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3418U - 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3418U
CN218303418U CN202222304109.7U CN202222304109U CN218303418U CN 218303418 U CN218303418 U CN 218303418U CN 202222304109 U CN202222304109 U CN 202222304109U CN 218303418 U CN218303418 U CN 218303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upporting seat
bracket
suppor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041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en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en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en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en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041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3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3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3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生成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支架组件包括内支架和定位支架,所述内支架包括侧板以及设于所述侧板两端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加热组件的另一端容设于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安装孔之间存在装配间隙,所述定位支架设于所述装配间隙,所述定位支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加热组件的另一端装配于所述定位孔内。定位支架体积小,在满足对加热组件固定限位的同时,不占用额外的装配空间,内支架、定位支架和加热组件之间的装配紧凑性好,空间占比小,有助于减少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整体体积。

Description

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生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
背景技术
卷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焦油等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为了克服卷烟燃烧产生有害物质,出现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通过加热传统卷烟以产生气溶胶,进一步还可以雾化精油等调节液,通过将雾化后的精油与卷烟产生的气溶胶混合,混合后的气溶胶供使用者抽吸,这样精油可对卷烟的口感起到调节作用。
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内设有加热模组、电池以及电控板等部件,电控板控制电池给加热模组提供电能,使得加热模组能够加热传统卷烟而产生气溶胶。为了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产品性能,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通常配备了较大体积的加热模组和电池等,这将增加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体积,不便于用户携带。
因此,如何在不降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产品性能的前提下,设计出一款结构紧凑性高、体积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溶胶生成装置体积过大携带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用于安装加热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内支架,所述内支架包括侧板以及设于所述侧板两端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加热组件的另一端容设于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安装孔之间存在装配间隙;
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设于所述装配间隙,所述定位支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加热组件的另一端装配于所述定位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朝向所述安装槽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支架的外周上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接部相对应的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四卡接部相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接部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设于所述定位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所述第四卡接部为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设于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靠近所述安装孔一端的外周设有凸块,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凸块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凸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周缘设有弧形侧壁,所述弧形侧壁环绕所述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还用于安装电控板和电池,所述内支架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连接所述侧板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支撑座之间形成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用于安装所述电池;
所述第一支撑座朝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支撑座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用于装配所述电控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槽用于装配所述电控板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还用于安装马达,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形成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用于安装所述马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还用于安装电池,所述第二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电池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定位孔的侧壁上设有透光区,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与所述透光区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侧壁上设有透光区;所述内支架还用于安装电控板,所述电控板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透光区用于透射所述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区为用于透射所述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的透光片;所述透光片与所述定位支架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该加热管用于对所容纳的烟支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主机组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以及;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加热组件的另一端装配于所述定位孔;
电池,所述电池设于所述支架组件;
马达,所述马达设于所述支架组件;
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于所述支架组件;
外壳,所述内支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装配连接;
底盖,所述底盖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底盖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以及所述外壳均装配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中,定位支架体积小,在满足对加热组件固定限位的同时,不占用额外的装配空间,内支架、定位支架和加热组件之间的装配紧凑性好,空间占比小,有助于减少主机组件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溶胶生成装置去除外壳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支架、定位支架以及加热组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组件和加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装配至内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靠近第二连接件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机组件去掉外壳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机组件去掉外壳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信息加热组件和定位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座和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上端”、“下端”、“顶部”以及“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溶胶生成装置去除外壳后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主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主机组件10和滤嘴组件20。
主机组件10与滤嘴组件20装配连接,主机组件10用于对含有气溶胶形成基质的产品进行加热,使上述产品释放出气溶胶,主机组件10内生成的气溶胶流经与其连接的滤嘴组件20后被用户抽吸。
含有气溶胶形成基质的产品可以是传统烟支,烟草衍生物(特制烟弹)、或者其他可以通过加热生成气溶胶的产品等。
主机组件10包括外壳11、支架组件12、加热组件13、电池14、电控板15以及底盖16。
外壳11呈现中空的环形状结构,底盖16盖设于外壳11的一端,外壳11和底盖16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30,支架组件12、加热组件13、电池14以及电控板15以一定的装配关系装配至该收容空间30内。
底盖16上开设有容许烟支插入的插口160。
加热组件13包括加热管130,用于对所容纳的烟支进行加热。加热管130可以为电加热管,加热管130具有加热件131和烟腔132,烟腔132可以为中空管状,加热件131可以是围绕在烟腔132外壁的发热电路,加热件131也可以是烟腔132内设置的针型或片型的发热体。烟腔132用于容设烟支,烟腔132与插口160相连通,用户使用时,可以通过插口160将烟支插入至烟腔132中,加热件131用于加热烟支,使烟支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释放出气溶胶。烟支可以为传统的卷烟、香烟、雪茄等,也可以为特制烟弹。
电池14可以为锂电池或碱性电池等,例如,电池14为可充电锂电池,电池与加热件131电连接,为加热件131加热提供电力,使加热件131能够烘烤烟腔132内的烟支。
电控板15可以为PCB电路板,电控板15与电池14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池14给加热件131供电,使得加热件131能发热以烘烤烟支。
滤嘴组件20内设有抽吸通道21,抽吸通道21与烟腔132相连通。
具体使用时,用户将烟支从插口160插入烟腔132,电控板15控制电池14给加热件131供电,加热件131开始烘烤烟支,使烟支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释放出气溶胶,从而烟腔132内的气溶胶通过与其连通的抽吸通道21后被用户抽吸。
以上阐述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各功能性结构的组成部分,下面将通过多个实施例来阐述支架组件12、加热组件13、电池14、电控板15、外壳11以及底盖16之间的装配关系及装配方法,以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装配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
请参阅图4至图7,图4是内支架、定位支架以及加热组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支架组件和加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加热组件装配至内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组件12包括内支架17和定位支架18,所述内支架17包括侧板170、第一支撑座171和第二支撑座172,第一支撑座171和第二支撑座172设于所述侧板170两端,所述第一支撑座171上开设有安装槽1710,所述第二支撑座172上开设有安装孔1720,所述加热组件13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安装槽1710,所述加热组件13的另一端容设于所述安装孔1720,且与所述安装孔1720之间存在装配间隙40,所述定位支架18设于所述装配间隙40,所述定位支架18上开设有定位孔180,所述加热组件13的另一端装配于所述定位孔180内。
支架组件12用于安装加热组件13,具体而言,支架组件12包括内支架17和定位支架18,通过二者相配合来装配加热组件13。
内支架17包括侧板170、第一支撑座171和第二支撑座172,侧板170、第一支撑座171和第二支撑座172为一体成型并呈现“匚”形状结构,第一支撑座171和第二支撑座172相对设置在侧板170的两端且相互平行,加热组件13位于第一支撑座171和第二支撑座172之间。
安装槽1710和安装孔1720分别开设于第一支撑座171和第二支撑座172,且相对设置,安装槽1710用于装配加热组件13朝向第一支撑座171的一端(下文简称上端),安装孔1720配合定位支架18用于装配加热组件13朝向第二支撑座172的一端(下文简称下端)。
安装槽1710的尺寸与加热组件13的上端的尺寸相匹配,安装槽1710具有对加热组件13上端固定限位的作用,安装孔1720的尺寸大于加热组件13的下端的尺寸,使得安装孔1720的内壁与加热组件13的下端外壁之间存在装配间隙40,使得定位支架18能够通过该装配间隙40装配至安装孔1720中。
定位支架18整体呈环形状结构,定位支架18上开设有定位孔180,当定位支架18装配至安装孔1720后,加热组件13的下端装配至定位孔180内,通过定位孔180实现对加热组件13的固定限位。
本实施例中,定位支架18位于安装孔1720内,体积较小,在满足对加热组件13固定限位的同时,不占用额外空间,内支架17、定位支架18和加热组件13之间的装配紧凑性好,空间占比小,有助于减少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整体体积。
在加热组件13、内支架17以及定位支架18三者装配时,先将加热组件13的下端斜着插入至安装孔1720中一定长度,然后使得加热组件13的上端装配至安装槽1710中,此时,加热组件13完成与内支架17的装配。在此装配过程中,由于安装孔1720的尺寸大于加热组件13的下端的尺寸,因此,便于将加热组件13的下端斜着插入至安装孔1720中,降低了加热组件13与内支架17的装配难度。
当加热组件13与内支架17完成装配后,将定位支架18的定位孔180与加热组件13的下端对准,将定位支架18压入至装配间隙40内,以完成加热组件13、内支架17以及定位支架18三者之间的装配。
请参阅图7和图8,图8为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加热组件13除包括加热管130外,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33、第二连接件134以及真空管135,真空管135位于加热管130的外侧,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分别位于加热管130的上下两端,加热管130的上端和真空管135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33连接,加热管130的下端和真空管135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件134连接。
真空管135具有隔热效果,避免加热管130附近的高温气流扩散至收容空间30而造成其温度过高。
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可以由耐高温密封性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其通过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硅胶等材料制成,第一连接件133装配在安装槽1710中,第二连接件134装配至定位孔18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13朝向所述安装槽171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136,所述安装槽171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36相对应的第二卡接部1711,所述第二卡接部1711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36相卡接。
第一卡接部136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33的外壁上,第二卡接部1711设置在安装槽1710的内壁上。当第一连接件133装配至安装槽1710后,第一卡接部136和第二卡接部1711相互抵接而实现对第一连接件133的固定限位。
第一卡接部136和第二卡接部1711可以互为卡槽和卡块,通过第一卡接部136与第二卡接部1711的相配合实现第一连接件133在安装槽1710内的装配连接。
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卡槽,仅在第一卡接部136和第二卡接部1711中的二者之一设有卡块,例如在图8中,第一卡接部136为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33外壁上的卡块,此时第二卡接部1711为安装槽1710的内壁,第一连接件133外壁上的卡块与安装槽1710的内壁相抵持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33在安装槽1710内的装配连接。
请参阅图9至图11,图9为定位支架18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内支架17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所述定位支架18的外周上设有第三卡接部181,所述安装孔172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接部181相对应的第四卡接部1721,所述第三卡接部181与所述第四卡接部1721相卡接。
第三卡接部181和第四卡接部1721可以互为卡槽和卡块,通过第三卡接部181与第四卡接部1721的相配合实现定位支架18在安装孔1720内的装配连接,在装配时,将定位孔180对准第二连接件134,将定位支架18沿竖直往上方向压入至装配间隙40内,使得第三卡接部181与第四卡接部1721相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接部181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设于所述定位支架18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171的一端,所述第四卡接部1721为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设于所述安装孔1720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171的一端。
弧形槽开设于定位支架18的外表面,且位于定位支架18远离第一支撑座171的一端,弧形凸块凸设于安装孔1720的内壁,且位于安装孔1720靠近第一支撑座171的一端,在定位支架18的装配过程中,弧形槽沿竖直往上方向靠近弧形凸块,直至弧形凸块卡设于弧形槽中,以完成定位支架18在安装孔1720内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槽的尺寸稍微大于弧形凸块的尺寸,以降低弧形凸块与弧形槽的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槽和弧形凸块设置有多个,以增加其装配牢固性。多个弧形槽沿定位支架18的外表面的周向设置,多个弧形凸块沿安装孔1720的内壁的周向设置。
在多个弧形槽和弧形凸块中,部分所述弧形槽内设有凸筋1810,部分所述弧形凸块上设有与所述凸筋1810相对应的凹部1722,所述凸筋1810设于对应位置的所述凹部1722。
凸筋1810沿竖直方向凸设于弧形槽的内壁,凹部1722用于容设凸筋1810,并与凸筋1810的形状相匹配。
弧形槽和弧形凸块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个弧形槽中设置有凸筋1810,相对应的,至少有一个弧形凸块中设有凹部1722,凹部1722与凸筋1810的尺寸相匹配,当弧形凸块装配至弧形槽中后,凸筋1810位于凹部1722内,凸筋1810与凹部1722的相配合,可以提高定位支架18在安装孔1720内的装配精度。
具体而言,当弧形凸块装配至弧形槽中后,实现定位支架18在安装孔1720内的初定位,此时由于弧形槽的尺寸稍微大于弧形凸块的尺寸,定位支架18可以绕其轴向方向轻微转动,使得凸筋1810装配于凹部1722中,实现二者的精确定位,提高定位支架18在安装孔1720内的装配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支架18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171的一端端部设有导向面182,所述导向面182的位置与所述弧形槽相对应,所述导向面182用于引导所述弧形凸块装配于所述弧形槽中。
导向面182的位置与弧形槽的位置相对应,即导向面182位于弧形槽的正上方位置,在将定位支架18沿竖直往上方向压入安装孔1720的过程中,导向面182首先接触弧形凸块,并引导定位支架18继续沿竖直往上方向移动,并使得弧形凸快与弧形槽能够对位准确,降低弧形凸块与弧形槽的匹配难度,降低定位支架18在安装孔1720内的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支架18的外周上还设置有延伸板183,在第二支撑板172上开设有收容槽1723(见图7),收容槽1723与安装孔1720相连通,当定位支架18装配于安装孔1720后,延伸板183位于该收容槽1723中。
延伸板183与收容槽1723的尺寸相匹配,在装配定位支架18时,将定位孔180对准第二连接件134,并将延伸板183对准收容槽1723,此时沿竖直方向上,弧形凸块和弧形槽的位置能够相对应,进一步降低定位支架18在安装孔1720内的装配难度。
换言之,在装配定位支架18时,将延伸板183与收容槽1723对准,能够确保定位支架18的安装方位的准确性,避免在装配时,定位支架18的装配方位不准确,而增加其装配难度。
请参阅图12,并复参阅图9,图12为加热组件靠近第二连接件一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加热组件13靠近所述安装孔1720一端的外周设有凸块1340,所述定位孔18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凸块1340对应的凹槽184,所述凹槽184用于收容所述凸块1340。
第二连接件134的外周上设有凸块1340,凸块1340可以是沿第二连接件134轴向方向的条形状凸起,定位孔180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84,凹槽184可以是沿定位孔180轴向方向的条形凹槽184,凹槽184与凸块1340的尺寸相匹配,在装配定位支架18时,将定位孔180对准第二连接件134,并将凹槽184与凸块1340的位置相对应,然后将定位支架18压入安装孔1720中,此时第二连接件134位于定位孔180内,且凸块1340装配至凹槽184内。通过定位孔180限制了第二连接件134沿其径向方向的移动,通过凹槽184限制了第二连接件134沿其轴向方向的转动,从而确保了第二连接件134在定位孔180内的装配精度。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第二连接件134的外周上设置有凹槽,在定位孔180的内壁上设有与凹槽匹配的凸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34的外周上设有凸圈1341,凸圈1341的外径大于定位孔180的孔径,当弧形凸块卡设于弧形槽中后,凸圈1341与定位支架18靠近第一支撑座171的一端端面相抵接,而第一连接件133则限位于第一安装槽1710中,从而限制了第二连接件134沿轴向方向的移动。
由此,第一连接件133则限位于第一安装槽1710中,而通过定位支架18使得第二连接件134沿轴向方向的转动和移动,以及沿径向方向的移动均被限制,使得加热组件13的装配稳定性高。
请复参阅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座172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171的一侧周缘设有弧形侧壁1724,所述弧形侧壁1724环绕所述安装孔1720。
弧形侧壁1724位于安装孔1720靠近第一支撑座171的一侧,弧形侧壁1724与安装孔1720的侧壁连接,二者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弧形侧壁1724用于增强安装孔1720的侧壁的强度,避免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因安装孔1720的侧壁过于单薄而被折断。
请参阅图13至图14,图13为主机组件去掉外壳后的分解示意图,图14为主机组件去掉外壳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所述内支架17还用于安装电控板15和电池14,所述内支架17包括第一隔板173,所述第一隔板173连接所述侧板170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71和所述第二支撑座172之间,所述第一隔板173和第二支撑座172之间形成第一安装区域175,所述第一安装区域175用于安装所述电池14;所述第一支撑座171朝向所述第二支撑座17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712,所述第二支撑座172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座17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725,所述第一限位槽1712用于装配所述电控板15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槽1725用于装配所述电控板15的另一端。
电控板15和电池14也安装在内支架17上,电控板15和电池14并排设置在内支架17上,电控板15设置在电池14和电控板15之间的区域,使得电控板15、电池14及电控板15装配紧凑,充分利用了内支架17的装配空间,空间占比小,且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配件来装配电控板15、电池14等部件,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简化装配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17还用于安装马达19,所述第一隔板173和所述第一支撑座171之间形成第二安装区域176,所述第二安装区域176用于安装所述马达19。
马达19设于第二安装区域176,马达19与电控板15电连接,并可以在电控板15的控制下产生震动并传递至外壳11,以达到提醒用户的目的,例如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充电过程中,可以通过马达19的震动来提醒用户已充电完毕。
马达19也安装在内支架17上,进一步提升内支架17的空间利用率,有助于各部件装配紧凑性。
请参阅图15和图16,图15是加热组件和定位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6为电控板的结构示意图,,并复参阅图5,所述第二支撑座172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171的一侧设有第二隔板174,第二隔板174位于加热组件13和电池14之间,起到隔开加热组件13和电池14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加热组件的热量传递至电池。同时第二隔板174设于内支架17上,提升内支架17的空间利用率,不占用额外空间。
第二隔板174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740,所述定位孔180的侧壁上设有透光区185,所述第一开口1740的位置与所述透光区185的位置相对应。
第二隔板174设置在第二支撑座172上,加热组件13位于第二隔板174的一侧,电控板15和电池14位于第二隔板174的另一侧。透光区185可以是开设在定位孔180侧壁上的开口,也可以是安装在定位孔180侧壁上的透光片。
在本实施例中,沿加热组件13的轴线方向上,透光区185的位置低于第二连接件134的末端位置,在电控板15靠近第二隔板174的一侧设有光电传感器150,光电传感器150用于检测定位孔180内是否存在有烟支,光电传感器150的位置与第一开口1740、透光区185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光电传感器150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第一开口1740、透光区185后照射至定位孔180内,从而检测是否有烟支插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支架17上未设置有第二隔板174,此时光电传感器150发出的光线只需穿过透光区185后照射至定位孔180内,即可检测是否有烟支插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3靠近第二安装槽1710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1342,第二开口1342与透光区185、第一开口1740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光电传感器150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740、透光区185以及第二开口1342后照射至加热组件13内,从而能够检测烟腔132内是否存在烟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支架17上未设置有第二隔板174,此时光电传感器150发出的光线只需穿过透光区185以及第二开口1342后照射至加热组件13内,即可检测烟腔132内是否有烟支插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342可以是开设在第二连接件134侧壁上的方形或圆形开口。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342为开设在第二连接件134靠近第二安装槽1710一端末端的缺口(见图16),可以有效避免第二开口1342开设在第二连接件134侧壁上而聚集灰尘烟丝等杂物,从而提影响烟支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185为透光片,透光片用于透射光电传感器150发出的光线,透光片与定位支架18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避免透光区185聚集灰尘烟丝等杂物,从而影响烟支检测结果。
透光片凸设于定位支架18的内壁,透光片的尺寸与缺口的尺寸相匹配,当装配好后,透光片位于缺口内,从而定位支架18可以密封缺口,避免灰尘烟丝等杂物进入缺口。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整个定位支架18可以为一个一体成型的透光支架,定位支架18可以与透光片使用同种材料一体模具成型制成,以便于对定位支架18的生产制备,降低生产成本。
请复参阅图13和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列提供了一种主机组件10,包括内支架17、定位支架18、加热组件13、电池14、马达19、电控板15、外壳11以及底盖16,所述加热组件13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安装槽1710,所述加热组件13的另一端装配于所述定位孔180,所述电池14设于所述支架组件12,所述马达19设于所述支架组件12,所述电控板15设于所述支架组件12,所述内支架17设于所述外壳11内,且与所述外壳11装配连接,所述底盖16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17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171的一侧,所述底盖16与所述第二支撑座172以及所述外壳11均装配连接。
本实施中,外壳11、底盖16也与内支架17装配连接,换言之,定位支架18、加热组件13、电池14、马达19、电控板15、外壳11以及底盖16均与内支架17直接装配连接,其装配稳定性强,结构紧凑,空间占比小,有助于减少主机组件10的整体体积,且无需多余的配件,有利于节省内部空间,简化装配步骤。
可选的,主机组件10的装配步骤如下:
将电控板15的两端分别装配至第一限位槽1712和第二限位槽1725中;
将加热组件13的上端装配至安装槽1710中,加热组件13的下端装配至安装孔1720中;
将定位支架18装配至安装孔1720中,此时加热组件13的下端位于定位孔180中;
将电池14装配至第一安装区域175中;
将马达19装配至第二安装区域176中;
将装配好的内支架17、电池14、马达19、加热组件13、电控板15以及定位支架18作为整体装配至外壳11内;
将底盖16盖设于外壳11靠近第二支撑座172的一端,且使底盖16与内支架17装配连接,至此完成整个主机组件10的装配。
请参阅图16和图17,图16为电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板15包括相垂直的第一电路板151和第二电路板152,第二支撑座172朝向第一支撑座171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三限位槽1726,第一电路板151的一端设于第一限位槽1712,另一端设于第二限位槽1725,第二电路板152的一端与第一电路板151相连接,另一端装配于第三限位槽1726。
电控板15呈L型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电路板151和第二电路板152,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槽1712、第二限位槽1725以及第三限位槽1726实现对电控板15的稳定装配。
在一些实施列中,所述第二支撑座172上设有定位块1727和第一装配孔1728,所述第二电路板15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1728相对应的第二装配孔153。
第一装配孔1728和第二装配孔153可以为螺纹孔,通过将螺钉拧入第一装配孔1728和第二装配孔153,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控板15的装配牢固稳定性。
定位块1727设于第二支撑座172靠近第一支撑座171的一侧,在装配电控板15时,将第二电路板152的侧面与定位块1727相抵持,此时第一装配孔1728和第二装配孔153的位置对准,即通过定位块1727方便在装配过程中对第一装配孔1728和第二装配孔153进行对位,以降低装配难度。
请参阅图18至图20,并复参阅图11,图18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9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0为第二支撑座和底盖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外壳11的内壁设有第一台阶111,所述第一支撑座171的外周上设有凸环1713(见图10),所述凸环1713设于所述第一台阶111。
当电池14、马达19、加热组件13、电控板15以及定位支架18均装配至内支架17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由上往下方向插入至外壳11内,直至凸环1713卡接在第一台阶1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座172的外周上设有多个凸起1729,当内支架17装配至外壳11内后,凸起1729与外壳11的内壁相抵持,即此时内支架17上的凸环1713卡接在第一台阶111,内支架17上的凸环1713卡接在外壳11的内壁,使得内支架17能够稳定装配在外壳11内。
此外,凸起1729与外壳11的接触面积小,减少内支架17与外壳11之间的热量传递。避免外壳11温度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座172背离所述第一支撑座171的一侧周缘设有第一环形侧壁1730,所述底盖16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172的一侧周缘设有第二环形侧壁162,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730上设有第五卡接部1731,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62上设有第六卡接部1620,所述第五卡接部1731和所述第六卡接部1620相卡接。
第五卡接部1731和第六卡接部1620可以互为卡块和卡槽,通过第五卡接部1731和第二卡接部1711相卡接,实现底盖16与内支架17的装配连接。
当内支架17装配至外壳11内后,将底盖16从外壳11靠近第二支撑座172的一端插入外壳11内,直至第五卡接部1731与第六卡接部1620相卡接,此时底盖16与内支架17装配完成。
当底盖16与内支架17装配好后,底盖16同时与外壳11相卡接。
具体而言,底盖16包括底板161和第二环形侧壁162,外壳1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第二台阶112,第二台阶112设于外壳11靠近底盖16的一端,当底盖16与内支架17装配好后,底板161卡接在第二台阶1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卡接部1731为卡勾,所述卡勾设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730的端部,所述第六卡接部1620为限位口,所述限位口与所述卡勾相对应,在所述底盖16与所述第二支撑座172装配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730位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62的内侧,且所述卡勾装配于所述限位口。
卡勾为倒三角形状,便于引导卡勾装配至第二环形侧壁162内侧,降低卡勾与限位口的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侧壁1730的端部还设有多个开槽1732,开槽1732位于卡勾的两侧,开槽1732的设置使得卡勾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在装配时使卡勾能够更好的朝向第二支撑座172的内侧弯曲,直至卡扣装配至限位口。从而进一步降低卡勾与限位口的装配难度。
请参阅图21,图21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底盖16还包括滑块163,底板161上设有相连通的插口160和条形槽164,插口160与定位孔180相连通,滑块163设于所述条形槽164且与条形槽164滑动连接,滑动滑块163,能够使插口160闭合或打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阅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支架组件,用于安装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内支架,所述内支架包括侧板以及设于所述侧板两端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加热组件的另一端容设于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安装孔之间存在装配间隙;
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设于所述装配间隙,所述定位支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加热组件的另一端装配于所述定位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朝向所述安装槽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的外周上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接部相对应的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四卡接部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设于所述定位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所述第四卡接部为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设于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靠近所述安装孔一端的外周设有凸块,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凸块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周缘设有弧形侧壁,所述弧形侧壁环绕所述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还用于安装电控板和电池,所述内支架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连接所述侧板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支撑座之间形成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用于安装所述电池;
所述第一支撑座朝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支撑座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用于装配所述电控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槽用于装配所述电控板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还用于安装马达,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形成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用于安装所述马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还用于安装电池,所述第二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电池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定位孔的侧壁上设有透光区,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与所述透光区的位置相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侧壁上设有透光区;所述内支架还用于安装电控板,所述电控板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透光区用于透射所述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为用于透射所述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的透光片;所述透光片与所述定位支架一体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该加热管用于对所容纳的烟支进行加热。
14.一种主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以及;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加热组件的另一端装配于所述定位孔;
电池,所述电池设于所述支架组件;
马达,所述马达设于所述支架组件;
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于所述支架组件;
外壳,所述内支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装配连接;
底盖,所述底盖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底盖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以及所述外壳均装配连接。
CN202222304109.7U 2022-08-31 2022-08-31 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 Active CN218303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4109.7U CN218303418U (zh) 2022-08-31 2022-08-31 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4109.7U CN218303418U (zh) 2022-08-31 2022-08-31 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3418U true CN218303418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85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04109.7U Active CN218303418U (zh) 2022-08-31 2022-08-31 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3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43865A1 (zh) 烟弹及应用其的电子烟
US9480286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thereof
EP3005890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EP3888476A1 (en) Atomizing core,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WO2013185357A1 (zh) 电子烟及其电子烟装置
CN218303418U (zh) 支架组件及主机组件
CN110089777B (zh) 围绕加热保温式节能电子烟及其围绕式加热保温装置
CN218308861U (zh) 精油雾化头及香薰雾化器
WO2019233390A1 (zh)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JP6593912B1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本体ユニット、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及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CN113142658B (zh) 具备自动换针结构的加热卷烟器具
WO2022237004A1 (zh) 加热不燃烧装置
CN108391857A (zh) 一种电子烟
CN218571412U (zh) 电子烟具和电子烟组件
CN20976899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323075U (zh) 一种电加热烘烤装置
CN210642444U (zh) 电子烟
CN208550030U (zh) 手表式电子烟
CN111990696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165206U (zh) 一种雾化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9537464U (zh) 一种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CN21978153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20607334U (zh) 电子烟
CN221044282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315577U (zh) 一种加热杯的杯体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