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冷凝水产生的干蒸锅,能够快速、高效地对食物进行烹饪,能够大大地缩短烹饪所需时长,能够降低蒸汽的湿度,能够避免以往烹饪结束后食物及器具的表面残留大量的冷凝水的情况,能够保证食物的口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防止冷凝水产生的干蒸锅,包括机身、设置于机身内的内胆、蒸盘、锅盖、蒸汽发生装置、设置于内胆中的发热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供汽口,发热装置位于供汽口的喷蒸汽方向上。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供汽口与发热装置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mm。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以供汽口的等效中心为原点,以供汽口的蒸汽喷射方向为轴心并形成圆锥形夹角a,夹角a为0-90°,发热装置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夹角a中。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供汽口位于发热装置的下方。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用于输送蒸汽的蒸汽管道,供汽口设置于蒸汽管道上,蒸汽管道位于发热装置的下方。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发热装置的功率可调节,蒸汽发生装置的功率可调节。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发热装置为红外加热管或不锈钢发热管。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发热装置的上方设有导热防护板,导热防护板开设有多个网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烤盘;使用时,所述烤盘的底部与导热防护板相接触。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烤盘包括用于盛放食物的容纳槽、设置于容纳槽顶部四周外侧的法兰壁,法兰壁开设有用于供蒸汽通过的通汽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蒸盘有至少两个,各个蒸盘由下往上依次堆叠设置,各个蒸盘分别包括用于盛放食物的盛食物区、用于供蒸汽通过的过汽孔,过汽孔的高度位置高于盛食物区的高度位置。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蒸盘由金属或玻璃材料一体成型。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炖盅,所述炖盅由玻璃材料制成。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炖盅、炖盅支架,所述炖盅支架的底部与内胆的内壁相围形成炖盅加热腔,炖盅支架开设有与炖盅数量相同的盅孔,炖盅通过盅孔插设于炖盅加热腔中。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炖盅插入炖盅加热腔中的高度为炖盅整体高度的30-100%。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防止冷凝水产生的干蒸锅,包括机身、设置于机身内的内胆、蒸盘、锅盖、蒸汽发生装置、设置于内胆中的发热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供汽口,发热装置位于供汽口的喷蒸汽方向上;
相较于现有传统的电蒸锅的蒸汽只有100°左右,现有传统的电蒸锅中的蒸汽在碰到食物或器具的表面时温度会迅速低于100°并形成冷凝水,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装置所产生的蒸汽喷向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在通过热辐射或接触加热的方式直接对待加热食物进行加热的同时还会对喷向其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并形成过热蒸汽,能够降低蒸汽的湿度,由于蒸汽每升高一度就能携带更多的热量,通过发热装置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能够使蒸汽的温度提高到120°以上,不仅能够使蒸汽携带更多的热量,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并进一步缩短烹饪所需时长,而且能够使蒸汽在碰到食物或器具的表面时温度不会低于100°并不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能够避免以往烹饪结束后食物及器具的表面残留大量的冷凝水的情况,能够保证食物的口感;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加热的方式来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即在通过发热装置对待加热食物进行热辐射或接触加热的同时还通过蒸汽与食物相接触的方式来对食物进行进一步加热,加热效率高、升温迅速,能够大大地缩短烹饪所需时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身1、设置于机身1内的内胆2、蒸盘3、锅盖4、蒸汽发生装置5、设置于内胆2中的发热装置6,所述蒸汽发生装置5包括供汽口51,发热装置6位于供汽口51的喷蒸汽方向上;相较于现有传统的电蒸锅的蒸汽只有100°左右,现有传统的电蒸锅中的蒸汽在碰到食物或器具的表面时温度会迅速低于100°并形成冷凝水,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装置5所产生的蒸汽喷向发热装置6,发热装置6在通过热辐射或接触加热的方式直接对待加热食物进行加热的同时还会对喷向其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并形成过热蒸汽,能够降低蒸汽的湿度,由于蒸汽每升高一度就能携带更多的热量,通过发热装置6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能够使蒸汽的温度提高到120°以上,不仅能够使蒸汽携带更多的热量,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并进一步缩短烹饪所需时长,而且能够使蒸汽在碰到食物或器具的表面时温度不会低于100°并不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能够避免以往烹饪结束后食物及器具的表面残留大量的冷凝水的情况,能够保证食物的口感;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加热的方式来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即在通过发热装置6对待加热食物进行热辐射或接触加热的同时还通过蒸汽与食物相接触的方式来对食物进行进一步加热,加热效率高、升温迅速,能够大大地缩短烹饪所需时长;由于发热装置6表面的温度很高,蒸汽发生装置5的供汽口51所喷射出的饱和蒸汽会被发热装置6瞬间二次加热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比饱和蒸汽的温度高,过热蒸汽的湿度比饱和蒸汽的湿度低,通过过热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一方面由于过热蒸汽的含水量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过热蒸汽的温度较高,即使在碰到食物或器具的表面温度通常也会超过100°,从而不容易形成冷凝水。
随着供汽口51与发热装置6表面之间的距离的缩小,从供汽口51喷射出的蒸汽被发热装置6加热成过热蒸汽的比例会逐渐更多,内胆2中的整体温度会逐渐升高且湿度会逐渐降低,本实用新型的供汽口51与发热装置6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小于或等于20mm,能够进一步保证供汽口51喷射出的蒸汽充分地被发热装置6加热成过热蒸汽。
以供汽口51的等效中心为原点,以供汽口51的蒸汽喷射方向为轴心并形成圆锥形夹角a,夹角a为0-90°,发热装置6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夹角a中,当夹角a过大时,会导致有部分从供汽口51喷射出的蒸汽没有接触到发热装置6且无法形成过热蒸汽,当夹角a越小,从供汽口51喷射出的蒸汽就越集中地喷射到发热装置6的表面,相应地形成过热蒸汽的比例会更多,有利于提升内胆2中的整体温度并保证湿度不至于过高,本实施例中的发热装置6优选为全部位于夹角a范围之内,发热装置6能够最大化地将供汽口51喷射出的蒸汽加热成过热蒸汽。
发热装置6的能量沿着其表面向外辐射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上方的热量可以辐射向食物,从而可以对食物进行有效加热,但水平方向下方的热量辐射到内胆2的底部,属于无效的加热,总体上体现为发热装置6的有效加热效率较低;本实用新型的供汽口51位于发热装置6的下方,通过将供汽口51设置于发热装置6的下方能够对发热装置6水平方向下方的热量辐射进行再次利用,即发热装置6水平方向上方的热量可以辐射向食物,可以对食物进行有效加热,同时,发热装置6水平方向下方的热量可以对供汽口51喷射出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把水平方向下方生产的热量转化为过热蒸汽的热量,在对流效应的作用,过热蒸汽把热量传递到食物上,形成对食物有效的加热,从而能够提升总体加热效率。
蒸汽发生装置5还包括用于输送蒸汽的蒸汽管道52,供汽口51设置于蒸汽管道52上,蒸汽管道52位于发热装置6的下方,通过将蒸汽管道52设置于发热装置6的下方,发热装置6水平方向下方的热量可以对蒸汽管道52内的蒸汽进行预加热,从而能够更好地将供汽口51喷射出的蒸汽加热成过热蒸汽并提升总体加热效率。
发热装置6的功率可调节,通过调节发热装置6的功率能够对发热装置6的发热温度进行调节,能够对整体的加热温度进行调节,蒸汽发生装置5的功率可调节,通过调节蒸汽发生装置5的功率能够对蒸汽发生装置5的蒸汽生成量进行调节,能够对整体的湿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根据不同食材的具体烹饪需求来调节食物的烹饪温度、湿度,以满足食物含水量的需求,让烹饪的口感更佳,实用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温度传感器7和/或湿度传感器8,通过温度传感器7能够实时监测被加热区域的温度,以便能够更加精准地实现按所需温度进行加热、烹饪,通过湿度传感器8能够实时监测被加热区域的湿度,以便能够更加精准地实现按所需湿度进行加热、烹饪。
发热装置6为红外加热管或不锈钢发热管,本实施例中的发热装置6优选为红外加热管,一方面红外加热管表面升温速度快,另一方面由于红外加热管发出的光波频率对水分子有谐振效应,可对散发在空间中的过热蒸汽中水分子继续进行加热,让过热蒸汽保持更久的高温,能够更好地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
发热装置6的上方设有导热防护板9,导热防护板9开设有多个网孔91,通过导热防护板9能够避免发热装置6在将蒸盘3从内胆2中取出后完全裸露设置于内胆2中,不仅能够防止手触碰到发热装置6,而且能够防止发热装置6受到磕碰、损坏,从而更能保证整体的使用寿命;网孔91便于红外加热管所发射出的红外线直接射向蒸盘3而不对红外线造成损耗,能够在保证红外加热管的防护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红外加热管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的损耗,从而能够保证红外加热管的加热效率。
蒸盘3有至少两个,各个蒸盘3由下往上依次堆叠设置,各个蒸盘3分别包括用于盛放食物的盛食物区31、用于供蒸汽通过的过汽孔32,过汽孔32的高度位置高于盛食物区31的高度位置;现有传统的蒸盘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用于供蒸汽通过的过汽孔32,现有的传统进行加热、烹饪存在着以下问题:1、各个蒸盘3之间的食物容易发生串味,影响食物烹饪效果;2、会有冷凝液的产生并从上层的过汽孔32滴落至下层食物上,影响食物口感;3、待蒸食物在放置于蒸盘3上时,容易对蒸盘3底部的过汽孔32进行遮挡,尤其在放置较多食物时,位于下层蒸盘3里面的食物基本覆盖了过汽孔32且会导致很少蒸汽从下层蒸盘3穿过至上层蒸盘3中,上层蒸盘3里面的食物很难蒸熟甚至蒸不熟;本实用新型的过汽孔32凸设于蒸盘3的底部,蒸盘3底部没有开口,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蒸盘3进行蒸食物时,过汽孔32不与食物相接触,能够分别对各个蒸盘3进行供汽而无需依次流经各个蒸盘3中的食物,从而能够防止各个蒸盘3中的食物发生串味的情况、保证食物烹饪效果,且能够避免因食物对过汽孔32进行遮挡而导致加热效果不好的情况,由于蒸食物所形成的液体依旧会留在用于盛放食物的盛食物区31上,而不会通过高于盛食物区31的过汽孔32向下滴落至下层蒸盘3中,从而能够避免冷凝液滴落至食物上的情况、保证食物口感。
蒸盘3由金属或玻璃材料一体成型,整体零部件数量较少,便于进行组装、使用,耐高温、能够更好地适用于盛放食物,整体使用更加健康、安全;蒸盘3优选由铝材料制成,导热效果更好。
将现有的电蒸锅、本实用新型进行测试,得到各项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
其中,电蒸锅的额定容量为12L,本实用新型的内胆2为12L,P1为发热装置6的等效加热功率,P2为蒸汽发生装置5的等效加热功率,t为加热时长,R为供汽口51与发热装置6表面之间的距离,a为以供汽口51的等效中心为原点、以供汽口51的蒸汽喷射方向为轴心所形成的圆锥形夹角,T为检测点的温度值,RH为检测点的相对湿度值,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装置6选用直径为10mm的红外加热管,且发热装置6均位于夹角a范围内;通过上述测试数据可得,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较高的加热温度,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并进一步缩短烹饪所需时长,而且蒸汽的湿度比现有传统的电蒸锅的蒸汽的湿度低,能够避免以往烹饪结束后食物及器具的表面残留大量的冷凝水的情况,能够保证食物的口感。
实施例2,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烤盘13,所述烤盘13包括用于盛放食物的容纳槽131、设置于容纳槽131顶部四周外侧的法兰壁132,法兰壁132开设有用于供蒸汽通过的通汽孔133;使用时,所述烤盘13的底部与导热防护板9相接触,通过烤盘13的底部与导热防护板9相接触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起到快速将热量传递给烤盘13,而且导热防护板9能够起到均匀导热的作用,通过红外加热管的红外热辐射到烤盘13的底部及四周侧壁,底部所形成的过热蒸汽会通过烤盘13的通汽孔133进入烤盘13的顶部并与食物相接触,通过过热蒸汽对烤盘13中的食物顶部进行加热,整体热量场分布均匀,能够避免局部高温并能够减少油烟的产生,本实用新型在具有干蒸功能的同时还能实现煎烤、焗、煮等烹饪功能,相较于功能单一的现有传统电蒸锅,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多用途烹饪,能够满足用户多功能烹饪需求,实用性更强;其余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炖盅10,能够更好地用于实现炖汤功能,所述炖盅10由玻璃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红外加热管产生的红外光具有穿透玻璃的特性,从而能够使红外热量直接作用在炖盅10中的食物或液体上,红外光对碳水化合物吸收性更强,具有良好碳原子谐振效应,具有极佳的食物烹饪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发热管对插入炖盅加热腔12中的炖盅10部分进行红外辐射加热的同时,还通过过热蒸汽进行复合加热,不仅能够加快炖汤速度,而且热量很均匀,从而炖汤速度快且不易发生溢出。
本实施例还包括炖盅支架11,所述炖盅支架11的底部与内胆2的内壁相围形成炖盅加热腔12,炖盅支架11开设有与炖盅10数量相同的盅孔111,炖盅10通过盅孔111插设于炖盅加热腔12中,通过炖盅支架11与内胆2相围形成相对封闭的腔体,即形成炖盅加热腔12,通过向炖盅加热腔12充满过热蒸汽,能够较好地实现加热和保温、提高热效率。
炖盅10插入炖盅加热腔12中的高度为炖盅10整体高度的30-100%,炖盅10插入炖盅加热腔12中的高度越大,炖盅10与炖盅加热腔12的接触面积越大,即加热面积越大,不仅加热效率越高、升温越迅速,而且食物整体受热越均匀;其余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工作原理:
将待加热食物置入蒸盘3中,发热装置6通过热辐射或接触加热的方式对待加热食物进行加热,蒸汽发生装置5生成蒸汽并通过供汽口51喷向发热装置6,发热装置6对喷向其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并形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与食物进行接触的同时对食物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高效地对食物进行烹饪,能够大大地缩短烹饪所需时长,能够降低蒸汽的湿度,能够避免以往烹饪结束后食物及器具的表面残留大量的冷凝水的情况,能够保证食物的口感。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