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7296U - 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7296U
CN219667296U CN202223007141.5U CN202223007141U CN219667296U CN 219667296 U CN219667296 U CN 219667296U CN 202223007141 U CN202223007141 U CN 202223007141U CN 219667296 U CN219667296 U CN 219667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roove
thimble
mol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71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守福
李键
谭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071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7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7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7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注塑模具拆装不便而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包括从上向下设置的上模架、下模架和支撑座,上模架和下模架上分别形成有相扣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从第二凹槽的槽底的一部分向下延伸贯通有第一竖直通道,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分别可拆卸地设有上模仁和下模仁,支撑座上形成有第二竖直通道,注塑模具还包括顶针、导柱以及位于第二竖直通道内与顶针的下端连接的顶针板,下模仁上形成有供顶针穿过的过孔,顶针板与导柱滑动连接,导柱的上端与下模仁连接,其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顶针板、导柱和顶针在水平面的投影落入第一竖直通道在水平面的投影内。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航天航空等支柱产业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如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有很多,如挤压、吹塑、吸塑、3D打印等,其中注塑成型是塑料制品最主要的成型方法。目前,大部分模具的设计是一种产品对应一套模座,模具开发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为了缩短模具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改进后的模具采用通用模座和可更换模仁的结构,多种模仁共用一套模座,针对不同产品仅需开发出对应的模仁即可,缩短了模具开发周期,降低了成本。图1是一种改进后的现有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注塑模具包括从上向下设置的上模架、下模架和支撑座。上模架包括上模板11、上固定板12以及定位环13,上固定板12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板11的上部,定位环13位于上固定板12的上部并且与之一体成型,上模板11的下侧形成有第一凹槽111,第一凹槽111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上模仁41,上模仁41通过螺栓与上模板11。下模架包括下模板21,下模板21的上侧形成有与第一凹槽111相扣合的第二凹槽211,第二凹槽211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下模仁42,下模仁42通过螺栓与下模板21固定连接。扣合在一起的上模仁41和下模仁42之间形成有型腔43,下模板21上还形成有与型腔43连通的浇注流道212。支撑座包括位于下模板21下方的模脚31以及位于模脚31下方的下固定板32,下模板21和模脚31通过螺栓与下固定板32固定连接。模脚32的中部形成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通道,该通道内设置有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顶针5的下端固定在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之间,顶针5的上端插入下模仁42上的过孔内,下固定板32上形成有供顶杆伸入的通孔。
在型腔43内的注塑件成型后,将上模板11、上固定板12和定位环13一起从下模板21上移除,顶出机构的顶杆推动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向上移动,顶针5随之向上移动,顶针5的上端推动注塑件从型腔43的上部开口移出。当需要注塑成型另一种产品时,需要将整个模具从成型机台上拆下,将上模仁41和下模仁42分别从上模板11和下模板21上拆下,并拆开下模板21、模脚31和下固定板32,将上顶针板61、下顶针板62和顶针5取出,然后将另一种产品对应的顶针5、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装在模脚32中部的通道内,将上模仁41和下模仁42分别装在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211内,并且用螺栓将上模仁41与上模板11固定连接,用螺栓将下模仁42与下模板21固定连接,用螺栓将下模板21和模脚31与下固定板32固定连接,并将上模板11安装在下模板21上,最后将整个模具固定在成型机台上。
虽然上述改进后的注塑模具针对不同产品只需开发对应的上模仁41、下模仁42、顶针5、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缩短了模具开发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不过在更换上模仁41、下模仁42、顶针5、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时,整个模具需要从成型机台上拆下,并将上模板11从下模板21上移除以及拆开下模板21、模脚31和下固定板32,拆装工序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造成了人力和工时成本的浪费。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注塑模具拆装不便而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从上向下设置的上模架、下模架和支撑座,所述上模架和所述下模架上分别形成有相扣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分别可拆卸地固定有与之匹配的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下模架还形成有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的一部分向下延伸贯通的第一竖直通道,所述支撑座上形成有第二竖直通道,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顶针、导柱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通道内的顶针板,所述下模仁上形成有供所述顶针穿过的过孔,所述顶针的下端与所述顶针板连接,所述顶针板与所述导柱滑动连接,所述导柱的上端与所述下模仁连接,所述导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顶针板、所述导柱和所述顶针在水平面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竖直通道在水平面的投影内。
在上述注塑模具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模仁包括上下分布的、可拆卸连接的下模仁板和下模仁垫板,所述导柱包括第一柱状基体,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的下端,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所述第一柱状基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外,所述第二限位部夹设在所述下模仁板和所述下模仁垫板之间,以便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的上端与所述下模仁固定在一起。
在上述注塑模具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模仁垫板的上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第三凹槽,所述下模仁垫板上还形成有从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底部的一部分向下延伸并贯通所述下模仁垫板的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部容纳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在上述注塑模具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模仁板的下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第三凹槽,所述下模仁垫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部容纳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在上述注塑模具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顶针板包括固定连接的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所述顶针包括第二柱状基体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柱状基体下端的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所述第二柱状基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外,所述第三限位部夹设在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下顶针板之间,以便所述第二柱状基体的下端与所述顶针板固定在一起。
在上述注塑模具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顶针板的下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第四凹槽,所述上顶针板上还形成有从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底部的一部分向上延伸并贯通所述上顶针板的上表面的通孔,所述第三限位部容纳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二柱状基体穿过所述通孔。
在上述注塑模具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顶针板的上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第四凹槽,所述上顶针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柱状基体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的通孔,所述第三限位部容纳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二柱状基体穿过所述通孔。
在上述注塑模具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竖直通道内的托板,所述托板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竖直通道的横截面尺寸。
在上述注塑模具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二竖直通道的内壁滑动连接。
在上述注塑模具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模座包括模脚和下固定板,所述第二竖直通道形成在所述模脚上,所述下固定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竖直通道连通的第三竖直通道。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需要注塑另一种产品时,只需把上模架从下模架上移除,将上模仁从第一凹槽内拆下,将下模仁、顶针、导柱和顶针板从第二凹槽的开口处向上移出,之后再将另一种产品的上模仁安装固定值第一凹槽内,将另一种产品的下模仁、顶针、导柱和顶针板从第二凹槽的开口处向下安装到位,之后将上模架安装至下模架上。
通过这样的设置,无需将整个注塑模具从成型机台上拆下,并且将上模架从下模架上移除便可更换上模仁、下模仁、顶针、导柱和顶针板,简化了拆装操作,方便了上模仁、下模仁、顶针、导柱和顶针板的更换,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将顶针板与导柱滑动连接,提高了顶针板竖向移动轨迹的精确度,使得顶针随着顶针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更加顺滑,提高了脱模过程中产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一种改进后的现有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局部B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
11、上模板;111、第一凹槽;12、上固定板;13、定位环;21、下模板;211、第二凹槽;212、浇注流道;213、第一竖直通道;31、模脚;311、第二竖直通道;32、下固定板;321、第三竖直通道;41、上模仁;42、下模仁;421、下模仁板;422、下模仁垫板;4221、凹槽a;4222、通孔a;43、型腔;5、顶针;51、柱状基体a;52、限位块a;61、上顶针板;611、凹槽b;612、通孔b;62、下顶针板;63、托板;631、避让孔;7、导柱;71、柱状基体b;72、限位块b;7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提到的现有注塑模具拆装不便而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在需要注塑另一种产品时,只需把上模架从下模架上移除,将上模仁从第一凹槽内拆下,将下模仁、顶针、导柱和顶针板从第二凹槽的开口处向上移出,之后再将另一种产品的上模仁安装固定值第一凹槽内,将另一种产品的下模仁、顶针、导柱和顶针板从第二凹槽的开口处向下安装到位,之后将上模架安装至下模架上。
通过这样的设置,无需将整个注塑模具从成型机台上拆下,并且将上模架从下模架上移除便可更换上模仁、下模仁、顶针、导柱和顶针板,简化了拆装操作,方便了上模仁、下模仁、顶针、导柱和顶针板的更换,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将顶针板与导柱滑动连接,提高了顶针板竖向移动轨迹的精确度,使得顶针随着顶针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更加顺滑,提高了脱模过程中产品的良品率。
下面结合图2至4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其中,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局部B的放大图。
如图2所示,注塑模具包括从上向下设置的上模架、下模架和支撑座。上模架包括上模板11、上固定板12以及定位环13,上固定板12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板11的上部,定位环13位于上固定板12的上部并且与之一体成型,上模板11的下侧形成有第一凹槽111,第一凹槽111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上模仁41,上模仁41通过螺栓与上模板11固定连接。下模架包括下模板21,下模板21的上侧形成有与第一凹槽111相扣合的第二凹槽211,下模板21上还形成有从第二凹槽211的槽底的一部分向下延伸贯通的第一竖直通道213。支撑座包括模脚31和下固定板32,模脚31上形成有第二竖直通道311,下固定板32上形成有与第二竖直通道311连通的、供顶杆伸入的第三竖直通道321。第一竖直通道213在水平面的投影落在第二竖直通道311在水平面的投影内。下模板21和模脚31通过螺栓与下固定板32固定连接。
继续参照图2至图4,第二凹槽211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下模仁,下模仁包括上下分布的下模仁板421和下模仁垫板422。顶针5包括柱状基体a51以及一体成型在柱状基体a51下端的圆盘状的限位块a52,限位块a52与柱状基体a51同轴并且限位块a5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柱状基体a51的横截面尺寸。第二竖直通道311内设置有上下分布的上顶针板61、下顶针板62和托板63,托板63与第二竖直通道311的侧壁滑动连接,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在水平面的投影落在第一竖直通道213在水平面的投影内。上顶针板61的下侧形成有与限位块a5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凹槽b611,上顶针板61上还形成有从凹槽b611的槽底部的一部分向上延伸并贯通上顶针板61的上表面的通孔b612,限位块a52容纳于凹槽b611内,柱状基体a51穿过通孔b612,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顶针5的下端与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的固定连接。下模仁板421和下模仁垫板422上形成有供顶针5穿过的过孔,柱状基体a51的上端穿入下模仁板421和下模仁垫板422上的过孔内。导柱7包括柱状基体b71,柱状基体b71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圆盘状的限位块b72,限位块b72与柱状基体b71同轴并且限位块b7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柱状基体b71的横截面尺寸。下模仁垫板422的上侧形成有与限位块b7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凹槽a4221,下模仁垫板422上还形成有从凹槽a4221的槽底部的一部分向下延伸并贯通下模仁垫板422的下表面的通孔a4222,限位块b72容纳于凹槽a4221内,柱状基体b71穿过通孔a4222,下模仁板421和下模仁垫板42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导柱7的上端与下模仁板421和下模仁垫板422的固定连接。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上还形成有与柱状基体b71滑动连接的通孔,托板63上形成有与导柱7同轴的避让孔631,柱状基体b71的下端穿过上顶针板61、下顶针板62并穿入避让孔631内,柱状基体b71的下端旋拧有螺母73。下模仁板421和下模仁垫板422通过螺栓与下模板21固定连接。扣合在一起的上模仁41和下模仁板421之间形成有型腔43,下模板21上还形成有与型腔43连通的浇注流道212。
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机通过浇注流道212将熔融塑料注入型腔43内,待型腔43内熔融的塑料冷却成型后,将上模板11、上固定板12和定位环13一起从下模板21上移除,顶出机构的顶杆伸入第三竖直通道321内推动托板63向上移动,在托板63的推动作用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相对于导柱7向上滑动,顶针5随之向上移动,顶针5的上端推动注塑件从型腔43的上部开口移出。当需要注塑成型另一种产品时,将上模仁41从上模板11上拆下,拆下连接下模仁板421和下模仁垫板422与下模板21的螺栓,将下模仁板421、下模仁垫板422、顶针5、上顶针板61、下顶针板62和导柱7一起向上移动,最终从第二凹槽211的开口处取出。然后将另一种产品对应的下模仁板421、下模仁垫板422、顶针5、上顶针板61、下顶针板62和导柱7一起从第二凹槽211的开口处向下安装到位,将上模仁41装在第一凹槽111并用螺栓将上模仁41与上模板11固定连接,用螺栓将下模仁板421和下模仁垫板422与下模板21固定连接,最后将上模板11、上固定板12和定位环13一起安装至下模板21。
通过这样的设置,无需将整个注塑模具从成型机台上拆下,并且将上模板11、上固定板12和定位环13一起从下模板21上移除便可更换上模仁41、下模仁板421、下模仁垫板422、顶针5、上顶针板61、下顶针板62和导柱7,简化了拆装操作,方便了上模仁41、下模仁板421、下模仁垫板422、顶针5、上顶针板61、下顶针板62和导柱7的更换,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于不同产品的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的尺寸不同,通过托板63的设置,顶出机构能够通过托板63间接对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施加推动力,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的受力更加均匀,移动更加平稳。托板63与第二竖直通道311的侧壁滑动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托板63上下移动的平稳性。
顶针5包括柱状基体a51以及一体成型在柱状基体a51下端的圆盘状的限位块a52,限位块a52与柱状基体a51同轴并且限位块a5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柱状基体a51的横截面尺寸,上顶针板61的下侧形成有与限位块a5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凹槽b611,上顶针板61上还形成有从凹槽b611的槽底部的一部分向上延伸并贯通上顶针板61的上表面的通孔b612,限位块a52容纳于凹槽b611内,柱状基体a51穿过通孔b612,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顶针5的下端与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的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方便了顶针5与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的连接,并且对于不同的产品,顶针5具有通用性,从而减少了注塑模具的零件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这仅是一种较为优选的设置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其作出调整,如在其他较为优选的设置方式中,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替换成一个顶针板,顶针板上设置有螺孔,顶针的下端形成有外螺纹,顶针的下端与顶针板螺接固定,或者通过销接方式连接;在另外一种可行的设置方式中,顶针的下端与顶针板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只不过这样不同产品不可共用顶针。另外,限位块a52为圆盘状,限位块a52与柱状基体a51同轴并且限位块a5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柱状基体a51的横截面尺寸,这仅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其作出调整,如限位块a52可以设置成十字型结构、三角形结构或者其他型形状的结构,只要其在水平面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柱状基体a51在水平面的投影之外即可。此外,在另外一种可行的设置方式中,下顶针板62的上侧形成有与限位块a5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凹槽,上顶针板61上形成有与柱状基体a51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的通孔,限位块a52容纳于下顶针板62上的凹槽内,柱状基体a51穿过上顶针板61上的通孔。
同理,导柱7的上端与下模仁板421和下模仁垫板422的连接方式也是一种较为优选的设置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其作出调整,如在其他较为优选的设置方式中,下模仁板421和下模仁垫板422替换成一个下模仁,下模仁上设置有螺孔,导柱的上端形成有外螺纹,导柱的上端与下模仁螺接固定。另外,限位块b72为圆盘状,限位块b72与柱状基体b71同轴并且限位块b7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柱状基体b71的横截面尺寸,这仅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其作出调整,如限位块b72可以设置成十字型结构、三角形结构或者其他型形状的结构,只要其在水平面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柱状基体b71在水平面的投影之外即可。此外,导柱7的下端通过设置螺母73也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其作出调整,如导柱7的下端设置销孔,销孔内穿设有销轴,从而避免上顶针板61和下顶针板62从导柱7上脱落。
在另外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托板63设置成不与第二竖直通道311的侧壁滑动连接。
在另外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不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托板63。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零件通过螺栓连接仅是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其作出调整,如可以通过销接、卡接或者其他合适的可拆卸连接方式等进行连接。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从上向下设置的上模架、下模架和支撑座,所述上模架和所述下模架上分别形成有相扣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分别可拆卸地固定有与之匹配的上模仁和下模仁,
所述下模架还形成有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的一部分向下延伸贯通的第一竖直通道,所述支撑座上形成有第二竖直通道,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顶针、导柱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通道内的顶针板,所述下模仁上形成有供所述顶针穿过的过孔,所述顶针的下端与所述顶针板连接,所述顶针板与所述导柱滑动连接,所述导柱的上端与所述下模仁连接,所述导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顶针板、所述导柱和所述顶针在水平面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竖直通道在水平面的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包括上下分布的、可拆卸连接的下模仁板和下模仁垫板,所述导柱包括第一柱状基体,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的下端,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所述第一柱状基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外,所述第二限位部夹设在所述下模仁板和所述下模仁垫板之间,以便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的上端与所述下模仁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垫板的上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第三凹槽,所述下模仁垫板上还形成有从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底部的一部分向下延伸并贯通所述下模仁垫板的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部容纳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板的下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第三凹槽,所述下模仁垫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部容纳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一柱状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包括固定连接的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所述顶针包括第二柱状基体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柱状基体下端的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所述第二柱状基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外,所述第三限位部夹设在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下顶针板之间,以便所述第二柱状基体的下端与所述顶针板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针板的下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第四凹槽,所述上顶针板上还形成有从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底部的一部分向上延伸并贯通所述上顶针板的上表面的通孔,所述第三限位部容纳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二柱状基体穿过所述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针板的上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第四凹槽,所述上顶针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柱状基体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的通孔,所述第三限位部容纳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二柱状基体穿过所述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竖直通道内的托板,所述托板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竖直通道的横截面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二竖直通道的内壁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模脚和下固定板,所述第二竖直通道形成在所述模脚上,所述下固定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竖直通道连通的第三竖直通道。
CN202223007141.5U 2022-11-11 2022-11-11 注塑模具 Active CN219667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7141.5U CN219667296U (zh) 2022-11-11 2022-11-11 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7141.5U CN219667296U (zh) 2022-11-11 2022-11-11 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7296U true CN219667296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8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7141.5U Active CN219667296U (zh) 2022-11-11 2022-11-11 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7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67296U (zh) 注塑模具
CN210705852U (zh) 一种二次顶出强制脱模结构
CN211941865U (zh) 一模双出大型深腔环卫塑料垃圾桶注塑模具
CN207481144U (zh) 一种深桶形注塑件模具的顶出装置
CN219446003U (zh) 高精度注塑模具
CN216732732U (zh) 一种高定位精度多孔罩注塑模具结构
CN213891025U (zh) 具有高效脱模机构的聚丙烯塑料置物架模具
CN218315036U (zh) 一种注塑产品成品下料装置
CN211640844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9311882U (zh) 高抗冲pvc管件模具
CN208133488U (zh) 模块式快速互换塑料椅专用模具
CN220864622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1251153U (zh) 一种衬套压注多腔模
CN220297697U (zh) 一种注塑模具共用的模架
CN113352553B (zh) 便于更换模仁的注塑模具
CN213648465U (zh) 一种可快速拆卸的模具结构
CN219988354U (zh) 具有复合顶出机构的高承载田字塑料托盘成型模具
CN220464573U (zh) 一种托盘注塑脱模机构
CN218948310U (zh) 一种塑料制品压注成型模具
CN220464604U (zh) 一种汽车上的上安装支架成型模具
CN210100539U (zh) 用于高光类的按键注塑模具
CN211680014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金属注射模具
CN218519086U (zh) 圆形外壳注塑模具
CN220373785U (zh) 小克重塑料叉注塑结构
CN215203209U (zh) 可调段差式高耐磨精定位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