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6769U - 一种电芯托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托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6769U
CN219566769U CN202320575656.0U CN202320575656U CN219566769U CN 219566769 U CN219566769 U CN 219566769U CN 202320575656 U CN202320575656 U CN 202320575656U CN 219566769 U CN219566769 U CN 219566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supporting
driving
frame
clamping fram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56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升
华麟
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ru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ru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ru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runda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6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6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托底装置,包括,夹取架;托底组件,包括托底框以及托底机构,托底框安装于夹取架上并可沿夹取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托底框内具有托底空腔;托底空腔的两侧均设有托底机构;托底机构包括托底板以及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上固接于托底板上;相邻两个分隔板之间间隔形成托底间隔;两个托底机构的托底板均可滑动的安装于托底框上,并可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运动;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夹取架上;第二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电芯夹持转移时对电芯进行托底支撑,防止电芯转移过程中出现掉落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托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转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托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芯指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一般不直接使用;锂离子二次充电电池的组成是这样的:电芯+保护电路板;锂电池电芯在化成分容工艺段中,电芯以托盘为载体,靠RGV轨道车,在X/Y/Z三个方向的运动来实现对托盘及电芯的移栽或者将电芯抓取装置放置在压床上部做成卧式天车的布局。
现有技术采用单组搬运装置中用于夹持软包电池的夹取装置中采用夹持件进行电芯夹持转移时,在转移过程中,电芯容易晃动,导致在转移过程中出现电芯掉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托底装置,其可以在电芯夹持转移时对电芯进行托底支撑,防止电芯转移过程中出现掉落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芯托底装置,包括,
夹取架;
托底组件,包括托底框以及托底机构,所述托底框安装于所述夹取架上并可沿所述夹取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托底框内具有托底空腔;所述托底空腔贯通至所述托底框的顶端以及底端;所述托底空腔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托底机构;所述托底机构包括托底板以及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上固接于所述托底板上;相邻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间隔形成托底间隔;两个托底机构的托底板均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托底框上,并可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运动;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夹取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托底框沿所述夹取架的高度方向运动;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托底框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托底板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形成为固定端,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形成为引导端,所述固定端固接于托底板,所述引导端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由靠近所述固定端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端逐渐朝外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通过螺栓固接于所述托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传动轴、第一齿轮以及齿条,所述齿条安装托底框上,并沿所述夹取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夹取架上并与所述传动轴同步联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传动轴的端部连接并与所述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驱动臂以及第二驱动臂,所述连接座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夹取架上;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连接座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第一驱动臂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臂交叉铰接;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托底框上;所述第二驱动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夹取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托底框上并可沿水平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设有两个;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丝杆、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所述丝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丝杆具有第一螺纹段以及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母螺纹套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段并与其中一个联动机构的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二螺母螺纹套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段并与另一个联动机构的连接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同步带以及两个同步轮,两个同步轮分别枢接于托底框的两侧,同步带同步绕设于两个所述同步轮外;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其中一个所述同步轮联接;其中一个所述托底板的端部与同步带位于上方的水平传动段连接;另一个所述托底板的端部与同步带位于下方的水平传动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底板的端部设有滑块;所述托底框上设有滑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电芯夹取件夹持电芯后,第二驱动组件可以带动托底空腔两侧的托底板相互靠近,在托底板相互靠近的过程中,托底板上的多个分隔板相互靠近,相邻两个分隔板之间的托底间隔可以供电芯的侧部穿入,电芯的底部可以由托底板承托,如此,便可以完成电芯的托底,在电芯夹取转移过程中防止电芯掉落,电芯夹取转移过程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托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托底框;11、托底空腔;21、托底板;22、分隔板;221、引导端;222、引导斜面;31、第一电机;32、传动轴;33、第一齿轮;34、齿条;35、第二齿轮;36、第三齿轮;37、驱动电机;38、丝杆;391、连接座;392、第一驱动臂;393、第二驱动臂;41、第二电机;42、同步带;43、滑轨;50、夹取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电芯托底装置,包括夹取架50、托底组件、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托底组件包括托底框10以及托底机构,将托底框10安装在夹取架50上,且托底框10可以沿夹取架50的高度方向运动,也即托底框10可以上下运动。上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夹取架50上,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带动托底框10沿夹取架50的高度方向运动。
另外,在托底框10内具有托底空腔11,该托底空腔11贯通至托底框10的顶端以及底端,且托底空腔11的两侧均设有托底机构。托底机构包括托底板21以及多个分隔板,将多个分隔板上固接于托底板21上,且相邻两个分隔板之间间隔形成托底间隔,两个托底机构的托底板21均可滑动的安装于托底框10上,并可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运动。上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托底框10上,第二驱动组件可以带动托底板21运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芯托底装置时,该电芯托底装置的夹取架50可以供电芯夹持件安装,在进行夹取动作,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托底框10向上运动,且在初始状态,托底空腔11两侧的托底机构分别处于相互远离的状态,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托底框10向上运动,电芯夹持件可以在托底框10向上运动过程中由托底空腔11向下伸出,在电芯夹持件完全伸出后,电芯夹持件可以完成电芯的夹取。
此后,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托底框10向下运动,在向下运动过程中,托底框10可以相对电芯向下运动,托底空腔11两侧的托底机构此时可以在第二驱动组件的带动下相互靠近运动。
具体的是,第二驱动组件可以带动托底机构的托底板21相互靠近,在托底板21相互靠近的过程中,托底板21上的多个分隔板22相互靠近,相邻两个分隔板22之间的托底间隔可以供电芯的侧部穿入,电芯的底部可以由托底板21承托,如此,便可以完成电芯的托底,在电芯夹取转移过程中防止电芯掉落,电芯夹取转移过程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分隔板22的一端形成为固定端,而分隔板22的另一端形成为引导端221,将固定端固接于托底板21,而引导端221设有引导斜面222,具体引导斜面222由靠近固定端的一端至远离固定端的一端逐渐朝外倾斜,由于相邻两个分隔板22的引导端221上设有上述引导斜面222,因而托底间隔入口端由两个引导斜面222配合间隔形成,且两个引导斜面222配合形成口径由外至内逐渐减小入口端,故在托底板21相互靠近的过程中,托底板21的引导端221上的引导斜面222可以引导电芯逐渐伸入,并在伸入过程中逐渐收紧,便于电芯稳定的承托在托底板21上。
进一步地,上述固定端可以通过螺栓固接于托底板21上,如此,也即是说分隔板22可以通过螺栓可拆的装在托底板21上,方便调整相邻两个分隔板22之间的间隔,配合不同厚度的电芯的托底动作。
进一步地,参见图2,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31、传动轴32、第一齿轮33以及齿条34,将齿条34安装托底框10上,且齿条34可以沿夹取架50的高度方向延伸。上述第一电机31安装于夹取架50上并与传动轴32同步联接;第一齿轮33与传动轴32的端部连接并与齿条34啮合。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驱动托底框10的上下运动时,可以通过第一电机31的转轴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第一齿轮33转动可以与齿条34啮合传动,第一齿轮33与齿条34啮合过程中,齿条34可以沿自身长度方向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与之连接的托底框10上下运动,由于托底框10的上下运动是通过第一齿轮33与齿条34的齿槽啮合传动,因而托底框10的上下运动行程更容易控制,精度更高。
更具体的是,可以在第一电机31的转轴连接有第二齿轮35,对应在传动轴32上设有第三齿轮36,第二齿轮35与第三齿轮36啮合,如此,在第一电机31的转轴转动时,可以带动与转轴连接的第二齿轮35转动,第二齿轮35转动便可以带动与传动轴32连接的第三齿轮36转动,第三齿轮36转动便可以带动传动轴3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第一齿轮33转动便可以带动齿条34上下移动。由于传动轴32的转动是以齿轮传动的方式来实现,而非直接与电机的转轴连接,因而传动轴32的转动更加稳定,不易出现打滑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驱动组件也可以直接选用现有技术中电动滑台、丝杆38传动机构或者气缸等直线运动输出结构来实现。
进一步地,参见图1,上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可以选用另一种结构来实现,具体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连接座391、第一驱动臂392以及第二驱动臂393,将连接座391可滑动的安装于夹取架50上。同样的,驱动件可以带动连接座391沿水平方向滑动,第一驱动臂392以及第二驱动臂393交叉铰接;第一驱动臂392的一端铰接于连接座391,第一驱动臂392的另一端铰接于托底框上;第二驱动臂393的一端铰接于夹取架50上,第二驱动臂393的另一端铰接于托底框上并可沿水平方向滑动。
在实现托底框的上下运动时,驱动件可以带动连接座391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座391可以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一驱动臂392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夹取架不能做上下移动,因而第一驱动臂392可以水平方向摆动,相对第二驱动臂开合,而由于第二驱动臂393与托底框滑动配合,因而第一驱动臂392以及第二驱动臂393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拉动托底框上下运动。
更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联动机构设有两个;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37、丝杆38、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丝杆38沿水平方向设置,丝杆38与驱动电机37的转轴连接,可在驱动电机37的转轴带动下转动。具体丝杆38具有第一螺纹段以及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与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螺母螺纹套装于第一螺纹段并与其中一个联动机构的连接座391连接;第二螺母螺纹套装于第二螺纹段并与另一个联动机构的连接座391连接。
如此,可以通过驱动电机37的转轴转动带动丝杆38转动,丝杆38的第一螺纹段以及第二螺纹段同步转动,两个连接座391分别通过螺母与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以及第二螺纹段螺纹配合,因而在同一丝杆38转动过程中,可以实现两个连接座391的滑动,实现对应的第一驱动臂392以及第二驱动臂393的相对转动,两组联动机构的第二驱动臂393均与托底框滑动连接,采用两组联动机构实现托底框的上下运动,上下过程更加稳定。
当然,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驱动臂392以及第二驱动臂393形成剪刀式升降结构,无需太大的升降空间,减少驱动占用空间。
此外,除了上述两种驱动方式外,还可以是选用驱动气缸、电动滑台等其他直线输出结构来实现托底框的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41、同步带42以及两个同步轮,将两个同步轮分别枢接于托底框10的两侧,且同步带42同步绕设于两个同步轮外,将第二电机41的转轴与其中一个同步轮联接,第二电机41便可以带动其中一个同步轮转动,另一个同步轮便可以在同步带42的作用下同步转动。
由于同步带42绕设在两个同步轮之间,同步带42位于两个同步轮之间的部分便可以形成上下两个水平传动段,将其中一个托底板21的端部与同步带42位于上方的水平传动段连接;另一个托底板21的端部与同步带42位于下方的水平传动段连接。
在实现两个托底板2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时,第二电机41可以带动转动同步轮转动,同步带42上下两段水平传动段可以分别带动两个托底板2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只需要调整第二电机41的转轴转动方向即可。
同样的是,上述第二驱动组件也可以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两个气缸或者两个电动滑台等直线运动输出结构来分别带动两个托底板2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运动。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两个托底板2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运动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托底板21的端部设有滑块,在托底框10上设有滑轨43,将滑块与滑轨43滑动配合,在托底板2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运动时,托底板21可以通过滑块与托底框10的滑轨43滑动配合,引导托底板21稳定运动。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芯托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取架;
托底组件,包括托底框以及托底机构,所述托底框安装于所述夹取架上并可沿所述夹取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托底框内具有托底空腔;所述托底空腔贯通至所述托底框的顶端以及底端;所述托底空腔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托底机构;所述托底机构包括托底板以及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上固接于所述托底板上;相邻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间隔形成托底间隔;两个托底机构的托底板均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托底框上,并可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运动;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夹取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托底框沿所述夹取架的高度方向运动;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托底框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托底板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托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形成为固定端,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形成为引导端,所述固定端固接于托底板,所述引导端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由靠近所述固定端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端逐渐朝外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托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通过螺栓固接于所述托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托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传动轴、第一齿轮以及齿条,所述齿条安装托底框上,并沿所述夹取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夹取架上并与所述传动轴同步联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传动轴的端部连接并与所述齿条啮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托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托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驱动臂以及第二驱动臂,所述连接座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夹取架上;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连接座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第一驱动臂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臂交叉铰接;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托底框上;所述第二驱动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夹取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托底框上并可沿水平方向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托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设有两个;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丝杆、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所述丝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丝杆具有第一螺纹段以及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母螺纹套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段并与其中一个联动机构的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二螺母螺纹套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段并与另一个联动机构的连接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托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同步带以及两个同步轮,两个同步轮分别枢接于托底框的两侧,同步带同步绕设于两个所述同步轮外;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其中一个所述同步轮联接;其中一个所述托底板的端部与同步带位于上方的水平传动段连接;另一个所述托底板的端部与同步带位于下方的水平传动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托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底板的端部设有滑块;所述托底框上设有滑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CN202320575656.0U 2022-12-30 2023-03-14 一种电芯托底装置 Active CN2195667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00137 2022-12-30
CN202211720013 2022-12-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6769U true CN219566769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52952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5656.0U Active CN219566769U (zh) 2022-12-30 2023-03-14 一种电芯托底装置
CN202320542117.7U Active CN219507083U (zh) 2022-12-30 2023-03-14 一种电芯转移系统
CN202320576968.3U Active CN219566770U (zh) 2022-12-30 2023-03-14 一种电芯夹取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2117.7U Active CN219507083U (zh) 2022-12-30 2023-03-14 一种电芯转移系统
CN202320576968.3U Active CN219566770U (zh) 2022-12-30 2023-03-14 一种电芯夹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956676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7083U (zh) 2023-08-11
CN219566770U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2276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快速更换装置
CN111844001A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机械手
CN206921934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模组移栽堆叠机构
CN108321259B (zh) 一种光伏板生产用固定夹具
CN219566769U (zh) 一种电芯托底装置
CN209834980U (zh) 一种新型加料罐夹取装置
CN210361301U (zh) 一种带平衡装置的双手臂重型桁架机械手
CN218016921U (zh) 电池端板上料装置以及取料设备
CN213619444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换电装置
CN202894660U (zh) 一种用于蓄电池汇流排加工的烧焊工装
CN212074659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焊接贴标装置
CN209418714U (zh) 化成机生产设备
CN209418700U (zh) 一种可兼容多种电芯的调位缓存机构
CN113134483A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生产加工用刷灰设备
CN220863344U (zh) 一种倒角工装
CN218808999U (zh) 一种新型转盘取放料机构
CN220412062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测试的上料装置
CN220484631U (zh) 一种电芯堆叠机构
CN219843012U (zh) 一种锂电池间隙贴膜机柜
CN21900496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加工用裁切设备
CN217740600U (zh) 一种汽车电池生产用新型入槽机
CN218443739U (zh) 汽车电池盒的固定检测工装
CN219799510U (zh) 一种探针模组自动换型装置
CN214603071U (zh) 一种底座结构改良的金属加工中心机
CN218274705U (zh) 一种半自动组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