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2884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2884U
CN210052884U CN201920650336.0U CN201920650336U CN210052884U CN 210052884 U CN210052884 U CN 210052884U CN 201920650336 U CN201920650336 U CN 201920650336U CN 210052884 U CN210052884 U CN 210052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ductor
outer conductor
elastic arm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03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云河
宋志刚
翟鹏
陈家辉
朱莉芸
周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503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2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2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2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外部导体,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设置在外部导体中,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中心导体。在第一外部导体上形成有第一弹性臂,在第二外部导体上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第一弹性臂的端部适于沿第一引导斜面滑动,同时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使第一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因此,第一外部导体可在第一弹性臂的弹性变形力的作用下与第一电子部件可靠电接触。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连接器的高频性能和无源互调性能。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弹簧元件来推压第一外部导体,因此,能够减小连接器的长度。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PCB板(印刷电路板)对PCB板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下端焊接在一块下端PCB板上,上端与一块上端PCB板电接触。该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上端外导体为接触环,该接触环由外部的弹簧提供压力保证与上端PCB板电接触,该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下端外导体为壳体,该壳体与下端PCB板焊接,保证与下端PCB板电连接。该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下半部分与下端PCB板焊接,保证与下端PCB板电连接;中心导体的上半部分由内部的弹簧提供压力保证与上端PCB板电接触。中心导体与壳体之间由绝缘子保证相对位置。
在现有技术中,外导体与PCB板之间的接触压力完全由套装在外导体上的弹簧元件提供,这导致外导体与PCB板之间的接触压力不足,影响整个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性能,特别是射频同轴连接器的高频性能和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 Modulation,PIM)性能。此外,为了保证套装在外导体上的弹簧元件在轴向上具有足够的弹性变形量,外导体的轴向长度通常加大,不利于降低射频同轴连接器的长度尺寸。
在现有技术中,中心导体具有弹簧探针结构(pogo pin),但是,中心导体与PCB板之间的接触压力完全由中心导体中设置的一个细小的弹簧元件提供,这导致中心导体与PCB板之间的接触压力不足,影响整个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性能,特别是射频同轴连接器的高频性能和无源互调性能。此外,为了保证中心导体中的弹簧元件在轴向上具有足够的弹性变形量,中心导体的轴向长度通常加大,这也不利于降低射频同轴连接器的长度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外部导体,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外部导体和第二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外部导体中,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中心导体和第二中心导体。在所述第一外部导体上形成有第一弹性臂,在所述第二外部导体上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端部适于沿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滑动,同时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使所述第一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中心导体上形成有第二弹性臂,在所述第二中心导体上形成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弹性臂的端部适于沿所述第二引导斜面滑动,当所述第二弹性臂的端部沿所述第二引导斜面滑动时,所述第二引导斜面迫使所述第二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外部导体的第一弹性臂插入到所述第二外部导体的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引导斜面形成在所述第二外部导体的内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与所述连接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且小于8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外部导体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阻挡台阶,在所述第一外部导体的第一弹性臂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阻挡台阶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凸起部向外滑动,从而防止所述第一外部导体与所述第二外部导体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外部导体的外端部呈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外部导体包括筒状基部,所述第一弹性臂连接至所述筒状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外部导体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多个第一弹性臂围绕所述筒状基部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中心导体的一端适于插入到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引导斜面形成在所述第二中心导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中心导体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弹性臂,所述多个第二弹性臂环绕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容纳腔均匀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引导斜面与所述连接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且小于8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中心导体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阻挡台阶,在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第二弹性臂上形成有向内突出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阻挡台阶用于阻止所述第二凸起部向外滑动,从而防止所述第一中心导体与所述第二中心导体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设置在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之间,用于将中心导体保持在外部导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外部导体和所述第二中心导体被固定到所述绝缘体上,所述第一外部导体和所述第一中心导体可相对于所述绝缘体沿所述连接器的轴向方向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为适于电连接在一个第一电子部件和一个第二电子部件之间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部件为电路板,所述第二电子部件为电路板或滤波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外部导体为通过冲压单张金属板形成的单个导电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中心导体为通过冲压单张金属板形成的单个导电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外部导体,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外部导体和第二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外部导体中。在所述第一外部导体上形成有第一弹性臂,在所述第二外部导体上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端部适于沿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滑动,同时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使所述第一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中心导体是具有弹性变形结构的单个导电部件,所述中心导体可在所述连接器的轴向方向上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设置在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之间,用于将中心导体保持在外部导体中。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外部导体上的第一弹性臂的端部沿第二外部导体上的第一引导斜面滑动时,第一引导斜面迫使第一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使第一外部导体与第一电子部件可靠电接触,提高了连接器的高频性能和无源互调性能。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弹簧元件来推压第一外部导体,因此,能够减小连接器的长度尺寸。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显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一外部导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二外部导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一中心导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二中心导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外部导体,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外部导体和第二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外部导体中,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中心导体和第二中心导体。在所述第一外部导体上形成有第一弹性臂,在所述第二外部导体上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端部适于沿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滑动,同时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使所述第一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主要包括:外部导体110、120,中心导体210、220和绝缘体300。外部导体110、120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外部导体110和第二外部导体120。中心导体210、220设置在外部导体110、120中,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中心导体210和第二中心导体220。绝缘体300设置在外部导体110、120和中心导体210、220之间,用于将中心导体210、220保持在外部导体110、120中。
图3显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一外部导体110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二外部导体12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外部导体110上形成有第一弹性臂111,在第二外部导体120上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122,第一弹性臂111的端部112适于沿第一引导斜面122滑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驱动第一外部导体110朝靠近第二外部导体12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弹性臂111的端部112会沿着第一引导斜面122向下滑动,此时,第一引导斜面122会迫使第一弹性臂111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一外部导体110可在第一弹性臂111的弹性变形力的作用下与一个第一电子部件(未图示)弹性电接触。
图5显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一中心导体210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二中心导体22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2和图5-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中心导体210上形成有第二弹性臂211,在第二中心导体220上形成有第二引导斜面222,第二弹性臂211的端部212适于沿第二引导斜面222滑动。
如图1-2和图5-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驱动第一中心导体210朝靠近第二中心导体22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弹性臂211的端部212会沿着第二引导斜面222向下滑动,此时,第二引导斜面222会迫使第二弹性臂211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一中心导体210可在第二弹性臂211的弹性变形力的作用下与第一电子部件弹性电接触。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外部导体110的第一弹性臂111插入到第二外部导体120的容纳腔中,第一引导斜面122形成在第二外部导体120的容纳腔的内壁上。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引导斜面122与连接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且小于80度。例如,第一引导斜面122与连接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等于25度、30度、45度、60度、75度。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外部导体12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阻挡台阶121a,在第一外部导体110的第一弹性臂111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凸起部111a。第一阻挡台阶121a用于阻止第一凸起部111a向外滑动,从而防止第一外部导体110与第二外部导体120脱离。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外部导体110的外端部110a呈环形,并适于与第一电子部件电接触。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外部导体110包括筒状基部,第一弹性臂111连接至筒状基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外部导体110具有多个第一弹性臂111,多个第一弹性臂111围绕第一外部导体110的筒状基部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分布。
如图1-2和图5-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中心导体220的一端适于插入到第一中心导体210的容纳腔中,第二引导斜面222形成在第二中心导体220的外壁上。
如图1-2和图5-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导体210具有多个第二弹性臂211,多个第二弹性臂211环绕第一中心导体210的容纳腔均匀间隔分布。
如图1-2和图5-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引导斜面222与连接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且小于80度。例如,第二引导斜面222与连接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等于25度、30度、45度、60度、75度。
如图1-2和图5-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中心导体220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阻挡台阶221a,在第一中心导体210的第二弹性臂211上形成有向内突出的第二凸起部211a。第二阻挡台阶221a用于阻止第二凸起部211a向外滑动,从而防止第一中心导体210与第二中心导体220脱离。
如图1-2和图5-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导体210的外端部210a呈圆形,并适于与第一电子部件电接触。
如图1-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外部导体120和第二中心导体220被固定到绝缘体300上,第一外部导体110和第一中心导体120可相对于绝缘体300沿连接器的轴向方向滑动。
如图1-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外部导体120的外端部120a适于焊接、插接或螺纹连接到一个第二电子部件上;并且第二中心导体220的外端部220a适于焊接、插接或螺纹连接到第二电子部件(未图示)上。
如图1-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为适于电连接在第一电子部件和第二电子部件之间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如图1-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部件为电路板,第二电子部件为电路板或滤波器。
如图1-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外部导体110可以为通过冲压单张金属板形成的单个导电部件。这样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1-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导体210可以为通过冲压单张金属板形成的单个导电部件。这样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例中,中心导体210、220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中心导体210和第二中心导体220。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中心导体也可以是具有弹性变形结构的单个导电部件,中心导体的弹性变形结构可在连接器的轴向方向上弹性变形,使得中心导体可与第一电子部件弹性电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成本低、具有更优越的无源互调(PIM)性能、抗电磁干扰(EMI)性能、更小的长度和更好的高频性能(无谐振问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外部导体(110、120),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外部导体(110)和第二外部导体(120);和
中心导体(210、220),设置在所述外部导体(110、120)中,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中心导体(210)和第二中心导体(220),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部导体(110)上形成有第一弹性臂(111),在所述第二外部导体(120)上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122),所述第一弹性臂(111)的端部(112)适于沿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22)滑动,同时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22)使所述第一弹性臂(111)发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中心导体(210)上形成有第二弹性臂(211),在所述第二中心导体(220)上形成有第二引导斜面(222),所述第二弹性臂(211)的端部(212)适于沿所述第二引导斜面(222)滑动,
当所述第二弹性臂(211)的端部(212)沿所述第二引导斜面(222)滑动时,所述第二引导斜面(222)迫使所述第二弹性臂(211)发生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部导体(110)的第一弹性臂(111)插入到所述第二外部导体(120)的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22)形成在所述第二外部导体(120)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22)与所述连接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且小于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外部导体(12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阻挡台阶(121a),在所述第一外部导体(110)的第一弹性臂(111)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凸起部(111a),
所述第一阻挡台阶(121a)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凸起部(111a)向外滑动,从而防止所述第一外部导体(110)与所述第二外部导体(120)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110)的外端部(110a)呈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部导体(110)包括筒状基部,所述第一弹性臂(111)连接至所述筒状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部导体(110)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弹性臂(111),所述多个第一弹性臂(111)围绕所述筒状基部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中心导体(220)的一端适于插入到所述第一中心导体(210)的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引导斜面(222)形成在所述第二中心导体(220)的外壁上;
所述第一中心导体(210)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弹性臂(211),所述多个第二弹性臂(211)环绕所述第一中心导体(210)的容纳腔均匀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导斜面(222)与所述连接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且小于8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中心导体(220)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阻挡台阶(221a),在所述第一中心导体(210)的第二弹性臂(211)上形成有向内突出的第二凸起部(211a),
所述第二阻挡台阶(221a)用于阻止所述第二凸起部(211a)向外滑动,从而防止所述第一中心导体(210)与所述第二中心导体(220)脱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绝缘体(300),所述绝缘体(300)设置在外部导体(110、120)和中心导体(210、220)之间,用于将中心导体(210、220)保持在外部导体(110、120)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部导体(120)和所述第二中心导体(220)被固定到所述绝缘体(300)上,所述第一外部导体(110)和所述第一中心导体(210)可相对于所述绝缘体(300)沿所述连接器的轴向方向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为适于电连接在一个第一电子部件和一个第二电子部件之间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部件为电路板,所述第二电子部件为电路板或滤波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部导体(110)为通过冲压单张金属板形成的单个导电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心导体(210)为通过冲压单张金属板形成的单个导电部件。
18.一种连接器,包括:
外部导体(110、120),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外部导体(110)和第二外部导体(120);和
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外部导体(110、120)中,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部导体(110)上形成有第一弹性臂(111),在所述第二外部导体(120)上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122),所述第一弹性臂(111)的端部(112)适于沿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22)滑动,同时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22)使所述第一弹性臂(111)发生弹性变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导体是具有弹性变形结构的单个导电部件,所述中心导体可在所述连接器的轴向方向上弹性变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绝缘体(300),所述绝缘体(300)设置在外部导体(110、120)和中心导体之间,用于将中心导体保持在外部导体(110、120)中。
CN201920650336.0U 2019-05-08 2019-05-08 连接器 Active CN210052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0336.0U CN210052884U (zh) 2019-05-08 2019-05-08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0336.0U CN210052884U (zh) 2019-05-08 2019-05-08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2884U true CN210052884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80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0336.0U Active CN210052884U (zh) 2019-05-08 2019-05-0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2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5531B2 (en) Float adapt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KR100756802B1 (ko) 기판 대 기판 접속용 동축 커넥터
US1079062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JPH05174883A (ja) ソケット型コンタクト
EP3537546B1 (en) Connector
EP367196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509446A (zh) 连接器
CN106159504B (zh) 紧凑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US10931051B2 (en)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N112787121A (zh) 同轴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WO2023185088A1 (zh) 浮动射频连接器及容差偏移对配的浮动射频连接器
EP378374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13934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actile feedback
US10797449B2 (en) Connector having one-piece housing
US11664617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astic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916941A (zh) 连接器
CN210052884U (zh) 连接器
CN212968376U (zh) 连接器
EP3208894B1 (en) Float adapt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210866559U (zh) 同轴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1370901B (zh) 连接器、插座
CN113783016A (zh) 一种板间射频连接器
CN110943328B (zh) 射频连接器
CN210007053U (zh) 连接器
CN219979856U (zh)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