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7464U - 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7464U
CN219537464U CN202222970759.5U CN202222970759U CN219537464U CN 219537464 U CN219537464 U CN 219537464U CN 202222970759 U CN202222970759 U CN 202222970759U CN 219537464 U CN219537464 U CN 219537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ing
spiral
lay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07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李雪
林云燕
陈时凯
刘光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07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746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7801 priority patent/WO202404592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7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7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包括烟具组件,所述烟具组件包括螺旋发热组件、导气层和隔热管,所述螺旋发热组件和所述导气层设置在所述隔热管内,所述导气层设置在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上方,所述导气层的上方为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上方;所述螺旋发热组件包括气流导管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螺旋缠绕设置在所述气流导管的外侧壁上,所述气流导管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下方的中间位置,且所述气流导管的一端部穿过所述导气层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利用在气流导管螺旋设置发热体,使得在气流导管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形成两股分别作用于烟支的端部和外侧壁的热气流,加热效果好,提高抽吸感受。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不燃烧烟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背景技术
目前加热不燃烧烟具主要采用针式或者片式插入到烟支中进行加热,此种方式拔插过程中容易造成加热针加热片断裂影响使用,且加热从烟支中心位置开始向外围加热,中间部分温度高,旁边低,整体加热不均匀。
空气加热可以加热空气,利用空气气流穿过烟支,均匀加热,空气加热需要气流进过烟支才能有效的对烟支进行加热,但是空气加热只有在烟支气流比较顺畅的情况下才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气流可以顺利进入烟支进行加热雾化。
现有的空气加热方式的加热体,通常是陶瓷柱体+电阻发热丝的结构,如公开号为CN 210960435U的专利文献。陶瓷柱体外表面设置有螺旋缠绕的气道槽,电阻发热丝设置在螺旋气道槽中,用于加热气道槽中的空气。这种结构,虽然通过螺旋气道的方式,增加了加热空气的距离,但是由于气道槽的太小,发热丝与空气实际接触的面积较小,使得其发热效率较低,加热空气的量较小,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空气加热到需要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利用在气流导管螺旋设置发热体,使得在气流导管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形成两股分别作用于烟支的端部和外侧壁的热气流,使得使用者在抽吸第一口时即可产生烟雾,提高抽吸感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包括烟具组件,所述烟具组件包括螺旋发热组件、导气层和隔热管,所述螺旋发热组件和所述导气层设置在所述隔热管内,所述导气层设置在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上方,所述导气层上设有导气通孔,所述导气层的上方为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上方,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烟支。
所述螺旋发热组件包括气流导管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螺旋缠绕设置在所述气流导管的外侧壁上,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隔热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气流导管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下方的中间位置,且所述气流导管的一端部穿过所述导气层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导管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螺旋设置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螺旋凸起的最小外径大于所述发热体的最大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导管还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在所述气流导管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气管上具有尖端部,所述尖端部伸入所述容置腔内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尖端部的外径自下向上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层在远离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上设有导热耐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热层,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还设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烟具,包括上述的烟具组件和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烟具组件设置在外壳内,且所述烟具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本体和用于安装所述电源本体的电源支架;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上盖盖合设置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电源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源模块的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还包括下盖;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开口;所述进气口形成在所述下盖上,所述出气口形成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下盖上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端部穿过所述下盖压紧所述电源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烟具组件还包括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一端与所述隔热管连接,所述安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隔热管的侧壁与所述出气口的内侧壁抵接;所述安装管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隔热管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发热体螺旋缠绕在气流导管的外侧壁上,一方面,发热体能够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所述气流导管,使得所述气流导管内形成具有上升趋势的热气流,由于所述气流导管的端部穿过所述导气层设置,所述气流导管内的热气流直接从烟支的端部进入,从而能够深入烟支内部进行加热,保证使用者在抽吸第一口时烟支能够产生烟雾,提高抽吸感受;另一方面,螺旋缠绕设置在所述气流导管外侧壁上,所述气流导管与所述隔热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螺旋上升的热气流,螺旋设置的发热体延长了与热气流的接触路径,提高的加热效果,热气流经过所述导气层后进入所述容置腔内均匀加热烟支的外侧壁进行加热,这样,能够提高对烟支外侧壁的加热效果,通过两种方式加热形成两股热气流,两股热气流分别作用于所述烟支的端部和外侧壁,提高了对烟支的加热效果和均匀度。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烟具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烟具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螺旋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外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盖和电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11、壳体;12、上盖;13、下盖;131、定位槽;14、进气口;15、出气口;21、隔热管;211、容置腔;212、烟杯;213、加热管;2131、保温层;214、第二导热层;23、气流导管;231、螺旋凸起;232、气流通道;24、导气管;25、发热体;26、安装管;261、连接部;262、台阶部;27、导气层;271、导气通孔;272、第一导热层;273、导热耐磨层;31、电源本体;32、电源支架;321、第一凸起;322、避让凹槽;33、电极;4、固定板;41、第二凸起;42、定位凸起;43、第三凸起;5、紧固件;6、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烟具,包括烟具组件和外壳1,所述外壳1上设有进气口14和出气口15,所述烟具组件设置在外壳1内,且所述烟具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口14和所述出气口15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烟具组件包括螺旋发热组件、导气层27和隔热管21,所述螺旋发热组件和所述导气层27设置在所述隔热管21内,所述导气层27设置在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上方,所述导气层27上设有导气通孔271,所述导气层27的上方为容置腔211,所述容置腔211位于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上方,所述容置腔211用于放置烟支。
请参阅图4,所述螺旋发热组件包括气流导管23和发热体25,所述发热体25螺旋缠绕设置在所述气流导管23的外侧壁上,所述发热体25与所述隔热管2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气流导管23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11下方的中间位置,且所述气流导管23的一端部穿过所述导气层27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11内。
以上设置,一方面,螺旋缠绕设置在所述气流导管23外的发热体25能够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所述气流导管23,使得所述气流导管23内形成具有上升趋势的热气流,由于所述气流导管23的端部穿过所述导气层27设置,所述气流导管23内的热气流直接从烟支的端部进入,从而能够深入烟支内部进行加热,保证使用者在抽吸第一口时烟支能够产生烟雾,提高抽吸感受;另一方面,螺旋缠绕设置在所述气流导管23外侧壁上,所述气流导管23与所述隔热管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螺旋上升的热气流,螺旋设置的发热体25延长了与热气流的接触路径,提高的加热效果,热气流经过所述导气层27后进入所述容置腔211内均匀加热烟支的外侧壁进行加热,这样,能够提高对烟支外侧壁的加热效果,通过两种方式加热形成两股热气流,两股热气流分别作用于所述烟支的端部和外侧壁,提高了对烟支的加热效果和均匀度。
具体地,所述隔热管21还包括烟杯212和加热管213,所述烟杯212设置在所述加热管213的上方,所述导气层27一体成型于所述烟杯212的下端部,所述加热管213位于所述导气层27的下方,所述螺旋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管213内;所述加热管213与所述发热组件还设有保温层2131。其中,所述加热管213可以是不锈钢管、氧化铝管或石英管;所述保温层2131的材料为优选为不锈钢。
其中,所述烟杯212在远离所述加热管213的端部还可以安装有吸嘴(图中未示出)。
其中,所述隔热管21可以采用气凝胶或隔热棉材质,也可以是真空管结构,还可以在隔热管21的侧壁上设置光滑铝箔作为反射层,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减少热量散失。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气流导管23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凸起231,所述螺旋凸起231螺旋设置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通道232,所述气流通道232与所述容置腔211连通;所述螺旋凸起231的最小外径大于所述发热体25的最大外径。
具体地,所述螺旋凸起231自所述气流导管23的外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所述螺旋凸起231的边缘与所述隔热管21的内侧壁抵接,螺旋凸起231与所述隔热管21的内侧壁形成密闭的螺旋状气流通道232。
以上设置,当使用烟具时,所述发热体25对空气进行加热,从所述气流通道232内形成具有上升趋势的热气流,热气流在密闭螺旋设置的气流通道232内上升不断与所述发热体25接触加热,能够防止气流通道232内热气流散失影响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5,所述气流导管23还包括导气管24,所述导气管24设置在所述气流导管23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容置腔211内,所述导气管上具有尖端部,所述尖端部伸入所述容置腔211内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尖端部的外径自下向上逐渐减小。
具体地,所述尖端部在远离所述气流导管23一端的端部的最小外径小于烟支的外径。
以上设置,所述导气管24穿过所述导气层27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11内,且所述导气管24上的尖端部的外径自下向上逐渐减小,可使得所述尖端部的端部的一部分能够插入烟支内部,使得所述气流导管23内的热气流能够流经所述尖端部深入烟支内部加热,提高对烟支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导气层27在远离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热层272,所述第一导热层272上还设有导热耐磨层273。
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层272可采用氧化铝、氮化铝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者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烧制成型;所述导热耐磨层273可采用氧化铝、氮化铝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通过铝合金机加后微弧氧化或者等离子静电喷涂的方式喷涂在所述第一导热层272上形成涂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容置腔21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热层214,所述容置腔211与所述第二导热层214之间还设有隔热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层214的材料优选为石墨。其中,所述隔热层可以是不锈钢管、氧化铝管或石英管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6和图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本体31和用于安装所述电源本体31的电源支架32。
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1和上盖12,所述壳体11上设有开口,所述上盖12盖合设置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电源支架32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12靠近所述壳体11的一侧,所述外壳1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源模块的紧固件5。
具体地,所述电源本体31与所述发热体25之间还连接有电极33,所述电源本体31与所述发热体25之间通过所述电极33实现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极33的材料可以是铜、银、金、箔、铝或镍等材料。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图9,所述外壳1还包括下盖13;所述壳体1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开口;所述进气口14形成在所述下盖13上,所述出气口15形成在所述上盖12上;所述下盖13上设有紧固件5,所述紧固件5的端部穿过所述下盖13压紧所述电源支架。
具体地,所述壳体11为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开口的框架结构,所述上盖12安装在所述壳体11的上端开口,所述下盖13安装所述壳体11的下端开口;所述进气口14贯穿成型于所述下盖13上,所述出气口15贯穿成型于所述上盖1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2和所述下盖13通过卡合的方式分别装在所述壳体11两端的开口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6-图8,所述电源支架32用于将所述电源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电源支架32设置在所述上盖12在靠近所述下盖13的一侧,所述电源支架32与所述上盖12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电源本体31用于为所述立体发热结构供电;所述立体发热结构和所述电源本体31之间还连接有电极33,所述立体发热结构通过所述电极33与所述电源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源本体31可以是锂电池等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电源支架32为仅能从一侧开口取放所述电源本体31的框架结构,所述电源支架32在靠近所述下盖13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凸起321,当所述上盖12和所述下盖13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11上时,所述电源支架32通过所述第一凸起321与所述下盖13抵接。这样,在装配烟具时,只需将所述电源本体31放入所述电源支架32内即可,安装方便。
具体地,请参阅图6-图8和图10,所述外壳1内设有固定板4,用于固定电源模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紧固件5,所述紧固件5的端部穿过所述固定板4压紧所述电源支架32。
具体地,所述固定板4设置在所述电源支架32的一侧,所述烟具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源支架32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固定板4在靠近所述电源支架32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41,所述第二凸起41与所述电源本体31抵接,所述电源支架32的一侧对应所述第二凸起41设有避让凹槽322,所述第二凸起41的端部穿过所述避让凹槽322并与所述电源本体31抵接,进而将所述电源本体31压紧在所述电源支架32内,同时通过所述第二凸起41和所述避让凹槽322的配合对所述电源支架32进行限位。所述固定板4在靠近所述壳体11的一侧还设有第三凸起43,所述第三凸起43与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下盖13和所述固定板4上分别对应所述紧固件5设有通孔,所述紧固件5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源支架32抵接,其中,所述电源支架32上对应所述紧固件5设有通孔,使得所述下盖13和所述固定部4上的紧固件5的端部能够直接压紧所述电源本体31。所述固定板4上的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41的两侧。其中,所述紧固件5可以是螺钉或铆钉等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紧固件5。
具体地,请参阅图6、图7、图9和图10,所述固定板4上还设有定位凸起42,用于所述定位凸起42设置在所述固定板4靠近所述下盖13的一侧,所述下盖13上对应所述定位凸起42设有定位槽131。
以上设置,通过将所述电源本体31安装在所述电源支架32内,并通过设置在两个方向上的紧固件5以及第二凸起41将所述电源本体31压紧,从而保证所述电源本体31安装在所述电源支架32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述烟具组件还包括安装管26,所述安装管26一端与所述隔热管21连接,所述安装管26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口14固定连接,所述隔热管21的侧壁与所述出气口15的内侧壁抵接;所述安装管26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隔热管21的连接部261。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连接部261为设置在所述安装管26端口处,所述安装管26的端口内壁凹陷成型有台阶部262,所述台阶部262对应所述连接部261的外径设置。其中,所述连接部261的材质优选为弹性材料,在本实施例为硅胶材质,能够利用弹性材料本身的弹力使得所述隔热管21安装更加稳定,同时还对所述隔热管21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61也可以是成型于所述安装管26端部的台阶部262,所述台阶部262对应所述隔热管21的端部设置,所述隔热管21的端部压紧设置在所述台阶部262处。
具体地,请参阅图2和图6,所述安装管26的两侧还设有第一连接耳6,所述电源支架32在位于所述安装管26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耳6,所述壳体11在所述安装管26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耳6,所述第二连接耳6对应所述第一连接耳6设置;通过螺钉或铆钉等现有技术中的紧固件5将所述第一连接耳6和所述第二连接耳6固定连接,进而完成了对所述安装管26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电源本体31放置在所述电源支架32内,并将所述下盖13卡合安装在所述壳体11的下侧端口上。
S2、将所述烟具组件安装在所述下盖13上;其中,也可以在步骤S1中先将所述烟具组件安装在所述下盖13上之后再一同安装在所述壳体11上。
S3、随后通过所述紧固件5将所述固定板4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源模组上。
S4、将步骤S3中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电源模组和所述固定板4一同安装在所述壳体11内,并在所述定位凸起43和所述定位槽131的配合下导向定位,使得所述上盖12能够刚好与所述壳体11的上端开口卡合固定。
S5、在所述下盖13的通孔上安装所述紧固件5。
上述装配方法,装配步骤简单,电源本体31的安装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优选为上述烟具中所包含的烟具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包括烟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具组件包括螺旋发热组件、导气层和隔热管,所述螺旋发热组件和所述导气层设置在所述隔热管内,所述导气层设置在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上方,所述导气层上设有导气通孔,所述导气层的上方为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上方,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烟支;
所述螺旋发热组件包括气流导管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螺旋缠绕设置在所述气流导管的外侧壁上,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隔热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气流导管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下方的中间位置,且所述气流导管的一端部穿过所述导气层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管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螺旋设置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螺旋凸起的最小外径大于所述发热体的最大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管还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在所述气流导管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气管上具有尖端部,所述尖端部伸入所述容置腔内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部的外径自下向上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层在远离所述螺旋发热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上设有导热耐磨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热层,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还设有隔热层。
7.一种烟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本体和用于安装所述电源本体的电源支架;
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上盖盖合设置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电源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源模块的紧固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下盖;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开口;所述进气口形成在所述下盖上,所述出气口形成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下盖上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端部穿过所述下盖压紧所述电源支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具组件还包括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一端与所述隔热管连接,所述安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隔热管的侧壁与所述出气口的内侧壁抵接;所述安装管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隔热管的连接部。
CN202222970759.5U 2022-08-30 2022-11-07 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Active CN219537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0759.5U CN219537464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PCT/CN2023/107801 WO2024045920A1 (zh) 2022-08-30 2023-07-18 加热不燃烧烟具及气溶胶生成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0759.5U CN219537464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7464U true CN219537464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0759.5U Active CN219537464U (zh) 2022-08-30 2022-11-07 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7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1956B (zh) 电子烟
CN114747807A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N216568376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12260484U (zh) 传感器密封件及电子烟
CN216568377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9537464U (zh) 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CN214854362U (zh) 一种发热体组件及其气溶胶基材加热装置
CN210611018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2212687U (zh) 加热不燃烧烟具
CN218898362U (zh) 加热模组和电子烟具
CN115486574A (zh) 一种空气加热的加热不燃烧烟具
CN115486572A (zh) 一种辐射与传导双加热的加热不燃烧烟具
CN216568340U (zh) 内托支架、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形成基质
CN210642448U (zh) 一种利用螺旋气道散热的电子烟具
CN111150120A (zh) 一种ptc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CN20976899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382616U (zh) 一种陶瓷发热体新型电子烟
CN112772997A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210226905U (zh) 支撑件、发热装置及电子烟
CN219047375U (zh) 一种多孔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烟具
CN219288760U (zh) 一种粗细烟弹通用的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CN216568378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0353153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CN21760953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047372U (zh) 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