹性连接,既满足了弹性需求又满足了连接稳定性,并使得在连接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接触头的外端向连接孔内部移动。在非连接状态时,弹簧回复至原长状态,接触头的外端伸出至连接孔外。这种设计实现了接触头的良好弹性,解决了接触头按到底后无法弹出的问题。
同时通过将连接孔分为第一直孔和第二直孔,将接触头分别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并通过控制直径来实现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实现了弹簧与连接孔的稳定连接,避免了弹簧过度松动,各个部件容易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主体,2-介质环,3-内导体,4-第一直孔,5-第二直孔,6-弹簧,7-接触头,8-第一圆柱,9-第二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包括主体1、内导体3、接触头7和弹簧6。
主体1的尾部具有一个连接端面,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安装盲孔;内导体3固定设置在安装盲孔内,且内导体3与设置在主体1头部的线缆电连接,内导体3的尾部端面设置有连接孔;接触头7设置在连接孔内,且接触头7的内端面与连接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簧6;弹簧6的内端与连接孔固定连接,弹簧6的外端与接触头7固定连接;接触头7沿连接孔的中轴线移动,连接孔的中轴线与主体1的插入方向平行。
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弹簧6处于原长状态,接触头7的外端伸出至连接孔外;能保证接触头7在连接器未被连接使用时,能保持适当的外伸,便于将连接器接入到目标设备。
处于连接状态时,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接触头7的外端向连接孔内部移动。
当连接器被插入目标设备的接口时——即进入连接状态,接触头7会受到压力,导致弹簧6压缩,使得接触头7的外端向连接孔内部移动。保证了接触头7能够与设备接口产生良好的电接触,同时,当接口的压力消失时——如连接器从设备上拔出,弹簧6能够迅速恢复到原长状态,推动接触头7重新伸出,便于下次连接。
连接孔分为第一直孔4和第二直孔5,第一直孔4和第二直孔5同轴设置,第一直孔4设置在内导体3内部,第一直孔4的外端面与第二直孔5的内端面连通,第二直孔5的外端面与内导体3的尾部端面重合;
第一直孔4的直径小于第二直孔5的直径,弹簧6的外径大于第一直孔4的直径,弹簧6的内端与第一直孔4过盈配合,弹簧6的外径小于第二直孔5的直径,弹簧6与第二直孔5间隙配合。
连接孔一般情况下采用一体成型,但是被分为两部分:第一直孔4和第二直孔5,这两个直孔同轴设置在内导体3内部。第一直孔4的外端面与第二直孔5的内端面连通,形成一条连通的通道。第二直孔5的外端面与内导体3的尾部端面重合,也就是说,第二直孔5开口于内导体3的尾部。
第一直孔4的直径被设计得小于第二直孔5的直径,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阶梯状的内壁。这里,弹簧6的外径大于第一直孔4的直径,使得弹簧6的内端与第一直孔4过盈配合,也就是说,弹簧6的一部分被嵌入到第一直孔4中,这样可以保证弹簧6在使用中的稳定性。而弹簧6的外径又小于第二直孔5的直径,使得弹簧6与第二直孔5间隙配合,保证了弹簧6的弹性。
接触头7包括第一圆柱8和第二圆柱9,第一圆柱8和第二圆柱9同轴设置,第一圆柱8的外端面与第二圆柱9的内端面固定连接;
第一圆柱8的直径小于第二圆柱9的直径,弹簧6的外径等于第一圆柱8的外径,弹簧6的外端与第一圆柱8过盈配合。
接触头7一般情况下采用一体成型,由第一圆柱8和第二圆柱9组成,这两个圆柱同轴设置,且第一圆柱8的外端面与第二圆柱9的内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圆柱8的直径被设计得小于第二圆柱9的直径,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接触头7能够在第二直孔5中移动。同时,弹簧6的外径等于第一圆柱8的外径,所以弹簧6的外端与第一圆柱8过盈配合,保证了接触头7的稳定性,同时保持了接触头7的弹性。
在使用过程中,这个设计能确保接触头7在接收到压力时,能够向连接孔内部移动,当压力消失时,弹簧6则会驱动接触头7恢复到原始位置。因此,这种设计使得弹性接触连接器在连接和断开过程中能够有较好的弹性,同时保证了其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另外,为了便于整个连接器的装配,设定第一直孔4的深度大于第一圆柱8的长度。弹簧6处于极限压缩状态时,弹簧6的长度不小于第一直孔4的深度与第一圆柱8的长度之和。
即在进行安装时,主体1的安装盲孔朝上,安装内导体3,再将弹簧6放入连接孔,然后放入接触头7,对接触头7施加作用力,使弹簧6压缩至极限状态,继续施加作用力,完成弹簧6与第一直孔4和第一圆柱8的过盈配合,即实现了连接器的安装。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
进一步,连接器还包括:用于绝缘的介质环2,介质环2设置在内导体3的外侧面与安装盲孔之间。介质环2与安装盲孔过盈配合,内导体3与介质环2过盈配合。
通过过盈配合来实现介质环2的安装,介质环2由绝缘材质构成,可以避免内导体3与主体1之间短路,使连接器无法正常工作。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主体1为SM接头、N型接头、4.3-10型接头、L29型接头或2.92型接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其尾部具有一个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安装盲孔;
内导体(3),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盲孔内,且所述内导体(3)与设置在所述主体(1)头部的线缆电连接,所述内导体(3)的尾部端面设置有连接孔;
接触头(7),其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接触头(7)的内端面与所述连接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簧(6);所述弹簧(6)的内端与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的外端与所述接触头(7)固定连接;
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弹簧(6)处于原长状态,所述接触头(7)的外端伸出至所述连接孔外;
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接触头(7)的外端向所述连接孔内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7)沿所述连接孔的中轴线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中轴线与所述主体(1)的插入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分为第一直孔(4)和第二直孔(5),所述第一直孔(4)和所述第二直孔(5)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直孔(4)设置在所述内导体(3)内部,所述第一直孔(4)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二直孔(5)的内端面连通,所述第二直孔(5)的外端面与所述内导体(3)的尾部端面重合;
所述第一直孔(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孔(5)的直径,所述弹簧(6)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孔(4)的直径,所述弹簧(6)的内端与所述第一直孔(4)过盈配合,所述弹簧(6)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孔(5)的直径,所述弹簧(6)与所述第二直孔(5)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7)包括第一圆柱(8)和第二圆柱(9),所述第一圆柱(8)和所述第二圆柱(9)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圆柱(8)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二圆柱(9)的内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圆柱(8)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9)的直径,所述弹簧(6)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圆柱(8)的外径,所述弹簧(6)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圆柱(8)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孔(4)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圆柱(8)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处于极限压缩状态时,所述弹簧(6)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直孔(4)的深度与所述第一圆柱(8)的长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绝缘的介质环(2),所述介质环(2)设置在所述内导体(3)的外侧面与所述安装盲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环(2)与所述安装盲孔过盈配合,所述内导体(3)与所述介质环(2)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为SM接头、N型接头、4.3-10型接头、L29型接头或2.92型接头。
CN202321431712.XU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Active CN219696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1712.XU CN219696691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1712.XU CN219696691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6691U true CN219696691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1712.XU Active CN219696691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6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0073256A (ko) 가압식 스프링 커넥터
WO2018233711A1 (zh) 极柱组合件、高压组件和电连接器
US3924921A (en) Electrical-pin-and-socket connector
CN201066748Y (zh) 快插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9696691U (zh)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CN209843999U (zh) 连接器端子及连接器
US69792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with high contact normal force and sufficient resiliency
CN111164838A (zh) 弹性加载的内导体接触元件
CN201126906Y (zh) 具有快插自锁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11162419B (zh) 射频连接器及两电路板间的射频连接结构
CN116111387A (zh)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CN113285267B (zh) 一种簧片式低板间距弹性射频连接器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CN212085349U (zh) 一体式超薄连接器
CN210866559U (zh) 同轴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1509493A (zh) 一种bma/smp双浮动射频连接器
WO2020019888A1 (zh) 连接装置
CN219393767U (zh) 一种导电簧及电连接器插孔组件
CN1199942A (zh) 双端悬臂梁弹性接触器
CN212783898U (zh) 一种耳机插座及具有该耳机插座的移动终端
CN219979856U (zh)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CN213460160U (zh) 一种连接器及天线
CN215989541U (zh) 一种低驻波比同轴连接器
CN220106937U (zh) 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
CN212810712U (zh) 一种bma和smp双浮动射频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