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4903U - 把手加工模具 - Google Patents

把手加工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4903U
CN219664903U CN202321044027.1U CN202321044027U CN219664903U CN 219664903 U CN219664903 U CN 219664903U CN 202321044027 U CN202321044027 U CN 202321044027U CN 219664903 U CN219664903 U CN 219664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holder
block
tilting
handl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40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国庆
金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Bao Bao Sen Me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Bao Bao Sen Me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Bao Bao Sen Me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Bao Bao Sen Me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40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4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4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4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把手加工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上模座滑动设于下模座的上方;下模座和上模座之间设有连料工位和打斜工位,连料工位包括设于上模座的切割器,切割器用于在把手的两端分别切割弯曲状的连料带;打斜工位包括设于下模座的压斜凸模和设于上模座的压斜凹模,压斜凹模位于压斜凸模的上方,压斜凹模与压斜凸模适于将面板打斜。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加工模具可加工倒扣,且脱模方便。

Description

把手加工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把手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针对家用空调外机的大把手,其通常设置有倒扣,方便操作人员的手部伸入倒扣内以提起外机。倒扣主要通过拉深工艺生产,为保证操作人员稳定提起外机,倒扣通常倾斜布置,即倒扣的拉深方向偏离垂直于面板的方向,导致倒扣的拉深方向偏离正常脱模的脱模方向,无法脱料,仍需研发一种能够脱料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方便脱模的把手加工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手加工模具,包括:下模座;上模座,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座的上方;连料工位,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的切割器,所述切割器用于在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切割弯曲状的连料带;打斜工位,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的压斜凸模和设于所述上模座的压斜凹模,所述压斜凹模位于所述压斜凸模的上方,所述压斜凹模与所述压斜凸模适于将所述面板打斜。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连料工位和打斜工位,在连料工位中,通过切割器在把手的两端分别切割出弯曲状的连料带,使得压斜凸模与压斜凹模能够将把手的面板打斜,即面板相对水平面倾斜布置,并且连料带使把手能够与原料带始终连接,以便将把手移动至下一个工位进行加工,实现连续加工,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由于将把手的面板打斜,竖直向上或向下对面板进行拉深加工,即可加工出拉深方向偏离垂直面板的方向的倒扣,便于加工,且由于拉深方向与脱模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沿拉深方向的反方向即可脱模,方便加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斜凹模与所述压斜凸模的接触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1,所述面板与所述倒扣的拉深方向的夹角为θ2,所述θ1和所述θ2互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斜凸模的侧面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压斜凹模的侧面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分别位于所述下模座的两端,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适于贴合所述连料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成型工位,所述第一成型工位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的第一斜面拉包凸模和设于所述上模座的第一斜面拉包凹模,所述第一斜面拉包凸模和所述第一斜面拉包凹模的接触面与所述压斜凹模与所述压斜凸模的接触面平行,所述第一斜面拉包凸模的上端设有第一成型块,所述第一成型块朝上凸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成型工位,所述第二成型工位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的第二斜面拉包凸模和设于所述上模座的第二斜面拉包凹模,所述第二斜面拉包凸模和所述第二斜面拉包凹模的接触面与所述压斜凹模与所述压斜凸模的接触面平行,所述第二斜面拉包凸模的上端设有第二成型块,所述第二成型块朝上凸出设置,所述第二成型块与所述第一成型块错位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修整工位,所述修整工位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的整形座和设于所述上模座的压块,所述整形座抵接于所述倒扣的内壁,所述压块抵压于所述倒扣的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模座包括上夹板和浮动设于所述上夹板的上方的驱动板,所述上夹板设有滑座,所述压块滑动设于所述滑座,所述驱动板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用于驱使所述压块向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块的滑动方向相对水平面倾斜,所述驱动块的下端设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适于贴合所述压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座与所述压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驱使所述压块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割器配置为可移动的金属丝。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打斜工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工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成型工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修整工位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把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上模座100;上夹板110;驱动板120;滑座130;驱动块140;楔形面141;
下模座200;
连料工位300;切割器310;
打斜工位400;压斜凸模410;第一斜面411;压斜凹模420;第二斜面421;
第一成型工位500;第一斜面拉包凸模510;第一成型块511;第一斜面拉包凹模520;
第二成型工位600;第二斜面拉包凸模610;第二成型块611;第二斜面拉包凹模620;
修整工位700;整形座710;压块720;复位弹簧730;
把手800;面板810;倒扣8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把手加工模具,包括下模座200和上模座100,沿加工方向,下模座200和上模座100之间设有连料工位300和打斜工位400。
参照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把手加工模具用于加工空调外机的把手800,把手800包括面板810和倒扣820,倒扣820为在面板810通过拉深工艺获得的结构。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上模座100沿上下方向滑动安装于下模座200的上方,例如,上模座100与下模座200通过导套和导杆配合。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连料工位300包括切割器310,切割器310配置为可移动的金属丝,即为线切割,切割器310设置于上模座100,通过切割器310可在面板810的两端分别切割处弯曲状的连料带,如S形的连料带,从而使得面板810与原料带相邻,以便输送至下一工位进行加工,即可以连续加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连料带为S形或其他弯曲状,连料带可被拉直,进而使得面板810可以相对原料带偏移。
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切割出连料带后,原料带将面板810输送至打斜工位400,打斜工位400包括压斜凸模410和压斜凹模420,其中,压斜凸模410设置于下模座200,压斜凸模410的上端面倾斜布置,压斜凹模420设置于上模座100并位于压斜凸模410的正上方,压斜凹模420的下端面倾斜布置,压斜凹模420的下端面与压斜凸模410的上端面平行。当上模座100向下移动时,压斜凹模420将面板810抵压于压斜凸模410,从而使面板810相对水平面倾斜布置,也就是将面板810打斜,此时,面板810两端的连料带被拉直。
由于将把手800的面板810打斜,竖直向上或向下对面板810进行拉深加工,即可加工出拉深方向偏离垂直面板810的方向的倒扣820,便于加工,且由于拉深方向与脱模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沿拉深方向的反方向即可脱模,方便加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2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压斜凹模420与压斜凸模410的接触面即为压斜凹模420的下端面与压斜凸模410的上端面接触时的面,定义压斜凹模420与压斜凸模410的接触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1,即压斜凹模420的下端面或压斜凸模410的上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1,面板810与倒扣820的拉深方向的夹角为θ2,θ1和θ2互余,即θ1+θ2=90°,因此,可根据倒扣820的拉深方向对压斜凹模420的下端面和压斜凸模410的上端面的倾斜度进行设置,以满足倒扣820的加工要求。
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压斜凸模410的右侧设有第一斜面411,第一斜面411与压斜凸模410的上端面连接,压斜凹模420的左侧设有第二斜面421,第二斜面421与压斜凹模420下端面连接,因此,当压斜凹模420的下端面与压斜凸模410的上端面接触时,在第一斜面411的上方和第二斜面421的下方分别形成容纳连料带的空腔,且面板810两端的连料带分别贴合于第一斜面411和第二斜面421,使得两端的连料带可被拉直,从而方便将面板810打斜,结构简单。
参照图1和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还包括第一成型工位500和第二成型工位600,第一成型工位500和第二成型工位600沿加工方向依次布置于打斜工位400的后侧。其中,第一成型工位500包括第一斜面411拉包凸模和第一斜面411拉包凹模,第一斜面411拉包凸模设于下模座200,第一斜面411拉包凹模设于上模座100并位于第一斜面411拉包凸模的正上方,第一斜面411拉包凸模和第一斜面411拉包凹模接触时的接触面与压斜凹模420和压斜凸模410接触时的接触面平行,即第一斜面411拉包凸模和第一斜面411拉包凹模适于夹持被打斜后的面板810。第一斜面411拉包凸模的上端设有第一成型块511,第一成型块511竖直向上凸出设置,容易理解的是,第一斜面411拉包凹模设于与第一成型块511对应的凹腔。因此,当上模座100向下移动时,第一斜面411拉包凹模朝第一斜面411拉包凸模移动,第一成型块511对面板810进行拉深加工,拉深方向向上,从而在面板810上形成倒扣820,并且倒扣820的拉深方向偏离垂直面板810的方向,满足加工要求,第一成型块511相对把手800向下脱模即可,方便脱模。
参照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成型工位600包括第二斜面421拉包凸模和第二斜面421拉包凹模,第二斜面421拉包凸模设于下模座200,第二斜面421拉包凹模设于上模座100并位于第二斜面421拉包凸模的正上方,第二斜面421拉包凸模和第二斜面421拉包凹模接触时的接触面与压斜凹模420和压斜凸模410接触时的接触面平行,即第二斜面421拉包凸模和第二斜面421拉包凹模适于夹持被打斜后的面板810。第二斜面421拉包凸模的上端设有第二成型块611,第二成型块611竖直向上凸出设置,第二成型块611与第一成型块511错位布置,即第二成型块611和第一成型块511分别用于在面板810的不同位置加工倒扣820。容易理解的是,第二斜面421拉包凹模设于与第二成型块611对应的凹腔。因此,当上模座100向下移动时,第二斜面421拉包凹模朝第二斜面421拉包凸模移动,第二成型块611对面板810的另一位置进行拉深加工,拉深方向向上,从而在面板810上形成另一个倒扣820,并且倒扣820的拉深方向偏离垂直面板810的方向,满足加工要求,第二成型块611相对把手800向下脱模即可,方便脱模。
参照图1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还包括修整工位700,修整工位700位于第二成型工位600的后方,修整工位700包括整形座710和压块720,具体而言,整形座710设置于下模座200并用于抵接于倒扣820的内壁,压块720设于上模座100,当上模座100向下移动时,压块720朝倒扣820向下移动直至抵接于倒扣820的外壁,从而整形座710和压块720可对倒扣820的壁体进行压平,以调整倒扣820的形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参照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上模座100包括上夹板110和驱动板120,驱动板120浮动设置于上夹板110的上方,如驱动板120和上夹板110之间设有弹簧,上夹板110设置有滑座130,压块720滑动安装于滑座130,由于倒扣820的壁体一般为倾斜布置,压块720的滑动方向也为倾斜布置并与倒扣820的壁体垂直,驱动板120设置有驱动块140,驱动块140的下端面为楔形面141,楔形面141适于贴合压块720的上端面。因此,当上模座100向下移动时,上夹板110移动一定距离后由于脱料板抵接面板810而不动,随上模座100进一步向下移动,驱动板120相对上夹板110向下移动,并带动驱动块140向下移动,驱动块140与压块720通过楔形面141配合,从而驱动块140驱动压块720倾斜向下移动,直至压块720抵压于倒扣820的壁体,从而实现对倒扣820的壁体进行压平,以调整倒扣820的形状,满足加工要求。
参照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滑座130与压块720之间设有复位弹簧730,复位弹簧730对压块720的作用力方向为倾斜向上,因此,当上模座100向上移动时,驱动块140撤去对压块720的作用力,在复位弹簧730的作用力下,能够驱使压块720倾斜向上移动,压块720脱离倒扣820,以便脱模。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把手加工模具,适于加工把手,所述把手包括面板和倒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座;
上模座,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座的上方;
连料工位,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的切割器,所述切割器用于在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切割弯曲状的连料带;
打斜工位,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的压斜凸模和设于所述上模座的压斜凹模,所述压斜凹模位于所述压斜凸模的上方,所述压斜凹模与所述压斜凸模适于将所述面板打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斜凹模与所述压斜凸模的接触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1,所述面板与所述倒扣的拉深方向的夹角为θ2,所述θ1和所述θ2互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斜凸模的侧面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压斜凹模的侧面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分别位于所述下模座的两端,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适于贴合所述连料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成型工位,所述第一成型工位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的第一斜面拉包凸模和设于所述上模座的第一斜面拉包凹模,所述第一斜面拉包凸模和所述第一斜面拉包凹模的接触面与所述压斜凹模与所述压斜凸模的接触面平行,所述第一斜面拉包凸模的上端设有第一成型块,所述第一成型块朝上凸出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成型工位,所述第二成型工位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的第二斜面拉包凸模和设于所述上模座的第二斜面拉包凹模,所述第二斜面拉包凸模和所述第二斜面拉包凹模的接触面与所述压斜凹模与所述压斜凸模的接触面平行,所述第二斜面拉包凸模的上端设有第二成型块,所述第二成型块朝上凸出设置,所述第二成型块与所述第一成型块错位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把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修整工位,所述修整工位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的整形座和设于所述上模座的压块,所述整形座抵接于所述倒扣的内壁,所述压块抵压于所述倒扣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包括上夹板和浮动设于所述上夹板的上方的驱动板,所述上夹板设有滑座,所述压块滑动设于所述滑座,所述驱动板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用于驱使所述压块向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的滑动方向相对水平面倾斜,所述驱动块的下端设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适于贴合所述压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与所述压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驱使所述压块向上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器配置为可移动的金属丝。
CN202321044027.1U 2023-04-28 2023-04-28 把手加工模具 Active CN219664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4027.1U CN219664903U (zh) 2023-04-28 2023-04-28 把手加工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4027.1U CN219664903U (zh) 2023-04-28 2023-04-28 把手加工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4903U true CN219664903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4027.1U Active CN219664903U (zh) 2023-04-28 2023-04-28 把手加工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4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64903U (zh) 把手加工模具
CN210412108U (zh) 复合冲切模具
CN114346055B (zh) 一种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
CN214442191U (zh) 一种管接头限位环连续模结构
CN213289401U (zh) 一种电源插座的插针用连续成型模具
CN108421935A (zh) 一种半导体产品的自动冲切成型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213671414U (zh) 高效的产品加工模具
CN212072736U (zh) 一种可自动切除余料的滤网生产模具
CN113894231A (zh) 冲压用的下模组件及具有该下模组件的双排钩冲压模具
CN212238875U (zh) 一种活动脚带模内攻牙一出多连续模具
CN212384369U (zh) 钮扣电池极片冲切成型模具
CN211539215U (zh) 一种合页成型下模结构
CN109967611B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面板用安全模具
CN219025778U (zh) 线材连续加工模及具有其的回位挂簧销加工装置
CN219648619U (zh) 一种锻压模具的平折弯机构
CN209986070U (zh) 一种斜槽落片模具
CN112139359A (zh) 一种通过级进模生产输送链条的方法
CN213584560U (zh) Type-C端子成型生产线
CN219483930U (zh) 一种用于凹形斜面成形和冲孔的模具
CN220993484U (zh) 一种方便板料切断和产品脱离模腔的模具结构
CN110948791A (zh) 一种可自动切除余料的滤网生产模具
CN217070360U (zh) 离合器传动片精裁成型结构
CN216575308U (zh) 冲压用的下模组件及具有该下模组件的双排钩冲压模具
CN218134240U (zh) 热水器支架折弯成型模具
CN212792653U (zh) 一种汽车引擎盖的铰链固定座的加工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