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7467U - 雾化芯结构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结构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7467U
CN219537467U CN202320065406.2U CN202320065406U CN219537467U CN 219537467 U CN219537467 U CN 219537467U CN 202320065406 U CN202320065406 U CN 202320065406U CN 219537467 U CN219537467 U CN 219537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side plate
capillaries
core structur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54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孙慎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54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7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7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7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芯结构,包括壳体、加热片和雾化体,壳体内设有雾化通道,加热片固定在壳体内,加热片包括横跨雾化通道的加热网孔部,雾化体安装于雾化通道中,雾化体包括多个毛细管,各毛细管的端部与加热网孔部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芯结构能够降低制备的技术难度和制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子烟。

Description

雾化芯结构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芯结构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名虚拟香烟、蒸汽烟、气雾发生装置等,其主要用于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模拟吸烟感觉,以供戒烟或替代香烟使用。
电子烟雾化芯是电子烟雾化器的核心组件,其主要作用是加热烟油或烟膏产生烟雾气溶胶。目前电子烟使用的雾化芯采用的是多孔陶瓷芯加热体、棉芯加热体,烟油的传输材料基本是多孔材料,但多孔材料需要一定的技术、工艺、制备方法来控制其孔隙特性,以适配雾化芯在加热雾化时的需求,因此多孔加热体的不仅制备难度高,工艺制备的成本也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芯结构,该雾化芯能够降低制备的技术难度和制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芯结构,包括壳体、加热片和雾化体,壳体内设有雾化通道,加热片固定在壳体内,加热片包括横跨雾化通道的加热网孔部,雾化体安装于雾化通道中,雾化体包括多个毛细管,各毛细管的端部与加热网孔部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体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排毛细管,多排毛细管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毛细管,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毛细管与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毛细管一一对应设置;或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毛细管与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毛细管分别交错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进液口与雾化口,进液口与雾化口分别与雾化通道连通,雾化通道设于进液口与雾化口之间,毛细管从进液口延伸至雾化口。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第二侧板,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间隔设置,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形成雾化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结构还包括固定网,固定网覆盖进液口设置,壳体设有固定框,固定框设置在固定网上并固定连接于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三个毛细管之间形成毛细间隙,毛细间隙用于烟油或烟雾的流通。
在一实施例中,各毛细管的内径为10um~200um;毛细管的外径为10um~200um。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网孔部的孔径为30um~210um。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片包括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加热网孔部设于第一电极区与第二电极区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雾化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芯结构将雾化体与加热体结合,雾化体由多个毛细管形成,加热体设有加热网孔部,多个毛细管设置在加热网孔部上,烟油可通过毛细管或毛细管之间的缝隙流至加热网孔部进行雾化,因此毛细管不仅具有传输液体的功能,还具有储液的功能,可通过改变毛细管的参数可改变烟油的传输及雾化的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雾化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雾化芯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雾化芯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雾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雾化体与发热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雾化芯结构包括壳体11、加热片12和雾化体13,壳体11内设有雾化通道101,加热片12固定在壳体11内,加热片12包括横跨雾化通道101的加热网孔部121,雾化体13安装于雾化通道101中,雾化体13包括多个紧密排布的毛细管131,各毛细管131的端部与加热网孔部121对应设置,可通过烧结的方式固定在加热片上。其中,壳体11采用陶瓷或耐高温食品级塑料等材质,壳体11与加热片12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或可通过装配连接;通过改变毛细管131的长度可调整烟油传输距离,进而调整烟油的传输速率以及雾化速率,毛细管131例如为石英管,材料为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锆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芯结构将雾化体13与加热体结合,雾化体13由多个毛细管131形成,加热体设有加热网孔部121,多个毛细管131设置在加热网孔部121上,烟油可通过毛细管131或毛细管131之间的缝隙流至加热网孔部121进行雾化,因此毛细管131不仅具有传输液体的功能,还具有储液的功能,通过改变毛细管131的规格可改变烟油的传输及雾化的速率,例如毛细管131的内径或长度等。
如图3和图4所示,雾化体13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多排毛细管131,多排毛细管131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多个毛细管131,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毛细管131与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毛细管131一一对应设置,既多个毛细管131呈矩阵排布,此排列方式的孔隙率为40%~60%;此外,由于毛细管131为有序孔,孔隙均匀,无闭孔,因此烟油传输更加顺畅和快速,加热片12与毛细管131的接触为微小面接触,使得加热片12向毛细管131的导热较少,减少雾化芯结构有效热量的损失,提高雾化芯结构的热量利用率,进而提升烟雾量以及吸食口感。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壳体11包括进液口102与雾化口103,进液口102与雾化口103分别与雾化通道101连通,雾化通道101设于进液口102与雾化口103之间,毛细管131从进液口102延伸至雾化口103。
如图5所示,壳体11例如为矩形,壳体11包括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第四侧板114、第一固定块115和第二固定块116,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13与第四侧板114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侧板113、第四侧板114,第一固定块115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111,第二固定块116固定连接于第二侧板112,第一固定块115与第二固定块116间隔设置,第一固定块115、第二固定块116、第三侧板113与第四侧板114之间形成雾化通道101。
如图3所示,雾化芯结构还包括固定网14,固定网14覆盖进液口102设置,壳体11设有固定框117,固定框117为矩形的中空结构,固定框117设置在固定网14上并固定连接于壳体11,固定网14不仅用于对毛细管131进行限位和固定,还具有漏烟油的作用,固定网14为金属丝网,还可以预热烟油,此外,固定网14还可由塑胶或棉等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优选地,各毛细管131的内径为10um~200um,优选为10um、30um、50um、100um或200um等;毛细管131的外径为10um~200um,优选为10um、30um、50um、100um或200um等。至少三个毛细管131之间形成毛细间隙104,由于毛细管131的内径和外径均为纳米级,因此毛细间隙104也为纳米级,毛细间隙104用于烟油或烟雾的流通,具有传输和储液的能力。
如图3所示,加热片12采用微孔超薄编织金属丝网制成,并在金属丝网预先制备银浆电极,银浆电极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制备,并在烧结炉内经过500℃~900℃烧结固化,形成第一电极区122和第二电极区123,加热网孔部121设于第一电极区122与第二电极区123之间,第一电极区122和第二电极区123的形状例如为矩形或圆形等,由于圆形的第一电极区122和第二电极区123的电流传输距离短,因此圆形的第一电极区122和第二电极区123的电流传输速率更快,雾化效率更好;加热网孔部121的孔径为30um~210um,加热片12的平均厚度为20um~210um;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多孔陶瓷基体的孔径分布是10um~50um,其中值孔径为30um,因此加热片12的表面微观特征与多孔陶瓷基体的表面微观特征基本一致,加热片12不会覆盖毛细管131的烟油传输孔隙。加热片12的材料由金及其合金、铂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或不锈钢合金等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根据加热片12中金属丝的目数、金属丝的丝径以及加热网孔部121的孔径的改变可调整烟油的传输速率和雾化速率,以下为目数、丝径以及加热网孔部121的孔径的关系表:
目数 丝径mm 孔径mm
80 0.10 0.21
100 0.08 0.175
150 0.06 0.11
200 0.05 0.08
250 0.04 0.06
300 0.04 0.044
400 0.03 0.033
500 0.02 0.03
烟油雾化的路径:雾化芯结构的进液口102与电子烟的储油仓连通,储油仓内的烟油通过进液口102流至毛细管131以及毛细间隙104,由于毛细管131内部和毛细间隙104的毛细力作用,烟油从毛细管131内部及毛细间隙104沿着毛细管131竖直向下流动到加热片12处,加热片12对烟油进行加热雾化,雾化后的气溶胶经雾化口103流出。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雾化芯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雾化芯结构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毛细管131的排列方式不同。
如图6所示,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毛细管131与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毛细管131分别交错设置,例如,第一排的一个毛细管131与第二排的两个或三个毛细管131接触,此排列方式的毛细管131的孔隙率为50%~70%。
在其他实施例中,毛细管131为无序排列,或呈圆形排列。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雾化芯结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加热片(12)和雾化体(13),所述壳体(11)内设有雾化通道(101),所述加热片(12)固定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加热片(12)包括横跨所述雾化通道(101)的加热网孔部(121),所述雾化体(13)安装于所述雾化通道(101)中,所述雾化体(13)包括多个毛细管(131),各所述毛细管(131)的端部与所述加热网孔部(121)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体(13)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排毛细管(131),多排所述毛细管(131)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毛细管(131),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所述毛细管(131)与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毛细管(131)一一对应设置;或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所述毛细管(131)与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毛细管(131)分别交错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进液口(102)与雾化口(103),所述进液口(102)与所述雾化口(103)分别与所述雾化通道(101)连通,所述雾化通道(101)设于所述进液口(102)与所述雾化口(103)之间,所述毛细管(131)从所述进液口(102)延伸至所述雾化口(1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第四侧板(114)、第一固定块(115)和第二固定块(116),所述第一侧板(111)与所述第二侧板(1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113)与所述第四侧板(11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11)、所述第二侧板(112)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板(113)、所述第四侧板(114),所述第一固定块(115)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111),所述第二固定块(11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112),所述第一固定块(115)与所述第二固定块(116)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115)、所述第二固定块(116)、所述第三侧板(113)与所述第四侧板(114)之间形成所述雾化通道(10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结构还包括固定网(14),所述固定网(14)覆盖所述进液口(102)设置,所述壳体(11)设有固定框(117),所述固定框(117)设置在所述固定网(14)上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所述毛细管(131)之间形成毛细间隙(104),所述毛细间隙(104)用于烟油或烟雾的流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毛细管(131)的内径为10um~200um;所述毛细管(131)的外径为10um~200u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网孔部(121)的孔径为30um~210u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12)包括第一电极区(122)和第二电极区(123),所述加热网孔部(121)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区(122)与所述第二电极区(123)之间。
10.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结构。
CN202320065406.2U 2023-01-09 2023-01-09 雾化芯结构及电子烟 Active CN219537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5406.2U CN219537467U (zh) 2023-01-09 2023-01-09 雾化芯结构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5406.2U CN219537467U (zh) 2023-01-09 2023-01-09 雾化芯结构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7467U true CN219537467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7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5406.2U Active CN219537467U (zh) 2023-01-09 2023-01-09 雾化芯结构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7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24474U (zh) 陶瓷发热雾化芯和应用该雾化芯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16088845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92753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0447962A (zh) 雾化元件和电子烟
CN2105810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发热组件
CN209106324U (zh) 印刷发热体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09898288U (zh) 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和主体电源装置
WO2023221699A1 (zh) 具有软质雾化芯的电子烟雾化器
CN11458702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09584U (zh) 雾化器及其雾化芯
CN218164288U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800U (zh) 具有定向微孔的雾化芯
CN219537467U (zh) 雾化芯结构及电子烟
CN115177025A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0142996A1 (zh)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片及雾化器
CN112056630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47403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56835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93673A1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2014437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发热体、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19920280U (zh) 雾化芯及雾化器
CN114794576A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455736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62631U (zh) 雾化装置
JP2023535747A (ja) 霧化コア、アトマイザー及び電子霧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