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4987U - 电动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4987U
CN219544987U CN202320479971.3U CN202320479971U CN219544987U CN 219544987 U CN219544987 U CN 219544987U CN 202320479971 U CN202320479971 U CN 202320479971U CN 219544987 U CN219544987 U CN 219544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device
power control
electric motorcycle
projection surface
sid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99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冠廷
游淑英
黄亮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99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4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4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4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一车架、一容置槽、一电瓶以及一动力控制装置。车架包括一头管、一第一侧管以及一第二侧管,该第一侧管的一端连接该头管,该第二侧管的一端连接该头管。容置槽设于该车架。电瓶设于该容置槽之内。动力控制装置耦接该电瓶,其中,在一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设于该第一侧管与该第二侧管之间,且在一车前方向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至少部分重叠于该电瓶。

Description

电动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电动摩托车,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动力控制装置的电动摩托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摩托车的动力控制装置,一般被固定于车架,并置于脚踏下方位置。然而,泥沙、脏污等容易附着于动力控制装置上,导致散热不佳的问题。更有甚者,或有入水导致动力控制装置故障的疑虑。此外,由于动力控制装置离电瓶、动力马达的距离较远,故导致供电路径较长,因而有耗电问题,如此便降低电瓶供电的有效行驶里程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欲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一车架、一容置槽、一电瓶以及一动力控制装置。车架包括一头管、一第一侧管以及一第二侧管,该第一侧管的一端连接该头管,该第二侧管的一端连接该头管。容置槽设于该车架。电瓶设于该容置槽之内。动力控制装置耦接该电瓶,其中,在一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设于该第一侧管与该第二侧管之间,且在一车前方向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至少部分重叠于该电瓶。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侧管包括一第一上升段,该第二侧管包括一第二上升段,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设于该第一上升段与该第二上升段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车架更包括一横管,该横管的一端连接该第一上升段,该横管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上升段,该动力控制装置被锁附固定于该横管。
在一实施例中,该动力控制装置被安装于该容置槽之内。
在一实施例中,在该俯视投影面,该电瓶位于该头管与该动力控制装置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还包括一动力马达,耦接该动力控制装置,其中,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至少部分重叠该动力马达。
在一实施例中,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容置槽至少部分重叠该动力马达。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还包括一减速单元、一传动元件以及一后轮,该减速单元连接该动力马达,该传动元件连接该减速单元,其中,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至少部分重叠该减速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在该俯视投影面上,相较于该动力控制装置,该动力马达更靠近该后轮。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还包括一摇臂,该摇臂的一端于一枢接点枢接该车架,该摇臂的另一端连接该后轮,其中,在一侧投影面上,该枢接点对应该动力马达。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设于该第一侧管与该第二侧管之间,且在车前方向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至少部分重叠于该电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控制装置的位置较高且较为隐蔽,因此可避免前述的脏污、入水等种种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控制装置离电瓶、动力马达的距离较近,故导致供电路径较短,如此可增加电瓶供电的有效行驶里程数,也节省了电源线的线材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管的细部结构。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内部结构。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容置槽的细部结构。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M1,M2:电动车
1:车架
11:第一侧管
111:第一上升段
12:第二侧管
121:第二上升段
13:头管
14:横管
141:锁附架
15:枢接点
2,2’:容置槽
3:电瓶
39:螺丝
4:动力控制装置
5:动力马达
61:减速单元
62:传动单元
7:摇臂
91:龙头
92:前轮
93: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M1包括龙头91、前轮92、后轮93、座垫(未显示)、动力系统等元件。
电动车M1包含前段、中段以及后段等等部分。电动车M1的前段设有龙头91、前轮92、方向灯以及钥匙孔等元件。电动车M1的中段设有动力系统、座垫及脚架等元件。电动车M1的后段设有尾灯、后轮93、挡泥板等元件。
龙头91用以控制电动车M1的行进方向,龙头91上可装设有机能零件,包括仪表、开关、后照镜等单元。龙头91也具有把手(包含动力转把)以及手刹车,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操控龙头91的转向,通过动力转把调整动力系统(电动机)的供电量以控制动力输出,并通过手刹车将电动车M1减速。龙头91上也可装设有主灯,主灯为电动车M1提供主要光线照明。
龙头91与前轮92通过龙头旋转轴连动,由此通过旋转龙头91可控制前轮92的角度,从而控制电动车M的行进方向。动力系统连接并驱动后轮93,由此为电动车M提供动力,使电动车M前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供的电动摩托车M1包括一车架1、一容置槽2、一电瓶3以及一动力控制装置4。车架1包括一头管13、一第一侧管11以及一第二侧管12,该第一侧管11的一端连接该头管13,该第二侧管12的一端连接该头管13。容置槽2设于该车架1。电瓶3设于该容置槽2之内。动力控制装置4耦接该电瓶3。在一实施例中,该容置槽2可以为塑胶材质或其他材质,该容置槽2可以通过锁附等方式被固定于该车架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如图1、图3所示,其中,在一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4设于该第一侧管11与该第二侧管12之间,且在一车前方向投影面上(前视投影),该动力控制装置4至少部分重叠于该电瓶3。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侧管11包括一第一上升段111,该第二侧管12包括一第二上升段121,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4设于该第一上升段111与该第二上升段121之间。
如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车架1还包括一横管14,该横管14的一端连接该第一上升段111,该横管14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上升段121,该动力控制装置4被锁附固定于该横管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管的细部结构。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横管14还包括一锁附架141,该锁附架141被焊接于该横管14之上。该动力控制装置4通过螺丝39被锁附连接该锁附架141。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该俯视投影面,该电瓶3位于该头管13与该动力控制装置4之间。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M1更包括一动力马达5(前述的动力系统)。动力马达5耦接该动力控制装置4,其中,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4至少部分重叠该动力马达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动力控制装置4通过电源线耦接该动力马达5以及该电瓶3。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容置槽2至少部分重叠该动力马达5。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M1更包括一减速单元61、一传动元件62以及后轮93,该减速单元61连接该动力马达5,该传动元件62连接该减速单元61,其中,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4至少部分重叠该减速单元61。该减速单元61可以包括齿轮组。该传动元件62可以包括皮带或是链条。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该俯视投影面上,相较于该动力控制装置4,该动力马达5更靠近该后轮93。具体而言,该动力马达5的后缘更靠近该后轮93。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动力马达5的位置可以适度调整,例如更接近该后轮93。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M1还包括一摇臂7,该摇臂7的一端于一枢接点15枢接该车架1,该摇臂7的另一端连接该后轮93,其中,在一侧投影面上,该枢接点15对应该动力马达5。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内部结构。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容置槽的细部结构。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摩托车M2的该容置槽2’的长度较长,而该动力控制装置4通过螺丝39被安装于该容置槽2’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设于该第一侧管与该第二侧管之间,且在车前方向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至少部分重叠于该电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控制装置的位置较高且较为隐蔽,因此可避免前述的脏污、入水等种种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控制装置离电瓶、动力马达的距离较近,故导致供电路径较短,如此可增加电瓶供电的有效行驶里程数,也节省了电源线的线材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专利申请文件要求保护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车架,包括一头管、一第一侧管以及一第二侧管,该第一侧管的一端连接该头管,该第二侧管的一端连接该头管;
一容置槽,设于该车架;
一电瓶,设于该容置槽之内;以及
一动力控制装置,耦接该电瓶,其中,在一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设于该第一侧管与该第二侧管之间,且在一车前方向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至少部分重叠于该电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管包括一第一上升段,该第二侧管包括一第二上升段,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设于该第一上升段与该第二上升段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车架还包括一横管,该横管的一端连接该第一上升段,该横管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上升段,该动力控制装置被锁附固定于该横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控制装置被安装于该容置槽之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该俯视投影面,该电瓶位于该头管与该动力控制装置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动力马达,耦接该动力控制装置,其中,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至少部分重叠该动力马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容置槽至少部分重叠该动力马达。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减速单元、一传动元件以及一后轮,该减速单元连接该动力马达,该传动元件连接该减速单元,其中,在该俯视投影面上,该动力控制装置至少部分重叠该减速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该俯视投影面上,相较于该动力控制装置,该动力马达更靠近该后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摇臂,该摇臂的一端于一枢接点枢接该车架,该摇臂的另一端连接该后轮,其中,在一侧投影面上,该枢接点对应该动力马达。
CN202320479971.3U 2023-03-14 2023-03-14 电动摩托车 Active CN219544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9971.3U CN219544987U (zh) 2023-03-14 2023-03-14 电动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9971.3U CN219544987U (zh) 2023-03-14 2023-03-14 电动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4987U true CN219544987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8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9971.3U Active CN219544987U (zh) 2023-03-14 2023-03-14 电动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4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78522B2 (en) Vehicle with improved flexibility
CN108928419B (zh) 车辆
EP2216218B1 (en) Motorcycle wherein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are disposed according to an improved layout
CN1526582A (zh) 电动两轮车的驱动装置
CN219544987U (zh) 电动摩托车
CN101157349A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自动调整装置
US8196699B2 (en) Power steering device for a saddle-ridden vehicle
JP5027550B2 (ja) 車両
EP2934995A1 (en) Human powered land vehicle
TWM643939U (zh) 電動機車
CN219806921U (zh) 电动摩托车
KR102464448B1 (ko) 전동카트용 조향장치
JP2005178653A (ja) 後輪電動車両の後輪操舵装置
CN219524144U (zh) 把手固定结构
CN209814157U (zh) 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CN214776371U (zh) 摩托车
CN215971732U (zh) 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0310678U (zh) 摩托车置物箱结构
KR200324257Y1 (ko) 측면램프를 갖는 자동차
CN21870371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TWM577394U (zh) 擋泥板結構
CN221091075U (zh) 一种挡泥板组件及电动自行车
CN211391547U (zh) 风镜结构
CN211918883U (zh) 可调式风镜结构
CN212637770U (zh) 具有轮速感应结构的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