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4559U - 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4559U
CN219694559U CN202321193311.5U CN202321193311U CN219694559U CN 219694559 U CN219694559 U CN 219694559U CN 202321193311 U CN202321193311 U CN 202321193311U CN 219694559 U CN219694559 U CN 219694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load
testing dev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33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鸿儒
陈磊
盛野
葛世康
蒋硕
施云操
张晓玲
吴燕雄
陈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Qie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Qie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Qie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Qie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33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4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4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4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包括测试装置本体,所述测试装置本体包括底板、传动机构、动力导向机构和载荷组件,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锚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中间设置有条形开口,所述动力导向机构从传动机构的中间位置穿过,所述传动机构的末端底部放置有载荷组件,该测试装置在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通过使用动力杆和阻力杆结构形成费力杠杆从而减小对配重块的使用量需求,简化了前期和后期的搭建或者拆除流程,通过动力导向机构能够将钢索产生的拉力始终与动力杆底部以固定的角度进行传递,提高了最终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影响其性能的最主要的参数就是起重载荷能力,在进行大型的施工作业前,需要使用相应的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对起重机进行检验。根据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件CN202111431316.2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荷载试验装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其通过使用起重设备的起升机构提吊反力架总成,反力架总成对起升机构的反力,模拟荷载试验时外部载荷对起升机构的反力,因此在整个荷载试验中,不需要配置配重块,也可以很方便地在厂内进行试验,荷载试验过程简单,荷载试验所需的条件简单。
根据其公开的技术方案来看,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用钢索连接起重机和底部的配重载荷,计算吊装的载荷重量来对起重机的载荷能力进行测试,但是该方案中,对于大型的起重机需要放置大量的配重块,就导致准备阶段和后期移除阶段工作量大,且测试时往往需要将载荷增加到超过设计载荷的标准,因此直接起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对配重块的重量需求,测试流程更加高效便捷,安全性更高,能够根据起重机的规格进行灵活调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包括测试装置本体,所述测试装置本体包括底板、传动机构、动力导向机构和载荷组件,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锚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中间设置有条形开口,所述动力导向机构从传动机构的中间位置穿过,所述传动机构的末端底部放置有载荷组件,所述载荷组件的顶部通过吊装钢索与传动机构部分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动力杆和阻力杆,所述基座的顶部安装有中心轴,所述动力杆和阻力杆之间设置有套环,所述动力杆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柱,所述阻力杆的侧边设置有多个第一吊环。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杆和阻力杆之间采用浇筑工艺进行一体成型,所述套环套设在中心轴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吊环设置有多个,且阻力杆的长度大于动力杆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导向机构主要由动力转盘组成,所述动力转盘的侧边设置有夹槽,所述夹槽的内侧卷绕有起重钢索,所述起重钢索的末端与连接柱部分进行对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转盘的中间套设在中心轴的表面,且套环以对称的形式设置在动力转盘的两侧,所述夹槽的内侧嵌装有多个滚珠。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转盘的内侧通过轴承与中心轴部分活动连接,且起重钢索与夹槽内侧的滚珠进行按压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载荷组件包括载荷仓和前托板,所述载荷仓的顶部前端设置有第二吊环,所述载荷仓顶部的后端焊接安装有第三吊环,所述前托板安装在载荷仓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吊环的底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与前托板的表面固定为整体,所述载荷仓的内壁上焊接安装有限位挡块,且载荷仓的前端呈开放状态而后端呈封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包括测试装置本体,所述测试装置本体包括底板、锚杆、传动机构、动力导向机构、载荷组件、动力转盘、起重钢索、夹槽、基座、中心轴、套环、动力杆、连接柱、阻力杆、第一吊环、载荷仓、第二吊环、第三吊环、吊装钢索、前托板、拉杆、限位挡块。
1.该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在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通过使用动力杆和阻力杆将起重机的拉力传动到末端的载荷组件上进行起吊,该结构形成费力杠杆从而减小对配重块的使用量需求,简化了前期和后期的搭建或者拆除流程,节省了设备成本。
2.该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在传动机构的中间安装有动力导向机构,通过该动力导向机构能够将钢索产生的拉力始终与动力杆底部以固定的角度进行传递,避免杠杆进行转动时由于角度发生变化导致起重机的拉力无法等效的进行传递,提高了最终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3.该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在载荷组件内侧设置有可升降的前托板结构,因此在后续吊起时,能够通过第二吊环将底部的前托板向上翘起,进而将放置的配重块整体向后倾斜,避免发生晃动导致从前端滑出的情况,并去除了门板结构,避免门板受到撞击导致发生变形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的外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传动机构部分的组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动力导向机构部分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载荷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锚杆;3、传动机构;4、动力导向机构;5、载荷组件;6、动力转盘;7、起重钢索;8、夹槽;9、基座;10、中心轴;11、套环;12、动力杆;13、连接柱;14、阻力杆;15、第一吊环;16、载荷仓;17、第二吊环;18、第三吊环;19、吊装钢索;20、前托板;21、拉杆;22、限位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包括测试装置本体,所述测试装置本体包括底板1、传动机构3、动力导向机构4和载荷组件5,所述底板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锚杆2,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基座9,所述基座9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3,所述传动机构3的中间设置有条形开口,所述动力导向机构4从传动机构3的中间位置穿过,所述传动机构3的末端底部放置有载荷组件5,所述载荷组件5的顶部通过吊装钢索19与传动机构3部分相连接,该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主要用于对连接的起重机设备进行载荷能力测试,一般应用于大型的施工现场进行搭建使用,安装时,将底板1放置在地面上,通过使用多个锚杆2将整个底板1进行加固,避免后续测试过程中向上抬起,然后即可通过使用起重钢索7将待测的起重机设备与该装置的动力导向机构4部分进行连接,并将配重块安装在载荷组件5的内部形成阻力进行增压,启动待测的起重机,利用安装的传动机构3直至将末端的载荷组件5进行抬升拉起,即可代表完成该载荷的能力测试,且最终测试数据等于载荷连接点位与动力杆12上的施力点位之间的长度比值,然后乘以载荷组件5的总重,即为当前起重机的载荷。
本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动力杆12和阻力杆14,所述基座9的顶部安装有中心轴10,所述动力杆12和阻力杆14之间设置有套环11,所述动力杆12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柱13,所述阻力杆14的侧边设置有多个第一吊环15,所述动力杆12和阻力杆14之间采用浇筑工艺进行一体成型,所述套环11套设在中心轴10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吊环15设置有多个,且阻力杆14的长度大于动力杆12的长度,在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3,通过使用动力杆12和阻力杆14将起重机的拉力传动到末端的载荷组件5上进行起吊,该结构形成费力杠杆从而减小对配重块的使用量需求,简化了前期和后期的搭建或者拆除流程,节省了设备成本,具体的,由于动力杆12的长度小于阻力杆14的长度,因此通过动力导向机构4将起重机的吊起拉力通过该传动机构3向后端的载荷组件5进行传递时,即可将一定重量的载荷组件5进行放大后提供压力,最终使用较轻的配重块即可实现更大的载荷重量。
本实施例,所述动力导向机构4主要由动力转盘6组成,所述动力转盘6的侧边设置有夹槽8,所述夹槽8的内侧卷绕有起重钢索7,所述起重钢索7的末端与连接柱13部分进行对接固定,所述动力转盘6的中间套设在中心轴10的表面,且套环11以对称的形式设置在动力转盘6的两侧,所述夹槽8的内侧嵌装有多个滚珠,所述动力转盘6的内侧通过轴承与中心轴10部分活动连接,且起重钢索7与夹槽8内侧的滚珠进行按压贴合,在传动机构3的中间安装有动力导向机构4,通过该动力导向机构4能够将钢索产生的拉力始终与动力杆12底部以固定的角度进行传递,避免杠杆进行转动时由于角度发生变化导致起重机的拉力无法等效的进行传递,提高了最终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具体的,起重钢索7的吊起方向始终垂直向上,而动力杆12和阻力杆14之间的运动状态呈转动形式,因此通过动力转盘6对起重钢索7进行导向后,即可将起重钢索7与连接柱13之间的连接夹角始终保持在稳定的角度范围内,减小了吊起角度与动力施加角度之间的差异,并消除了动力杆12角度变化对测量精准性的影响。
本实施例,所述载荷组件5包括载荷仓16和前托板20,所述载荷仓16的顶部前端设置有第二吊环17,所述载荷仓16顶部的后端焊接安装有第三吊环18,所述前托板20安装在载荷仓16的内侧,所述第二吊环17的底部连接有拉杆21,所述拉杆21的底部与前托板20的表面固定为整体,所述载荷仓16的内壁上焊接安装有限位挡块22,且载荷仓16的前端呈开放状态而后端呈封闭状态,在载荷组件5内侧设置有可升降的前托板20结构,因此在后续吊起时,能够通过第二吊环17将底部的前托板20向上翘起,进而将放置的配重块整体向后倾斜,避免发生晃动导致从前端滑出的情况,并去除了门板结构,避免门板受到撞击导致发生变形的情况,具体的,将配重块放置到载荷仓16的内部后,随着后期通过第二吊环17和第三吊环18的抬升,即可将拉杆21以及底部的前托板20向上抬起,进而将配重块的前端向上翘起,整体向后倾斜,直至前托板20被限位挡块22遮挡,该状态下由于配重块向后倾斜,因此能够降低后续晃动从前端滑落的概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包括测试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本体包括底板(1)、传动机构(3)、动力导向机构(4)和载荷组件(5),所述底板(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锚杆(2),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基座(9),所述基座(9)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3),所述传动机构(3)的中间设置有条形开口,所述动力导向机构(4)从传动机构(3)的中间位置穿过,所述传动机构(3)的末端底部放置有载荷组件(5),所述载荷组件(5)的顶部通过吊装钢索(19)与传动机构(3)部分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动力杆(12)和阻力杆(14),所述基座(9)的顶部安装有中心轴(10),所述动力杆(12)和阻力杆(14)之间设置有套环(11),所述动力杆(12)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柱(13),所述阻力杆(14)的侧边设置有多个第一吊环(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杆(12)和阻力杆(14)之间采用浇筑一体成型,所述套环(11)套设在中心轴(10)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吊环(15)设置有多个,且阻力杆(14)的长度大于动力杆(12)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导向机构(4)主要由动力转盘(6)组成,所述动力转盘(6)的侧边设置有夹槽(8),所述夹槽(8)的内侧卷绕有起重钢索(7),所述起重钢索(7)的末端与连接柱(13)部分进行对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盘(6)的中间套设在中心轴(10)的表面,且套环(11)以对称的形式设置在动力转盘(6)的两侧,所述夹槽(8)的内侧嵌装有多个滚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盘(6)的内侧通过轴承与中心轴(10)部分活动连接,且起重钢索(7)与夹槽(8)内侧的滚珠进行按压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组件(5)包括载荷仓(16)和前托板(20),所述载荷仓(16)的顶部前端设置有第二吊环(17),所述载荷仓(16)顶部的后端焊接安装有第三吊环(18),所述前托板(20)安装在载荷仓(16)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吊环(17)的底部连接有拉杆(21),所述拉杆(21)的底部与前托板(20)的表面固定为整体,所述载荷仓(16)的内壁上焊接安装有限位挡块(22),且载荷仓(16)的前端呈开放状态而后端呈封闭状态。
CN202321193311.5U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 Active CN219694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3311.5U CN219694559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3311.5U CN219694559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4559U true CN219694559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5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3311.5U Active CN219694559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4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9497B2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blade of a wind turbine
CN209326664U (zh) 一种管桩倾斜角度检测装置
CN219694559U (zh) 一种起重机载荷能力测试装置
CN216587766U (zh) 一种大跨度悬挑钢结构构件的吊装设施及吊装结构
CN204609435U (zh) 抢修塔辅助起升塔
CN212514068U (zh) 一种电梯井道隔板冲击测试架
CN203188197U (zh) 一种自动挂钩装置及强夯机
CN215414818U (zh) 一种电缆扭转试验装置
CN219328406U (zh) 一种手动电动两用桩基孔深测量装置
CN110939409A (zh) 一种平衡重式液压抽油机
CN221027109U (zh) 一种钢梁施工多梁串吊装置
CN212200100U (zh) 钢结构桥梁杆件安装导向装置总成
CN111017766A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的构件转动装置
CN212982235U (zh) 一种吊具自动脱钩机构
CN210737619U (zh) 一种离心模型试验横向加载装置
CN221094879U (zh) 一种可调节式架桥机限位撞尺装置
CN215927425U (zh) 一种用于隧道拱架安装台车的物料提升抓取装置
CN215924314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排线起落装置
CN210926872U (zh) 一种七轮放线滑车
CN218820143U (zh) 一种高强耐腐蚀铝合金灯杆
CN220582778U (zh) 一种适用于坡屋面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
CN209052325U (zh)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用设备架体吊装装置
CN217420453U (zh) 一种用于爬架料台的附墙支座
CN109038387B (zh) 电力高空作业用辅助接线设备
CN219567372U (zh) 一种轻型悬臂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