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4332U -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4332U
CN219604332U CN202223587524.4U CN202223587524U CN219604332U CN 219604332 U CN219604332 U CN 219604332U CN 202223587524 U CN202223587524 U CN 202223587524U CN 219604332 U CN219604332 U CN 219604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elastic
cylindrical
abutment surfac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875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顺良
许万豪
施闻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Xinchuang Concrete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Xinchuang Concrete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Xinchuang Concrete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Xinchuang Concrete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875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4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4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4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连接套筒及插杆,第二套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筒状限位部和筒状延伸部,筒状限位部的内径小于筒状延伸部的内径,筒状限位部与筒状延伸部之间具有限位台阶,连接套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弹性部;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筒,插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套筒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套筒能够随插杆一同插入至第二套筒内,弹性部能够弹性收缩以进入第二套筒,并且能够弹性扩张抵接于限位台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两个工程零件之间快速可靠的连接,有效缩短施工时间,且连接组件的结构件数量少、易组装,整体制作成本低廉,适用性广,经济效益优良。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技术领域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常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拼合的方式来保证预制桩的长度。为了使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之间能够方便牢固地接合,一般采用连接组件来连接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内部的钢筋。但是,现有的连接组件结构件复杂,组装不便,卡接方式和卡接面积不足,整体抗拉伸性能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一种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连接套筒及插杆,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筒状限位部和筒状延伸部,所述筒状限位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筒状延伸部的内径,所述筒状限位部与所述筒状延伸部之间具有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套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弹性部;
所述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套筒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
所述连接套筒能够随所述插杆一同插入至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弹性部能够弹性收缩以进入所述第二套筒,并且能够弹性扩张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
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使弹性部通过弹性收缩随插杆一同插入中间套筒的筒状限位部,在插杆插接到位后,弹性部则进入内径大于筒状限位部的筒状延伸部,进而能够弹性扩张抵接于筒状延伸部与所述筒状限位部之间的限位台阶处,达到快速连接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的作用,且限位台阶与弹性部之间为环形面接触,卡接限位的面积大,抗拉伸性能强;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两个混凝土预制桩之间的快速连接,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预制桩之间的对接顺畅性、准确性和牢固性,有效缩短施工时间,保证不同预制桩之间的接合强度,且连接组件的结构件数量少、易组装,整体制作成本低廉,适用性广,经济效益优良。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台阶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筒状限位部的内周壁和所述筒状延伸部的内周壁,所述弹性部包括多个弹片,多个所述弹片环向间隔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抵接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弹片端面的宽度。
如此设置,相邻两个弹片之间间隔设置能够为弹片的收缩及扩张提供让位空间,使弹性部更易进入筒状限位部内;插杆插接到位后,第一抵接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弹片端面的宽度能够保证限位台阶对弹性部起到可靠的限位和卡接效果,避免出现弹性部向第一套筒脱出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未受力状态下,所述弹性部相对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抵接面的外径。
如此设置,弹性部在弹性扩张后既能够在轴向方向上被第一抵接面抵接限位,又能够在径向方向上依靠自身的弹性与筒状延伸部的内周壁保持弹性抵接,进一步增加连接组件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台阶包括具有高度差的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所述第三抵接面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内周,且所述第三抵接面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所述弹性部弹性扩张后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或者所述第三抵接面。
如此设置,当多个连接组件一同对接时,部分连接组件的弹性部弹性扩张后能够抵接于第二抵接面,部分连接组件因装配产生的公差累积出现错位情况时,该部分连接组件的弹性部仍能够抵接于相对靠内且与第二抵接面具有高度差的第三抵接面,有效保证全部连接组件的弹性部均能够被有效限位,降低或者避免多个连接组件一同对接时,部分连接组件因装配公差累积出现错位而产生弹性部断裂失效的风险,保证多个连接组件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包括多个弹片,多个所述弹片环向间隔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三抵接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弹片端面的宽度。
如此设置,相邻两个弹片之间间隔设置能够为弹片的收缩及扩张提供让位空间,使弹性部更易进入筒状限位部内;多个连接组件对接时,第三抵接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弹片端面的宽度能够进一步保证对弹性部的限位和卡接效果,有效避免出现弹性部向第一套筒脱出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抵接面的宽度;及/或,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弹片端面的宽度;及/或,所述高度差的范围为0.8mm-1.2mm。
如此设置,第二抵接面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抵接面的宽度能够保证在多个对接组件同时对接时,部分对接组件的弹性部能够根据插接情况顺利地过渡至第三抵接面被第三抵接面抵接,避免出现部分弹片因拉拔测力导致损坏的情况;第二抵接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弹片端面的宽度则能够保证与第二抵接面相抵接的弹性部能够被有效限位;第二抵接面与第三抵接面之间的高度差在0.8mm-1.2mm范围内能够使弹性部更易过渡至与第三抵接面抵接,避免高度差过大导致弹性部与第三抵接面抵接时出现应力损伤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未受力状态下,所述弹性部相对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外径。
如此设置,弹性部在弹性扩张后既能够在轴向方向上被第二抵接面或者而第三抵接面抵接限位,又能够在径向方向上依靠自身的弹性与筒状延伸部的内周壁保持弹性抵接,进一步增加连接组件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台阶还包括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位于所述第三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且所述过渡面与所述第三抵接面及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
如此设置,过渡面与第三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便于加工成型,过渡面与保第三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能够使过渡面起到引导作用,便于将弹性部导向至与第三抵接面相抵接,避免弹片因受到的拉伸应力较大,产生弹片断裂失效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杆的外周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筒状限位部的内径尺寸,所述凸起的两侧能够分别卡抵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和所述筒状限位部的端部。
如此设置,凸起能够起到定位效果,提高安装精度,使第一套筒与插杆之间能够旋接到位,以及使插杆能够带动连接套筒插接到位,保证弹性部能够在中间套筒顺利行弹性扩张以抵接于限位台阶,此外,凸起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插杆承受压力及拉拔力的能力,降低插杆损坏失效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杆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小径部、大径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小径部对应于所述弹性部,所述大径部对应于所述筒状限位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弹性部在轴向方向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具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给所述弹性部在径向弹性收缩时让位,所述高度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避让空间的高度。
如此设置,能够通过避让空间给所述弹性部在径向弹性收缩时让位,且第二抵接面与第三抵接面的高度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避让空间的高度能够避免筒状限位部的内周壁阻碍弹性部的径向弹性扩张,保证弹性部能够顺利与第二抵接面或者第三抵接面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径部靠近所述台阶面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倒角。
如此设置,环形倒角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大径部进入筒状限位部内。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状限位部的内周壁呈倾斜设置,所述筒状限位部内周壁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套筒一端的内径大于相对远离所述第一套筒一端的内径;所述插杆对应于所述筒状限位部的外周壁为圆台状,且与所述筒状限位部内周壁的倾斜角度相匹配。
如此设置,筒状限位部倾斜设置的内周壁具备导向作用,能够与插杆的大径部配合,使插杆更顺畅地插入中间套筒内,且两者之间倾斜角度相匹。
一种建筑结构,包括第一桩体、第二桩体以及上述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桩体的一端固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桩体的一端对应地固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二桩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结构组装便捷、制作成本低,具有可靠的连接强度,能够大幅加快工程进度,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组装简单,对接便捷,能够可靠的连接两个工程零件,有效降低工程用时,降低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连接组件中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连接组件中第二套筒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连接组件中第二套筒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第二套筒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第二套筒另一个实施例中在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连接组件中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连接组件中连接套筒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连接组件中连接套筒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X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Y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连接组件;10、第一套筒;20、第二套筒;21、筒状限位部;22、筒状延伸部;23、限位台阶;230、第一抵接面;231、第二抵接面;232、过渡面;233、第三抵接面;24、连接部;30、连接套筒;31、弹性部;311、弹片;32、第一连接部;321、止挡部;3211、安装孔;40、插杆;41、第二连接部;42、小径部;43、大径部;431、环形倒角;44、第三连接部;45、凸起;46、台阶面;47、止挡台阶;48、避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建筑技术领域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常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拼合的方式来保证预制桩的长度。为了使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之间能够方便牢固地接合,一般采用连接组件来连接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内部的钢筋。但是,现有的连接组件结构件复杂,组装不便,卡接方式和卡接面积不足,整体抗拉伸性能欠佳。
基于此,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100,该连接组件100应用于连接两个工程零件,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组件100通过连接不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中的钢筋来实现两个预制桩(图未示)之间的装配加长。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也可应用于其他工程领域中,例如装配式建筑、浇筑式混凝土等。
请再次参见图1,且一并参见图2至图5及图7至图11,图2示出了图1中连接组件100中第一套筒1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连接组件100中第二套筒2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连接组件100中第二套筒20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第二套筒20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连接组件100中插杆40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1连接组件100中连接套筒3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1连接组件100中连接套筒30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10中X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一种连接组件100,包括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20、连接套筒30及插杆40,第二套筒20包括相互连接的筒状限位部21和筒状延伸部22,筒状限位部21的内径小于筒状延伸部22的内径,筒状限位部21与筒状延伸部22之间具有限位台阶23,连接套筒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及弹性部31;插杆4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筒10,插杆4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套筒30的第一连接部32,弹性部31位于第一连接部32相对靠近第一套筒10的一侧;连接套筒30能够随插杆40一同插入至第二套筒20内,弹性部31能够弹性收缩以进入第二套筒20,并且能够弹性扩张抵接于限位台阶23。
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100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使弹性部31通过弹性收缩随插杆40一同插入中间套筒的筒状限位部21,在插杆40插接到位后,弹性部31则进入内径大于筒状限位部21的筒状延伸部22,进而能够弹性扩张抵接于筒状延伸部22与筒状限位部21之间的限位台阶23处,达到快速连接第一套筒10及第二套筒20的作用,且限位台阶23与弹性部31之间为环形面接触,卡接限位的面积大,抗拉伸性能强,因此连接组件100的连接可靠性也较强;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100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两个混凝土预制桩之间的快速连接,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预制桩之间的对接顺畅性、准确性和牢固性,有效缩短施工时间,保证不同预制桩之间的接合强度,且连接组件100的结构件数量少、易组装,整体制作成本低廉,适用性广,经济效益优良。
请再次参见图1、图3、图4、图5及图1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筒状限位部21及筒状延伸部22为一体成型,筒状限位部21位于相对靠近第一套筒10的一侧,插杆40插接时,弹性部31首先弹性收缩进入筒状限位部21,再从筒状限位部21进入至筒状延伸部22,限位台阶23设置于筒状限位部21相对远离第一套筒10的一侧。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两个预制桩(图未示)时,第一套筒10、插杆40及连接套筒30装配固定在一个预制桩端部的钢筋上,第二套筒20则装配固定在另一个预制桩端部的钢筋上,将两个预制桩装有部分连接组件100的端部对接,也即将插杆40装有连接套筒30的一端插入第二套筒20内,即可实现两个预制桩之间的快速连接,实现桩体的加长。可以理解,插接过程中,插杆40对准第二套筒20后,通过预制桩的重力作用即可使插杆40进入第二套筒20。
可以理解,具体的装配顺序可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将第一套筒10、插杆40及连接套筒30装配至其中一个预制桩的端部,第二套筒20对应装配至另一个预制桩相应的位置,使两个预制桩对接后,弹性部31能够有效卡抵于限位台阶23即可。
请再次参见图3及图5,进一步的,第二套筒20还包括连接部24,连接部24位于筒状延伸部22相对远离筒状限位部21的一端,连接部24用于与预制桩的钢筋连接固定,第一套筒10也包括与第二套筒20作用相同的连接部(未标号),第一套筒10的连接部位于相对远离第二套筒20的一侧,用于与另一个预制桩端部的钢筋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预制桩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其中一个预制桩的每个钢筋端部均可通过一个连接组件100与另一个预制桩端部对应的钢筋进行连接。
请再次参见图4、图5、图8及图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台阶23包括第一抵接面230,第一抵接面230分别连接于筒状限位部21的内周壁和筒状延伸部22的内周壁,弹性部31包括多个弹片311,多个弹片311环向间隔围设于第一连接部32的一端,第一抵接面230的宽度N1大于或者等于弹片311端面的宽度M1。如此设置,相邻两个弹片311之间间隔设置能够为弹片311的收缩及扩张提供让位空间,使弹性部31更易进入筒状限位部21内;插杆40插接到位后,第一抵接面230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弹片311端面的宽度能够保证限位台阶23对弹性部31起到可靠的限位和卡接效果,避免出现弹性部31向第一套筒10脱出的情况。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未受力状态下,弹性部31相对远离第一连接部32一侧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抵接面230的外径。如此设置,弹性部31在弹性扩张后既能够在轴向方向上被第一抵接面230抵接限位,又能够在径向方向上依靠自身的弹性与筒状延伸部22的内周壁保持弹性抵接,进一步增加连接组件100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请再次参见图7及图10,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杆4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连接部41、小径部42、大径部43及第三连接部44,第二连接部41用于与第一连接部32固定连接,小径部42对应于弹性部31,大径部43对应于筒状限位部21,第三连接部44用于与第一套筒10固定连接;
大径部43与小径部42之间具有台阶面46,弹性部31在轴向方向与台阶面46之间具有避让空间48。如此设置,能够通过避让空间48给弹性部31在径向弹性收缩时让位。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台阶23也可包括多个不同的抵接面,请再次参见图1及图4,且一并参见图6、图12及图13,图6示出了图4中第二套筒20另一个实施例中在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图12中Y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地,由于现有的连接组件100多个一同对接时,易因装配公差导致部分连接组件100内部出现卡接错位的情况,导致两根预制桩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严重时甚至会损坏连接组件100的内部结构,耗费人力物力,延误工程进度。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台阶23包括具有高度差H1的第二抵接面231和第三抵接面233,第三抵接面233位于第二抵接面231的内周,且第三抵接面233位于第二抵接面231相对靠近第一套筒10的一侧,弹性部31弹性扩张后能够抵接于第二抵接面231或者第三抵接面233。如此设置,当多个连接组件100一同对接时,部分连接组件100的弹性部31弹性扩张后能够抵接于第二抵接面231,部分连接组件100因装配产生的公差累积出现错位情况时,该部分连接组件100的弹性部31仍能够抵接于相对靠内且与第二抵接面231具有高度差H1的第三抵接面233,有效保证全部连接组件100的弹性部31均能够被有效限位,降低或者避免多个连接组件100一同对接时,部分连接组件100因装配公差累积出现错位而产生弹性部31断裂失效的风险,保证多个连接组件100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请再次参见图6、图12及图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抵接面233的宽度N2大于或者等于弹片311端面的宽度M1。如此设置,多个连接组件100对接时,第三抵接面233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弹片311端面的宽度能够进一步保证对弹性部31的限位和卡接效果,有效避免出现弹性部31向第一套筒10脱出的情况。
进一步的,请再次参见图6、图12及图13,可选的,第二抵接面231的宽度N3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抵接面233的宽度N2;如此设置,第二抵接面231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抵接面233的宽度能够保证在多个对接组件同时对接时,部分对接组件的弹性部31能够根据插接情况顺利地过渡至第三抵接面233被第三抵接面233抵接,避免出现部分弹片311因拉拔测力导致损坏的情况。
请再次参见图6、图8及图13,进一步的,第二抵接面231的宽度N3大于或者等于弹片311端面的宽度M1;如此设置,第二抵接面231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弹片311端面的宽度则能够保证与第二抵接面231相抵接的弹性部31能够被有效限位。
请再次参见图13,进一步的,高度差H1的范围为0.8mm-1.2mm。实验表明,第二抵接面231与第三抵接面233之间的高度差H1在0.8mm-1.2mm范围内能够使弹性部31更易过渡至与第三抵接面233抵接,保证多个连接组件100同时对接时,所有弹性部31均能够被第二抵接面231或者第三抵接面233抵接;而当高度差H1小于0.8mm时,第二抵接面231与第三抵接面233之间距离过近,缓冲或者让位的空间过小,导致多个连接组件100同时对接时仍难以避免错位损伤现象;而当高度差H1大于1.2mm时,第二抵接面231与第三抵接面233之间的高度差过大又易使部分连接组件100的弹性部31难以与第三抵接面233形成有效抵接,导致连接组件100的连接可靠性不足;需要说明的是,高度差H1的范围为0.8mm-1.2mm,包括高度差H1等于1.2mm以及高度差H1等于0.8mm。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高度差H1的高度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不完全限于0.8mm-1.2mm之间。
在未受力状态下,弹性部31相对远离第一连接部32一侧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抵接面231的外径。如此设置,弹性部31在弹性扩张后既能够在轴向方向上被第二抵接面231或者而第三抵接面233抵接限位,又能够在径向方向上依靠自身的弹性与筒状延伸部22的内周壁保持弹性抵接,进一步增加连接组件100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请再次参见图6及图13,进一步的,限位台阶23还包括过渡面232,过渡面232位于第三抵接面233与第二抵接面231之间,且过渡面232与第三抵接面233及第二抵接面231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如此设置,过渡面232与第三抵接面233及第二抵接面231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便于加工成型,过渡面232与第三抵接面233及第二抵接面23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能够使过渡面232起到引导作用,便于将弹性部31导向至与第三抵接面233相抵接,避免弹片311因受到的拉伸应力较大,产生弹片311断裂失效的现象。
可以理解,当过渡面232与第三抵接面233及第二抵接面23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时,该钝角的具体角度可根据需求设定。
请再次参见图7、图12及图13,进一步的,当限位台阶23包括第二抵接面231和第三抵接面233时,高度差H1小于或者等于避让空间48的高度H2。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筒状限位部21的内周壁阻碍弹性部31的径向弹性扩张,保证弹性部31能够顺利与第二抵接面231或者第三抵接面233抵接。
请再次参见图7、图12及图13,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大径部43靠近台阶面46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倒角431。如此设置,环形倒角431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大径部43进入筒状限位部21内。
请再次参见图10或者图12,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筒状限位部21的内周壁呈倾斜设置,筒状限位部21内周壁相对靠近第一套筒10一端的内径大于相对远离第一套筒10一端的内径;插杆40对应于筒状限位部21的外周壁为圆台状,且与筒状限位部21内周壁的倾斜角度相匹配。如此设置,筒状限位部21倾斜设置的内周壁具备导向作用,能够与插杆40的大径部43配合,使插杆40更顺畅地插入中间套筒内,且两者之间倾斜角度相匹配。
请再次参见图7及图10或者图7及图12,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杆40的外周壁设置有凸起45,凸起45的外径尺寸大于筒状限位部21的内径尺寸,凸起45的两侧能够分别卡抵于第一套筒10的端部和筒状限位部21的端部。如此设置,凸起45能够起到定位效果,提高安装精度,使第一套筒10与插杆40之间能够旋接到位,以及使插杆40能够带动连接套筒30插接到位,保证弹性部31能够在中间套筒内顺利行进,并弹性扩张以抵接于限位台阶23,此外,凸起45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插杆40承受压力及拉拔力的能力,降低插杆40损坏失效的风险。
请再次参见图7、图10及图11或者图7、图12及图13,插杆40在小径部42与第二连接部41之间还设置有止挡台阶47,止挡台阶47用于限定插杆40与连接套筒30的螺纹连接深度。如此设置,止挡台阶47能够有效定位连接套筒30的安装位置,避免插杆40与连接套筒30之间装配过度,有效提高装配精度,避免插杆40在连接套筒30的弹性部31弹性扩张后出现松动上移的风险。
请再次参见图9及图10或者图9及图12,连接套筒30还包括止挡部321,止挡部321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2相对远离弹性部31的一端,止挡部321抵接于插杆40相对于远离第一套筒10的一端。止挡部321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插杆40与连接套筒30之间过度旋拧,提高插杆40与连接套筒30之间的安装精度。
请再次参见图9,可选的,止挡部321为环形,止挡部321中部开设有安装孔3211,安装孔3211为非圆形。如此设置,在不影响止挡部321对插杆40限位作用的同时,使用人员可通过工具配合非圆形的安装孔3211对连接套筒30进行旋拧,使连接套筒30能够更省力方便的与插杆40进行螺纹连接,换言之,止挡部321中部开设的非圆形安装孔3211使得止挡部321能够兼顾对插杆40与连接套筒30的连接程度进行限位和便于旋拧连接套筒30两种作用。
一种建筑结构,包括第一桩体(图未示)、第二桩体(图未示)以及上述的连接组件100,第一桩体的一端固设有若干个第一套筒10,第二桩体的一端对应地固设有若干个第二套筒20,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通过连接组件100连接。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结构组装便捷、制作成本低,具有可靠的连接强度,能够大福加快工程进度,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100,组装简单,对接便捷,能够可靠的连接两个工程零件,有效降低工程用时,降低建筑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连接套筒及插杆,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筒状限位部和筒状延伸部,所述筒状限位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筒状延伸部的内径,所述筒状限位部与所述筒状延伸部之间具有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套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弹性部;
所述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套筒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
所述连接套筒能够随所述插杆一同插入至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弹性部能够弹性收缩以进入所述第二套筒,并且能够弹性扩张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阶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筒状限位部的内周壁和所述筒状延伸部的内周壁,所述弹性部包括多个弹片,多个所述弹片环向间隔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抵接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弹片端面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未受力状态下,所述弹性部相对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限位抵接面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阶包括具有高度差的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所述第三抵接面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内周,且所述第三抵接面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所述弹性部弹性扩张后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或者所述第三抵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多个弹片,多个所述弹片环向间隔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三抵接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弹片端面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抵接面的宽度;及/或,
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弹片端面的宽度;及/或,
所述高度差的范围为0.8mm-1.2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未受力状态下,所述弹性部相对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外径;及/或,
所述限位台阶还包括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位于所述第三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且所述过渡面与所述第三抵接面及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及/或,
所述插杆的外周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筒状限位部的内径尺寸,所述凸起的两侧能够分别卡抵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和所述筒状限位部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小径部、大径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小径部对应于所述弹性部,所述大径部对应于所述筒状限位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弹性部在轴向方向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具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给所述弹性部在径向弹性收缩时让位,所述高度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避让空间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部靠近所述台阶面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倒角;及/或,
所述筒状限位部的内周壁呈倾斜设置,所述筒状限位部内周壁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套筒一端的内径大于相对远离所述第一套筒一端的内径;所述插杆对应于所述筒状限位部的外周壁为圆台状,且与所述筒状限位部内周壁的倾斜角度相匹配。
10.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桩体、第二桩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桩体的一端固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桩体的一端对应地固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二桩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CN202223587524.4U 2022-12-29 2022-12-29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Active CN219604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7524.4U CN219604332U (zh) 2022-12-29 2022-12-29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7524.4U CN219604332U (zh) 2022-12-29 2022-12-29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4332U true CN219604332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87524.4U Active CN219604332U (zh) 2022-12-29 2022-12-29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4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82906U (zh) 一种锁合件、连接构件、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CN219604332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KR101374598B1 (ko) 철근 커플러
KR200286101Y1 (ko) 철근 연결장치
KR102565226B1 (ko) 원터치식 철근 커플러
CN219033189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N219060028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N219410836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N219410835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N220550758U (zh) 连接组件及预制构件
CN219410839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N219060031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N219410837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N219410838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N116905729A (zh) 连接组件及预制构件
CN116104079A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N220977975U (zh) 卡接连接件及预制构件组合
CN115787630A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KR200286102Y1 (ko) 철근 연결장치
CN219930951U (zh) 外开槽内缩式的卡簧、对接组件及对接机构
KR200211394Y1 (ko) 철근연결용 커플러
CN210562973U (zh) 一种机械连接平面板
CN220013641U (zh) 端面为曲线的弹性卡簧、建筑的插接组件及插接机构
CN218116425U (zh) 一种抗拔端板
CN220014035U (zh) 连接组件及预制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