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1787U - 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及具有该板组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及具有该板组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1787U
CN219531787U CN202320759226.4U CN202320759226U CN219531787U CN 219531787 U CN219531787 U CN 219531787U CN 202320759226 U CN202320759226 U CN 202320759226U CN 219531787 U CN219531787 U CN 219531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hannel
plate
channels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92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爱斌
戴丁军
卓宏强
孙旭光
陈挺辉
章威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rale Plate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rale Plate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rale Plate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rale Plate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592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1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1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1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及具有该板组的换热器,包括换热主体,换热主体具有呈交替布置的冷媒侧空间和水侧空间、以及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换热主体呈竖向布置,水侧空间包括位于竖向下部的分流区、位于竖向上部的汇流区、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换热区,分流区内设置有若干与进水通道相连通的分流通道,汇流区内设置有若干与出水通道相连通的汇流通道;水侧空间内还构造设置有直接连通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排污通道,该排污通道与所有分流通道相连通且与至少一条汇流通道相连通。如此换热板组和换热器能够通过排污通道将沉积在底部的颗粒或者污垢直接排出以达到避免底部出现水的滞留和结冰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及具有该板组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及具有该板组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热泵制冷系统较多采用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以充分利用板式换热器作为高性能蒸发器的传热性能,然而,由于板式蒸发器通道很小并且工作于较低温度状态,蒸发温度有时会低于0℃。当水侧有颗粒物或者污垢沉积时,容易导致立式放置的换热器底部水流速变缓并导致结冰,结冰容易导致换热器发生冰爆失效,并危及整个机组的运行安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蒸发器水侧出现结冰现象。
CN216977621U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堵塞结构的板式换热器,具备对输入换热器内的冷液体和热液体中含有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出现堵塞现象,并且过滤杂质用的滤板方便拆卸更换。
CN213811882U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安装导杆,导杆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侧均设置有滑块,同时滑块与散热片配合安装,安装导杆内侧设置有前夹块,且前夹块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卡合槽,连接管外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卡合槽,第二卡合槽内侧均设置有第二卡合块,且第二卡合块外侧均设置有过滤网。
CN211953845U公开了一种防止板式换热器内部流道脏污淤积的装置,包括扰流球链,扰流球链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球体,扰流球链位于换热器内部流道内,所述扰流球链悬浮在内部流道的工作介质内,扰流球链的一端与板式换热器的夹板转动连接,扰流球链的另一端沿内部流道内工作介质的流向设置。
CN112229248A公开了一种防堵塞板式换热器,换热器本体包括设置在前端的前固定板和后端的后固定板,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中间设有换热板,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上和连接口对应位置贯穿设置有流体进出管道,位于前侧的流体进出管道上连接设置有过滤装置,位于后侧的流体进出管道上连接设有压力表和流量表,过滤装置内设有滤芯,并据此实现防堵塞功能。
现有的防堵塞技术一般有附加的防堵塞设备或者附加的功能组件,这使得换热器的结构变得比较复杂,并且部分技术仅可应用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或者应用于对密封性能要求不高的情况,用于制冷蒸发器的板式换热器通常采用钎焊板式换热器,对密封性能有极高的要求,而且在整体钎焊制造工艺条件下,较难在通道内部采用机械清理结构与装置,因此防堵技术具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水侧空间内构造直接连通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排污通道,同时换热板组呈立式布置且进水通道位于换热板组下部,如此水侧空间内水中的颗粒和水垢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向底部的排污通道的第一通道内汇集并随着排污通道内流动的水流排入出水通道内,如此避免了底部出现水的滞留和结冰的问题,有效保证了换热板组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上述换热板组的换热器,兼具了换热板组的优点,能够保证换热器稳定、高效地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包括换热主体,所述换热主体由至少三块依次交替布置的第一热交换板和第二热热交换板堆叠配合而成且每块热交换板均为具有脊部和槽部的波纹板结构,所述换热主体对应相邻的热交换板之间通过相对的脊部和槽部相互支撑并通过焊接相连以配合形成有呈交替布置的冷媒侧空间和水侧空间,同时所述换热主体还具有与水侧空间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以及与冷媒侧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
所述换热主体呈竖向延伸的立式布置,此时所述进水通道和第一冷媒通道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竖向下端的两侧,出水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竖向上端的两侧;
所述换热主体的水侧空间包括位于竖向下部的分流区、位于竖向上部的汇流区、以及位于分流区与汇流区之间的换热区,所述分流区内构造设置有若干与进水通道相连通的分流通道,所述汇流区内构造设置有若干与出水通道相连通的汇流通道,所述换热区内构造设置有若干换热通道;
所述水侧空间内还构造设置有直接连通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包括由进水通道向第一冷媒通道延伸并绕过第一冷凝通道的第一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相连通且位于换热区外侧并由竖向下端向竖向上端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与所有分流通道相连通且与至少一条汇流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通道与至少一条换热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通道为流通截面积相同的直通通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主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分别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的四个拐角处且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的长边两端。
进一步设置为:对应构成所述水侧空间的第一热交换板的板面对应分流区、换热区和汇流区分别设置有若干分配槽道、换热槽道和汇流槽,所述第一热交换板对应其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用于构成进水通道、第一冷凝通道、第二冷凝通道和出水通道的第一角孔、第二角孔、第三角孔和第四角孔;
所述第一热交换板上还设置有直接连通第一角孔和第四角孔的连通槽道,所述连通槽道为先沿着板体短边边沿由第一角孔向第二角孔延伸并由第二角孔的内侧绕过第二角孔至板体长边边缘、然后沿着板体长边边沿延伸的凹槽或者凹坑结构,所述连通槽道与所有分配槽道相连通且与至少一条汇流槽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热交换板上的连通槽道与第二热交换板的板面配合形成排污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换热板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板组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水侧空间内构造直接连通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排污通道,同时换热板组呈立式布置且进水通道位于换热板组下部,如此水侧空间内水中的颗粒和水垢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向底部的排污通道的第一通道内汇集并随着排污通道内流动的水流排入出水通道内,如此避免了底部出现水的滞留和结冰的问题,有效保证了换热板组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上述换热板组的换热器,兼具了换热板组的优点,能够保证换热器稳定、高效地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热板组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00、换热主体;101、冷媒侧空间;102、水侧空间;103、进水通道;104、出水通道;105、第一冷媒通道;106、第二冷媒通道;107、排污通道;1、第一热交换板;11、第一角孔;12、第二角孔;13、第三角孔;14、第四角孔;15、分配槽道;16、换热槽道;17、汇流槽道;18、连通槽道;2、第二热交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换热主体100,该换热主体100由至少三块依次交替布置的第一热交换板1和第二热交换板2堆叠焊接而成,其中每块热交换板均为具有脊部和槽部的波纹板;换热主体100对应相邻的热交换板之间通过相对的脊部和槽部相互支撑并通过焊接相连以配合形成有呈交替布置的冷媒侧空间101和水侧空间102,换热主体100还具有与水侧空间102相连通的进水通道103和出水通道104、以及与冷媒侧空间101相连通的第一冷媒通道105和第二冷媒通道106,其中水侧空间102用于供水流动,冷媒侧空间101用于供冷媒或者制冷剂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主体100在使用时一般呈竖向延伸的立式布置,此时进水通道103和第一冷媒通道105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100竖向下端的两侧,出水通道104和第二冷媒通道106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100竖向上端的两侧;换热主体100的水侧空间102包括位于竖向下部的分配区、位于竖向上部的汇流区、以及位于分配区与汇流区之间的换热区,水侧空间102对应分配区内设置有若干与进水通道103相连通的分配通道、对应换热区内设置有若干换热通道、对应汇流区内设置有若干与出水通道104相连通的汇流通道;水侧空间102内还构造设置有直接连通进水通道103和出水通道104的排污通道107,该排污通道107包括由进水通道103向第一冷媒通道105延伸并绕过第一冷凝通道的第一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相连通且位于换热区外侧并由竖向下端向竖向上端延伸的第二通道,该排污通道107与所有分流通道相连通且与至少一条汇流通道相连通;如此当颗粒物或者污垢在换热主体100的竖向下端出现沉积时,能够被排污通道107中的水流带走并从换热器的水侧出口流出,从而避免了颗粒物或者污垢在底部的沉积,从而避免了底部出现水的滞留和结冰的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排污通道107还与换热区的至少一条换热通道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排污通道107优选为流通截面相同的直通通道,如此能够便于水中的颗粒物或者污垢的流动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主体100为由若干矩形结构的第一热交换板1和第二热交换板2依次交替堆叠而成的长方体结构,进水通道103、出水通道104、第一冷媒通道105和第二冷媒通道106分别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100的四个拐角处,优选进水通道103和出水通道104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100的竖向长边两端,第一、第二热交换板2均对应其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构成进水通道103、第一冷媒通道105、第二冷媒通道106和出水通道104的第一角孔11、第二角孔12、第三角孔13和第四角孔14。
如图3所示,对应配合构成水侧空间102一侧的第一热交换板1板面上对应分流区设置有若干分配槽道15、对应换热区设置有若干换热槽道16、对应汇流区设置有若干汇流槽道17,同时第一换热板的板面上还构造设置有直接连通第一角孔11和第四角孔14的连通槽道18,该连通槽道18为先沿着板体下端的短边边沿由第一角孔11向第二角孔12延伸并由第二角孔12的内侧绕过第二角孔12至板体的长边边缘、然后沿着板体长边边沿延伸的凹槽或者凹坑结构,第一热交换板1上的连通槽道18与所有的分配槽道15均相连通且与至少一条汇流槽道17相连通,优选连通槽道18与至少一条换热槽道16相连通;如此第一热交换板1上的连通槽道18与第二热交换板2的板面配合形成排污通道107。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第二热交换板2的板面上也可以对应第一热交换板1上的连通槽道18同向延伸的配合槽道,如此第二热交换板2上的配合槽道与第一热交换板1的连通槽道18配合形成容积更大的排污通道107,如此达到更好的排污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上述的换热板组,如此换热器具备上述换热板组的所有优点;换热器将进水通道103下置的立式放置时,水侧空间102中的颗粒物或者污垢会沉积在换热器底部的排污通道107内,如此当进水通道103进水时,沉积的颗粒物或者污垢能够方便的随着排污通道107内的水流流动以通过出水通道104排出,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堵塞,从而避免换热器底部出现水的滞留和结冰的问题,保证了换热器可靠稳定的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板组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水侧空间内构造直接连通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排污通道,同时换热板组呈立式布置且进水通道位于换热板组下部,如此水侧空间内水中的颗粒和水垢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向底部的排污通道的第一通道内汇集并随着排污通道内流动的水流排入出水通道内,如此避免了底部出现水的滞留和结冰的问题,有效保证了换热板组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上述换热板组的换热器,兼具了换热板组的优点,能够保证换热器稳定、高效地运行。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包括换热主体,所述换热主体由至少三块依次交替布置的第一热交换板和第二热交换板堆叠配合而成且每块热交换板均为具有脊部和槽部的波纹板结构,所述换热主体对应相邻的热交换板之间通过相对的脊部和槽部相互支撑并通过焊接相连以配合形成有呈交替布置的冷媒侧空间和水侧空间,同时所述换热主体还具有与水侧空间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以及与冷媒侧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主体呈竖向延伸的立式布置,此时所述进水通道和第一冷媒通道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竖向下端的两侧,出水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竖向上端的两侧;
所述换热主体的水侧空间包括位于竖向下部的分流区、位于竖向上部的汇流区、以及位于分流区与汇流区之间的换热区,所述分流区内构造设置有若干与进水通道相连通的分流通道,所述汇流区内构造设置有若干与出水通道相连通的汇流通道,所述换热区内构造设置有若干换热通道;
所述水侧空间内还构造设置有直接连通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包括由进水通道向第一冷媒通道延伸并绕过第一冷凝通道的第一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相连通且位于换热区外侧并由竖向下端向竖向上端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与所有分流通道相连通且与至少一条汇流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通道与至少一条换热通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通道为流通截面积相同的直通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主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分别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的四个拐角处且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对应布置在换热主体的长边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其特征在于,对应构成所述水侧空间的所述第一热交换板的板面对应分流区、换热区和汇流区分别设置有若干分配槽道、换热槽道和汇流槽,所述第一热交换板对应其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用于构成进水通道、第一冷凝通道、第二冷凝通道和出水通道的第一角孔、第二角孔、第三角孔和第四角孔;
所述第一热交换板上还设置有直接连通第一角孔和第四角孔的连通槽道,所述连通槽道为先沿着板体短边边沿由第一角孔向第二角孔延伸并由第二角孔的内侧绕过第二角孔至板体长边边缘、然后沿着板体长边边沿延伸的凹槽或者凹坑结构,所述连通槽道与所有分配槽道相连通且与至少一条汇流槽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热交换板上的连通槽道与第二热交换板的板面配合形成排污通道。
6.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组。
CN202320759226.4U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及具有该板组的换热器 Active CN219531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9226.4U CN219531787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及具有该板组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9226.4U CN219531787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及具有该板组的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1787U true CN219531787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1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9226.4U Active CN219531787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及具有该板组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1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12429U (zh)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9531787U (zh) 一种防止淤积的换热板组及具有该板组的换热器
CN101089536A (zh) 冷凝器
CN113776185A (zh) 中间接水盘及分段式蒸发器
CN203678088U (zh) 带有排污功能的y型过滤器
CN103017577A (zh) 设置疏导结构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管式换热装置
CN111744268A (zh) 一种井下供水管路过滤装置
CN109458853A (zh) 一种带有u型气液分离结构的冷凝换热器
CN201811614U (zh) 一种自清洗型换热器
CN203011203U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
CN210441667U (zh) 一种立式高炉冲渣水多通道多流程换热器
CN103063063B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
CN202141364U (zh) 一种污水箱式换热器
CN208333158U (zh) 利用天然气余冷的立式直接接触换热设备
CN208124961U (zh) 一种具有除污功能的板式换热器
CN208091274U (zh) 一种耐用的钛换热器
CN107436107B (zh) 换热管、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177100U (zh) 一种防堵塞的冲洗板式换热器
CN111895824A (zh) 具有易拆装清洗组件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CN216790970U (zh) 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冷却的反冲系统
CN106196731B (zh) 热泵机组及使用该热泵机组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
CN103033073B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管式疏导型换热方法
CN214892846U (zh) 一种新型板翅式换热器
CN203810982U (zh) 一种设有内置流道分离结构的非清洁水疏导式换热装置
CN207527878U (zh)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除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