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7922U - 一种方舱组装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舱组装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7922U
CN219587922U CN202320801755.6U CN202320801755U CN219587922U CN 219587922 U CN219587922 U CN 219587922U CN 202320801755 U CN202320801755 U CN 202320801755U CN 219587922 U CN219587922 U CN 219587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ub
groove
shelter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17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世超
沈芳芳
石涛
王恩光
郭晨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17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7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7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7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方舱组装工装。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板和多个第一卡接件,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一定位板上形成有第一组装面和第二组装面,第一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其中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第二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另外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两个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板和多个第二卡接件,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任一个第二定位组件的多个第二定位板上形成有第三组装面和第四组装面,两个第二定位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一定位组件的两端,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的第三组装面与第一组装面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的第四组装面的夹角呈预设角度,第四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又有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

Description

一种方舱组装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方舱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舱组装工装。
背景技术
方舱的舱板通常包括铝合金焊接件、泡沫板、蒙皮和结构胶等,其通过将层叠设置的待压件输送至层压机热压固化而成。
相关技术中,层压机通常采用上下平板合模的方式压制待压件,其通常只能制作常规的舱板,而无法制作异形结构的舱板,而且,经过层压机压制而成的舱板,由于舱板在层压机的受热温差比较大,容易造成舱板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方舱组装工装,以对异性结构的方舱进行组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方舱组装工装,方舱组装工装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板和多个第一卡接件,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卡接件卡接在第一凹槽中,多个第一定位板上形成有第一组装面和第二组装面,第一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其中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第二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另外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两个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板和多个第二卡接件,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第二卡接件卡接在第二凹槽中,任一个第二定位组件的多个第二定位板上形成有第三组装面和第四组装面,两个第二定位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一定位组件的两端,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的第三组装面与第一组装面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的第四组装面的夹角呈预设角度,第四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又有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能够对异性方舱进行组装,具体而言,方舱包括第一舱板、第二舱板、第三舱板和第四舱板。在组装方舱时,首先将第二舱板放置在第一组装面和第三组装面所在的平面上,并将第一舱板放置在第二组装面上,接着,可以将其中一个第三舱板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定位组件上的第四组装面上,并将另外一个第三舱板放置在另外一个第二定位组件上的第四组装面上,由于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的第四组装面的夹角呈预设角度,因此,组装完成后的两个第三舱板也具有预设角度。最后,可以通过在第一舱板与第二舱板,第二舱板与第三舱板,第一舱板和第三舱板之间涂抹粘贴剂,以将第一舱板、第二舱板和第三舱板组装在一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两个呈一定角度的第三舱板之间设置抵压件,以避免两个第三舱板之间发生位置偏移。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可以对异性结构的方舱进行组装。
此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舱组装工装还包括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多个第三定位板和多个第三卡接件,所述第三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卡接件卡接在所述第三凹槽中,多个所述第三卡接件上形成有第五组装面和第六组装面,所述第五组装面与所述第一组装面以及所述第三组装面处于同一个平面内,所述第六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又有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子槽、第二子槽和第三子槽,所述第一子槽位于所述第一组装面上,所述第二子槽位于所述第二组装面上,所述第三子槽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非组装面,所述第一组装面和所述第二组装面呈第一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板平行设置,第一卡接件为方钢,所述方钢卡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子槽内,和\或,所述方钢卡接在多个所述第二子槽内,和\或,所述方钢卡接在多个所述第三子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四子槽、第五子槽和第六子槽,所述第四子槽位于所述第三组装面上,所述第五子槽位于所述第四组装面上,所述第六子槽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非组装面,所述第三组装面和所述第四组装面呈第二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第四定位板,所述第四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在所述第四凹槽中,所述第四定位板上形成有第七组装面和第八组装面,所述第七组装面与所述第三组装面以及所述第一组装面处于相同的平面,所述第八组装面与所述第四组装面处于相同的平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凹槽包括第七子槽、第八子槽和第九子槽,所述第七子槽位于所述第七组装面,所述第八子槽位于所述第八组装面,所述第九子槽位于所述第四定位板的非组装面,所述第七组装面和所述第八组装面也呈所述第二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板和多个所述第四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卡接件为方钢,所述方钢卡接在所述第四子槽和第七子槽内,和\或,所述方钢卡接在所述第五子槽和第八子槽内,和\或,所述方钢卡接在所述第六子槽和第九子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槽包括第十子槽和第十一子槽,所述第十子槽位于所述第五组装面,所述第十一子槽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板的非组装面,所述第五组装面和所述第六组装面呈第三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三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卡接件为方钢,所述方钢卡接在多个所述第十子槽内,和\或,所述方钢卡接在多个所述第十一子槽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的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的角度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制作而成的方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制作方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制作方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的第一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的第二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的第四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的第三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方舱;11第一舱板;12第二舱板;13第三舱板;14第四舱板;20抵压件;
100第一定位组件;110第一定位板;111第一凹槽;1111第一子槽;1112第二子槽;1113第三子槽;112第一组装面;113第二组装面;120第一卡接件;
200第二定位组件;210第二定位板;211第二凹槽;2111第四子槽;2112第五子槽;2113第六子槽;212第三组装面;213第四组装面;220第四定位板;221第四凹槽;2211第七子槽;2212第八子槽;2213第九子槽;222第七组装面;223第八组装面;230第二卡接件;
300第三定位组件;310第三定位板;311第三凹槽;3111第十子槽;3112第十一子槽;312第五组装面;313第六组装面;
Q预设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以及图7至图9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方舱组装工装,方舱组装工装包括第一定位组件100和两个第二定位组件200,第一定位组件100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板110和多个第一卡接件120,第一定位板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111,第一卡接件120卡接在第一凹槽111中,多个第一定位板110上形成有第一组装面112和第二组装面113,第一组装面112配置为方舱其中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第二组装面113配置为方舱另外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两个第二定位组件200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板210和多个第二卡接件230,第二定位板21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211,第二卡接件230卡接在第二凹槽211中,任一个第二定位组件200的多个第二定位板210上形成有第三组装面212和第四组装面213,两个第二定位组件200分别连接在第一定位组件100的两端,两个第二定位组件200的第三组装面212与第一组装面112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两个第二定位组件200的第四组装面213的夹角呈预设角度Q,第四组装面213配置为方舱又有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
如图4所示,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组装而成的方舱10,请参照图5和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在组装方舱10时的结构示意图。
方舱包括第一舱板11、第二舱板12、第三舱板13和第四舱板14。在组装方舱时,首先将第二舱板12放置在第一组装面112和第三组装面212所在的平面上,并将第一舱板11放置在第二组装面113上,接着,可以将其中一个第三舱板13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定位组件200上的第四组装面213上,并将另外一个第三舱板13放置在另外一个第二定位组件200上的第四组装面213上,由于两个第二定位组件200的第四组装面213的夹角呈预设角度Q,因此,组装完成后的两个第三舱板13也具有预设角度Q。最后,可以通过在第一舱板11与第二舱板12,第二舱板12与第三舱板13,第一舱板11和第三舱板13之间涂抹粘贴剂,以将第一舱板11、第二舱板12和第三舱板13组装在一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两个呈一定角度的第三舱板13之间设置抵压件20,以避免两个第三舱板13之间发生位置偏移。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可以对异性结构的方舱进行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三舱板13之间所形成的预设角度Q可以依据设计需求而做相应调整,此处没有特殊限定。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组件10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定位组件200连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定位组件100与第二定位组件200的位置以及角度调整好后,可以将第一定位组件100中的第一卡接件120焊接在第二定位组件200中的第二卡接件230上,以固定第一定位组件100和第二定位组件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可以放置在水平地面或者水平的钢板上,第一定位组件100以及第二定位组件200等也可以焊接在钢板上,或者,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钢板上,本申请对此没有特殊限定。
如图1、图6以及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方舱组装工装还包括第三定位组件300,包括多个第三定位板310和多个第三卡接件(图中未示出),第三定位板3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311,第三卡接件(图中未示出)卡接在第三凹槽311中,多个第三卡接件(图中未示出)上形成有第五组装面312和第六组装面313,第五组装面312与第一组装面112以及第三组装面212处于同一个平面内,第六组装面313配置为方舱又有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请参照图4,方舱10包括第一舱板11、第二舱板12、第三舱板13和第四舱板14。请参照图5和图6,在组装方舱10时,首先将第二舱板12放置在第一组装面112、第三组装面212和第五组装面312所在的平面上,并将第一舱板11放置在第二组装面113上,接着,可以将其中一个第三舱板13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定位组件200上的第四组装面213上,并将另外一个第三舱板13放置在另外一个第二定位组件200上的第四组装面213上,由于两个第二定位组件200的第四组装面213的夹角呈预设角度Q,因此,组装完成后的两个第三舱板13也具有预设角度Q。接着,可以将第四舱板14放置在第六组装面313上。最后,可以通过在第一舱板11与第二舱板12,第二舱板12与第三舱板13,第一舱板11和第三舱板13之间,第四舱板14和第二舱板12,以及第四舱板14和第三舱板13涂抹粘贴剂,以将第一舱板11、第二舱板12、第三舱板13和第四舱板14组装在一起。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舱组装工装,可以对异性结构的方舱10进行组装。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包括第一子槽1111、第二子槽1112和第三子槽1113,第一子槽1111位于第一组装面112上,第二子槽1112位于第二组装面113上,第三子槽1113位于第一定位板110的非组装面,第一组装面112和第二组装面113呈第一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110可以为板状结构,例如第一定位板110可以通过剪裁钢板而制成。第二舱板12与第一组装面112贴合,第一舱板11与第二组装面113贴合,且第一组装面112和第二组装面113呈第一角度,因此,组装好的第一舱板11和第二舱板12之间也呈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可以依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而做调整,此处没有特殊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定位板110平行设置,第一卡接件120为方钢,方钢卡接在多个第一子槽1111内,和\或,方钢卡接在多个第二子槽1112内,和\或,方钢卡接在多个第三子槽1113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110可以通过剪裁钢板而制成。第一定位板110上形成有第一子槽1111、第二子槽1112和第三子槽1113,这三个第一凹槽111的尺寸可以依据方钢的尺寸而做相应的调整,例如,方钢的长和宽的尺寸为50mm时,第一子槽1111、第二子槽1112和第三子槽1113的长和宽的尺寸可以为50.4mm,以使得方钢能够卡接在第一子槽1111、第二子槽1112和第三子槽1113内。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211包括第四子槽2111、第五子槽2112和第六子槽2113,第四子槽2111位于第三组装面212上,第五子槽2112位于第四组装面213上,第六子槽2113位于第二定位板210的非组装面,第三组装面212和第四组装面213呈第二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板210可以为板状结构,例如第二定位板210可以通过剪裁钢板而制成。第二舱板12与第三组装面212贴合,第三舱板13与第四组装面213贴合,且第三组装面212和第四组装面213呈第二角度,因此,组装好的第二舱板12和第三舱板13之间也呈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可以依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而做调整,此处没有特殊限定。
如图5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组件200还包括第四定位板220,第四定位板220上设置有多个第四凹槽221,第二卡接件230卡接在第四凹槽221中,第四定位板220上形成有第七组装面222和第八组装面223,第七组装面222与第三组装面212以及第一组装面112处于相同的平面,第八组装面223与第四组装面213处于相同的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当方舱10的第二舱板12和第三舱板13的长度过长时,可以增设本实施例中的第四定位板220,第四定位板220的第七组装面222与第二定位板210的第三组装面212以及第一定位板110的第一组装面112处于相同的平面,也就是说,第二舱板12可以放置在第七组装面222、第三组装面212以及第一组装面112所在的平面。第八组装面223与第四组装面213处于相同的平面,也就是说,第三舱板13可以放置在第八组装面223和第四组装面213所处的平面。
请参照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凹槽221包括第七子槽2211、第八子槽2212和第九子槽2213,第七子槽2211位于第七组装面222,第八子槽2212位于第八组装面223,第九子槽2213位于第四定位板220的非组装面,第七组装面222和第八组装面223也呈第二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定位板220可以为板状结构,例如第四定位板220可以通过剪裁钢板而制成。第二舱板12与第七组装面222贴合,第三舱板13与第八组装面223贴合,且第七组装面222和第八组装面223呈第二角度,因此,组装好的第二舱板12和第三舱板13之间也呈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可以依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而做调整,此处没有特殊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定位板210和多个第四定位板220平行设置,第二卡接件230为方钢,方钢卡接在第四子槽2111和第七子槽2211内,和\或,方钢卡接在第五子槽2112和第八子槽2212内,和\或,方钢卡接在第六子槽2113和第九子槽2213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板210和第四定位板220均可以通过剪裁钢板而制成。第二定位板210上形成有第四子槽2111、第五子槽2112和第六子槽2113,第四定位板220上形成有第七子槽2211、第八子槽2212和第九子槽2213,这三个第一凹槽111的尺寸以及三个第四凹槽221的尺寸可以依据方钢的尺寸而做相应的调整,例如,方钢的长和宽的尺寸为50mm时,第四子槽2111、第五子槽2112和第六子槽2113的长和宽的尺寸可以为50.4mm,第七子槽2211、第八子槽2212和第九子槽2213的长和宽的尺寸可以为50.4mm,以使得方钢能够卡接在第四子槽2111和第七子槽2211内,第五子槽2112和第八子槽2212内,以及第六子槽2113和第九子槽2213内。
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凹槽311包括第十子槽3111和第十一子槽3112,第十子槽3111位于第五组装面312,第十一子槽3112位于第三定位板310的非组装面,第五组装面312和第六组装面313呈第三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定位板310可以为板状结构,例如第三定位板310可以通过剪裁钢板而制成。第二舱板12与第五组装面312贴合,第四舱板14与第六组装面313贴合,且第五组装面312和第六组装面313呈第三角度,因此,组装好的第二舱板12和第四舱板14之间也呈第三角度。第三角度可以依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而做调整,此处没有特殊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三定位板310平行设置,第三卡接件(图中未示出)为方钢,方钢卡接在多个第七子槽2211内,和\或,方钢卡接在多个第八子槽2212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定位板310可以通过剪裁钢板而制成。第三定位板310上形成有第十子槽3111和第十一子槽3112,这两个第三凹槽311的尺寸可以依据方钢的尺寸而做相应的调整,例如,方钢的长和宽的尺寸为50mm时,第十子槽3111和第十一子槽3112的长和宽的尺寸可以为50.4mm,以使得方钢能够卡接在第十子槽3111和第十一子槽3112内。
本申请是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变换和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具体情况,可以对本申请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使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方舱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板和多个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接件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板上形成有第一组装面和第二组装面,所述第一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其中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所述第二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另外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
两个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板和多个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任一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形成有第三组装面和第四组装面,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所述第三组装面与所述第一组装面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所述第四组装面的夹角呈预设角度,所述第四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又有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组装工装还包括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多个第三定位板和多个第三卡接件,所述第三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卡接件卡接在所述第三凹槽中,多个所述第三卡接件上形成有第五组装面和第六组装面,所述第五组装面与所述第一组装面以及所述第三组装面处于同一个平面内,所述第六组装面配置为方舱又有一个舱板的安装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子槽、第二子槽和第三子槽,所述第一子槽位于所述第一组装面上,所述第二子槽位于所述第二组装面上,所述第三子槽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非组装面,所述第一组装面和所述第二组装面呈第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舱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板平行设置,第一卡接件为方钢,所述方钢卡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子槽内,和\或,所述方钢卡接在多个所述第二子槽内,和\或,所述方钢卡接在多个所述第三子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四子槽、第五子槽和第六子槽,所述第四子槽位于所述第三组装面上,所述第五子槽位于所述第四组装面上,所述第六子槽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非组装面,所述第三组装面和所述第四组装面呈第二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舱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第四定位板,所述第四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在所述第四凹槽中,所述第四定位板上形成有第七组装面和第八组装面,所述第七组装面与所述第三组装面以及所述第一组装面处于相同的平面,所述第八组装面与所述第四组装面处于相同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舱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槽包括第七子槽、第八子槽和第九子槽,所述第七子槽位于所述第七组装面,所述第八子槽位于所述第八组装面,所述第九子槽位于所述第四定位板的非组装面,所述第七组装面和所述第八组装面也呈所述第二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舱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板和多个所述第四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卡接件为方钢,所述方钢卡接在所述第四子槽和第七子槽内,和\或,所述方钢卡接在所述第五子槽和第八子槽内,和\或,所述方钢卡接在所述第六子槽和第九子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舱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包括第十子槽和第十一子槽,所述第十子槽位于所述第五组装面,所述第十一子槽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板的非组装面,所述第五组装面和所述第六组装面呈第三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舱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卡接件为方钢,所述方钢卡接在多个所述第十子槽内,和\或,所述方钢卡接在多个所述第十一子槽内。
CN202320801755.6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方舱组装工装 Active CN219587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1755.6U CN219587922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方舱组装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1755.6U CN219587922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方舱组装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7922U true CN219587922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8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1755.6U Active CN219587922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方舱组装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7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87922U (zh) 一种方舱组装工装
JP6726854B2 (ja) ソーラーモジュール用裏面部材
CN203031133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板激光焊接夹具
US2019000138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shaped square pipe,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l-shaped square pipe, and l-shaped square pipe
JP6411171B2 (ja) 積層形成ダイ
CN113653758B (zh) 蜂窝结构
CN206764215U (zh) 可防止含中心孔的层叠板焊接变形的夹持装置
CN210548707U (zh) 一种复合钎焊工装
CN209561188U (zh) 铁芯组装工装、铁芯固定装置和变压器
CN107299682B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面层的夹持式铝板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220396346U (zh) 一种对接式蝶形钢丝绳隔振器
CN201713196U (zh)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上围裙板与盖板的连接结构
CN219925853U (zh) 一种木工用45度切角拼装夹具
CN221079943U (zh) 一种旁路二极管圆晶片模组工装
CN210147506U (zh) 一种多功能通用的方箱工装
CN206663887U (zh) 一种金属复合板
CN210263885U (zh) 一种脚手板与机位的连接件
CN219867375U (zh) 高强度防变形钣金件框
CN219665543U (zh) 一种电箱组装工装
CN219960944U (zh) 一种压合治具及柔性电路板
CN219536628U (zh) 一种压接框架结构和压接式功率模组
CN204397460U (zh) 一种异型产品打孔定位装置
CN212605557U (zh) 一种车辆顶衬安装工装
CN213945475U (zh) 一种用于组合焊接散热板的辅助工装
CN214557924U (zh) 一种施工用的钢板切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