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5149U - 阻尼结构、减振器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阻尼结构、减振器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5149U
CN219655149U CN202320311598.0U CN202320311598U CN219655149U CN 219655149 U CN219655149 U CN 219655149U CN 202320311598 U CN202320311598 U CN 202320311598U CN 219655149 U CN219655149 U CN 219655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cylinder
piston rod
oil
work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15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璐遥
樊义祥
龚国军
何家兴
李奕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15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5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5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5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尼结构、减振器总成及汽车,该阻尼结构包括油液管路、切换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所述油液管路安装在所述空心活塞杆内,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减轻了活塞杆的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当空心活塞杆带着活塞阀在内往复移动时,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的油液可以通过油液管路往复流动,控制组件与切换组件相连,用于控制切换组件的工作状态,用于切换油液管路处于流通状态或阻断状态,调节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中的油量;这样便于控制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油液的变化量和变化速度,使阻尼结构产生不同的阻尼力。

Description

阻尼结构、减振器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阻尼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尼结构、减振器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减振器的性能是不可调节的,特别是减振器的阻尼力是不可调节的。它的主要缺点是减振器所提供的阻尼力只对某一工作条件是理想的,对于远离规定工作条件的工况,达不到理想的减振效果。显然,最理想是所谓的主动或半主动悬架系统,其减振器的阻尼性能可进行实时地调节和控制,例如,可根据不同的路面条件,调节减振器的阻尼力,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传统阻尼结构,只能实现单一模式下的舒适性调节,不能切换其他模式的舒适性能,采用实心活塞杆,质量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尼结构,以解决现有阻尼结构只能实现单一模式下的舒适性调节,采用实心活塞杆,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一种阻尼结构,包括工作缸、活塞杆和活塞阀;所述活塞杆安装在所述工作缸内,所述活塞阀安装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阀与所述工作缸内壁相抵接,分隔所述工作缸,形成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内填充有油液,所述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所述阻尼结构还包括油液管路、切换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油液管路安装在所述空心活塞杆内,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所述切换组件设置所述油液管路上,用于切换所述油液管路处于流通状态或阻断状态,调节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中的油量;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切换组件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切换组件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空心活塞杆内的电机、继电器和弹簧;所述电机与所述继电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电机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启闭;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组件相连,根据所述继电器的启闭,确定所述切换组件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泄流通道和阀芯,所述泄流通道装配在所述油液管路内,所述阀芯装配在所述泄流通道内;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阀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阀芯,使油液在所述油液管路内流通或阻断。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控制器和缸内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工作缸外,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空心活塞杆内;所述控制器,通过线束与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传感信息,控制所述切换组件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活塞阀内设有安装凹槽,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凹槽相匹配;所述油液管路的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一工作腔内,所述油液管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一端和所述安装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工作腔内。
优选地,所述阻尼结构还包括储油缸和底阀;所述工作缸套装在所述储油缸内,所述工作缸和所述储油缸通过所述底阀连通,所述底阀设置在所述储油缸的内底壁上。
优选地,所述阻尼结构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密封盖套装在所述储油缸上,且所述空心活塞杆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一种减振器总成,包括所述阻尼结构和安装支座。
一种汽车,包括所述减振器总成。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缸内加速度传感器和车轮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工作缸外,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空心活塞杆内,所述车轮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汽车车身上;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车轮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传感信息,控制所述切换组件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活塞杆安装在工作缸内,活塞阀安装在活塞杆的一端;活塞杆与活塞阀在工作缸内往复移动,可以吸收消除从活塞杆传来的冲击力;活塞阀与工作缸内壁相抵接,分隔工作缸,形成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填充有油液,活塞杆与活塞阀在工作缸内往复移动时,可以调控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的油液量,从而进行调节阻尼结构的阻尼大小,使阻尼结构具有良好的阻尼能力,提高设备缓冲保护能力。
本示例中,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减轻了活塞杆的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油液管路安装在空心活塞杆内,连通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油液管路的一端穿过空心活塞杆的侧壁,延伸至第一工作腔内,油液管路的另一端穿过空心活塞杆的一端和活塞阀延伸至第二工作腔内;当空心活塞杆带着活塞阀在内往复移动时,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的油液可以通过油液管路往复流动,油液管路上设置有切换组件,控制组件与切换组件相连,用于控制切换组件的工作状态,用于切换油液管路处于流通状态或阻断状态,调节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中的油量;这样便于控制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油液的变化量和变化速度,使阻尼结构产生不同的阻尼力,实现多种模式下的舒适性调节,形成有利于车辆的操纵性和舒适性,从而使得乘客在最大安全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乘车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阻尼结构的一剖视图;
图2是图1中阻尼结构的一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中阻尼结构的另一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工作的一流程图。
其中,1、工作缸;11、第一工作腔;12、第二工作腔;2、活塞杆;3、活塞阀;4、油液管路;5、切换组件;51、泄流通道;52、阀芯;6、控制组件;61、电机;62、继电器;63、弹簧;64、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5、控制器;7、储油缸;8、底阀;9、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结构,参照图1-3,该阻尼结构包括工作缸1、活塞杆2和活塞阀3;活塞杆2安装在工作缸1内,活塞阀3安装在活塞杆2的一端;活塞阀3与工作缸1内壁相抵接,分隔工作缸1,形成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内填充有油液,活塞杆2为空心活塞杆;阻尼结构还包括油液管路4、切换组件5和控制组件6;油液管路4安装在空心活塞杆内,连通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切换组件5设置油液管路4上,用于切换油液管路4处于流通状态或阻断状态,调节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中的油量;控制组件6与切换组件5相连,用于控制切换组件5的工作状态。
作为一示例,参考图1,活塞杆2安装在工作缸1内,活塞阀3安装在活塞杆2的一端;活塞杆2与活塞阀3在工作缸1内往复移动,可以吸收消除从活塞杆2传来的冲击力;活塞阀3与工作缸1内壁相抵接,分隔工作缸1,形成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内填充有油液,活塞杆2与活塞阀3在工作缸1内往复移动时,可以调控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内的油液量,从而进行调节阻尼结构的阻尼大小,使阻尼结构具有良好的阻尼能力,提高设备缓冲保护能力。
本示例中,参考图2和图3,活塞杆2为空心活塞杆,减轻了活塞杆2的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油液管路4安装在空心活塞杆内,连通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油液管路4的一端穿过空心活塞杆的侧壁,延伸至第一工作腔11内,油液管路4的另一端穿过空心活塞杆的一端和活塞阀3延伸至第二工作腔12内;当空心活塞杆带着活塞阀3在内往复移动时,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内的油液可以通过油液管路4往复流动,油液管路4上设置有切换组件5,控制组件6与切换组件5相连,用于控制切换组件5的工作状态,用于切换油液管路4处于流通状态或阻断状态,调节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中的油量;这样便于控制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内油液的变化量和变化速度,使阻尼结构产生不同的阻尼力,实现多种模式下的舒适性调节,形成有利于车辆的操纵性和舒适性,从而使得乘客在最大安全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乘车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控制组件6包括设置在空心活塞杆内的电机61、继电器62和弹簧63;电机61与继电器62相连,用于根据电机61的工作状态,控制继电器62的启闭;弹簧63的一端与继电器62相连,弹簧63的另一端与切换组件5相连,根据继电器62的启闭,确定切换组件5的工作状态。
作为一示例,电机61、继电器62和弹簧63均设置在空心活塞杆内,可以减少安装支架的使用,从而实现减重降本,同时还可以避免电机61、继电器62和弹簧63受损,提高零件使用寿命。本示例中,电机61与继电器62相连,用于根据电机61的工作状态,控制继电器62的启闭,弹簧63的一端与继电器62相连,弹簧63的另一端与切换组件5相连,根据继电器62的启闭,确定切换组件5工作状态,用于切换油液管路4处于流通状态或阻断状态,调节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内油液的变化量和变化速度,使阻尼结构产生不同的阻尼力,实现多种模式下的舒适性调节。例如,电机61通电时,继电器62工作,弹簧63拉动切换组件5,油液管路4流通,油液流通,阻尼力减小;电机61断电时,继电器62不用工作,弹簧63推开切换组件5,油液管路4阻断,油液不能流通,阻尼力增大;这样便于控制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内油液的变化量和变化速度,使阻尼结构产生不同的阻尼力,实现多种模式下的舒适性调节,形成有利于车辆的操纵性和舒适性,从而提高乘客在最大安全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乘车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切换组件5包括泄流通道51和阀芯52,泄流通道51装配在油液管路4内,阀芯52装配在泄流通道51内;控制组件6与阀芯52相连,用于控制阀芯52,使油液在油液管路4内流通或阻断。
作为一示例,泄流通道51装配在油液管路4内,阀芯52装配在泄流通道51内,控制组件6与阀芯52相连,用于控制阀芯52,使油液在油液管路4内流通或阻断。本示例中,当控制组件6控制阀芯52装配在泄流通道51内时,油液管路4阻断,油液不能流通,阻尼力增大;反之,当控制组件6控制阀芯52离开泄流通道51时,油液管路4流通,油液可以流通,阻尼力减小,这样设置便于调控阻尼结构的阻尼大小,从而形成有利于车辆的操纵性和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控制组件6还包括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和控制器65;控制器65设置在工作缸1外,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设置在空心活塞杆内;控制器65,通过线束与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相连,用于根据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采集的传感信息,控制切换组件5的工作状态。
现有的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需要安装在车身上,为了装配需要增加支架和保护壳体,同时增加了成本;本示例中,控制组件6还包括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和控制器65;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设置在空心活塞杆内,不用额外增加支架和保护壳体,节省了成本,控制器65设置在工作缸1外;线束从空心活塞杆上端接出连接到控制器65,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把采集的传感信息传递给控制器65,控制器65经过分析给电机61发出指令,控制电机61的工作状态,电机61进一步通过继电器62来切换组件5启闭,控制油液管路4的流通或阻断,实现控制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内油液的变化量和变化速度,使阻尼结构产生不同的阻尼力,实现多种模式下的舒适性调节,形成有利于车辆的操纵性和舒适性,从而提高乘客在最大安全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乘车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活塞阀3内设有安装凹槽,空心活塞杆的一端与安装凹槽相匹配;所述油液管路4的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一工作腔11内,所述油液管路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一端和所述安装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工作腔12内。
作为一示例,活塞阀3内设有安装凹槽,空心活塞杆的一端与安装凹槽相匹配,便于对活塞阀3进行安装拆卸;所述油液管路4的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一工作腔11内,所述油液管路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一端和所述安装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工作腔12内,便于调控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内的油液量,从而进行调节阻尼结构的阻尼大小。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阻尼结构还包括储油缸7和底阀8;工作缸1套装在储油缸7内,工作缸1和储油缸7通过底阀8连通,底阀8设置在储油缸7的内底壁上。
作为一示例,介绍了阻尼结构还包括储油缸7和底阀8,工作缸1套装在储油缸7内,储油缸7与工作缸1同心套装,两者形成压力腔,工作缸1和储油缸7通过底阀8连通,底阀8设置在储油缸7的内底壁上,第二工作腔12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底阀8流从储油缸7内,避免气体影响设备阻尼力,从而使设备具备良好的缓冲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阻尼结构还包括密封盖9;密封盖9的中部开设有通孔,密封盖9套装在储油缸7上,且空心活塞杆穿设在通孔内。
作为一示例,介绍了阻尼结构还包括密封盖9,密封盖9套装在储油缸7上,且空心活塞杆穿设在通孔内,可以保障储油缸7内的压力腔密封性更好,避免影响设备缓冲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总成,参考图2和图3,包括阻尼结构和安装支座。
本示例中,阻尼结构安装在安装支座下,当减振器总成拉伸时,空心活塞杆一端的油液通过活塞阀3从第一工作腔11进入第二工作腔12(如图2中A处所示)外,还可以通过油液管路4从第一工作腔11进入第二工作腔12(如图2中B处所示),可以通过切换组件5的开闭来控制阻尼力大小(打开切换组件5阻尼力减小,关闭切换组件5阻尼力增大),从而形成有利于车辆的操纵性和舒适性;当减振器总成压缩时,空心活塞杆一端的油液通过活塞阀3从第二工作腔12进入第一工作腔11(如图4中C处所示)外,还可以通过油液管路4从第二工作腔12进入第一工作腔11(如图4中D处所示),可以通过切换组件5的开闭来控制阻尼力大小(打开切换组件5阻尼力减小,关闭切换组件5阻尼力增大),从而形成有利于车辆的操纵性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减振器总成。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控制组件6包括控制器65、与所述控制器65相连的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和车轮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65设置在所述工作缸1外,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设置在所述空心活塞杆内,所述车轮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汽车车身上;所述控制器65,用于根据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和所述车轮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传感信息,控制所述切换组件5的工作状态。
本示例中,车轮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汽车车身上,与控制器65相连,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采集路面信息数据a1,车轮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数据a2;控制器65根据缸内加速度传感器64和车轮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a1和a2,分析判断是否给电机61通电,控制继电器62是否工作,使弹簧63拉动或推开切换组件5,控制油液管路4阻断或流通,实现控制阻尼力增大或减小,使阻尼结构产生不同的阻尼力,实现多种模式下的舒适性调节,形成有利于车辆的操纵性和舒适性,从而提高乘客在最大安全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乘车体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阻尼结构,包括工作缸、活塞杆和活塞阀;所述活塞杆安装在所述工作缸内,所述活塞阀安装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阀与所述工作缸内壁相抵接,分隔所述工作缸,形成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内填充有油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
所述阻尼结构还包括油液管路、切换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油液管路安装在所述空心活塞杆内,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
所述切换组件设置所述油液管路上,用于切换所述油液管路处于流通状态或阻断状态,调节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中的油量;
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切换组件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切换组件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空心活塞杆内的电机、继电器和弹簧;
所述电机与所述继电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电机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启闭;
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组件相连,根据所述继电器的启闭,确定所述切换组件的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泄流通道和阀芯,所述泄流通道装配在所述油液管路内,所述阀芯装配在所述泄流通道内;
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阀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阀芯,使油液在所述油液管路内流通或阻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控制器和缸内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工作缸外,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空心活塞杆内;
所述控制器,通过线束与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传感信息,控制所述切换组件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阀内设有安装凹槽,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凹槽相匹配;
所述油液管路的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一工作腔内,所述油液管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一端和所述安装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工作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还包括储油缸和底阀;
所述工作缸套装在所述储油缸内,所述工作缸和所述储油缸通过所述底阀连通,所述底阀设置在所述储油缸的内底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密封盖套装在所述储油缸上,且所述空心活塞杆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8.一种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阻尼结构和安装支座。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减振器总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缸内加速度传感器和车轮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工作缸外,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空心活塞杆内,所述车轮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汽车车身上;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缸内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车轮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传感信息,控制所述切换组件的工作状态。
CN202320311598.0U 2023-02-24 2023-02-24 阻尼结构、减振器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19655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1598.0U CN219655149U (zh) 2023-02-24 2023-02-24 阻尼结构、减振器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1598.0U CN219655149U (zh) 2023-02-24 2023-02-24 阻尼结构、减振器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5149U true CN219655149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5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1598.0U Active CN219655149U (zh) 2023-02-24 2023-02-24 阻尼结构、减振器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5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75747B2 (en) Shock-absorber
US20100109277A1 (en) Adjustable Monotube Shock Absorber
JPH0281784A (ja) 自動二輪車等車両における車高調整方法
JP2011530451A (ja) 陸上車用多点油圧懸架システム
CN1398735A (zh) 越野车的双模式再生悬浮
CN113291114B (zh) 一种半主动防侧倾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03225668A (zh) 一种感载变阻尼电磁减振系统
CN209904965U (zh) 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
CN219655149U (zh) 阻尼结构、减振器总成及汽车
CN217598271U (zh) 液压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23125961A1 (zh) 液压式主动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1871504A (zh) 电磁变力减振器
KR100204904B1 (ko) 자동차용 자력식 충격흡수기
CN100392282C (zh) 一种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
CN214296283U (zh) 一种两轮摩托车
CN211501444U (zh) 一种空心活塞杆内置电磁阀式减震器
CN212564192U (zh) 一种内置式阻尼无级可调减振器
CN220726952U (zh) 一种可调控阻力的减震气囊
CN113561720B (zh) 一种悬架缸体式能量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01232A (zh) 一种铁路车辆用双油路电控可变阻尼半主动油压减振器
CN218718418U (zh) 一种导向器及减震器
CN113232479B (zh) 一种半主动防侧倾系统以及汽车
CN112046530B (zh) 差压阀、转向架悬挂系统、轨道车辆以及压差调节方法
CN220227642U (zh) 具有高承载力的汽车减振器
CN218598713U (zh) 空气弹簧、空气悬架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