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5630U - 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65630U CN219665630U CN202223610549.1U CN202223610549U CN219665630U CN 219665630 U CN219665630 U CN 219665630U CN 202223610549 U CN202223610549 U CN 202223610549U CN 219665630 U CN219665630 U CN 2196656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veting
- copper
- copper column
- core head
- riv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包括铆座和用于压紧铜板的铆套主体,铆套主体内设置有铆芯头,铆芯头可拆卸安装有调节环,铆座包括基台和用于对铜柱进行定位的定位件,定位件可拆卸安装于铆座;在进行涨铆时,铜板安装在铜柱上,铆套主体下压固定铜板的位置,铆座和定位件对铜柱进行定位,铆芯头伸出铆套主体外伸入铜柱内对铜柱和铜板进行涨铆。在需要对不同尺寸的铜柱和铜板进行涨铆时,更换与铜柱相匹配大小的定位件,再旋转调节环使铆芯头的下端部与铜柱的尺寸相匹配,能够更深入铜柱对铜柱和铜板进行涨铆,即可满足各种规格的铜柱涨铆工艺要求,减少工装种类、方便了生产运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母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复合母排加工过程中,铜柱与铜板组装工艺一般采用焊接、铆接等工艺。因复合母排产品属于定制件,在不同行业、效用、功率、装配环境中均呈现不同的结构特性,从而其中铆接工艺因铜柱内孔规格尺寸繁多。按照常规涨铆工装方式,将每种规格铜柱需要一种对应的工装、工装种类繁多,不能同时间兼顾多规格铜柱的要求,工装管理不便,更换工装操作复杂。
有鉴于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满足各种规格的铜柱涨铆工艺要求,减少工装种类、方便了生产运转,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包括铆座和用于压紧铜板的铆套主体,所述铆套主体内设置有铆芯头,所述铆芯头可拆卸安装有调节环,所述铆座包括基台和用于对铜柱进行定位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铆座;
在进行涨铆时,所述铜板安装于所述铜柱,所述铆套主体下压铜板,所述铆芯头伸出所述铆套主体对所述铜柱进行涨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铜柱开有安装孔,所述定位件的上端部与所述安装孔匹配,所述定位件的下端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铆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件的上端部为圆柱形,所述定位件的上端部的直径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铆芯头可拆卸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置于所述调节环的上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环的外壁开有用于调节调节环的第一调节槽,限位环的外壁开有用于调节限位环的第二调节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铆套主体开有安装腔,所述铆芯头上下移动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设置有铆套盖,所述铆套盖与所述铆套主体螺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铆套盖开有连接孔,所述铆芯头的顶部贯穿所述铆套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腔的下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弹簧的第二端抵顶于所述铆芯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铆芯头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弹簧的第二端抵顶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铆芯头和所述调节环的下端部均呈圆台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在进行涨铆时,铜板安装在铜柱上,铆套主体下压固定铜板的位置,铆座和定位件对铜柱进行定位,铆芯头伸出铆套主体外伸入铜柱内对铜柱和铜板进行涨铆。在需要对不同尺寸的铜柱和铜板进行涨铆时,更换与铜柱相匹配大小的定位件,再旋转调节环使铆芯头的下端部与铜柱的尺寸相匹配,能够更深入铜柱对铜柱和铜板进行涨铆,即可满足各种规格的铜柱涨铆工艺要求,减少工装种类、方便了生产运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工时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铆芯头、11-第二限位部、2-调节环、21-第一调节槽、3-限位环、31-第二调节槽、4-铆套主体、41-安装腔、42-第一限位部、5-铆套盖、51-连接孔、6-弹簧、7-铆座、8-定位件、9-铜板、10-铜柱、10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见图1-4所示,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包括铆座7和用于压紧铜板9的铆套主体4,所述铆套主体4内设置有铆芯头1,所述铆芯头1可拆卸安装有调节环2,所述铆座7包括基台和用于对铜柱10进行定位的定位件8,所述定位件8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铆座7;
在进行涨铆时,所述铜板9安装于所述铜柱10,所述铆套主体4下压铜板9,铆座7和定位件8对铜柱10进行定位,随着铆芯头1逐渐向下,调节环2下压铜板9对铆芯头1的下行位置进行限位,铆芯头1伸出铆套主体4外伸入铜柱10内对铜柱10和铜板9进行涨铆。在需要对不同尺寸的铜柱10和铜板9进行涨铆时,更换与铜柱10相匹配大小的定位件8,再旋转调节环2使铆芯头1的下端部与铜柱10的尺寸相匹配,能够更深入铜柱10对铜柱10和铜板9进行涨铆,即可满足各种规格的铜柱10涨铆工艺要求,减少工装种类、方便了生产运转,提高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铆芯头1的下端部为圆台形状,所以随着铆芯头1的深入能够对多种尺寸的铜柱10和铜板9进行加工,铆芯头1伸入铜柱10的距离越深,则尺寸越大,铆芯头1伸入铜柱10距离越浅,则尺寸越小。
铜柱10开有安装孔101,所述定位件8的上端部与所述安装孔101匹配,所述定位件8的下端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铆座7。所述铆芯头1和所述调节环2的下端部均呈圆台形。定位件8的上端部为圆柱形,所述定位件8的上端部的直径与所述安装孔101的直径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安装孔101的设置使铆芯头1进行涨铆时,伸入安装孔101内,对铜板9和铜柱10进行涨铆,而不同尺寸的铜柱10安装孔101的大小也不一样。圆台形的铆芯头1和调节环2能够更方便的进行涨铆,且圆台形的设置能够适应多种规格的铜板9和铜柱10,如安装孔101的大小过大,即可旋转调节环2向后移动,使铆芯头1的下端部与安装孔101相匹配,如安装孔101的大小过小,即可旋转调节环2向前移动,使铆芯头1的下端部与安装孔101相匹配。
铆芯头1可拆卸安装有限位环3,所述限位环3设置于所述调节环2的上端。通过限位环3对调节环2的位置进行限位,同时也防止调节环2滑脱。
所述调节环2的外壁开有用于调节调节环2的第一调节槽21,限位环3的外壁开有用于调节限位环3的第二调节槽31。在对限位环3和调节环2进行安装时,可以采用扳手通过第一调节槽21和第二调节槽31对调节环2和限位环3进行扭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铆芯头1和调节环2通过螺纹安装限位,在其它的具体实施例中,铆芯头1和调节环2还可以采用插销限位、齿条、卡扣限位等可拆卸式结构代替。
铆套主体4开有安装腔41,所述铆芯头1上下移动于所述安装腔41,所述安装腔41的顶部设置有铆套盖5,所述铆套盖5与所述铆套主体4螺接。铆套盖5开有连接孔51,所述铆芯头1的顶部贯穿所述铆套盖5。通过连接孔51的设置可以将铆套主体4安装在相应的驱动设备上,在进行使用时,使驱动设备带动铆套主体4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铆芯头1在安装腔41内进行上下移动,当铆套主体4压在铜板9上时,驱动设备的输出端能够继续带动铆芯头1进行向下移动对铜板9和铜柱10进行涨铆。
安装腔41的下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42,所述安装腔41内设置有弹簧6,所述弹簧6的第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2,所述弹簧6的第二端抵顶于所述铆芯头1。通过弹簧6的设置对铆芯头1进行限位,使铆芯头1在待加工状态下,始终与铆套盖5相接触,在加工状态时,铆套主体4能够先一步接触到铜板9,保证铜板9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离。
铆芯头1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限位部11,所述弹簧6的第二端抵顶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1。第二限位部11的设置使弹簧6能够对铆芯头1进行限位,使铆芯头1能够上行到安装腔41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进行涨铆前,将铜柱10放置在定位件8上,铜板9放在铜柱10上,定位件8对铜板9和铜柱10的位置进行定位,使两者能够位于涨铆压力中心区域,将铆套主体4通过连接孔51安装在驱动设备上;
在涨铆时,驱动设备通过铆芯头1推动铆套主体4向下移动直至铆套主体4的下端抵压在铜板9上,驱动设备继续推动铆芯头1向下移动,铆芯头1的第二限位部11逐渐远离铆套盖5,直至铆芯头1的下端部伸入到铜柱10的安装孔101内,由于铆芯头1的下端部为圆台形状,因此铆芯头1下端部在逐渐伸入到铜柱10的安装孔101时会对铜柱10进行挤压,直至调节环2抵顶于铜板9,即完成涨铆;
完成涨铆后,驱动设备带动铆芯头1逐渐退出安装孔101,调节环2逐渐远离铜板9,弹簧6逐渐伸张,直至铆芯头1的第二限位部11在弹簧6的作用力下抵顶于铆套盖5,铆套主体4逐渐回归原位,待工作人员更换已完成的工件后继续下一轮加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只要其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均应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譬如:各具体实施例的不同组合,各区别技术特征的不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座和用于压紧铜板的铆套主体,所述铆套主体内设置有铆芯头,所述铆芯头可拆卸安装有调节环,所述铆座包括基台和用于对铜柱进行定位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铆座;
在进行涨铆时,所述铜板安装于所述铜柱,所述铆套主体下压铜板,所述铆芯头伸出所述铆套主体对所述铜柱进行涨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柱开有安装孔,所述定位件的上端部与所述安装孔匹配,所述定位件的下端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铆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的上端部为圆柱形,所述定位件的上端部的直径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铆芯头可拆卸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置于所述调节环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的外壁开有用于调节调节环的第一调节槽,限位环的外壁开有用于调节限位环的第二调节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套主体开有安装腔,所述铆芯头上下移动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设置有铆套盖,所述铆套盖与所述铆套主体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套盖开有连接孔,所述铆芯头的顶部贯穿所述铆套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下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弹簧的第二端抵顶于所述铆芯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铆芯头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弹簧的第二端抵顶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铆芯头和所述调节环的下端部均呈圆台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610549.1U CN219665630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610549.1U CN219665630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65630U true CN219665630U (zh) | 2023-09-12 |
Family
ID=87928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610549.1U Active CN219665630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65630U (zh)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23610549.1U patent/CN2196656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029024U (zh) | 一种气缸加工用三工位定位夹具 | |
CN219665630U (zh) | 一种复合母排铜柱涨铆工装 | |
CN212190829U (zh) | 一种法兰冲孔模具 | |
CN116329461B (zh) | 一种铆接机及自冲铆钉 | |
CN217370294U (zh) | 一种组合件定转子自动铆合模具冲压装置 | |
CN112238184A (zh) | 一种管夹冲压模具 | |
CN213944755U (zh) | 一种双头电磁自冲铆枪 | |
CN211638012U (zh) | 一种可更换冲压模具头的冲压模具 | |
CN210045846U (zh) | 一种冲压模具废料顶出机构 | |
CN114535398A (zh) | 一种自动落料的工件冲方模具 | |
CN221493891U (zh) | 一种数控机床冲头固定装置 | |
CN217452988U (zh) | 一种用于在机加工定位孔的装置及加工系统 | |
CN217702200U (zh) | 一种eps上柱管轴承压铆工具 | |
CN112808923A (zh) | 一种冲压件用柔性压铆模具 | |
CN217798481U (zh) | 一种卡箍冲压模具 | |
CN219378862U (zh) | 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 | |
CN217700958U (zh) | 一种全尺寸自定位涨紧头 | |
CN217370285U (zh) | 一种锻压模具用原料定位设备 | |
CN219112998U (zh) | 一种液压冲剪机 | |
CN215845246U (zh) | 轻质高强度异形件冲压装置 | |
CN221388537U (zh) | 一种压涨铆装置 | |
CN217798771U (zh) | 一种滑道铆接模具 | |
CN220387647U (zh) | 一种具有多元压铆头设计的压铆设备 | |
CN212168857U (zh) | 一种锻造式工程油缸高强度联接法兰加工工装 | |
CN216264444U (zh) | 自动压铜头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