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4236U - 多层复合被子 - Google Patents

多层复合被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4236U
CN219594236U CN202320856160.0U CN202320856160U CN219594236U CN 219594236 U CN219594236 U CN 219594236U CN 202320856160 U CN202320856160 U CN 202320856160U CN 219594236 U CN219594236 U CN 219594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ilt
locking layer
layer
fabric
low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561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喜颖
王景
安晓丽
王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lai Lifestyl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Luolai Lifesty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lai Lifestyl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Luolai Lifesty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lai Lifestyl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Luolai Lifesty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lai Lifesty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561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4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4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4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多层复合被子,包括被体和填充物,被体包括一块面料,面料设置有两条对折线,面料通过两条对折线分别对折形成被体,被体还包括上锁温层、下锁温层和中间隔层,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通过横向水平设置的中间隔层连通,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均设置有多个倾斜绗缝,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的多个倾斜绗缝错位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立衬结构羽绒断层、保暖不充分和被子较厚的问题,具有轻薄、柔软、保暖性能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多层复合被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复合被子。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用纺织品市场中,单层羽绒被占比较大,但单层羽绒被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羽绒堆积、钻绒、保暖效果降低等问题,因此,现有家纺用品发展多致力于对多层复合羽绒被进行研究开发,以解决锁温等问题。
现在市场上的被子有许多加有立衬,且立衬与被面垂直。这使得被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靠近立衬的地方羽绒或纤维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因被子包覆人体后立衬下方羽绒或纤维越来越少,最终形成羽绒或纤维的断层,从而导致不能够充分保暖的现象。
有研究提供一种三层复合羽绒被,包括具有填充腔的被体,被体内设有若干间隔均匀的纬向立衬和若干间隔均匀的经向立衬,纬向立衬和经向立衬将所述的填充腔分隔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子填充腔,在被体内设有横向水平设置且相对应的第一分隔层和第二分隔层,第一分隔层和第二分隔层将每个子填充腔分隔成位于中间的中间填充区域和两个分别位于中间填充区域上下的表层填充区域,中间填充区域和表层填充区域内分别填充有填充料。但是,该羽绒被使用传统的立衬结构,立衬垂直于面料,使得羽绒被较厚,且需要较多的充绒量,若充绒量较少,则易形成羽绒堆积,导致羽绒被各部分保暖效果不一。
有研究还提供一种被芯,被芯内设倾斜立衬。倾斜立衬包括横向倾斜立衬和/或纵向倾斜立衬,被芯内填充羽绒、羊毛纤维、聚酯纤维或棉。该被芯虽然解决了传统垂直立衬结构的缺点,但是该被芯的倾斜立衬仅考虑了单层被芯的适用性。
因此,如果能提供一种多层复合被子,能够在解决传统立衬结构羽绒断层、保暖不充分的基础上,实现立体锁温、被子较薄和保暖效果好,则更有利于家纺的发展,且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复合被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立衬结构羽绒断层、保暖不充分和被子较厚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复合被子,包括被体和填充物,被体包括一块面料,面料设置有两条对折线,面料通过两条对折线分别对折形成被体,被体还包括上锁温层、下锁温层和中间隔层,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通过横向水平设置的中间隔层连通,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均设置有多个倾斜绗缝,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的多个倾斜绗缝错位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被子由一块面料对折叠合制得,结构简单,缝纫工序少,无嵌绳结构,更具柔软舒适性。本实用新型将一块面料叠合后分为两层结构,使得复合被子整体厚度较小,且在倾斜绗缝的作用下,复合被子呈现双层错位结构,能够改善传统立衬结构在长时间使用下羽绒堆积和断层的现象,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填充物能够厚度均匀地填充在被体内。本实用新型借助双层错位结构,储蓄更多空气,达到隔热蓄能的效果,实现有效锁温。
进一步,上锁温层的多个倾斜绗缝平行设置,下锁温层的多个倾斜绗缝平行设置,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分别通过多个倾斜绗缝与中间隔层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平行方向相反,同层之间绗缝相互平行,且与面料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比传统立衬结构更薄,填充物填充更均匀。本实用新型上锁温层的倾斜绗缝与下锁温层的倾斜绗缝错位设置,不直接相对,不易形成冷点,从而降低消费者由于局部冷点的存在,受热不均,进而导致着凉的风险。
进一步,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之间通过倾斜绗缝和中间隔层构成用于热量循环的循环气道。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中间隔层为镂空结构,使得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连通,从而在被体中形成一个用于被内热量在上下层中循环的循环气道,进而使得在使用时,人体散失的热量进入多层复合被子,且多层复合被子相对外界形成了一个保温层,解决现有复合被子各层之间分隔,阻挡热量循环,热量散失快的问题,有效提升被子的锁温性能。
进一步,上锁温层包括多个由倾斜绗缝分隔形成的上充绒格,下锁温层包括多个由倾斜绗缝分隔形成的下充绒格,上充绒格与下充绒格的数量、尺寸不同。
进一步,上锁温层与下锁温层的高度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上锁温层和下锁温层的多个倾斜绗缝的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控制多个倾斜绗缝的位置、数量、倾斜角度和上锁温层、下锁温层的高度来控制多层复合被子的被里、被面的不同体感和不同保暖程度,进而更具实用性,满足消费者的多种睡眠需求。
进一步,被体靠近对折线一段为被头或被尾。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一块面料对折制备,使得被头、被尾更立体丰盈、蓬松保暖,且减少被头、被尾处辅料的使用,获得与皮肤接触时超柔无感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被头和被尾结构相同,无需区分,可以随意调换,使用更简单、便捷。此外,本实用新型被头和被尾处无任何拼接结构,更具柔软舒适性,与使用者肌肤的摩擦较小,更符合消费者对健康、美丽、舒适家纺的需求。
进一步,面料包括全涤、涤棉、全棉、粘棉、真丝、涤锦、莱塞尔与真丝的双丝面料和天丝面料。
进一步,面料为经物理、生化和化学处理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得到的柔软面料。
进一步,填充物包括化学纤维、蚕丝、羊毛和羽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立衬结构羽绒断层、保暖不充分和被子较厚的问题,通过一块面料对折制备多层复合被子,使得本实用新型被子更轻薄,填充物填充更均匀,且制得的被头、被尾具有超柔无感的接触效果,自然蓬松,保暖性能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倾斜绗缝使得多层复合被子为双层错位结构,通过中间隔层构成循环气道,从而减少对热量的阻挡,实现被内热量循环,进而有效提升保暖性能。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层错位异向绗缝实现被子立体分区,达到双层循环立体锁温效果,降低消费者由于局部冷点的存在,受热不均,进而导致着凉的风险。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层复合被子双层错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层复合被子被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层复合被子被里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锁温层;2:下锁温层;3:中间隔层;4:倾斜绗缝。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或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普遍理解相同的含义。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特征(为清楚起见,在分开的实施方式的环境中被描述)也可以在单一的实施方式中被组合提供。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特征(为简洁起见,在单一的实施方式的环境中被描述)也可以被分开地或以任何合适的组合或在适合时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其它描述的实施方式中提供。在各种实施方式的环境中描述的某些特征将不被认为是那些实施方式的必需特征,除非该实施方式在没有那些要素的情况下是不可操作的。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体的结构、方法步骤等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复合被子,包括被体和填充物,被体包括一块面料,面料设置有两条对折线,面料通过两条对折线分别对折形成被体,被体还包括上锁温层1、下锁温层2和中间隔层3,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通过横向水平设置的中间隔层3连通,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均设置有多个倾斜绗缝4,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的多个倾斜绗缝4错位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地,填充物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纤维、蚕丝、羽绒和羊毛,还可以包括玉米纤维、超细纤维等。
优选地,面料包括全涤、涤棉、全棉、粘棉、真丝、涤锦、莱塞尔与真丝的双丝面料和天丝面料等多种亲肤面料,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被子的柔软舒适性,为使用者提供超柔无感接触氛围,达到适宜裸睡的效果。
优选地,面料为经物理、生化和化学处理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得到的柔软面料。本实施例采用物理处理工艺、化学处理工艺或生化处理工艺对该面料进行柔软处理,例如,先将面料浸渍起毛剂,烘干拉幅后通过磨毛机和金刚砂皮的磨擦作用,使面料表面形成一层短绒毛层,在保留原有特性的基础上赋予面料新的风格,增加其保暖性和柔软性,质感丰盈,具有较好的贴身性;或者,对面料进行防绒后处理,如,轧光防绒、涂层防绒等,防止面料中填充物发生钻绒;或者使用季铵盐类、有机硅等柔软剂进行整理得到柔软面料,又或者使用纤维素酶与化学柔软剂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面料进行超柔软整理。
优选地,本实施例将一块面料沿两条对折线进行对折,对折后面料另外相对的两边正好重合,重合线即面料首尾衔接点,可根据外观或功能需求调整位置或进行设计,被体靠近对折线一段为被头或被尾。本实施例被头和被尾结构相同,无需区分,且无任何拼接,更具舒适性。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被头可以使用打裥和/或扭花工艺,使被头自然蓬松,具有高蓬支撑结构,为羽绒等填充物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舒展空间,更具保暖性和柔软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被头使用扭花工艺时,被头可以为双边立体扭花等,本实施例可以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扭花工艺,使得被头各处扭花质量基本一致,且扭花稳定性好,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扭花松散,导致保暖材料跑绒,厚度不均匀。本实施例被头经由扭花工艺处理,使得被头更加蓬松,被头里能够储存更多的静止空气,保暖性更好。
优选地,本实施例被头使用打裥工艺时,在被头上制得至少一个支撑部,支撑部为单裥、对裥、三裥、多裥、碎裥和钻石裥中的一种或多种;支撑部的宽度为0~Ncm(N大于零);支撑部的数量为0~M个(M大于零且为整数);打裥方向为正向和/或反向。本实施例支撑部表现形式多样,支撑部宽度优选为1~3cm,更优选为1.5~2cm,支撑部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不对支撑部的数量和位置进行具体限定,例如,多个支撑部可以被头中对称设置、交错设置、随机分布。相邻支撑部之间的距离相同或不同,从而使得被头更具可设计性。本实施里支撑部的表现形式决定了被头的蓬松度,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打裥方式的选择。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被体通过中间隔层3分为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分别作为本实施例被子的被面或被里。本实施例中间隔层3可以为镂空结构的衬布等,通过该中间隔层3的多个空腔使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连通,进而使得热空气可以在被体中循环流通。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均设置有多个倾斜绗缝4,可以与面料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立衬,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倾斜绗缝4的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倾斜角度为0~90°。本实施例通过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尺寸的的倾斜绗缝4使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的高度相同或不同,进而控制本实施例多层复合被子的厚度。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锁温层1的多个倾斜绗缝4平行设置,下锁温层2的多个倾斜绗缝4平行设置,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分别通过多个倾斜绗缝4与中间隔层3连接。本实施例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的倾斜绗缝4错位设置,不直接相对,达到不易形成冷点的目的,并克服绗缝交接处热量容易流失的缺陷,降低消费者由于局部冷点的存在受热不均进而导致着凉的风险。本实施例还克服常规被子立衬处羽绒或纤维过少的缺点,使羽绒或纤维均匀的分布在被体的各个区域,使被子更加保暖,提高保暖性能。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之间通过倾斜绗缝4和中间隔层3构成用于热量循环的循环气道。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人体散失的热量进入本实施例被子,受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面料和填充物的阻挡不会从被子中向外界散失,并在循环气道的作用下,热空气沿多个倾斜绗缝4设计的路线在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中进行反复循环,从而使复合被子相对外界形成了一个保温层,解决现有复合被子各层之间不连通,阻挡热量循环,热量散失快的问题,有效提升被子的锁温性能。
优选地,上锁温层1包括多个由倾斜绗缝4分隔形成的上充绒格,下锁温层2包括多个由倾斜绗缝4分隔形成的下充绒格,上充绒格与下充绒格的数量、尺寸不同。上充绒格和下充绒格均为立体蓬松结构,可以为羽绒等填充物提供较大限度的自由舒展空间,从而提升保暖性。本实施例通过控制上充绒格和下充绒格的数量和尺寸来控制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的保暖效果。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可以由上锁温层1作为被面,下锁温层2作为被里,上充绒格的数量大于下充绒格的数量,上充绒格的尺寸小于下充绒格的尺寸,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与人体接触的下锁温层2更柔软舒适,且使人体受热更均匀。当人体散失的热量通过下锁温层2进入被体时,由于下锁温层2的倾斜绗缝4相对上锁温层1较少,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循环气道,促进被体内热量循环,同时,由于上锁温层1倾斜绗缝4较多,且绗缝处均具有填充物铺展,因此,热量不易从上锁温层1中散失,还可以通过下锁温层2将热量反馈给人体,实现立体锁温。
优选地,由于本实施例多层复合被子采用一块面料制成,亲肤程度一致,因此,本实施例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可以交替充当被里或被面,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环境下的保暖需求。
优选地,本实例还可以通过控制上锁温层1和下锁温层2多个倾斜绗缝4的位置来获得不同体感的被面和被里。本实施例被体的可设计性高,可以适用于消费者不同场景的需求。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多层复合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被体和填充物,所述被体包括一块面料,所述面料设置有两条对折线,所述面料通过两条所述对折线分别对折形成所述被体,所述被体还包括上锁温层(1)、下锁温层(2)和中间隔层(3),所述上锁温层(1)和所述下锁温层(2)通过横向水平设置的所述中间隔层(3)连通,所述上锁温层(1)和所述下锁温层(2)均设置有多个倾斜绗缝(4),所述上锁温层(1)和所述下锁温层(2)的多个所述倾斜绗缝(4)错位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温层(1)的多个所述倾斜绗缝(4)平行设置,所述下锁温层(2)的多个所述倾斜绗缝(4)平行设置,所述上锁温层(1)和所述下锁温层(2)分别通过多个所述倾斜绗缝(4)与所述中间隔层(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温层(1)和所述下锁温层(2)之间通过所述倾斜绗缝(4)和所述中间隔层(3)构成用于热量循环的循环气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温层(1)包括多个由所述倾斜绗缝(4)分隔形成的上充绒格,所述下锁温层(2)包括多个由所述倾斜绗缝(4)分隔形成的下充绒格,所述上充绒格与所述下充绒格的数量、尺寸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温层(1)与所述下锁温层(2)的高度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温层(1)和所述下锁温层(2)的多个所述倾斜绗缝(4)的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体靠近所述对折线一段为被头或被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为全涤、涤棉、全棉、粘棉、真丝、涤锦、莱塞尔与真丝的双丝面料或天丝面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为经物理、生化和化学处理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得到的柔软面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化学纤维、蚕丝、羊毛或羽绒。
CN202320856160.0U 2023-04-17 2023-04-17 多层复合被子 Active CN219594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6160.0U CN219594236U (zh) 2023-04-17 2023-04-17 多层复合被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6160.0U CN219594236U (zh) 2023-04-17 2023-04-17 多层复合被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4236U true CN219594236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4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56160.0U Active CN219594236U (zh) 2023-04-17 2023-04-17 多层复合被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4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1319B2 (ja) 保温ブランケット
CN102639020B (zh) 隔热复合织物
CA2884696C (en) Insulated composite fabrics
US11066764B2 (en) Cooling fabric
WO2018001305A1 (zh) 一种立体织物
US20140115783A1 (en) Thermal blankets
CN107757018A (zh) 一种凉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凉席
CN213167210U (zh)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CN219594236U (zh) 多层复合被子
JPH04222260A (ja) 三次元構造布帛
CN215551653U (zh) 一种透气保暖双面针织面料
CN210104192U (zh) 一种多层保暖面料
JP6792127B1 (ja) 中材布帛
JP6338917B2 (ja) 寝具
RU2772184C2 (ru) Охлаждающее текстильное полотно и изделия постельных принадлежностей
TWM485256U (zh) 吸濕排汗單向導濕織物結構
CN220224511U (zh) 一种冷感毛绒面料及家居用品
CN212199588U (zh) 一种乔其多层复合织造透气纱
CN218343009U (zh) 保温空气层靠垫抱枕面料
JP4203818B2 (ja) 保温積層体
JPH0542819Y2 (zh)
JP2022139771A (ja) 立毛状敷物材
JP2003055862A (ja) キルティング状布帛
KR200191087Y1 (ko) 보온성을 갖는 직물구조
JPH08289838A (ja) 敷 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