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2802U - 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2802U
CN219642802U CN202320372201.9U CN202320372201U CN219642802U CN 219642802 U CN219642802 U CN 219642802U CN 202320372201 U CN202320372201 U CN 202320372201U CN 219642802 U CN219642802 U CN 219642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frame
pneumatic
bending prevention
pressure
gr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22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证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22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2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2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2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ad Fram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包括:若干气动组件,所述气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两侧形成压强差,且所述压强差中高压至低压的方向与所述引线框架的重力方向相反。通过所述气动组件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两侧形成压力差,利用压力差所产生的力以抵抗所述引线框架自身的重力,以此有效防止所述引线框架因重力而发生的弯曲。

Description

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的封装流程中,引线框架提供着集成电路与电路板的机械性连接与电性连接。通常为了满足芯片连接和焊接的功能需求,需要在引线框架的特性区域镀上一层金属,如在基座和引脚上镀一层金属。当芯片连接和引线键合完成后,需要用封装材料将芯片、金属焊线封装起来,保护内部结构。
然而,目前引线框架在传输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以防止引线框架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弯曲。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包括:若干气动组件,所述气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两侧形成压强差,且所述压强差中高压至低压的方向与所述引线框架的重力方向相反。
可选的,若干所述气动组件沿所述引线框架的传输路径方向间距排布。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若干所述气动组件分别电学连接,用于控制各个所述气动组件的启动与关闭。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气动组件之间的间隙传感器,所述间隙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间隙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中,包括:若干气动组件,所述气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两侧形成压强差,且所述压强差中高压至低压的方向与所述引线框架的重力方向相反。通过所述气动组件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两侧形成压力差,利用压力差所产生的力以抵抗所述引线框架自身的重力,以此有效防止所述引线框架因重力而发生的弯曲。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气动组件之间的间隙传感器,所述间隙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间隙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引线框架到达对应区域时,通过将所述控制器控制相应的所述气动组件启动,以及当所述间隙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引线框架越过对应区域时,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相应的所述气动组件关闭,以此起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引线框架传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引线框架在传输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引线框架传输时的结构示意图。
目前,引线框架的材料采用金属材质(如铁、铜或铝),由于部分金属材质自身质地较软,而且引线框架在冲压或刻蚀工艺过程中还会去除部分,以及在电镀工艺中会增加引线框架的重量。因此,当引线框架在进行传输过程中,由于材料、结构和自重等问题,容易导致引线框架被支撑悬空的部位出现弯曲(如图1所示),进而容易导致弯曲的最低点的电镀出现划痕,而且会影响图像识别。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包括若干气动组件,所述气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两侧形成压强差,且所述压强差中高压至低压的方向与所述引线框架的重力方向相反。通过所述气动组件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两侧形成压力差,利用压力差所产生的力以抵抗所述引线框架自身的重力,以此有效防止所述引线框架因重力而发生的弯曲。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2,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包括:若干气动组件102,所述气动组件102用于在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两侧形成压强差,且所述压强差中高压至低压的方向与所述引线框架101的重力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气动组件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两侧形成压力差,利用压力差所产生的力以抵抗所述引线框架自身的重力,以此有效防止所述引线框架因重力而发生的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动组件102置于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气动组件102沿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传输路径方向间距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气动组件102置于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下侧,此时所述气动组件则朝向所述引线框架的下侧面喷射高压气体,即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下侧面形成高压区域,而所述引线框架的上侧面则为常规的大气压,进而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下侧面朝向上侧面的方向形成一个压力差,以此抵抗所述引线框架自身的重力,进而有效防止所述引线框架因重力而发生的弯曲。
请继续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103,所述控制器103与若干所述气动组件102分别电学连接,用于控制各个所述气动组件102的启动与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气动组件102之间的间隙传感器104,所述间隙传感器104与所述控制器10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控制器103可设置:当所述间隙传感器104检测到所述引线框架101到达对应区域时,通过将所述控制器103控制相应的所述气动组件102启动,以及当所述间隙传感器103检测到所述引线框架101越过对应区域时,通过所述控制器103控制相应的所述气动组件102关闭,以此起到节能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隙传感器104采用红外传感器。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继续对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进行说明,其余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气动组件102置于所述引线框架101下侧。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考图3,所述气动组件102置于所述引线框架101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气动组件102置于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上侧,此时所述气动组件则朝向所述引线框架的上侧面吸附气体,即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上侧面形成负压区域,而所述引线框架的下侧面则为常规的大气压,进而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下侧面朝向上侧面的方向形成一个压力差,以此抵抗所述引线框架自身的重力,进而有效防止所述引线框架因重力而发生的弯曲。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继续对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进行说明,其余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气动组件102置于所述引线框架101侧边。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考图4,所述气动组件102置于所述引线框架101侧边。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气动组件102置于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侧边,且所述气动组件102位于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上方。此时所述气动组件102则朝向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上侧面喷射气体(图4中A)或吸附气体(图4中B),即在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上侧面形成较快流速的气体。由于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对应的压强越小,因此在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上侧面形成负压区域,而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下侧面则为常规的大气压,进而在所述引线框架101的下侧面朝向上侧面的方向形成一个压力差,以此抵抗所述引线框架101自身的重力,进而有效防止所述引线框架101因重力而发生的弯曲。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气动组件,所述气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引线框架的两侧形成压强差,且所述压强差中高压至低压的方向与所述引线框架的重力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气动组件沿所述引线框架的传输路径方向间距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若干所述气动组件分别电学连接,用于控制各个所述气动组件的启动与关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气动组件之间的间隙传感器,所述间隙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
CN202320372201.9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 Active CN219642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2201.9U CN21964280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2201.9U CN21964280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2802U true CN219642802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09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2201.9U Active CN21964280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2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796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52453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solder joint reliability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CN219642802U (zh) 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
JP4271241B2 (ja) マイクロボール搭載装置
JP4903205B2 (ja) フリップチップ・パッケージングされた半導体デバイス及び半導体ダイをパッケージングする方法
JP2008142875A (ja) 個片切断用金型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3250756A (ja) 半導体素子の外部リードの成型方法
US20060057780A1 (e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219842967U (zh) 一种引线框架的防弯曲装置
CN210052728U (zh) 一种倒封装芯片柔性顶针操作装置和系统
US20060186523A1 (en) Chip-type micro-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ackaging the same
CN105390482A (zh) 一种堆叠式芯片及其加工方法
JP2000100854A (ja) 半導体装置
JPS62177953A (ja) リ−ドフレ−ム
Okayama et al. Fine pitch connection and thermal stress analysis of a novel Wafer Level Packaging technology using laminating process
US20070158820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system with pedestal structure
US10910303B2 (en) Packag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040091536A (ko) 와이어본딩 방법
JPH03190267A (ja) 樹脂封止型半導体素子のリードフォーミング方法
KR20070019048A (ko) 도팅 수단을 갖는 플럭스 도포 장치
KR100313418B1 (ko) 반도체기판 수평진공 흡착장치
JP2001015670A (ja) 半導体装置
JP3700462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の取り出し方法
US6172318B1 (en) Base for wire bond checking
JP3453804B2 (ja) 電子部品移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