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8862U - 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78862U CN219378862U CN202320478237.5U CN202320478237U CN219378862U CN 219378862 U CN219378862 U CN 219378862U CN 202320478237 U CN202320478237 U CN 202320478237U CN 219378862 U CN219378862 U CN 2193788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veting
- locking seat
- wire harness
- supporting
- harness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铆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包括:基台,其上设置有驱动件;锁定座,其可移动的设置在基台上且与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锁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支撑组件以及至少一组夹持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定位板和支撑柱,定位板用于放置待铆压的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人工先将所有待铆接的工件都放置在预设的定位板上,接着再在各个工件与工件需要铆压连接的位置放好铆柱,驱动件带动锁定座移动至移动座下方,移动座沿锁定座方向移动,通过支撑柱和柱形铆压头配合压铆铆柱使工件组装一起,从而一次形成所需的线束托架,该方式操作简单,能够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铆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
背景技术
铆压机是利用冲压机设备和专用连接模具通过一个瞬间强高压加工过程,依据板件本身材料的冷挤压变形,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抗拉和抗剪强度的无应力集中内部镶嵌圆点,即可将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两层或多层板件连接起来。
新能源汽车主要通过电机提供动力的,在整个装配过程中需要较多的管线进行输入或输出,因此在装配过程中需要用到线束托架,如现有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7912701U,一种用于线束托架总成的铆压工装,包括:工装台,所述工装台上设置有支撑架;压头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压头组件具有可升降的压头滑杆;铆头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工装台上,所述铆头组件具有可升降的铆头,但这种只能一组一组铆压,铆压方式繁琐不方便,铆压效率不高,进而进行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效率,且操作方便的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包括:基台,其上设置有驱动件;
锁定座,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台上且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所述锁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支撑组件以及至少一组夹持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定位板和支撑柱,所述定位板用于放置待铆压的工件,所述支撑柱插设所述定位板且处于工件待铆压位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用于将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待铆压的工件夹紧;
移动座,其上端与外部设置的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移动座的下端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所述支撑组件相匹配的压头组件,所述压头组件具有柱形铆压头;
当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锁定座移动至所述移动座正下方时,所述柱形铆压头处于所述支撑柱正上方,且所述柱形铆压头与所述支撑柱之间形成铆压区域,外部设置的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移动座沿着所述锁定座方向移动,使得工件被所述柱形铆压头与所述支撑柱铆压。
在上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中,所述驱动件设为驱动气缸,所述锁定座靠近所述驱动件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所述连接块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支撑底板,其与所述锁定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
第一限位杆,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且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定位板活动连接;
第一弹性件,其设置于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中,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支撑底板上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向孔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支撑板,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支撑板上;
第二限位杆,其插设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锁定座连接;
第二弹性件,其设置于锁定座上且与支撑板的下端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中,所述锁定座上设置有下限位柱,所述移动座的下端设置有上限位柱,所述下限位柱与所述上限位柱活动抵靠。
在上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中,所述压头组件具有压杆,所述压杆与所述定位板活动抵靠。
在上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中,所述移动座的下端设置有导柱,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导套,所述导柱与导套活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中,所述基台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基台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锁定座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锁定座的后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活动抵靠,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活动抵靠。
在上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中,所述基台上设置有滑轨,所述锁定座的下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人工先将所有待铆接的工件都放置在预设的定位板上,接着再在各个工件与工件需要铆压连接的位置放好铆柱,驱动件带动锁定座移动至移动座下方,移动座沿锁定座方向移动,通过支撑柱和柱形铆压头配合压铆铆柱使工件组装一起,从而一次形成所需的线束托架,该方式操作简单,能够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铆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下料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基座与锁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线束托架即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台;100、驱动件;101、连接块;102、导套;103、第一限位块;104、第二限位块;105、滑轨;
2、锁定座;200、支撑组件;201、夹持组件;202、定位板;203、支撑柱;204、旋转气缸;205、支撑底板;206、第一限位杆;207、第一弹性件;208、导向孔;209、导杆;210、支撑板;211、第二限位杆;212、第二弹性件;213、下限位柱;214、第一限位凹槽;215、第二限位凹槽;216、滑块;
3、移动座;300、压头组件;301、柱形铆压头;302、上限位柱;303、压杆;304、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包括:基台1,其上设置有驱动件100;锁定座2,其可移动的设置在基台1上且与驱动件100的驱动端相连,锁定座2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支撑组件200以及至少一组夹持组件201,支撑组件200包括定位板202和支撑柱203,定位板202用于放置待铆压的工件,支撑柱203插设定位板202且处于工件待铆压位置,夹持组件201包括旋转气缸204,旋转气缸204用于将放置在定位板202上待铆压的工件夹紧;移动座3,其上端与外部设置的驱动装置连接,移动座3的下端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支撑组件200相匹配的压头组件300,压头组件300具有柱形铆压头301;当驱动件100带动锁定座2移动至移动座3正下方时,柱形铆压头301处于支撑柱203正上方,且柱形铆压头301与支撑柱203之间形成铆压区域,外部设置的驱动件100能够带动移动座3沿着锁定座2方向移动,使得工件被柱形铆压头301与支撑柱203铆压。
在基台1靠近移动座3的端壁上设置有驱动件100,驱动件100的驱动端能够带动可移动的设置在基台1上的锁定座2实现横向移动,而移动座3的上端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外部驱动装置带动移动座3纵向移动即为沿着移动座3的方向,锁定座2上多组支撑组件200,定位板202上有定位柱,定位柱用于防止工件移动,工人将待铆接的工件都安放所对应的定位板202上,使相邻的工件与工件的铆压孔连通,接着可将铆柱插入至铆压孔内,驱动件100拉动锁定座2移动至移动座3下方,外部驱动装置带动移动件下压,通过支撑柱203和柱形铆压头301配合压铆铆柱使工件组装一起,从而一次铆压形成所需的线束托架。
驱动件100设为驱动气缸,锁定座2靠近驱动件100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块101,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连接块101相连。
连接块101通过螺栓与锁定座2相连,驱动件100的驱动端与连接块101连接,驱动件100接收信号时,驱动件100的驱动端能够带动锁定座2在基台1上进行横向移动,从而方便人工初步的上料和后续的压铸。
支撑组件200还包括:支撑底板205,其与锁定座2通过螺栓相连,支撑柱203设置于支撑底板205上;第一限位杆206,其设置在支撑底板205上,且第一限位杆206与定位板202活动连接;第一弹性件207,其设置于支撑底板205上,第一弹性件207与定位板202的下端连接。
支撑底板205通过螺栓与锁定座2连接一起,第一弹性件207为弹簧,第一弹性件207的一端与支撑底板205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板202的底部相连,第一限位杆206的端头设置凸部,定位板202上开设有限位通孔,限位通孔内形成有限位凹槽,第一限位杆206插设限位通孔与支撑底板205连接,并使得凸部处于限位凹槽中,设备铆压时,定位板202能够向下轻微移动,从而第一弹性件207起到缓震使铆柱和工件铆压一起。
进一步,定位板202上开设有导向孔208,支撑底板205上设置有导杆209,导杆209与导向孔208连接。
支撑底板205上设置有多根导柱304,定位板202上也相应开设有多个导向孔208,每个导柱304与导向孔208相配合,设置导柱304与导向孔208即起到导向的效果,使铆柱和工件能有效铆压一起。
夹持组件201包括:支撑板210,旋转气缸204设置于支撑板210上;第二限位杆211,其插设支撑板210与锁定座2连接;第二弹性件212,其设置于锁定座2上且与支撑板210的下端相连。
第二弹性件212也为弹簧,第二弹性件212的一端与锁定座2的上端连接,第二弹性件212的另一端与支撑办相连,从而定位部受力下压缓冲使,旋转气缸204也能跟随将工件压紧,第二限位杆211和第一限位杆206一样,具有凸部,支撑板210上也对应开设有限位通孔,以及开设在限位通孔内的凹槽。
锁定座2上设置有下限位柱213,移动座3的下端设置有上限位柱302,下限位柱213与上限位柱302活动抵靠。
锁定座2上均匀设置有多根下限位柱213,移动座3的下端也均匀设置有多根上限位柱302,移动座3沿锁模座移动,直至上限位柱302抵靠至下限位柱213,确保工件与工件通过铆柱铆接一起时又能现在位置,防止移动座3过度下压,保证产品质量。
压头组件300具有压杆303,压杆303与定位板202活动抵靠。
压杆303压靠在定位板202上,对压板起到初步限位,确保后续铆压。
移动座3的下端设置有导柱304,基台1上设置有导套102,导柱304与导套102活动连接。
导柱304插设在导套102中,在移动座3相对基台1靠近或远离时,起到导向的作用,确保移动座3下压时,柱形铆压头301能够精确配合支撑柱203将两个工件通过铆柱铆压在一起。
基台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03,基台1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04,锁定座2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214,锁定座2的后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凹槽215,第一限位块103与第一限位凹槽214活动抵靠,第二限位块104与第二限位凹槽215活动抵靠。
设置第一限位块103和第二限位块104即为起到限位的作用,当人工进行上下料时,驱动件100带动锁定座2在基台1上移动使第一限位凹槽214抵在第一限位块103处,以方便人工操作,当上好料需要铆压时,驱动件100带动锁定座2在基台1上移动是第二限位凹槽215抵在第二限位块104处,以确保后续铆压的精确度。
基台1上设置有滑轨105,锁定座2的下端设置有滑块216,滑块216与滑轨105滑动连接。
锁定座2下均匀设置有一组滑块216,基台1上也对应设置有一组滑轨105,滑块216与滑轨105的配合能够使锁定座2移动更加稳定,不会出现位置偏移的现象。
本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初始时,锁定座2从移动座3下方被驱动件100推动至基台1的前端,人工将各个待拼装的工件都按放在对应的定位板202上,并使工件与工件的铆压孔连通,接着将铆柱插入至铆压孔中,当所以工件以及铆柱放置完毕后,驱动件100带动锁定座2复位,使得锁定座2处于移动座3下方,再接着外部设有的驱动装置带动移动座3向着锁定座2移动,支撑柱203和柱形铆压头301相配合将铆柱与两个工件铆压一起,从而形成所需的线束托架,接着外部设有的驱动装置带动移动座3向上复位,驱动件100的驱动端再次将锁定座2推动至基台1的前端,人工将线束托架从定位板202上取下,即进行下一组的操作。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台,其上设置有驱动件;
锁定座,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台上且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所述锁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支撑组件以及至少一组夹持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定位板和支撑柱,所述定位板用于放置待铆压的工件,所述支撑柱插设所述定位板且处于工件待铆压位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用于将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待铆压的工件夹紧;
移动座,其上端与外部设置的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移动座的下端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所述支撑组件相匹配的压头组件,所述压头组件具有柱形铆压头;
当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锁定座移动至所述移动座正下方时,所述柱形铆压头处于所述支撑柱正上方,且所述柱形铆压头与所述支撑柱之间形成铆压区域,外部设置的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移动座沿着所述锁定座方向移动,使得工件被所述柱形铆压头与所述支撑柱铆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设为驱动气缸,所述锁定座靠近所述驱动件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所述连接块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支撑底板,其与所述锁定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
第一限位杆,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且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定位板活动连接;
第一弹性件,其设置于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支撑底板上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向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支撑板,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支撑板上;
第二限位杆,其插设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锁定座连接;
第二弹性件,其设置于锁定座上且与支撑板的下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座上设置有下限位柱,所述移动座的下端设置有上限位柱,所述下限位柱与所述上限位柱活动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组件具有压杆,所述压杆与所述定位板活动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的下端设置有导柱,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导套,所述导柱与导套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基台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锁定座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锁定座的后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活动抵靠,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活动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上设置有滑轨,所述锁定座的下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78237.5U CN219378862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78237.5U CN219378862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78862U true CN219378862U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7186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78237.5U Active CN219378862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78862U (zh) |
-
2023
- 2023-03-14 CN CN202320478237.5U patent/CN2193788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55827U (zh) | 快速滑移夹紧装置 | |
CN219378862U (zh) | 一种线束托架总成的铆接模具 | |
CN210754935U (zh) | 一种压铆、检测驾驶室液压锁的设备 | |
CN111842672A (zh) | 一种铆接工装 | |
CN210379739U (zh) | 一种汽车连接器的端子与胶体组装压合装置 | |
CN219329353U (zh) | 一种电池模组挤压工装 | |
CN217252228U (zh) | 一种螺母和板材铆接的自动压铆机 | |
CN102259268A (zh) | 一种数控液压角钢冲钻复合机 | |
CN215657477U (zh) | 一种卡环自动夹料机构 | |
CN215785950U (zh) | 一种汽车饰条大角度翻边模具 | |
CN112676439B (zh) | 一种冲焊一体化夹持装置 | |
CN212945043U (zh) | 一种铆接工装 | |
CN202129628U (zh) | 一种数控液压角钢冲钻复合机 | |
CN114345967A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配件生产加工用冷镦冷挤设备 | |
CN210333972U (zh) | 一种快速换刀的冲压模具 | |
CN221312372U (zh) | 一种汽车支架零件铆接设备 | |
CN220680680U (zh) | 一种工件快装结构 | |
CN221538667U (zh) | 一种铆焊装夹工装 | |
CN206747436U (zh) | 一种冲床冲压件的定位装置 | |
CN111843890A (zh) | 一种具有高精准定位自动顶出结构的装配夹具 | |
CN220838826U (zh) | 一种机壳铆压治具 | |
CN219786312U (zh) | 无铆钉铆接设备 | |
CN219112998U (zh) | 一种液压冲剪机 | |
CN216850701U (zh) | 一种多适用的铆接机夹具 | |
CN219817915U (zh)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配件加工的铆接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