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0301U - 一种催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催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0301U
CN219580301U CN202320105397.5U CN202320105397U CN219580301U CN 219580301 U CN219580301 U CN 219580301U CN 202320105397 U CN202320105397 U CN 202320105397U CN 219580301 U CN219580301 U CN 219580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pening
stirring
outer side
case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053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兴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ulichun Liquor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ulichun Liquor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ulichun Liquor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ulichun Liquor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053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0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0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0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催熟装置,所述催熟箱位于底板上方,且催熟箱上开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催熟箱内侧顶部设置有超声波装置,且催熟箱内壁安装有紫外线杀菌机构,催熟箱内部设置有移动搅拌机构,所述移动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机构,且搅拌机构一端与套筒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套筒顶部通过连接杆与催熟箱外侧顶部设置的电机相连接,电机位于安装板上方,且安装板与催熟箱外侧顶部设置的移动机构相连接。该催熟装置,本装置为解决催熟装置在搅拌过程中容易出现搅拌不均的问题,通过在催熟箱内部设置有移动搅拌机构,当需要对催熟箱内部进行搅拌时,开启电动丝杆机构以及电机,使搅拌机构对催熟箱内部进行移动搅拌,避免出现上下搅拌不均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催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催熟装置。
背景技术
白酒的质量与风味,除了酿造原料和生产工艺外,白酒的催熟工艺也是影响白酒质量和风味的重要因素。白酒新酒大多具有刺激性较强的酒精味、酒糟味、泥味、苦涩味等,酒液不醇和,也不绵软,含有一些挥发物质以及少量的杂味物质,这些物质与其他沸点接近的物质组成新酒杂味的主体,使酒液中杂味较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可促使低沸点的臭味物质大量挥发,减少酒中的异味、杂味,因此,新酒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才能使杂味消失、酒体柔和,香味增加,这一过程一般称为陈酿,而成品白酒的质量和风味与陈酿关系密切。而自然陈酿,不仅费时费力,陈酿效果不理想。于是,诸多白酒生产加工企业,选择人工催熟的方法或催熟设备对新酒进行催熟处理。
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CN210215315U一种白酒生产用白酒催熟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震垫圈,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超声波装置,所述超声波装置的上方且位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罩,所述凹槽的底部且位于底座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底座的右侧连通有出液口,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陶瓷桶体。该白酒生产用白酒催熟装置,控制阀和出液口配合可以使白酒从出液口流出,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陶瓷桶体,陶瓷本身有孔,易于外界的空气进入桶内,同时陶瓷本身含有的物质可以促进白酒发生反应,且陶瓷保温效果好。
上述催熟装置可以促进白酒发生反应,且陶瓷保温效果好,但上述催熟装置在搅拌过程中容易出现搅拌不均的情况发生,因此提出一种催熟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催熟装置在搅拌过程中容易出现搅拌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催熟装置,包括催熟箱,所述催熟箱位于底板上方,且催熟箱上开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催熟箱内侧顶部设置有超声波装置,且催熟箱内壁安装有紫外线杀菌机构,所述催熟箱内部设置有移动搅拌机构,所述移动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机构,且搅拌机构一端与套筒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套筒顶部通过连接杆与催熟箱外侧顶部设置的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位于安装板上方,且安装板与催熟箱外侧顶部设置的移动机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主搅拌杆,所述主搅拌杆外侧设置有若干组侧搅拌杆,且侧搅拌杆外侧安装有若干组搅拌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物体搅拌更充分。
优选的,所述主搅拌杆一端设置有与套筒内部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后期对搅拌机构拆卸维护。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开口槽,且开口槽底部与催熟箱外侧顶部相连接,所述开口槽内部安装有电动丝杆机构,且电动丝杆机构外侧通过移动块与安装板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带动搅拌机构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底板下方对称开设有若干组移动槽,且移动槽内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在移动板机构的作用下在移动槽内部进行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催熟箱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机构包括微型电机,且微型电机输出端与第一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外侧与对称设置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且第二齿轮内部与螺纹杆相连接,所述螺纹杆之间通过移动板相连接,且移动板底部与滑轮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带动滑轮进行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催熟装置,本装置为解决催熟装置在搅拌过程中容易出现搅拌不均的问题,通过在催熟箱内部设置有移动搅拌机构,当需要对催熟箱内部进行搅拌时,开启电动丝杆机构以及电机,在电动丝杆机构的作用下搅拌机构进行移动,在电机的作用下主搅拌杆带动侧搅拌杆以及搅拌叶进行旋转,从而使搅拌机构对催熟箱内部进行移动搅拌,使催熟箱内的白酒搅拌更充分,避免出现上下搅拌不均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搅拌杆与搅拌叶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搅拌杆与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催熟箱;101、进料口;102、出料口;2、底板;201、移动槽;202、滑轮;203、移动板机构;2031、微型电机;2032、第一齿轮;2033、第二齿轮;2034、螺纹杆;2035、移动板;3、超声波装置;4、紫外线杀菌机构;5、移动搅拌机构;501、搅拌机构;5011、主搅拌杆;5012、侧搅拌杆;5013、搅拌叶;502、套筒;503、连接杆;504、电机;505、安装板;506、移动机构;5061、开口槽;5062、电动丝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催熟装置,根据图1和图2所示,催熟箱1位于底板2上方。
具体的,底板2下方对称开设有若干组移动槽201,且移动槽201内部设置有滑轮202,滑轮202在移动板机构203的作用下在移动槽201内部进行移动。
具体的,移动板机构203包括微型电机2031,且微型电机2031输出端与第一齿轮2032相连接,第一齿轮2032外侧与对称设置的第二齿轮2033相啮合,且第二齿轮2033内部与螺纹杆2034相连接,螺纹杆2034之间通过移动板2035相连接,且移动板2035底部与滑轮202相连接。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032尺寸大于第二齿轮2033。
当需要对催熟箱1进行移动时,开启微型电机2031,在微型电机2031的作用下第一齿轮2032进行旋转,由于第一齿轮2032与第二齿轮2033相啮合,且第一齿轮2032尺寸大于第二齿轮2033,因此带动第二齿轮2033以及螺纹杆2034加速转动,在螺纹杆2034旋转的作用下,移动板2035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滑轮202向下移动,当滑轮202底部与地面相接触,即可推动滑轮202带动催熟箱1进行移动,当催熟箱1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开启微型电机2031,在微型电机2031的作用下滑轮202上移,使底板2与地面直接接触,增大接触面积,使催熟箱1放置更稳定。
根据图1和图3-4所示,催熟箱1上开设有进料口101以及出料口102,催熟箱1内侧顶部设置有超声波装置3,且催熟箱1内壁安装有紫外线杀菌机构4,催熟箱1内部设置有移动搅拌机构5。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超声波装置3以及紫外线杀菌机构4为现有技术,不做过多描述。
具体的,移动搅拌机构5包括搅拌机构501,且搅拌机构501一端与套筒502内部螺纹连接,套筒502顶部通过连接杆503与催熟箱1外侧顶部设置的电机504相连接,电机504位于安装板505上方,且安装板505与催熟箱1外侧顶部设置的移动机构506相连接。
再进一步实施例中,搅拌机构501包括主搅拌杆5011,主搅拌杆5011外侧设置有若干组侧搅拌杆5012,且侧搅拌杆5012外侧安装有若干组搅拌叶5013,使其对物体搅拌更充分。
再进一步实施例中,主搅拌杆5011一端设置有与套筒502内部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通过将主搅拌杆5011与套筒502螺纹连接,便于后期将搅拌机构501取下维护。
具体的,移动机构506包括开口槽5061,且开口槽5061底部与催熟箱1外侧顶部相连接,开口槽5061内部安装有电动丝杆机构5062,且电动丝杆机构5062外侧通过移动块与安装板505相连接。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电动丝杆机构5062包括丝杆,且丝杆一端与正反电机相连接,丝杆外侧与移动块相连接。
当需要对催熟箱1内部进行搅拌时,开启电动丝杆机构5062以及电机504,在电动丝杆机构5062的作用下移动块带动安装板505进行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杆503带动搅拌机构501进行移动,在电机504的作用下连接杆503以及套筒502进行同步转动,从而通过主搅拌杆5011带动侧搅拌杆5012以及搅拌叶5013进行旋转,从而使搅拌机构501对催熟箱1内部进行移动搅拌,使催熟箱1内的白酒搅拌更充分,避免出现上下搅拌不均的现象。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催熟装置,包括催熟箱(1),所述催熟箱(1)位于底板(2)上方,且催熟箱(1)上开设有进料口(101)以及出料口(102),所述催熟箱(1)内侧顶部设置有超声波装置(3),且催熟箱(1)内壁安装有紫外线杀菌机构(4),所述催熟箱(1)内部设置有移动搅拌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搅拌机构(5)包括搅拌机构(501),且搅拌机构(501)一端与套筒(502)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套筒(502)顶部通过连接杆(503)与催熟箱(1)外侧顶部设置的电机(504)相连接,所述电机(504)位于安装板(505)上方,且安装板(505)与催熟箱(1)外侧顶部设置的移动机构(50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501)包括主搅拌杆(5011),所述主搅拌杆(5011)外侧设置有若干组侧搅拌杆(5012),且侧搅拌杆(5012)外侧安装有若干组搅拌叶(50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催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杆(5011)一端设置有与套筒(502)内部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506)包括开口槽(5061),且开口槽(5061)底部与催熟箱(1)外侧顶部相连接,所述开口槽(5061)内部安装有电动丝杆机构(5062),且电动丝杆机构(5062)外侧通过移动块与安装板(505)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下方对称开设有若干组移动槽(201),且移动槽(201)内部设置有滑轮(202),所述滑轮(202)在移动板机构(203)的作用下在移动槽(201)内部进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催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机构(203)包括微型电机(2031),且微型电机(2031)输出端与第一齿轮(2032)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032)外侧与对称设置的第二齿轮(2033)相啮合,且第二齿轮(2033)内部与螺纹杆(2034)相连接,所述螺纹杆(2034)之间通过移动板(2035)相连接,且移动板(2035)底部与滑轮(202)相连接。
CN202320105397.5U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催熟装置 Active CN219580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5397.5U CN219580301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催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5397.5U CN219580301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催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0301U true CN219580301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6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05397.5U Active CN219580301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催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0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12181U (zh) 一种新型搅拌机
CN113769630A (zh) 一种方便控制的酱豆腌制装置及腌制方法
CN115178158A (zh) 一种灵芝茯茶的生产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CN219580301U (zh) 一种催熟装置
CN113769625A (zh) 一种制酒用酒水混合过滤一体化装置
CN207632771U (zh) 一种干型红枣酒的发酵设备
CN116640637A (zh) 一种白酒催熟设备及白酒催熟工艺
CN215428635U (zh) 一种用于生物试剂的混滤装置
CN216395557U (zh) 天然水果酵素萃取液提取装置
CN113041953B (zh) 一种沐浴spa精油生产用调剂装置
CN209423407U (zh) 一种医疗牙科用牙模原料搅拌装置
CN211227080U (zh) 多次发酵的一体式果酒发酵罐
CN112175802A (zh) 一种酱香大曲微生物筛选装置
CN112725138A (zh) 一种用于杨梅汁提取淋醋工艺的淋醋装置
CN218740321U (zh) 一种提取罐
CN218202762U (zh) 一种葡萄糖酸钠发酵罐
CN220824728U (zh) 一种白酒生产用粮食酒曲混合装置
CN220633104U (zh) 一种甘草用提取装置
CN217535981U (zh) 一种羟脯氨酸生产装置
CN219660792U (zh) 一种馒头生产用和面设备
CN212792133U (zh) 一种泡制中药生产用原料浸泡除杂设备
CN220634634U (zh) 一种松茸解冻打浆装置
CN218944856U (zh) 一种调节性高的饲料搅拌机
CN219108702U (zh) 一种香梨加工用腌制装置
CN219744612U (zh) 一种用于芝麻香油生产的混料搅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