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1240U -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1240U
CN210591240U CN201920638594.7U CN201920638594U CN210591240U CN 210591240 U CN210591240 U CN 210591240U CN 201920638594 U CN201920638594 U CN 201920638594U CN 210591240 U CN210591240 U CN 210591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elt
tire
belted layer
belt 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85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385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1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1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1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胎体、垫胶、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一零度带束层、第二零度带束层、第四带束层、胎面,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胎体和胎面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一零度带束层、第二零度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其中第二带束层位于第一带束层上方,第三带束层位于第二带束层上方,第一零度带束层位于第三带束层左右两侧,第四带束层位于第三带束层上方,第二零度带束层位于第四带束层左右两侧。该结构胎面均匀受力、平衡应力设计,降低肩部生热,受力过渡均匀;承载性能更强,胎冠强度更高;有效预防轮胎出现肩空、U型爆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各个领域发展也极为迅速,轮胎的使用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一些需要高承载的区域需要很好的控制轮胎的变形量来达到长时间使用轮胎的问题,而如何才能更好的控制轮胎变形量呢,主要一个是胎圈部位的强度,另外一个是胎冠部位的强度,胎圈部位的强度我们可以采用钢丝补强、尼龙补强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目的;胎冠部位的补强比较难处理,主要是带束层这块,一方面需要考虑强度,另外一方面还要考虑生热,如何才能让带束层生热更低、强度更强呢,那么一个好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轮胎带束层又称支撑层、硬缓冲层或稳定层。它是沿胎面中心线方向箍紧胎体的材料层,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缓和冲击,二是箍紧胎体,所以对于轮胎来说它是主要受力部件。
目前各轮胎企业中轮胎带束层结构普遍采用四层带束层结构或者三层带束层加两层零度带束层的复合结构(零度带束层结构),以零度带束层结构为例(如图1所示),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使用高强度、不同方向的小角度排列的帘线覆以高硬度胶料,零度带束层采用双层零度结构辅以胶料形成,这样的结果就是以较低速度、近距离行驶来说使用效果不错,但是速度提高或距离加长就会造成生热过大引起肩部问题的产生,且容易引起爆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合阶梯形轮胎带束层结构,采用该新型带束层结构后,轮胎的箍紧效果更好,轮胎在胎冠部位受力更加均匀,应力过渡更加平缓,在提升了胎面强度的同时降低了胎面的生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胎体、垫胶、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零度带束层、零度带束层、第四带束层、胎面,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
所述胎体和胎面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一零度带束层、第二零度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
其中第二带束层位于第一带束层上方,第三带束层位于第二带束层上方,第一零度带束层位于第三带束层左右两侧,第四带束层位于第三带束层上方,第二零度带束层位于第四带束层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其中第一带束层及第二带束层结构相同,第三带束层及第四带束层结构相同;第一零度带束层及第二零度带束层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及第二零度带束层内置钢丝帘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胎面均匀受力、平衡应力设计,降低肩部生热,受力过渡均匀;
(2)采用四层带束层加两层阶梯分布零度设计,轮胎箍紧效果更好,承载性能更强,胎冠强度更高;
(3)阶梯形带束层结构更紧凑,胶料流动更平滑,有效预防轮胎出现肩空、U型爆问题;
(4)该结构易于实现,在不改变现有工装下,可以进行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正常零度带束层轮胎断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带束层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阶梯形轮胎带束层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的带束层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1、胎体2、垫胶3、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第一零度带束层7A、第二零度带束层7B、第四带束层8、胎面9,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该结构与正常零度带束层结构轮胎相比,主要是第一带束层宽度更改,两层零度带束层呈阶梯分布,同时新增第四带束层。
所述胎体和胎面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第一零度带束层7A、第二零度带束层7B和第四带束层8,
其中第二带束层5位于第一带束层4上方,第三带束层6位于第二带束层5上方,第一零度带束层7A位于第三带束层6左右两侧,第四带束层8位于第三带束层6上方,第二零度带束层7B位于第四带束层8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其中第一带束层4及第二带束层5结构相同,第三带束层6及第四带束层8结构相同;
第一零度带束层7A及第二零度带束层7B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带束层角度不同,呈左右左右交叉式排列方式,进一步提升轮胎的箍紧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带束层宽度逐步下降(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第四带束层8>第一零度带束层7A=第二零度带束层7B),在带束层端部呈阶梯形状设置,有效缓冲带束层端部的应力,平衡各带束层受力,轮胎在肩部的生热更低、受力过渡更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带束层端部阶梯形状,硫化时肩部胶料流动更平滑,减少缺胶、胶料异常流动等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7A及第二零度带束层7B内置钢丝帘线,且所述钢丝帘线围绕轮胎设置一圈,钢丝帘线中的每一圈钢丝均与轮胎同心设置。
实践中,零度带束层通常采用钢丝帘线覆以高强度胶料制成,首先对零度带束层进行相应所需宽度的压延处理,然后正常卷取。
本实用新型产品经过轮胎室内机床实验以及外部路面测试,确定能更好的降低胎面部位的生热及有效的预防轮胎肩部病象。本实用新型产品易于实现,在不改变现有工装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生产,适用于所有全钢子午线载重型轮胎,可以很好的推广利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1)、胎体(2)、垫胶(3)、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第一零度带束层(7A)、第二零度带束层(7B)、第四带束层(8)、胎面(9),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
所述胎体和胎面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第一零度带束层(7A)、第二零度带束层(7B)和第四带束层(8),
其中第二带束层(5)位于第一带束层(4)上方,第三带束层(6)位于第二带束层(5)上方,第一零度带束层(7A)位于第三带束层(6)左右两侧,第四带束层(8)位于第三带束层(6)上方,第二零度带束层(7B)位于第四带束层(8)左右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第一带束层(4)及第二带束层(5)结构相同,第三带束层(6)及第四带束层(8)结构相同;
第一零度带束层(7A)及第二零度带束层(7B)结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7A)及第二零度带束层(7B)内置钢丝帘线。
CN201920638594.7U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Active CN210591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8594.7U CN210591240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8594.7U CN210591240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1240U true CN210591240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8594.7U Active CN210591240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12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1293A (zh) * 2019-05-07 2019-07-12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1293A (zh) * 2019-05-07 2019-07-12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05550B1 (en) Reinforcement member for tires, and tire using same
CN101479116B (zh) 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02574423A (zh) 包括低渗透性的胎体增强帘线以及厚度可变的橡胶混配物的轮胎
JP2012513336A (ja) 通気度の低いカーカス補強コード及びカーカス補強材と関連したテキスタイル細線を有するタイヤ
JP2012513335A (ja) 通気度の低いカーカス補強コード及びカーカス補強材と関連したテキスタイル細線を有するタイヤ
JP2013107637A (ja) 剛性が強化されたトレッド
EP3505371B1 (en) Pneumatic tire, mold for t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ire
JP2013512812A (ja) ハイブリッドカーカス補強ケーブルを有するタイヤ
CN103260906A (zh) 在胎圈区域中的胎体增强件由增强元件层增强的轮胎
CN102639337A (zh) 包括具有不同渗透程度的胎体增强件缆线的轮胎
CN210591240U (zh)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EP3643515A1 (en) Tire
EP3581400A1 (en) Tire
CN103338948B (zh) 具有改进的胎圈的轮胎
WO2020121731A1 (ja) タイヤ
EP3546245B1 (en) Tire
EP3546246A1 (en) Tire
JP2019001197A (ja) 補強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
US20200108664A1 (en) Reinforcement member and tire using same
CN110001293A (zh)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CN215153687U (zh)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JP2019001195A (ja) 補強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
EP3643516B1 (en) Tire
WO2019116650A1 (ja) タイヤ
JP2019104277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