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9856U -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9856U
CN219979856U CN202320419937.7U CN202320419937U CN219979856U CN 219979856 U CN219979856 U CN 219979856U CN 202320419937 U CN202320419937 U CN 202320419937U CN 219979856 U CN219979856 U CN 219979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urrent
carrying
pin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99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统刚
张智玲
姚光洪
游炳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Kangchuan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Kangchuan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Kangchuan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Kangchuan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99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9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9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9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该接触簧片包括主体和载流弹片,载流弹片中,接触部的宽度大于固定端和过渡部的宽度,较大的接触部宽度尺寸可使接触部与插针的接触表面积和载流横截面积最大化,提升接触簧片载流能力,而较小的固定端宽度尺寸可缩短悬臂的长度,使得在有限的接触簧片高度尺寸内,单个载流弹片可布置两个以上的接触部,从而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增加接触部的数量,进一步提升接触簧片的载流能力。较小的固定端宽度尺寸则可降低对接触部的支撑力,提供给接触部受到正压力后足够的变形空间,从而降低接触簧片的插拔力。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电连接器主要由插头和插座组成,插头中设有插孔,插座中设有插针,插头和插座之间通过插孔对接插针相导通。在现代工业电气系统中,随着电连接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对连接器的载流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簧片在同等载流情况下,体积要求越来越小,或实现在同等体积情况下,载流能力进行提升,从而满足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然而,相关技术中,电连接器的体积和载流能力很难同时兼顾。并且电连接器多为簧片式插孔结构,簧片上设有用于与插针接触的接触点,插针插入插孔后,构成插孔与插针的电流传输路径,而插针与簧片式插孔插合时,通常插拔力大,导致操作人员的体验感差,且多次插拔后容易屈服,性能也不稳定,并且簧片的载流能力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连接器的体积和载流能力很难同时兼顾、且插针与簧片式插孔插合时,通常插拔力较大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触簧片,设置在电连接器的插孔中,所述接触簧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与所述电连接器的插针相插配的插装孔,所述主体的周面上设置有安装孔;
载流弹片,所述载流弹片设置于安装孔内,所述载流弹片具有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相连的固定端,所述载流弹片的中部设有两个以上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沿所述插装孔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接触部向内凸出,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部之间具有过渡部,所述接触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端和所述过渡部的宽度,且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过渡部之间均平滑过渡;
其中,当插针插入所述插装孔后,所述插针接触所述接触部且将所述接触部挤压变形,以形成所述接触簧片与所述插针的电流传输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沿所述插装孔轴线方向的两端与所述插孔孔壁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绕所述插装孔的轴线间隔且均匀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流弹片沿所述插装孔的轴线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接触部合围成两个以上的接触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部向外凸出,当插针插入所述插装孔后,所述载流弹片弹性变形以使所述过渡部与所述插孔孔壁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流弹片具有远离所述固定端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留有供所述载流弹片弹性变形的活动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插针插入所述插装孔后,所述自由端接触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所述接触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自由端的宽度,且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接触部之间由窄到宽平滑过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端与相邻的接触部之间、所述活动端与相邻的接触部之间、所述接触部与相邻的过渡部之间均弧形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沿所述插装孔轴线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沿所述主体周面间隔设置的多个接触凸台,所述接触凸台与所述插孔孔壁接触。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中设有插孔,插座中设有插针,所述插孔中设有以上所述的接触簧片。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接触部的宽度大于固定端和过渡端的宽度,较大的接触部宽度尺寸可使接触部与插针的接触表面积和载流横截面积最大化,提升接触簧片载流能力,而较小的固定端宽度尺寸可缩短悬臂的长度,使得在有限的接触簧片高度尺寸内,单个载流弹片可布置两个以上的接触部,从而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增加接触部的数量,进一步提升接触簧片的载流能力。较小的固定端宽度尺寸则可降低对接触部的支撑力,提供给接触部受到正压力后足够的变形空间,从而降低接触簧片的插拔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簧片与插孔的配合关系图
图2为图1中接触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接触簧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接触簧片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簧片与插孔、插针配合的轴向剖面示意图,示出了插针与接触簧片的接触点位置;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簧片与插孔、插针配合的轴向剖面示意图,示出了插孔孔壁与接触簧片的接触点位置;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接触簧片,110-主体,111-安装孔,112-接触组件,1121-接触凸台,113-插装孔,114-让位间隙,120-载流弹片,121-固定端,122-接触部,123-过渡部,124-自由端,125-悬臂,126-活动间隙,200-插孔,210-插孔孔壁,300-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结合图1-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簧片100,设置在电连接器的插孔200中,用于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簧片100包括主体110以及设置在主体110周面上的载流弹片120,其中,主体110为接触簧片100的基础结构,装配于电连接器的插孔200中,形成接触簧片100与插孔孔壁210的电流传输路径,主体110的中部为空腔,插针300可插入主体110。由于接触簧片100安装至插孔200的过程中,接触簧片100的直径要先收缩再弹开恢复原状,因此主体110上设有让位间隙114以留出变形空间。载流弹片120上设有用于与插针300接触的接触点,插针300插入主体110后,接触点与插针300接触,从而形成接触簧片100与插针300的电流传输路径,最终形成插孔孔壁210与插针300的电流传输路径,实现电连接。
具体地,主体110具有与电连接器的插针300相插配的插装孔113,至少部分所述主体110与所述插孔孔壁210接触,以形成接触簧片100与插孔孔壁210的电流传输路径。主体110的周面上设置有安装孔111,载流弹片120设置在安装孔111中。
载流弹片120具有与安装孔111的孔壁相连的固定端121,固定端121与安装孔111的孔壁相连,载流弹片120的中部设有两个以上的接触部122,接触部122沿插装孔113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接触部122相对于固定端121向内凸出,相邻的两个接触部122之间具有过渡部123,接触部122的宽度大于固定端121和过渡部123的宽度,且固定端121与接触部122之间由窄到宽平滑过渡,接触部122与过渡部123之间由宽到窄平滑过渡。当插针300插入插装孔113后,插针300接触接触部122并在插入过程中挤压接触部122,以形成接触簧片100与插针300的电流传输路径,从而形成插针300与插孔孔壁210之间完整的电流传输路径。
相关技术中,一个载流弹片120上只有一个接触部122且载流弹片120为等宽结构,即接触部122与固定端121等宽。本实施例中,“接触部122的宽度大于固定端121和过渡端的宽度”可理解为本实施例中接触部122的宽度大于相关技术中接触部122的宽度,而本实施例中固定端121和过渡端的宽度小于相关技术中固定端121的宽度。即本实施例中接触部122与固定端121不等宽,从而不需要考虑接触部122的弹性和固定端121的强度做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向“内”的方向是指朝向插装孔113轴线的方向,向“外”的方向即为背离插装孔113轴线的方向。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触簧片100,由于接触部122的宽度大于固定端121和过渡端的宽度,较大的接触部122宽度尺寸可使接触部122与插针300的接触表面积和载流横截面积最大化,提升接触簧片100载流能力,而较小的固定端121宽度尺寸可缩短悬臂125的长度,使得在有限的接触簧片100长度尺寸内,单个载流弹片120可布置两个以上的接触部122,从而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增加接触部122的数量,进一步提升接触簧片100的载流能力。较小的固定端121宽度尺寸则可降低对接触部122的支撑力,提供给接触部122受到正压力后足够的变形空间,从而降低接触簧片100的插拔力。
需要解释的是,悬臂125即为固定端121与相邻的接触部122之间、接触部122与相邻的过渡部123之间的过渡部分,在插针300对接触部122的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悬臂125越窄,则可越短,以使插针300可挤压接触部122并顺利装配于插装孔113中,反之,悬臂125越宽,则需更长。本实施例中,由于固定端121与相邻的接触部122之间由窄到宽平滑过渡,接触部122与相邻的过渡部123之间由宽到窄平滑过渡,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悬臂125总体大致窄于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悬臂125,在插针300对接触部122的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悬臂125可更短,从而在接触簧片100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可设置两个以上的接触部122。当然,接触部122和固定端121的具体宽度尺寸需经过计算或实验得出,以使本实施例中的悬臂125可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悬臂125更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110沿插装孔113轴线方向的两端与插孔孔壁210接触,以形成接触簧片100与插孔孔壁210的电流传输路径,明显的是,插装孔113轴线方向与插孔200轴线方向相同,插装孔113轴线方向即为插针300在插入过程中的移动方向。当然,主体110上也可以是其他部位与插孔孔壁210接触,保证形成接触簧片100与插孔孔壁210的电流传输路径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为了使主体110与插孔孔壁210的接触效果更好,主体110沿插装孔113轴线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接触组件112,接触组件112包括沿主体110周面间隔设置的多个接触凸台1121,接触凸台1121与插孔孔壁210接触。接触凸台1121凸出于主体110周面,从而可与插孔孔壁210接触更紧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孔111可设置多个,且多个安装孔111绕插装孔113的轴线间隔且均匀设置,即载流弹片120绕插装孔113的轴线间隔且均匀设置,从而各个接触部122正向压力均匀分布,使得电流均匀分布,提高载流效果。安装孔11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对接触簧片100载流的需求以及插装孔113的尺寸而定
安装孔111的长度方向可沿插装孔113的轴线方向设置,从而载流弹片120沿插装孔113的轴线方向设置,即载流弹片120的固定端121与安装孔111沿插装孔113轴线方向的一端孔壁连接。每个载流弹片120的结构可完全一致,即每个载流弹片120中,接触部122的设置位置一致,由于多个载流弹片120沿主体110的周面均匀分布,因此多个载流弹片120上接触部122可合围成接触圈。明显的是,由于每个载流弹片120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接触部122,因此多个接触部122可合围成两个以上的接触圈。
即插针300在插入插装孔113的过程中,依次与各个接触圈接触,一定程度上避免插针300同时与所有接触部122接触,导致插入力过大的情况发生。
结合图1-图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渡部123向外凸出,当插针300插入插装孔113后,载流弹片120弹性变形以使过渡部123与插孔孔壁210接触。当然,为使过渡部123与插孔孔壁210接触更紧密,过渡部123上也可设置接触凸台1121,接触凸台1121与插孔孔壁210接触。
即载流弹片120在自由状态下时,过渡部123未接触插孔孔壁210,当插针300插入插装孔113后,接触部122受到插针300的正压力被撑开,迫使过渡部123与插孔孔壁210贴合,此时过渡部123可与接触组件112共同作用,增加接触簧片100与插孔孔壁210的接触点位,降低两者之间的连接电阻,提升接触簧片100的载流能力。
由于当插针300插入插装孔113后,接触部122和过渡部123均受挤压,载流弹片120整体会伸长,因此需留有供载流弹片120弹性变形的活动间隙126。具体地,载流弹片120具有远离固定端121的自由端124,即载流弹片120的一端为固定端121,另一端为自由端124。自由端124与安装孔111的孔壁之间留有供载流弹片120弹性变形的活动间隙126。
当插针300插入插装孔113后,载流弹片120会伸长以使自由端124接触安装孔111的孔壁,从而增加导通的接触点,降低电阻。同样的,接触部122的宽度大于自由端124的宽度,且自由端124与相邻的接触部122之间由窄到宽平滑过渡,以缩短自由端124与相邻的接触部122之间的悬臂125的长度。固定端121、自由端124和过渡部123可等宽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载流弹片120伸长后也可以不接触安装孔111的孔壁,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端121与相邻的接触部122之间、活动端与相邻的接触部122之间、接触部122与相邻的过渡部123之间均弧形连接。从而接触簧片100中弹性载流部分的横截面为“C”形,可保证接触部122在载流弹片120的中间区域,而不是在载流弹片120的冲裁面上或毛刺上;同时,相邻接触部122之间部分的横截面也为“C”形,可保证过渡部123在载流弹片120的中间区域,而不是在载流弹片120的冲裁面上或毛刺上“C”形弧面与插针300接触,在插合过程中可以降低载流弹片120对插针300镀层的损伤,降低对镀层的损伤,是提高机械插合寿命中的有效措施。
明显的是,单个载流弹片120在插针300与插孔孔壁210之间会形成“M”或“W”形的电流传输路径,此种结构可以增加传输路径,缩短每条路径的距离的同时还不会增加插拔力。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触簧片100有益效果如下:
1)根据不同部位的功能、性能的不同,将接触部122、过渡部123、固定端121和自由端124设计为不等宽结构,从而不需要考虑接触部122的弹性和固定端121的强度做平衡,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保证接触部122的电流传输能力和固定端121的连接强度,接触面积大,抗振动能力强。
2)通过多条载流弹片120并联,同时传输电流的方式来实现大电流的传输,有效的增加了接触部122的数量,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接触簧片100的载流能力,
3)同一载流弹片120上的两个以上的接触部122沿插装孔113的轴线方向依次分布,从而两个以上的接触部122形成一个高度差,这种结构使得接触簧片100与插针300接触时,插针300与各个接触圈分批进行接触,避免所有接触部122同时发生作用导致插入力过大,改善了连接器操作人员的体验感。
4)固定端121与相邻的接触部122之间、活动端与相邻的接触部122之间、接触部122与相邻的过渡部123之间均弧形连接,可以有效降低插合时对插针300的损伤,有效的保证机械插拔寿命。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中设有插孔200,插座中设有插针300,插孔200中设有以上所述的接触簧片1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有益效果与以上所述的接触簧片1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接触簧片,设置在电连接器的插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簧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与所述电连接器的插针相插配的插装孔,所述主体的周面上设置有安装孔;
载流弹片,所述载流弹片设置于安装孔内,所述载流弹片具有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相连的固定端,所述载流弹片的中部设有两个以上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沿所述插装孔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接触部向内凸出,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部之间具有过渡部,所述接触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端和所述过渡部的宽度,且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过渡部之间均平滑过渡;
其中,当插针插入所述插装孔后,所述插针接触所述接触部且将所述接触部挤压变形,以形成所述接触簧片与所述插针的电流传输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沿所述插装孔轴线方向的两端与所述插孔孔壁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绕所述插装孔的轴线间隔且均匀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簧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接触部合围成两个以上的接触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向外凸出,当插针插入所述插装孔后,所述载流弹片弹性变形以使所述过渡部与所述插孔孔壁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弹片具有远离所述固定端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留有供所述载流弹片弹性变形的活动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簧片,其特征在于,当插针插入所述插装孔后,所述自由端接触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所述接触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自由端的宽度,且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接触部之间由窄到宽平滑过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与相邻的接触部之间、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接触部之间、所述接触部与相邻的过渡部之间均弧形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沿所述插装孔轴线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沿所述主体周面间隔设置的多个接触凸台,所述接触凸台与所述插孔孔壁接触。
10.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中设有插孔,插座中设有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中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触簧片。
CN202320419937.7U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Active CN219979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9937.7U CN219979856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9937.7U CN219979856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9856U true CN219979856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0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9937.7U Active CN219979856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9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13107A1 (en) Coaxial connector
CN111509446A (zh) 连接器
CN213845753U (zh) 一种带有弹性夹持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
EP378374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1664617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astic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9979856U (zh)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CN116111387A (zh)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CN217215206U (zh) 一种多层弹片交错分布式插孔结构及连接器
CN215418680U (zh) 大电流快插连接器
CN212968376U (zh) 连接器
CN212485615U (zh) 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
CN212085349U (zh) 一体式超薄连接器
EP4213310A1 (en) Crown spring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jack and electric connector
CN116057790A (zh) 具有屏蔽连接的圆形插接连接器
CN113783016A (zh) 一种板间射频连接器
CN219350744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线簧端子
JP7392688B2 (ja) コネクタセット
CN220963836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0052884U (zh) 连接器
CN218997141U (zh) 一种便于生产的汽车连接器端子
CN219575987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及与其连接的PCB
CN217589500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20155777U (zh) 一种弹性电连接器
CN214957451U (zh) 连接器端子及连接器
CN219696691U (zh)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