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8844U - 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8844U
CN219618844U CN202320366474.2U CN202320366474U CN219618844U CN 219618844 U CN219618844 U CN 219618844U CN 202320366474 U CN202320366474 U CN 202320366474U CN 219618844 U CN219618844 U CN 219618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layer
steel wire
carcass
end point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64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翔
宋鹏
李子奇
赵玉娜
张宝亮
王晗
熊瑶
赵笑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64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8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8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8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属于子午线轮胎领域,包括位于胎面和胎体之间的带束层,带束层进一步包括:第一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底部与胎体贴合;第二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位于第一带束层上方,与第一带束层之间设有尼龙冠带条;第三带束层为芳纶带束层,位于第二带束层上方,底部与第二带束层贴合;第四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位于第三带束层上方,底部与第三带束层贴合;0°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位于第三带束层上方且设于第四带束层的外侧,底部与第三带束层贴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子午线轮胎仍然存在不能满足高载重、耐刺扎要求的技术问题,具有高强度、耐刺扎、安全性高、寿命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子午线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汽车行业根据不同场景对轮胎的高载重、耐刺扎等的要求,为了满足相关要求,知名轮胎厂纷纷大举研发推出高载重、耐刺扎系列轮胎。芳纶由于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高耐冲撞、重量轻等优良性能,且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逐渐应用于轮胎之中。然而,现有子午线轮胎仍然存在不能满足高载重、耐刺扎要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解决了现有子午线轮胎仍然存在不能满足高载重、耐刺扎要求的技术问题,具有高强度、耐刺扎、安全性高、寿命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包括位于胎面和胎体之间的带束层,所述带束层进一步包括:第一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底部与所述胎体贴合;第二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位于所述第一带束层上方,与所述第一带束层之间设有尼龙冠带条;第三带束层为芳纶带束层,位于所述第二带束层上方,底部与所述第二带束层贴合;第四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位于所述第三带束层上方,底部与所述第三带束层贴合;0°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位于所述第三带束层上方且设于所述第四带束层的外侧,底部与所述第三带束层贴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束层比所述第二带束层窄15-20mm,所述尼龙冠带条的外端点位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外端点的外侧,且所述尼龙冠带条的外端点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外端点的水平距离为5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窄10-15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带束层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窄70-80mm,所述0°带束层宽度为35-4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束层的角度为20-28°,所述第二带束层的角度为12-18°,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角度为12-18°,所述第四带束层的角度为12-18°。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尼龙冠带条为930dtex/2尼龙冠带条,宽度为25-4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胎体包括与所述第一带束层贴合的芳纶胎体,以及与所述芳纶胎体贴合的钢丝胎体;所述芳纶胎体为正包结构,角度为85-88°,所述钢丝胎体为反包结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钢丝子口布,所述钢丝子口布的角度为25-40°;所述钢丝子口布的外端点采用角度为45-55°、宽度为30-50mm的尼龙布进行封口包边;所述钢丝子口布与所述胎体的外端点差级为10-25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钢丝子口布垫胶,所述钢丝子口布垫胶的宽度为55-75mm,最厚点的厚度为5-7mm;所述钢丝子口布垫胶的下端点与所述钢丝子口布的外端点差为25-35mm,所述钢丝子口布垫胶的下端点与所述胎体的外端点差为10-2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三角胶上设有厚度为1.5-3.5mm的增粘层,所述增粘层的外端点比所述三角胶的硬胶高10-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通过对带束层的设计,可以大幅度的增加轮胎带束层的强度,有效避免轮胎扎伤冠爆的现象,使轮胎具有耐刺扎性能,具有高强度、耐刺扎、安全性高、寿命长的特点;
通过增加一层芳纶带束层即第三带束层可以增加轮胎的抗刺扎性能,使轮胎耐刺扎性能大幅度提升;通过增加尼龙冠带条能够减少带束层端点生热,减少肩部生热,提高轮胎的高速性能;
通过增加一层正包芳纶胎体,大幅度提升轮胎强度,增加轮胎的抗刺扎性能,减少负载情况下的轮胎变形,避免轮胎子口部位三角胶因为负载变形引发子口裂、子口空等病象;
三角胶采用新式分层设计,增加增粘层,可以有效增加三角胶与钢丝胎体之间的粘合性能,使钢丝胎体与胶料之间更好的过渡,减少轮胎使用过程中三角胶内侧与钢丝胎体分层的的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第一带束层;2、第二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4、第四带束层;5、0°带束层;6、尼龙冠带条;7、芳纶胎体;8、钢丝胎体;9、尼龙布;10、钢丝子口布垫胶;11、增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该耐刺扎子午线轮胎至少包括位于胎面和胎体之间的带束层,带束层进一步包括:第一带束层1为钢丝带束层,底部与胎体贴合;第二带束层2为钢丝带束层,位于第一带束层1上方,与第一带束层1之间设有尼龙冠带条6;第三带束层3为芳纶带束层,位于第二带束层2上方,底部与第二带束层2贴合;第四带束层4为钢丝带束层,位于第三带束层3上方,底部与第三带束层3贴合;0°带束层5为钢丝带束层,位于第三带束层3上方且设于第四带束层4的外侧,底部与第三带束层3贴合。其中,第一带束层1比第二带束层2窄15-20mm,尼龙冠带条6的外端点位于第二带束层2的外端点的外侧,且尼龙冠带条6的外端点与第二带束层2的外端点的水平距离为5mm;第三带束层3的宽度比第二带束层2的宽度窄10-15mm;第四带束层4的宽度比第二带束层2的宽度窄70-80mm,0°带束层5宽度为35-40mm;第一带束层1的角度为20-28°,第二带束层2的角度为12-18°,第三带束层3的角度为12-18°,第四带束层4的角度为12-18°;尼龙冠带条6为930dtex/2尼龙冠带条6,宽度为25-40mm。另外,第二带束层2的端点与轮胎的水平距离为15-25mm。通过在第一带束层1和第二带束层2之间加贴930dtex/2的尼龙冠带条6,可以有效隔离第一带束层1和第二带束层2端点,避免端点处集中生热,引发轮胎前期因端点生热过高而引起的肩空等早期损坏病象;第二带束层2与第四带束层4之间加贴第三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3为芳纶带束层,因为芳纶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通过加贴第三带束层3可以大幅度的增加轮胎带束层的强度,有效避免轮胎扎伤冠爆的现象,使轮胎具有耐刺扎性能,同时,通过加贴第三带束层3可以有效隔离第二带束层2和第四带束层4,减少轮胎滚动时第二带束层2和第四带束层4之间剪切产生的热量,有效避免轮胎因钢丝带束层之间因剪切摩擦生热引发冠空等轮胎早期损坏病象,第三带束层3的加入在确保轮胎重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轮胎的强度。
进一步的,胎体包括与第一带束层1贴合的芳纶胎体7,以及与芳纶胎体7贴合的钢丝胎体8;芳纶胎体7为正包结构,角度为85-88°,钢丝胎体8为反包结构。以上结构设计能够确保正包芳纶胎体7完全被压入钢丝圈下方,且芳纶胎体7的内端点落于钢丝圈最宽一排内侧水平位置附近。芳纶胎体7采用正包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与子口外侧胎体、子口布、尼龙布9等端点集中,避免子口外侧轮胎应力集中,生热过高引发前期子口损坏;芳纶胎体7压入钢丝圈底部,可以确保整个轮胎承重时胎体受力,芳纶胎体7端点不会因为受力剪切变形产生大量热量引发芳纶端点的早期损坏;另外,正包芳纶胎体7的增加可以大幅度增加轮胎的强度及承重性能,有效避免轮胎扎穿,使轮胎耐刺扎性能大幅度提升;同时,正包芳纶胎体7的加入,可以减少负载情况下的整个轮胎变形,避免轮胎子口部位三角胶因为负载变形过大引发子口裂、子口空等病象,在确保轮胎重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轮胎的强度。
为了保证轮胎质量,延长轮胎使用寿命,还包括钢丝子口布,钢丝子口布的角度为25-40°;钢丝子口布的外端点采用角度为45-55°、宽度为30-50mm的尼龙布9进行封口包边;钢丝子口布与胎体的外端点差级为10-25mm。钢丝子口布封边尼龙布9的增加能够有效减少轮胎承重时钢丝子口布布外端点处变形引发的早期损坏,从而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进一步,还包括钢丝子口布垫胶10,钢丝子口布垫胶10的宽度为55-75mm,最厚点的厚度为5-7mm;钢丝子口布垫胶10的下端点与钢丝子口布的外端点差为25-35mm,钢丝子口布垫胶10的下端点与胎体的外端点差为10-20mm。钢丝子口布垫胶10的增加可以有效的隔开钢丝子口布与钢丝胎体8的外端点,减少子口部位因端点过于集中引发的子口空、子口裂等病象。
为了增加三角胶与钢丝胎体8之间的粘合性能,减少轮胎使用过程中三角胶内侧与钢丝胎体8分层的的现象,三角胶上设有厚度为1.5-3.5mm的增粘层11,增粘层11的外端点比三角胶的硬胶高10-15mm。三角胶采用新式分层设计,避免使用过程中应力集中,通过增粘层11设计,可以有效增加三角胶与钢丝胎体8之间的粘合性能,减少轮胎使用过程中三角胶内侧与钢丝胎体8分层的的现象。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整个轮胎的韧性、强度大幅度提升,同时可以减少轮胎胎冠及胎肩部位的生热,大幅度增加轮胎耐载耐、刺扎性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有效较少轮胎胎冠及胎肩部位的热量集中,大幅度减少由此引发的冠空、肩空等轮胎损坏,同时大幅减少轮胎因刺扎引起的爆胎损坏,同样使条件下由冠空、肩空、爆胎病象造成的轮胎退赔降低1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胎面和胎体之间的带束层,所述带束层进一步包括:
第一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底部与所述胎体贴合;
第二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位于所述第一带束层上方,与所述第一带束层之间设有尼龙冠带条;
第三带束层,为芳纶带束层,位于所述第二带束层上方,底部与所述第二带束层贴合;
第四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位于所述第三带束层上方,底部与所述第三带束层贴合;
0°带束层,为钢丝带束层,位于所述第三带束层上方且设于所述第四带束层的外侧,底部与所述第三带束层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比所述第二带束层窄15-20mm,所述尼龙冠带条的外端点位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外端点的外侧,且所述尼龙冠带条的外端点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外端点的水平距离为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窄1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带束层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窄70-80mm,所述0°带束层宽度为35-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角度为20-28°,所述第二带束层的角度为12-18°,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角度为12-18°,所述第四带束层的角度为12-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冠带条为930dtex/2尼龙冠带条,宽度为25-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包括与所述第一带束层贴合的芳纶胎体,以及与所述芳纶胎体贴合的钢丝胎体;所述芳纶胎体为正包结构,角度为85-88°,所述钢丝胎体为反包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丝子口布,所述钢丝子口布的角度为25-40°;所述钢丝子口布的外端点采用角度为45-55°、宽度为30-50mm的尼龙布进行封口包边;所述钢丝子口布与所述胎体的外端点差级为10-2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丝子口布垫胶,所述钢丝子口布垫胶的宽度为55-75mm,最厚点的厚度为5-7mm;所述钢丝子口布垫胶的下端点与所述钢丝子口布的外端点差为25-35mm,所述钢丝子口布垫胶的下端点与所述胎体的外端点差为10-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刺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三角胶上设有厚度为1.5-3.5mm的增粘层,所述增粘层的外端点比所述三角胶的硬胶高10-15mm。
CN202320366474.2U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 Active CN219618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6474.2U CN219618844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6474.2U CN219618844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8844U true CN219618844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6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6474.2U Active CN219618844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88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107637A (ja) 剛性が強化されたトレッド
JP4860241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11422010A (zh) 一种失压状况下防失控轮胎
JP461662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79277B1 (ko) 런플랫 타이어
CN219618844U (zh) 一种耐刺扎子午线轮胎
CN112644230B (zh) 低扁平比轿车半钢子午线轮胎
EP3581400A1 (en) Tire
CN112092545A (zh) 一种具有特殊冠部设计的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
JP4462586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10343459B2 (en) Pneumatic tire
JP438303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98290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65597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06636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4276840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20163594U (zh) 一种肩部耐久的uhp轮胎
CN219749413U (zh) 一种钢丝胎体轻型载重汽车轮胎
CN219618845U (zh) 一种防刺扎全钢子午线轮胎
CN210082838U (zh) 钢丝胎体乘用轮胎子口结构
CN215153686U (zh) 耐高温抗氧化拖车轮胎
CN215153687U (zh)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CN114312164B (zh) 一种补强层及防爆轮胎
US11951777B2 (en) Tire
CN208148965U (zh) 一种零气压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