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3687U -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3687U
CN215153687U CN202120607044.6U CN202120607044U CN215153687U CN 215153687 U CN215153687 U CN 215153687U CN 202120607044 U CN202120607044 U CN 202120607044U CN 215153687 U CN215153687 U CN 215153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elt
belted
tir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70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070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3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3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3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包括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内衬层、胎体层和胎面层;胎体层和胎面层之间垫胶层,垫胶层和胎面层之间设置带束层,带束层包括从内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的宽度依次增加,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宽度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结构简单,只需在带束层裁断时端部增加相应的型胶即可,不影响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背景技术
国家限载政策的实施,车辆基本以标载行驶为主,因此原短途有内胎轮胎也在逐步转型,像中长途运输的车辆,有些已经改成使用四层带束层结构的轮胎,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使用三层带束层的话强度偏低,如果使用四层带束层的话成本又有点偏高,那如何能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又能保证轮胎的安全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使得该轮胎结构,成本降低、接地压力更均匀,胎冠区域生热更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中,所述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包括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内衬层、胎体层和胎面层;所述胎体层和胎面层之间垫胶层,所述垫胶层和胎面层之间设置带束层,所述带束层包括从内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的宽度依次增加,所述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宽度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三带束层端部设置第一半梯形型胶层,所述第四带束层端部设置第二半梯形型胶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由钢丝帘线覆胶压延而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中,所述轮胎还包括胎侧和连接于胎侧下部的胎圈。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中,所述胎圈包括钢丝圈、上三角胶和下三角胶。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中,所述胎圈外依次反包胎体层和包布层;所述胎体层的反包位置外表面包覆胎圈护胶和护布包胶。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中,中轴线左侧的第三带束层宽度大于右侧的第三带束层宽度;中轴线右侧的第四带束层宽度大于左侧的第四带束层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结构简单,只需在带束层裁断时端部增加相应的型胶即可,不影响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第三带束层端部设置第一半梯形型胶层,第四带束层端部设置第二半梯形型胶层,使得端部生热更低,带束层之间过渡更平滑,胶料流动均匀;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错开,分散应力,降低生热,使得整个胎冠中间及肩部平衡受力,均匀磨损,提升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成本降低、生热降低;带束层之间过渡更平滑,胶料流动均匀,整体胎冠强度更高,易于实现,按现有设备可以进行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轮胎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第三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第四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现有正常四层带束层轮胎断面示意图,由内到外包括1内衬层、2胎体、3垫胶、4为1#带束层、5为2#带束层、6为3#带束层、7为4#带束层、8胎面。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中,所述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包括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内衬层1、胎体层2和胎面层8;所述胎体层2和胎面层8之间垫胶层3,所述垫胶层3和胎面层8之间设置带束层,所述带束层包括从内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所述第三带束层6、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的宽度依次增加,所述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宽度相同。
其中,所述第三带束层6端部设置第一半梯形型胶层16,所述第四带束层7端部设置第二半梯形型胶层17。
其中,所述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由钢丝帘线覆胶压延而成。
其中,所述轮胎还包括胎侧9和连接于胎侧下部的胎圈。
其中,所述胎圈包括钢丝圈10、上三角胶11和下三角胶12。
其中,所述胎圈外依次反包胎体层2和包布层13;所述胎体层的反包位置外表面包覆胎圈护胶14和护布包胶15。
其中,中轴线左侧的第三带束层6宽度大于右侧的第三带束层6宽度;中轴线右侧的第四带束层7宽度大于左侧的第四带束层7宽度。
传统四层带束层的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排列为窄-宽-宽-窄组合,第一带束层4比第二带束层5及第三带束层6窄,比第四带束层7宽;本发明是窄-宽-窄-窄组合,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相同宽度但是定位不同,第一带束层4比第三带束层6宽但比第二带束层5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成本更低、肩部减少约束后膨胀更完全,轮胎胎冠整体受力均匀,磨损情况更均衡,轮胎使用寿命加长;第三带束层6端部设置第一半梯形型胶层16,第四带束层7端部设置第二半梯形型胶层17,使得端部生热更低,带束层之间过渡更平滑,胶料流动均匀。
中轴线左侧的第三带束层6宽度大于右侧的第三带束层6宽度;中轴线右侧的第四带束层7宽度大于左侧的第四带束层7宽度,使得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错开,优点为其一是分散应力,把两个生热最大的端点分散开,降低生热,其二是胎冠中间箍紧系数大,肩部相应箍紧系数小,这样可以让整个胎冠中间及肩部平衡受力,均匀磨损,提升使用寿命;相比原四层带束层结构轮胎,使用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宽度相较原先减窄,成本降低、生热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经过轮胎室内机床实验以及外部路面测试,生产出的轮胎相比正常产品有一定的优势,出现问题概率更低,安全性能更优异。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结构简单,只需在带束层裁断时端部增加相应的型胶即可,不影响生产效率。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包括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内衬层(1)、胎体层(2)和胎面层(8);所述胎体层(2)和胎面层(8)之间垫胶层(3),所述垫胶层(3)和胎面层(8)之间设置带束层,所述带束层包括从内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所述第三带束层(6)、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的宽度依次增加,所述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宽度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束层(6)端部设置第一半梯形型胶层(16),所述第四带束层(7)端部设置第二半梯形型胶层(1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由钢丝帘线覆胶压延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还包括胎侧(9)和连接于胎侧下部的胎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包括钢丝圈(10)、上三角胶(11)和下三角胶(1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外依次反包胎体层(2)和包布层(13);所述胎体层的反包位置外表面包覆胎圈护胶(14)和护布包胶(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中轴线左侧的第三带束层(6)宽度大于右侧的第三带束层(6)宽度;中轴线右侧的第四带束层(7)宽度大于左侧的第四带束层(7)宽度。
CN202120607044.6U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Active CN215153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7044.6U CN215153687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7044.6U CN215153687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3687U true CN215153687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2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7044.6U Active CN215153687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3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00200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559349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circumferential and transversal reinforcement layers
US20210316572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5263725A (zh) 充气轮胎
CN103874590A (zh) 充气轮胎
CN110588248A (zh) 一种耐沟底裂的载重用轮胎
JPWO2004041554A1 (ja) 周方向螺旋巻きベルト層を有する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11222914U (zh) 一种耐沟底裂的载重用轮胎
CN101474943B (zh) 耐刺扎型充气子午线轮胎
JP462531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153687U (zh)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CN102501729A (zh) 纤维层增强胎面子午线轮胎
CN103317973A (zh) 一种具有胎圈结构改进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22220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294942A (zh) 具有附加冠带层的轮胎
US20220371374A1 (en) Pneumatic tire
CN210116326U (zh) 一种多层胶料并用实心轮胎
CN210591240U (zh)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CN202319751U (zh) 纤维层增强胎面子午线轮胎
JP201718598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98290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70253085A1 (en) Aircraft tire
CN206938353U (zh) 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
JP617728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11195725U (zh) 一种能够降低滚动阻力的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