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6937U - 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 - Google Patents

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6937U
CN220106937U CN202320918177.4U CN202320918177U CN220106937U CN 220106937 U CN220106937 U CN 220106937U CN 202320918177 U CN202320918177 U CN 202320918177U CN 220106937 U CN220106937 U CN 220106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arms
elastic
plate hole
main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181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鑫
钱正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t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t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t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t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181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6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6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6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眼端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所述鱼眼端子包括导向部;弹性部,一端与所述导向部远离其尖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部包括:两个主弹性臂,两个主弹性臂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主弹性臂的两端相互连接,两个所述主弹性臂中间形成第一孔洞。在压配过程中,导向部穿过PCB的板孔,两个主弹性臂先与板孔的接触并内收变形,随着板孔对弹性部的持续挤压,两个副弹性臂开始接触挤压变形,此时,两个副弹性臂反作用于两个主弹性臂,提高了两个主弹性臂的弹性作用力,同时两个副弹性臂能够对与之对应的主弹性臂进行弹性支撑,进而提高了鱼眼端子与板孔弹性连接的可靠性,降低了外部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Description

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眼端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鱼眼端子一般应用在电连接器中,使用时压配入PCB板的孔洞内部,以完成鱼眼端子的弹性可靠连接。现有的鱼眼端子一般为一对弹性臂,即其鱼眼孔中间宽、两端窄。但是在恶劣环境或者各种振动环境的使用场景下,该种结构的鱼眼端子会出现疲劳,存在断讯或完全失去连接功能的情况出现,即该种结构的鱼眼端子的弹性连接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弹性连接可靠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该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具有弹性连接可靠性高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鱼眼端子,包括:
导向部;
弹性部,一端与所述导向部远离其尖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部包括:
两个主弹性臂,两个主弹性臂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主弹性臂的两端相互连接,两个所述主弹性臂中间形成第一孔洞;
两个副弹性臂,设置在两个所述主弹性臂的相对侧,且分别与对应所述主弹性臂连接并形成两个第二孔洞;
固定支撑部,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洞的两端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孔洞的中间间距。
可选地,所述第二孔洞呈椭圆形。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的外侧设置有R角。
可选地,所述R角的数量包括四个。
可选地,所述R角的半径包括0.15mm或者0.1mm。
可选地,所述鱼眼端子的厚度包括0.2mm、0.4mm、0.64mm、0.8mm或者1.2mm。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鱼眼端子的装配系统,包括:
PCB板,所述PCB板上开设有板孔;
如上任一所述的鱼眼端子,所述鱼眼端子与所述板孔配合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在压配过程中,导向部穿过PCB的板孔,两个主弹性臂先与板孔的接触并内收变形,随着板孔对弹性部的持续挤压,两个副弹性臂开始接触挤压变形,此时,两个副弹性臂反作用于两个主弹性臂,提高了两个主弹性臂的弹性作用力,同时两个副弹性臂能够对与之对应的主弹性臂进行弹性支撑,进而提高了鱼眼端子与板孔弹性连接的可靠性,降低了外部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鱼眼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鱼眼端子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鱼眼端子的装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向部 2、主弹性臂
3、副弹性臂 4、弹性部
5、第一孔洞 6、第二孔洞
7、固定支撑部 8、R角
9、PCB板 10、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鱼眼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鱼眼端子的正视图;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B-B的剖视图。在图1至图4中,该鱼眼端子可以包括导向部1、弹性部4以及固定支撑部7。具体地,该弹性部4可以包括两个主弹性臂2以及两个副弹性臂3。
弹性部4的一端与导向部1远离其尖端的一端连接。两个主弹性臂2中间形成第一孔洞5,两个副弹性臂3设置在两个主弹性臂2的相对侧,且分别与对应主弹性臂2连接并形成两个第二孔洞6。固定支撑部7与弹性部4的另一端连接。
在需要使用鱼眼端子时,将导向部1沿着PCB板9的板孔10穿过,弹性部4逐渐与板孔10的内壁接触。具体地,两个主弹性臂2先与板孔10的内壁接触并受到挤压变形。两个主弹性臂2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反作用于板孔10的内壁,以实现弹性部4与板孔10的弹性连接。随着弹性部4在板孔10的内部的不断伸入,板孔10与两个主弹性臂2的接触以及挤压区域在不断变化,两个副弹性臂3也开始相互接触,并逐渐挤压变形。此时,两个副弹性臂3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反作用于两个主弹性臂2,进而板孔10的内壁受到两个主弹性臂2的反作用力和两个副弹性臂3和反作用力,以使得鱼眼端子与板孔10的弹性更加稳定可靠。
传统的鱼眼端子一般为一对弹性臂,在恶劣环境或者各种振动环境的使用场景下,该种结构的鱼眼端子会出现疲劳,存在断讯或完全失去连接功能的情况出现,即该种结构的鱼眼端子的弹性连接可靠性差。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采用两个主弹性臂2和两个副弹性臂3配合提高双重反作用力的方式,能够在满足对鱼眼端子插拔力的同时,实现鱼眼端子与板孔更加可靠地弹性连接,避免了外部振动等因素导致鱼眼端子松脱的情况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孔洞5和第二孔洞6的具体结构,可以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1和图2中,该第一孔洞5的两端间距大于第一孔洞5的中间间距,第二孔洞6呈椭圆形,也即两个副弹性臂3呈弧状。具体地,该种第一孔洞5和第二孔洞6的结构能够保障弹性部4的外部自上而下的截面一致,即弹性部4的外侧平整。此外,第一孔洞5的中间间距小,即两个副弹性臂3的隆起部相距较近,进而两个副弹性臂3更易接触挤压变形,以进一步提高该鱼眼端子与板孔10弹性连接的可靠性。因此,对于在鱼眼端子和板孔10连接过程中两个副弹性臂3的状态包括:两个副弹性臂3接触挤压形变但未与对应主弹性臂2接触、两个副弹性臂3接触挤压形变且与对应主弹性臂2接触以形成对主弹性臂2支撑的状态。该两种状态都能形成辅助弹性支点,以为两个主弹性臂2提供可靠的弹性支撑,从而达到稳定可靠地双重缓冲。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该弹性部4还可以包括R角8。具体地,该R角8设置在弹性部4的外侧,该R角8能够增大弹性部4与板孔8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鱼眼端子与板孔8弹性连接的可靠性。具体地,为了再一步提高鱼眼端子与板孔8弹性连接的可靠性,该R角8可以包括四个。具体地,四个R角8呈方形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对于R角8的半径可以包括0.15mm或者0.1mm。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对于鱼眼端子的厚度,也即弹性部4的厚度可以包括0.2mm、0.4mm、0.64mm、0.8mm或者1.2mm。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鱼眼端子的装配系统,如图5所示。具体地,在图5中,该装配系统可以包括PCB板9以及鱼眼端子。具体地,该PCB板9可以包括板孔10,该鱼眼端子可以包括导向部1、弹性部4以及固定支撑部7。具体地,该弹性部4可以包括两个主弹性臂2以及两个副弹性臂3。
PCB板9上开设有板孔10,弹性部4的一端与导向部1远离其尖端的一端连接。两个主弹性臂2中间形成第一孔洞5,两个副弹性臂3设置在两个主弹性臂2的相对侧,且分别与对应主弹性臂2连接并形成两个第二孔洞6。固定支撑部7与弹性部4的另一端连接。
在需要使用鱼眼端子时,将导向部1沿着PCB板9的板孔10穿过,弹性部4逐渐与板孔10的内壁接触。具体地,两个主弹性臂2先与板孔10的内壁接触并受到挤压变形。两个主弹性臂2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反作用于板孔10的内壁,以实现弹性部4与板孔10的弹性连接。随着弹性部4在板孔10的内部的不断伸入,板孔10与两个主弹性臂2的接触以及挤压区域在不断变化,两个副弹性臂3也开始相互接触,并逐渐挤压变形。此时,两个副弹性臂3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反作用于两个主弹性臂2,进而板孔10的内壁受到两个主弹性臂2的反作用力和两个副弹性臂3和反作用力,以使得鱼眼端子与板孔10的弹性更加稳定可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在压配过程中,导向部穿过PCB的板孔10,两个主弹性臂2先与板孔10的接触并内收变形,随着板孔10对弹性部4的持续挤压,两个副弹性臂3开始接触挤压变形,此时,两个副弹性臂3反作用于两个主弹性臂,提高了两个主弹性臂2的弹性作用力,同时两个副弹性臂3能够对与之对应的主弹性臂2进行弹性支撑,进而提高了鱼眼端子与板孔10弹性连接的可靠性,降低了外部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部(1);
弹性部(4),一端与所述导向部(1)远离其尖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部(4)包括:
两个主弹性臂(2),两个主弹性臂(2)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主弹性臂(2)的两端相互连接,两个所述主弹性臂(2)中间形成第一孔洞(5);
两个副弹性臂(3),设置在两个所述主弹性臂(2)的相对侧,且分别与对应所述主弹性臂(2)连接并形成两个第二孔洞(6);
固定支撑部(7),与所述弹性部(4)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洞(5)的两端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孔洞(5)的中间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洞(6)呈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的外侧设置有R角(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R角(8)的数量包括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R角(8)的半径包括0.15mm或者0.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端子的厚度包括0.2mm、0.4mm、0.64mm、0.8mm或者1.2mm。
8.一种鱼眼端子的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PCB板(9),所述PCB板(9)上开设有板孔(10);
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鱼眼端子,所述鱼眼端子与所述板孔(10)配合连接。
CN202320918177.4U 2023-04-21 2023-04-21 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 Active CN220106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8177.4U CN220106937U (zh) 2023-04-21 2023-04-21 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8177.4U CN220106937U (zh) 2023-04-21 2023-04-21 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6937U true CN220106937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18177.4U Active CN220106937U (zh) 2023-04-21 2023-04-21 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6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0767B1 (en) Floating female socket with self-return function and coaxial connector including such female socket
JP3428756B2 (ja) 雌型電気端子
US1077082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US82314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with multiple soldering portions
EP1686663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a receiving portion for receiving plying force when the connector is coupled to a mating connector
CA2347589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5951331A (en) Pressure absorbing contact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220106937U (zh) 鱼眼端子及其装配系统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US690534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2648554U (zh) 连接器
CN208589574U (zh) 具有两个弹性插针的电源连接器
CN109066142B (zh) 可同步装配的电源连接器
CN221596953U (zh) 一种插针部件、差分模块及连接器
CN219892433U (zh) 一种功率模块鱼眼接插件
CN215955514U (zh) 一种能弹性伸缩的端子、连接片及子卡连接器
CN219226661U (zh) 一种鱼眼端子及鱼眼端子pcb组件
CN218569283U (zh) 一种弹片式接线端子
CN211238608U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公座连接器
CN219696691U (zh) 一种适用于衰减器的弹性接触连接器
CN211859037U (zh) 一种连接器
CN220527228U (zh) 一种具有s型弹性臂鱼眼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N220233501U (zh) 鱼眼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N221552307U (zh) 一种连接可靠的连接器
CN210576619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插头的信号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