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7388U - 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7388U
CN219597388U CN202320534275.8U CN202320534275U CN219597388U CN 219597388 U CN219597388 U CN 219597388U CN 202320534275 U CN202320534275 U CN 202320534275U CN 219597388 U CN219597388 U CN 219597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air hole
product
feeding chute
industrial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42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德根
沈燕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peed Stability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Suzhou Youside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peed Stability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Suzhou Youside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peed Stability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Suzhou Youside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peed Stability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342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7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7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7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及振动送料滑道,所述振动送料滑道内设有送料滑槽,所述送料滑槽的左端为进料端,右端为出料端,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一侧面检测机构及第二侧面检测机构,所述第一侧面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送料滑槽内产品的相邻两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侧面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送料滑槽内产品的另外相邻两侧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中减少了空间的占用,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被动元器件的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用于被动元器件外表面的检测。
背景技术
贴片式被动元气件(如电容、电阻、电感、保险丝、二极管等)在测试包装前为保证外观品质,加载CCD外观检查装置对外观品质监控。目前被动元气件在测试包装前对外观的检查分为三种情况:其一,不进行外观检查;其二,测试包装中进行正面与反面外观检查;其三,外观机上面进行6面检测后,投入测试包装设备,在测试包装中再进行正面与反面外观检查。
而目前的外观检查方式都各自存在着缺陷:不检查外观虽然成本低,但品质无保证;只进行正反面检测,虽在包装完成后成品检查不出不良,但有4面(侧面及两端)未检测,一样品质无法保证;在外观机上面进行6面检测后,投入测试包装设备,在测试包装中再进行正面与反面外观检查方法,首先单独外观机成本比较高,其次在检测后投入测试包装设备中生产时,有再次产生不良未检测到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检测效率,减少了空间的占用,降低了检测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及振动送料滑道,所述振动送料滑道内设有送料滑槽,所述送料滑槽的左端为进料端,右端为出料端,
还设有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一侧面检测机构及第二侧面检测机构,所述第一侧面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送料滑槽内产品的相邻两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侧面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送料滑槽内产品的另外相邻两侧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侧面检测机构包括左端工业相机及左端定位组件,所述左端定位组件靠近所述进料端设置,所述左端定位组件能够将产品限位于所述送料滑槽内和/或推离所述送料滑槽,所述左端工业相机正对所述左端定位组件处的送料滑槽设置;
所述第二侧面检测机构包括右端工业相机及右端定位组件,所述右端定位组件靠近所述出料端设置,所述右端定位组件能够将产品限位于所述送料滑槽内和/或推离所述送料滑槽,所述右端工业相机正对所述右端定位组件处的送料滑槽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端定位组件包括多组左端气孔,所述左端气孔包括左端负压气孔及左端正压气孔,所述左端负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负压,将产品吸附于所述送料滑槽内;
所述左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推离所述送料滑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组所述左端气孔由左向右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送料滑道上,且所述左端气孔与所述送料滑槽相连通;
所述左端气孔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于所述送料滑槽内的第四气孔、第五气孔、第六气孔、第七气孔及第八气孔;
所述第四气孔、第五气孔及第八气孔为左端负压气孔,所述第六气孔及第七气孔为左端正压气孔;
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三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正对所述第八气孔设置,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端工业相机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工业相机及第二工业相机,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及第二工业相机分别经一支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及第二工业相机的检测端分别正对所述送料滑槽处的左端气孔设置,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对产品的左侧外表面或右侧外表面拍照,所述第二工业相机对处在产品上方的外表面拍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送料滑槽包括左侧送料滑槽、右侧送料滑槽及中间螺旋翻转滑槽,所述左侧送料滑槽的左端为进料端,所述右侧送料滑槽的右端为出料端,所述中间螺旋翻转滑槽将所述左侧送料滑槽的右端与所述右侧送料滑槽的左端相连;
所述左端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左侧送料滑槽上,所述右端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右侧送料滑槽上;
产品经过所述中间螺旋翻转滑槽进行翻转,使产品下方外表面在所述右侧送料滑槽内朝上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右端定位组件包括多组右端气孔,所述右端气孔包括右端正压气孔及右端负压气孔,所述右端负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负压,将产品吸附于所述送料滑槽内;
所述右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推离所述送料滑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组所述右端气孔由左向右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送料滑道上,且所述右端气孔与所述送料滑槽相连通;
所述右端气孔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于所述送料滑槽内的第九气孔、第十气孔、第十一气孔及第十二气孔;
所述第九气孔及第十一气孔为右端负压气孔,所述第十气孔及第十二气孔为右端正压气孔;
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四检测传感器,所述第四检测传感器正对所述第十一气孔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右端工业相机为两组,分别为第三工业相机及第四工业相机,所述第三工业相机及第四工业相机分别经一支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工业相机及第四工业相机分别正对所述送料滑槽处的右端气孔设置,所述第三工业相机对产品的左侧外表面或右侧外表面拍照,所述第四工业相机对处在产品上方的外表面拍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左端定位组件之间的送料滑槽上还设有进料整列排序机构,所述进料整列排序机构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送料滑槽连通的多组进料端正压气孔,所述进料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吹离所述送料滑槽或推动产品在所述送料滑槽内翻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端正压气孔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送料滑槽连通的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及第三气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料端与所述右端定位组件之间的送料滑槽上还设有出料整列排序机构,所述出料整列排序机构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送料滑槽连通的多组出料端正压气孔,所述出料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吹离所述送料滑槽或推动所述产品在所述送料滑槽内翻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料端正压气孔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第十三气孔、第十四气孔及第十五气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振动送料滑道旁侧的机架上还设有一振动回料轨道,所述机架上设有一上料机构,所述振动送料滑道的进料端与所述上料机构相连,所述上料机构将产品从所述进料端送入至所述振动送料滑道内;
所述振动回料轨道的左侧与所述上料机构相连通,所述振动送料滑道上面掉落的产品能够经所述振动回料轨道输送回所述上料机构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振动送料滑道旁侧的机架上还设有两组排料槽,一组所述排料槽正对所述左侧定位组件设置,另外一组所述排料槽正对所述右侧定位组件设置,所述左侧定位组件处掉落的产品能够掉落至对应所述排料槽内,所述右侧定位组件处掉落的产品能够掉落至对应所述排料槽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在利用振动送料滑道送料的过程中,利用左端定位组件对产品进行定位,再利用左端工业相机对产品相邻两侧的外表面拍照检测,再利用右端定位组件对产品进行定位,利用右端工业相机对产品另外相邻两侧的外表面拍照检测,从而实现产品外表面的检测,这样在产品进入到测包机内只需要进行正面与反面检测机构,能够有效的减少空间的占用,降低设备的检测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在产品输送过程中就实现产品四周外表面的检测,这样能够直接送入到测包机内,这样能够有效保证产品检测的合格率;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气孔的吹气及吸气,实现产品的定位、剔料,以及实现产品的单独分隔,便于工业相机拍照检测,保证产品的检测质量;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中间螺旋翻转滑槽,利用中间螺旋翻转滑槽的设置,能够将产品的底部的面翻转朝上,使工业相机能够对其进行直接拍照,用以保证产品的正常检测,保证产品检测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工业相机未画出);
图3是图2的后视图;
图4是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振动送料滑道及振动回料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进料端朝右视角状态下);
图6是图5中出料端正压气孔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进料端正压气孔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振动送料滑道及振动回料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进料端朝左视角状态下);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振动送料滑道及振动回料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进料端朝下视角状态下);
图10是图9中左端气孔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右端气孔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产品在经过中间螺旋翻转滑槽进行翻转过程中不同部位处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振动送料滑道;3、送料滑槽;4、进料端;5、出料端;6、上料机构;7、第四气孔;8、第五气孔;9、第六气孔;10、第七气孔;11、第八气孔;12、第三检测传感器;13、第三电磁阀;14、第四电磁阀;15、第五电磁阀;16、第一工业相机;17、第二工业相机;18、支架;19、左侧送料滑槽;20、右侧送料滑槽;21、中间螺旋翻转滑槽;22、第九气孔;23、第十气孔;24、第十一气孔;25、第十二气孔;26、第四检测传感器;27、第六电磁阀;28、第七电磁阀;29、第八电磁阀;30、第三工业相机;31、第四工业相机;32、第一气孔;33、第二气孔;34、第三气孔;35、第一电磁阀;36、第二电磁阀;37、第一检测传感器;38、第二检测传感器;39、第十三气孔;40、第十四气孔;41、第十五气孔;42、第九电磁阀;43、第十电磁阀;44、第五检测传感器;45、第六检测传感;46、振动回料轨道;47、排料槽;50、产品;101、左端气孔;102、右端气孔;103、进料端正压气孔;104、出料端正压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12所示,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及振动送料滑道2,所述振动送料滑道内设有送料滑槽3,所述送料滑槽的左端为进料端4,右端为出料端5,
还设有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一侧面检测机构及第二侧面检测机构,所述第一侧面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送料滑槽内产品的相邻两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侧面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送料滑槽内产品的另外相邻两侧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侧面检测机构包括左端工业相机及左端定位组件,所述左端定位组件靠近所述进料端设置,所述左端定位组件能够将产品限位于所述送料滑槽内和/或推离所述送料滑槽,所述左端工业相机正对所述左端定位组件处的送料滑槽设置;
所述第二侧面检测机构包括右端工业相机及右端定位组件,所述右端定位组件靠近所述出料端设置,所述右端定位组件能够将产品限位于所述送料滑槽内和/或推离所述送料滑槽,所述右端工业相机正对所述右端定位组件处的送料滑槽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上设有上料机构6给予振动送料滑道进行上料,将产品(被动元器件)依次排序从进料端进入到振动送料滑道的送料滑槽内,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采用振动上料盘。其中,控制器内会预留好相应合格产品四周外表面的信息,在实际检测的时候,产品移动到左端定位组件处的时候,通过左端定位组件将产品定位,然后通过左端工业相机将产品相邻两侧的外表面进行拍照(本实施例中拍照产品外缘的左侧面及顶面),并将数据反馈至控制器内,通过控制器进行分析比对,不合格的产品通过左端定位组件从振动送料滑道内剔除。合格的产品继续朝向第二侧面检测机构,然后利用右端定位组件将产品定位,再通过右端工业相机将产品相邻的另外两侧的外表面拍照(本实施例中拍照产品外缘的右侧面及底面),并将数据反馈至控制器内,通过控制器进行分析对比,不合格的产品通过右端定位组件从振动送料滑道内剔除,合格的产品则朝向出料端方向移动,实现产品外缘的四面检测。在本实施例中,产品在送料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外缘面的四面检测,后续只需要在测包机上面进行正面和背面的双面检测即可,这样无需单独设置六面检测设备,能够减少空间的占用,降低设备成本。同时,在上料设备和测包机之间减少中间设备的存在,能够防止产品在中间设备经过之后再进入测包机出现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参见图9、10所示,所述左端定位组件包括多组左端气孔101,所述左端气孔包括左端负压气孔及左端正压气孔,所述左端负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负压,将产品吸附于所述送料滑槽内;
所述左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推离所述送料滑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正压气孔和负压气孔的配合,将需要拍照的产品定位,使得工业相机能够顺畅且稳定的对产品的侧面进行拍照,用以保证拍照质量,其中,进一步的,将需要检测的产品单独隔开,保证其侧面不会被继续输送的产品给阻挡,保证产品侧面能够被拍到。
参见图9、10所示,多组所述左端气孔由左向右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送料滑道上,且所述左端气孔与所述送料滑槽相连通;
所述左端气孔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于所述送料滑槽内的第四气孔7、第五气孔8、第六气孔9、第七气孔10及第八气孔11;
所述第四气孔、第五气孔及第八气孔为左端负压气孔,所述第六气孔及第七气孔为左端正压气孔;
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三检测传感器12,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正对所述第八气孔设置,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控连接。
所述机架上设有多组与控制器电控连接的左端电磁阀,所述左端电磁阀包括第三电磁阀13、第四电磁阀14及第五电磁阀15;
所述第四气孔、第五气孔及第八气孔经所述第三电磁阀与负压气源相连,所述第四气孔、第五气孔及第八气孔给予产品负压,将产品吸附于所述送料滑槽内;
所述第六气孔经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正压气源相连,所述第六孔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吹离所述送料滑槽;
所述第七气孔经所述第五电磁阀与正压气源相连,所述第七孔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吹离所述送料滑槽。
在本实施例中,产品第一次定位的时候,第三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第八气孔处有产品到位之后(第八气孔处为产品第一次拍照检测位置),产品还正对第七气孔,第三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产品移动到位时,然后第四气孔、第五气孔及第八气孔吸气,第八气孔吸附住一个产品,第四气孔及第五气孔共同吸附一组产品或分别吸附一组产品,同时第六气孔定时的将第五气孔与第八气孔之间的产品吹离振动送料滑道,使第八气孔处的产品被单独隔开;
然后左端工业相机分别对产品外表面的顶面拍照及侧面(本实施例中为左侧面)拍照,并将拍照数据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分析拍照的产品两侧面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则第四气孔、第五气孔、第八气孔停止吸气并解除对产品的定位,然后产品朝向出料端方向移动;如果产品被判定不合格,则第七气孔吹气,其吹力大于第八气孔的吸力,将产品吹离振动送料滑道并剔除,然后第四气孔、第五气孔、第八气孔停止吸气并解除对产品的定位,然后产品朝向出料端方向移动,继续下一组产品的一次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气孔为间隔设置的两组,第五气孔为间隔设置的两组,第六气孔为一组,第七气孔为一组,第八气孔为间隔设置的两组,其中,第七气孔设置在两组第八气孔之间,在产品利用两组第八气孔限位的时候,能够保证第七气孔正对产品,这样当产品被检测判定为不合格的时候,第七气孔吹气的时候,一定能够正对着产品,使得产品被吹离振动送料滑道,保证不合格的产品被剔除。
参见图1所示,所述左端工业相机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工业相机16及第二工业相机17,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及第二工业相机分别经一支架18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及第二工业相机的检测端分别正对所述送料滑槽处的左端气孔设置,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对产品的左侧外表面或右侧外表面拍照,所述第二工业相机对处在产品上方的外表面拍照。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工业相机可以对产品左侧外表面拍照,也可以对产品的右侧外表面拍照,如果说对产品的左侧外表面拍照,那么右端工业相机则会对产品的右侧外表面拍照,这样不会出现重复检测,也不会出现漏检测的情况出现。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的时候,以第一工业相机对产品左侧外表面拍照为例,在第八气孔将产品吸住定位之后,第二工业相机光源打开,对产品的上方外表面拍照,拍照完成之后第二工业相机光源关闭,然后第一工业相机光源打开,并对产品的左侧外表面拍照,拍照完成之后将第一工业相机的光源关闭。或者说第一工业相机先拍照,然后第二工业相机再拍照,不同时拍照,防止两组工业相机的光源同时打开出现干扰,保证检测质量。
参见图1~9、12所示,所述送料滑槽包括左侧送料滑槽19、右侧送料滑槽20及中间螺旋翻转滑槽21,所述左侧送料滑槽的左端为进料端,所述右侧送料滑槽的右端为出料端,所述中间螺旋翻转滑槽将所述左侧送料滑槽的右端与所述右侧送料滑槽的左端相连;
所述左端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左侧送料滑槽上,所述右端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右侧送料滑槽上;
产品50经过所述中间螺旋翻转滑槽进行翻转,使产品下方外表面在所述右侧送料滑槽内朝上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送料滑槽、右侧送料滑槽及中间螺旋翻转滑槽的截面均为V型结构,但是中间螺旋翻转滑槽为带角度螺旋布置的V型结构,采用V型结构,左端气孔会处在V型结构一侧的内壁上,此时产品会抵在具有左端气孔一侧的侧壁上面进行输送,这样产品移动到左端气孔处的时候,能够被左端气孔吸住或者吹离振动送料滑道。其中,以送料滑槽V型结构包括前侧斜面、后侧斜面为例,产品则会处在左侧送料滑槽的后侧斜面上,然后经过中间螺栓翻转滑槽的翻转,使得产品翻转一个角度,使得原先处在前侧斜面上的产品,被带动进入到右侧送料滑槽内,产品则处在右侧送料滑槽的前侧斜面上,并且翻转了90°左右,使得产品原先的外侧顶面翻转到下面,产品原先的外侧底面朝上,这样右端工业相机就能够对产品原先的下方外表面进行拍照检测,从而保证产品四个面都能够被拍照,保证检测精度和稳定性。因此,通过中心螺旋翻转滑槽的设置,能够对产品进行一定角度的翻转,使得产品的下方外表面朝上设置,便于拍照检测。而且,采用V型结构的送料滑槽,产品倾斜设置,尽可能的防止产品倾倒。
参见图9、11所述,所述右端定位组件包括多组右端气孔102,所述右端气孔包括右端正压气孔及右端负压气孔,所述右端负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负压,将产品吸附于所述送料滑槽内;
所述右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推离所述送料滑槽。
多组所述右端气孔由左向右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送料滑道上,且所述右端气孔与所述送料滑槽相连通;
所述右端气孔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于所述送料滑槽内的第九气孔22、第十气孔23、第十一气孔24及第十二气孔25;
所述第九气孔及第十一气孔为右端负压气孔,所述第十气孔及第十二气孔为右端正压气孔;
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四检测传感器26,所述第四检测传感器正对所述第十一气孔设置。
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控制器电控连接的多组右端电磁阀,所述右端电磁阀包括第六电磁阀27、第七电磁阀28及第八电磁阀29;
所述第九气孔及第十一气孔经所述第六电磁阀与负压气源相连,所述第九气孔、第十一气孔给予产品负压,所述第十二气孔经所述第八电磁阀与正压气源相连,所述第十二气孔给予产品正压;第十气孔经所述第七电磁阀与正压气源相连,所述第十气孔给予产品正压。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二侧面检测机构对已经一次检测合格的产品进行二次检测的时候,对另外相邻两侧外表面检测的时候,其中,第十一气孔处为右端工业相机拍照检测为,当产品移动到第十一气孔处的时候,第四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产品移动到位时,第六电磁阀打开,第九气孔及第十一气孔吸气,第十一气孔吸附住一个产品,第九气孔也吸附住一个产品,同时第七电磁阀打开一段时间,第十气孔定时的将第九气孔与第十一气孔之间的产品吹离振动送料滑道,使第十一气孔处的产品被单独隔开,然后右端工业相机对产品的右侧外表面拍照,底部外表面拍照(此时产品的底部外表面已经翻转并朝上),并将拍照数据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分析拍照的产品两侧面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则第九气孔及第十气孔停止吸气并解除对产品的吸附定位,然后产品朝向出料端方向移动。如果产品被判定不合格,则第十二气孔吹气,其吹离大于第十一气孔的吸力,将产品吹离振动送料滑道并进行剔料,然后第九气孔、第十一气孔停止吸气并解除对产品的定位,然后产品朝向出料端方向移动,继续下一组产品的二次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第九气孔为两组,第十一气孔也为两组,第十气孔以及第十二气孔均为一组,第十气孔处在第九气孔与第十一气孔之间,而第十二气孔则处在两组第十一气孔之间,这样在两组第十一气孔将产品吸附住的时候,则该组产品必定正对第十二气孔,如果说该组产品不合格,则第十二气孔吹气,能够将该不合格的产品吹出并剔料。
参见图1所示,所述右端工业相机为两组,分别为第三工业相机30及第四工业相机31,所述第三工业相机及第四工业相机分别经一支架18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工业相机及第四工业相机分别正对所述送料滑槽处的右端气孔设置,所述第三工业相机对产品的左侧外表面或右侧外表面拍照,所述第四工业相机对处在产品上方的外表面拍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左端的工业相机对产品的左侧面拍照,那么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工业相机则对产品的右侧外表面拍照,第四工业相机则对产品的底部外表面拍照(此时产品的底部外表面已经翻转并朝上,为产品的上方外表面)。其中,拍照的时候,两组工业相机的依次拍照,拍照的时候光源打开,拍照完成之后光源关闭,不影响下一组工业相机的拍照,这样两组工业相机的光源互不干扰。
参见图1~9所示,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左端定位组件之间的送料滑槽上还设有进料整列排序机构,所述进料整列排序机构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送料滑槽连通的多组进料端正压气孔103,所述进料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吹离所述送料滑槽或推动产品在所述送料滑槽内翻转。
所述进料端正压气孔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送料滑槽连通的第一气孔32、第二气孔33及第三气孔34。
其中,第一气孔为常开结构,一直给予正压吹气,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一电磁阀35及第二电磁阀36,所述第一气孔与正压气源连接,所述第二气孔经第一电磁阀与正压气源相连,所述第三气孔经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正压气源相连。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一检测传感器37及第二检测传感器38,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正对所述第二气孔设置,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正对所述第三气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孔常开,产生吹力,将立料或者叠料吹离振动送料滑道,使产品依次朝向出料端排序输送。当产品经过第二气孔处的时候,第一检测传感器检测产品是否反白,如果反白,则第二气孔吹气,将产品的白面吹动翻转180度,使产品的黑面朝上,或者将产品吹离振动送料滑道;当产品经过第三气孔处的时候,第二检测传感器如果检测到该处的产品过多或叠料,则第三气孔打开,将第三气孔处过多的产品吹离振动送料滑道。
参见图2~6所示,所述出料端与所述右端定位组件之间的送料滑槽上还设有出料整列排序机构,所述出料整列排序机构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送料滑槽连通的多组出料端正压气孔104,所述出料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吹离所述送料滑槽或推动所述产品在所述送料滑槽内翻转。
所述出料端正压气孔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第十三气孔39、第十四气孔40及第十五气孔41。
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九电磁阀42及第十电磁阀43,所述第十三气孔与正压气源连接,处于常开状态。所述第十四气孔经所述第就电磁阀与正压气源相连,所述第十五气孔经所述第十电磁阀与正压气源相连。
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五检测传感器44及第六检测传感45,所述第五检测传感器正对所述第十四气孔设置,所述第六检测传感器正对所述第十五气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气孔常开,当产品经过第十三气孔处的时候,产生吹力,将立料或者叠料吹离振动送料滑道,使正常的产品依次朝向出料端排序输送;当产品经过第十四气孔处的时候,第五检测组件检测产品是否反白,如果反白,则第十四气孔吹气,将产品的白面吹动翻转180度,使产品的黑面朝上,或者将产品吹离振动送料滑道;当产品经过第十五气孔处的时候,第六检测组件如果检测该处产品过多或叠料,则第十五气孔打开,将第十五气孔处过多的产品吹离振动送料滑道。这样被检测合格的产品,就能够经过第十五气孔之后,正常的从出料端送入到后端设备内,例如测包机。
参见图1~9所示,所述振动送料滑道旁侧的机架上还设有一振动回料轨道46,所述机架上设有一上料机构,所述振动送料滑道的进料端与所述上料机构相连,所述上料机构将产品从所述进料端送入至所述振动送料滑道内;
所述振动回料轨道的左侧与所述上料机构相连通,所述振动送料滑道上面掉落的产品能够经所述振动回料轨道输送回所述上料机构内。
参见图1~4所示,所述振动送料滑道旁侧的机架上还设有两组排料槽47,一组所述排料槽正对所述左侧定位组件设置,另外一组所述排料槽正对所述右侧定位组件设置,所述左侧定位组件处掉落的产品能够掉落至对应所述排料槽内,所述右侧定位组件处掉落的产品能够掉落至对应所述排料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为振动上料盘,其中,除了被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会被剔除掉,并且直接进入到对应的排料槽内,其他从振动送料滑道上面掉落的产品,均会被吹动掉落到振动回流轨道内,经过振动回流轨道回流到振动上料盘内,等待下一次的输送、检测,保证产品不会丢失,无需人工手动收集,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而且,检测到不合格的产品则会直接被排料槽给收集,不会回流到振动上料盘内,防止再次被检测,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比如,两者通过抵接、触接等形成机械的抵靠或抵触的连接方式,两者也可以是直接挂接或者通过中间媒介进行挂装连接等,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4)

1.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及振动送料滑道,所述振动送料滑道内设有送料滑槽,所述送料滑槽的左端为进料端,右端为出料端,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一侧面检测机构及第二侧面检测机构,所述第一侧面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送料滑槽内产品的相邻两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侧面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送料滑槽内产品的另外相邻两侧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侧面检测机构包括左端工业相机及左端定位组件,所述左端定位组件靠近所述进料端设置,所述左端定位组件能够将产品限位于所述送料滑槽内和/或推离所述送料滑槽,所述左端工业相机正对所述左端定位组件处的送料滑槽设置;
所述第二侧面检测机构包括右端工业相机及右端定位组件,所述右端定位组件靠近所述出料端设置,所述右端定位组件能够将产品限位于所述送料滑槽内和/或推离所述送料滑槽,所述右端工业相机正对所述右端定位组件处的送料滑槽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定位组件包括多组左端气孔,所述左端气孔包括左端负压气孔及左端正压气孔,所述左端负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负压,将产品吸附于所述送料滑槽内;
所述左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推离所述送料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左端气孔由左向右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送料滑道上,且所述左端气孔与所述送料滑槽相连通;
所述左端气孔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于所述送料滑槽内的第四气孔、第五气孔、第六气孔、第七气孔及第八气孔;
所述第四气孔、第五气孔及第八气孔为左端负压气孔,所述第六气孔及第七气孔为左端正压气孔;
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三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正对所述第八气孔设置,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工业相机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工业相机及第二工业相机,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及第二工业相机分别经一支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及第二工业相机的检测端分别正对所述送料滑槽处的左端气孔设置,所述第一工业相机对产品的左侧外表面或右侧外表面拍照,所述第二工业相机对处在产品上方的外表面拍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滑槽包括左侧送料滑槽、右侧送料滑槽及中间螺旋翻转滑槽,所述左侧送料滑槽的左端为进料端,所述右侧送料滑槽的右端为出料端,所述中间螺旋翻转滑槽将所述左侧送料滑槽的右端与所述右侧送料滑槽的左端相连;
所述左端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左侧送料滑槽上,所述右端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右侧送料滑槽上;
产品经过所述中间螺旋翻转滑槽进行翻转,使产品下方外表面在所述右侧送料滑槽内朝上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定位组件包括多组右端气孔,所述右端气孔包括右端正压气孔及右端负压气孔,所述右端负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负压,将产品吸附于所述送料滑槽内;
所述右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推离所述送料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右端气孔由左向右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送料滑道上,且所述右端气孔与所述送料滑槽相连通;
所述右端气孔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于所述送料滑槽内的第九气孔、第十气孔、第十一气孔及第十二气孔;
所述第九气孔及第十一气孔为右端负压气孔,所述第十气孔及第十二气孔为右端正压气孔;
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控连接的第四检测传感器,所述第四检测传感器正对所述第十一气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工业相机为两组,分别为第三工业相机及第四工业相机,所述第三工业相机及第四工业相机分别经一支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工业相机及第四工业相机分别正对所述送料滑槽处的右端气孔设置,所述第三工业相机对产品的左侧外表面或右侧外表面拍照,所述第四工业相机对处在产品上方的外表面拍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左端定位组件之间的送料滑槽上还设有进料整列排序机构,所述进料整列排序机构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送料滑槽连通的多组进料端正压气孔,所述进料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吹离所述送料滑槽或推动产品在所述送料滑槽内翻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正压气孔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送料滑槽连通的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及第三气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端与所述右端定位组件之间的送料滑槽上还设有出料整列排序机构,所述出料整列排序机构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送料滑槽连通的多组出料端正压气孔,所述出料端正压气孔能够给予产品正压,将产品吹离所述送料滑槽或推动所述产品在所述送料滑槽内翻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端正压气孔包括由左向右间隔设置第十三气孔、第十四气孔及第十五气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送料滑道旁侧的机架上还设有一振动回料轨道,所述机架上设有一上料机构,所述振动送料滑道的进料端与所述上料机构相连,所述上料机构将产品从所述进料端送入至所述振动送料滑道内;
所述振动回料轨道的左侧与所述上料机构相连通,所述振动送料滑道上面掉落的产品能够经所述振动回料轨道输送回所述上料机构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送料滑道旁侧的机架上还设有两组排料槽,一组所述排料槽正对所述左端定位组件设置,另外一组所述排料槽正对所述右端定位组件设置,所述左端定位组件处掉落的产品能够掉落至对应所述排料槽内,所述右端定位组件处掉落的产品能够掉落至对应所述排料槽内。
CN202320534275.8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597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4275.8U CN219597388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4275.8U CN219597388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7388U true CN219597388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8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4275.8U Active CN219597388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73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8671A (zh) * 2023-08-31 2023-09-29 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滤筒自动检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8671A (zh) * 2023-08-31 2023-09-29 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滤筒自动检测设备
CN116818671B (zh) * 2023-08-31 2023-11-10 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滤筒自动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97388U (zh) 一种被动元器件的四面供料检测装置
JP4388286B2 (ja) 微小物体検査装置
KR102108603B1 (ko) 렌즈유닛 분류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렌즈유닛 분류 시스템
TWI445972B (zh) 記憶卡用測試分選機
TWI677934B (zh) 半導體器件外觀檢查裝置
CN212944180U (zh) 电子元件自动测试设备
CN110252673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自动检测方法和设备
CN215658532U (zh) 一种密封钉焊接装置
KR102405604B1 (ko) 렌즈 어셈블리 검사 장치
JPH08168727A (ja) 小物物品の検査装置
JP4669819B2 (ja) 整列検査システム及び検査用照明装置
JP6493836B2 (ja) 選果システム
KR102124131B1 (ko) Led 모듈 분류 및 포장 시스템
JP2009219991A (ja) 分類装置
CN110342242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搬运装置
JP4471642B2 (ja) 被測定物処理装置
CN215796704U (zh) 一种口罩机的呼吸阀上料机构
CN113443227B (zh) 棋具集装系统及棋具集装方法
JPH10160629A (ja) 液晶パネルの検査装置
CN210965935U (zh) 一种光学产品自动检测设备
KR101383045B1 (ko) 셀 인서트 시스템
CN212531479U (zh) 物料自动分类收纳装置
JP3200612B2 (ja) 有極性チップ部品の収納方法及び装置
JP2013094763A (ja) 莢果選別装置
CN217484211U (zh) 一种线路板验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