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7372U - 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 Google Patents

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7372U
CN219047372U CN202222715176.8U CN202222715176U CN219047372U CN 219047372 U CN219047372 U CN 219047372U CN 202222715176 U CN202222715176 U CN 202222715176U CN 219047372 U CN219047372 U CN 219047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ing
cavity
heating body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51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雪
林云燕
陈时凯
刘光烜
陈家太
周胜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51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7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7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7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包括外壳、发热组件和导热疏油层,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导热腔体,所述导热腔体用于放置烟支,所述导热疏油层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外壳间隙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热管与加热组件一体化设计,缩小烟具所需体积,结构紧凑,隔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不燃烧烟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产品主要由特别制造的烟支和烟支加热设备两部分构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加热温度较低,达不到烟草燃烧的燃点,从而避免了因高温裂解而产生大量有害成分,使得消费者在获得满足感的同时减少了烟草对机体的危害,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烟气的污染,因此加热不燃烧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加热不燃烧烟具主要采用加热针或者加热片插入到烟支中进行加热,此种方式拔插过程中容易造成加热针加热片断裂影响使用,从外围加热的方式可以避免此类问题,但是外围加热经常要拔插烟支,因此会导致发热膜材料掉粉或者损坏影响使用效果。同时,采用加热针或加热片进行加热的烟具,由于加热针和加热片自身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烟具的体积会受加热针或加热片的长度限制而必须设计成体积较大的形式。
另外,加热不燃烧产品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通过辐射、传导等方式传递到烟具壳体上,从而造成壳体温度较高,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隔热管与加热组件一体化设计,缩小烟具所需体积,结构紧凑,隔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包括外壳、发热组件和导热疏油层,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导热腔体,所述导热腔体用于放置烟支,所述导热疏油层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外壳间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对应所述导热腔体的外侧壁设置,所述发热体的侧壁贴附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隔热腔体,所述隔热腔体与所述发热组件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腔体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发热组件;所述隔热腔体的开口围绕所述安装孔的边缘设置,所述隔热腔体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形成密闭的气体填充层。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腔体的上端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固定所述隔热腔体,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发热组件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的上端沿所述开口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的最小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最大孔径,所述导热腔体通过所述连接凸起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安装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疏油层喷涂成型于所述导热腔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导热疏油层为纳米导热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腔体在远离所述导热腔体的一侧还设有反射层。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为发热涂层,所述发热涂层涂设在所述导热腔体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通过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间隙,在保证隔热效果的前提下能够使得烟具结构更紧凑,缩小烟具的体积,便于携带,同时避免发热体和外壳之间直接接触传递热量,从而不会出现造成外壳温度较高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另外,在所述导热腔体上设置导热疏油层,这样,加热烟支时烟支只会与导热疏油层接触,便于清洁与烟支接触的部分产生的焦油,同时不会由于拔插烟支导致发热材料掉粉。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导热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11、安装孔;12、支撑柱;13、壳体;14、底盖;141、台阶部;142、通孔;15、连接凹槽;2、发热体;21、发热单元;3、导热腔体;31、导热疏油层;32、连接凸起;4、隔热腔体;41、气体填充层;42、抵接部;51、电源;52、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包括外壳1、发热组件和导热疏油层31,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2和导热腔体3,所述导热腔体3用于放置烟支,所述导热疏油层31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3的内侧壁上;所述发热体2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3的外侧壁上,所述发热体2与所述外壳1间隙设置。
以上设置,通过在所述发热体2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有间隙,在保证隔热效果的前提下能够使得烟具结构更紧凑,缩小烟具的体积,便于携带,同时避免发热体2和外壳1之间直接接触传递热量,从而不会出现造成外壳1温度较高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另外,在所述导热腔体3上设置导热疏油层31,这样,加热烟支时烟支只会与导热疏油层31接触,便于清洁与烟支接触的部分产生的焦油,同时不会由于拔插烟支导致发热材料掉粉。
具体地,请参阅图3,还包括电极52和电源51,所述电源51用于为所述发热体2供电,所述电极52分别连接于所述发热体2的两端,所述发热体2通过所述电极52与所述电源51电连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4,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3和底盖14,所述安装孔11设置在所述壳体13的顶面,所述底盖14设置在所述壳体13的下端,所述底盖14的外缘设有台阶部141,所述台阶部141对应所述壳体13的下端内侧壁设置,通过所述台阶部141和所述壳体13的下端内侧壁卡接配合,所述底盖14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3的下端。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发热体2对应所述导热腔体3的外侧壁设置,所述发热体2的侧壁贴附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3的外侧壁上。这样,所述发热体2与所述导热腔体3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热传导的效率。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外壳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导热腔体3为顶面设有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1和所述导热腔体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发热体2对应所述导热腔体3的外侧壁设置为具有圆柱体侧壁和一端面的腔体结构。
具体地,请参阅图3,两个所述电极52分别连接于所述发热体2的底部。
其中,所述导热腔体3采用铝材质,并采用微弧氧化处理,在导热腔体3的表面形成厚度为20~100μm的氧化铝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7和图8,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有隔热腔体4,所述隔热腔体4与所述发热组件之间设有间隙。以上设置,通过在发热体2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隔热腔体4,使得所述隔热腔体和发热体2集成为一体式的结构设置,进一步提高对发热体2的隔热效果,减少传递到所述外壳1上的热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7和图8,所述隔热腔体4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有间隙。这样,在所述发热体2和所述外壳1之间形成有两层间隙和隔热腔体4,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
具体地,所述隔热腔体4在远离所述导热腔体3的一侧还设有反射层(图中未示出),用于减少热量的散失。其中,所述反射层的材料可以是铝箔等。
以上设置,所述反射层能够将热量反射至发热体2或导热腔体3上,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图6和图8,所述外壳1上设有安装孔11,用于安装所述发热组件,所述隔热腔体4的开口围绕所述安装孔11的边缘设置,所述隔热腔体4与所述外壳1之间的间隙形成密闭的气体填充层41。这样,保证所述隔热腔体4与所述外壳1之间的密闭性,防止间隙内的气体流动而对所述气体填充层41的隔热效果产生影响,保证隔热效果。其中,所述气体填充层41可注入气体,气体可以是空气、氩气或氮气等。
具体地,请参阅图8,所述隔热腔体4的上端设有抵接部42,所述抵接部42用于固定所述隔热腔体4,所述抵接部42分别与所述外壳1的内侧壁以及与所述发热组件抵接。所述抵接部42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至少两个,所述抵接部42可以是一体成型于所述隔热腔体4上,也可以是通过卡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隔热腔体4上。
当所述抵接部42设置为一个时,所述抵接部42沿所述隔热腔体4的开口或内侧壁设置,所述抵接部42呈环形结构。
当所述抵接部42设置为至少两个时,所述抵接部42以所述发热组件的中心轴线为轴阵列设置。至少两个的抵接部42分别压紧设置在所述发热组件的外侧壁上,从而将所述隔热腔体4固定在所述发热组件上,同时,所述抵接部42还与所述外壳1的内侧壁抵接,进一步保证所述隔热腔体4安装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42设置为一个,所述抵接部42由所述隔热腔体4开口边缘弯折形成,所述抵接部42的最小内径对应所述发热组件的外径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发热组件的上端沿所述开口设置有连接凸起32,所述连接凸起32的最小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11的最大孔径,所述导热腔体3通过所述连接凸起32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安装孔1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起32的外缘呈圆形,所述安装孔11为圆形通孔142。
优选地,请参阅图5,所述外壳1围绕所述安装孔11设有的连接凹槽15,所述连接凹槽15对应所述连接凸起32设置,通过所述连接凹槽15和所述连接凸起32的配合,所述导热腔体3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安装孔1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2涂设在所述导热腔体3外侧壁上的为涂层。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起3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发热体2上,所述导热腔体3为涂设再所述发热体2内侧壁上的涂层。此时,所述发热体2可以是镍金属或不锈钢等金属,也可以是铁铬铝等金属合金,还可以是多孔碳或多孔石墨。
进一步地,通过在所述导热腔体3的内侧壁上喷涂纳米导热纤维形成导热疏油层31,所述导热疏油层31为纳米导热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疏油层31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纳米导热纤维中具有含量为5~20%碳纳米晶须。
优选地,所述纳米导热纤维可以采用碳纳米晶须含量为5~20%的纳米二氧化硅,也可以是碳纳米晶须含量为5~20%含氟材料。
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外壳1内还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将所述导热腔体3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支撑结构一端与所述外壳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热腔体3连接。
具体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的支撑柱12,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支撑柱12包括三个圆柱体(图3中仅示出两个),三个所述支撑柱12一体成型于所述底盖14上,且以所述底盖14的中心轴线阵列设置在所述底盖14上,所述支撑柱12的顶面与所述发热体2抵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4,所述底盖14上还对应所述电极52设置有通孔142,所述发热体2的电极52穿过所述通孔142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为发热涂层(图中未示出),所述发热涂层涂设在所述导热腔体3的外侧壁上。具体地,所述发热涂层均匀涂设在所述导热腔体3的侧壁和底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铝材质的导热腔体3上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在所述导热腔体3的表面形成氧化铝层;其中,氧化铝层的厚度为20~100μm。
S2、在所述导热腔体3的内侧壁的氧化铝层上进行附着喷涂纳米导热纤维,形成导热疏油层31,导热疏油涂层的厚度为10~20微米;其中,所述纳米导热纤维可以是含量为5~20%的碳纳米晶须的纳米级别的含氟材料。
S3、在所述导热腔体3的外侧壁上喷涂发热材料,以形成发热体2;其中,所述发热涂层可以是碳材料、石墨材料或碳纤维材料,所述发热材料可以是涂层结构、覆膜结构或多孔膜结构。
S4、将设有发热体2和所述导热疏油涂层的所述导热腔体3沿所述安装孔11固定在所述壳体13上。
S5、将所述隔热腔体4从所述壳体13的下端放入所述安装孔11,从而将所述隔热腔体4固定在所述外壳1内。其中,还可以往所述外壳1和所述隔热之间的间隙注入气体,气体可以是空气、氩气或氮气等,有利于提高隔热效果。
S6、将所述电极52穿过所述底盖14上的通孔142,通过所述底盖14上的台阶部141卡设在所述壳体13下端的内侧壁上,从而将所述底盖14固定所述壳体13上。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2包括至少两个的发热单元21,所述发热单元21以所述导热腔体3的中心轴线为轴周向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3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单元21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发热单元21以所述导热腔体3的中心轴线为轴周向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3外。
优选地,所述发热单元21与所述导热腔体3接触的一侧对应所述导热腔体3的外侧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热腔体3呈圆柱体设置,所述发热单元21与所述导热腔体3接触的一侧对应所述导热腔体3的外侧壁设置为弧面。
以上设置,通过将所述发热单元21对应所述导热腔体3的外侧壁设置,增大所述发热体2与所述导热腔体3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热传导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导热腔体3呈圆柱体设置,所述发热单元21与所述导热腔体3接触的一侧对应所述导热腔体3的外侧壁设置为圆弧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发热组件和导热疏油层,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导热腔体,所述导热腔体用于放置烟支,所述导热疏油层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外壳间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对应所述导热腔体的外侧壁设置,所述发热体的侧壁贴附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的外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隔热腔体,所述隔热腔体与所述发热组件之间设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体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发热组件;所述隔热腔体的开口围绕所述安装孔的边缘设置,所述隔热腔体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形成密闭的气体填充层。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体的上端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固定所述隔热腔体,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发热组件抵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上端沿所述开口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的最小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最大孔径,所述导热腔体通过所述连接凸起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安装孔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疏油层喷涂成型于所述导热腔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导热疏油层为纳米导热纤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体在远离所述导热腔体的一侧还设有反射层。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发热涂层,所述发热涂层涂设在所述导热腔体的外侧壁上。
CN202222715176.8U 2022-10-11 2022-10-11 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Active CN219047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5176.8U CN219047372U (zh) 2022-10-11 2022-10-11 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5176.8U CN219047372U (zh) 2022-10-11 2022-10-11 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7372U true CN219047372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9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5176.8U Active CN219047372U (zh) 2022-10-11 2022-10-11 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7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27956U (zh) 电子烟
EP3162226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5000180A1 (zh) 电子烟
CN112205682A (zh) 一种纳米碳纤维膜快速升温电子烟加热管
CN208064492U (zh) 一种多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CN219047372U (zh) 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JP2023509696A (ja) 発熱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電気加熱式喫煙具
KR20230158106A (ko) 가열 기구 및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219894655U (zh)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911681U (zh) 一种带金属壳体的多孔陶瓷发热体
US20220346451A1 (en) Hea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heat-not-burn smoking device
CN219679780U (zh) 不燃烧烟具
CN111869931A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97996A (zh) 发热结构和不燃烧烟具
CN208318244U (zh) 加热器
CN217446705U (zh) 加热组件以及包括该加热组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059193U (zh) 雾化芯和电子烟
CN115486572A (zh) 一种辐射与传导双加热的加热不燃烧烟具
CN210226905U (zh) 支撑件、发热装置及电子烟
CN114158784A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678372U (zh) 加热器和加热不燃烧烟具
CN219422207U (zh) 一种组合管式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件
CN219537464U (zh) 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CN217218158U (zh) 一种电子烟发热片及电子烟
CN217906323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