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9536A - 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9536A
CN101089536A CNA2007101091173A CN200710109117A CN101089536A CN 101089536 A CN101089536 A CN 101089536A CN A2007101091173 A CNA2007101091173 A CN A2007101091173A CN 200710109117 A CN200710109117 A CN 200710109117A CN 101089536 A CN101089536 A CN 101089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ondensate
exchanger plate
heat
clearance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91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崎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enesys Inc
Original Assignee
Xenesy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enesys Inc filed Critical Xenesy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89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9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9/00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F28B9/08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collecting and remov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1/00Condensers in which the steam or vapour is separate from the cooling medium by walls, e.g. surface condenser
    • F28B1/02Condensers in which the steam or vapour is separate from the cooling medium by walls, e.g. surface condenser using water or other liquid as the cooling med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Abstract

一种具有堆叠的热交换板的冷凝器,在热交换板之间交错地提供第一和第二间隙口。每个板都具有带有组合形成V形的沟槽和孔以排出冷凝物的传热区。该部件在板的后表面的孔周围形成管状凸起,并且在板的前表面的孔周围形成舌形凸起。冷凝器具有以堆叠方向直线通过热交换板的连续通道。通道使得在第一间隙口生成的冷凝物以热交换板的堆叠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板式换热器的冷凝器,其中多个热交换板被组装为一个整体,并且特别地涉及这样一个冷凝器,可快速去除板上产生的冷凝物以确保气态流体的热交换和冷凝的有效进行。
背景技术
涉及用于梯度发电、热电厂、化学工厂、食品工程工厂、制冷机以及热泵的冷凝器,其目的在于在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之间产生热交换,将高温流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已知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冷凝器,如多管冷凝器、板式冷凝器或螺旋冷凝器。这样的冷凝器也用于从海水提取淡水的设备(脱盐设备)中,从而将海水蒸发的蒸汽冷凝以在冷凝器中得到淡水。
在冷凝器中,低温流体的温度由于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通过传热区的热交换而升高,同时通过独立通道的高温流体被冷凝为冷凝物。冷凝物一般通过位于上述通道下侧的高温流体出口被排出。但是,通过冷凝生成的冷凝物沿冷凝器直接向下流动,导致向冷凝器下侧流动的冷凝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向下流动的冷凝物可能以层状遍布传热区的表面,从而妨碍了气态高温流体与传热区之间流畅的热交换,从而降低了冷凝效率。
特别地,用作冷凝器的板式热交换器具有多板结构,其中多个板彼此平行堆叠,这样就在板之间的间隙交错地提供了高温流体通道和低温流体通道,因此通过这些板在流体之间形成热交换。这些位于板之间以形成流体通道的间隙相对较小,导致可能不能确保冷凝物的流畅排出。冷凝物在冷凝器中的滞留对于气态高温流体与板之间的热交换具有负面影响。
最近提出了一种冷凝器,使用在板式热交换器中以较小距离放置的板式传热区并且具有改进的传热区结构以流畅地排出冷凝物。日本待审专利2000-346583公开了一种冷凝器的实施例,其中传热区位于其表面,具有多个沟槽以加强冷凝物的排出性能。
这样一个常规的冷凝器包括具有传热区的板,每个区都具有以沟槽形式、倾斜方向位于板式传热区上的冷凝物排出槽,以及沟槽形式的冷凝通道区域从而在传热区的中央纵向延伸并与上述冷凝物排出槽相通。通过冷凝在传热区表面生成并向下流动的冷凝物被冷凝物排出槽收集并接着被汇集在冷凝物通道区域,因此使得冷凝物沿冷凝物通道区域向冷凝器的排出口流动。可能有效地防止冷凝物滞留在传热区的表面,加强气态高温流体与传热区之间的接触效率并且通过传热区改善从高温流体至低温流体的热交换,因此提高气态高温流体的冷凝效率。
常规的冷凝器的结构如日本待审专利2000-346583所述,设法使用沟槽或槽口以快速地从传热区表面去除冷凝物。但是,常规的冷凝器与之前所述的现有的冷凝器的排出系统没有显著区别,冷凝物都是向下流至传热区的下侧并接着从冷凝器排出。更具体地,冷凝物的排出口的一定形状可能导致冷凝物滞留在通道的下侧以至妨碍了传热区表面与气态高温流体在传热区下侧之间的适当接触。冷凝物从传热区表面通过沟槽或槽口向下的缓慢流动可能溢出沟槽或槽口从而以层状遍布传热区的表面。这也引发了传热区表面与气态流体之间的接触阻碍的问题。
如果可能防止冷凝物向下流动同时遍布在传热区表面,就可以在气态热交换流体与板之间增加有效接触面以提高冷凝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其包括分布在板上预定区域的多个孔,以从板之间的间隙迅速排出产生于板表面的冷凝物,从而防止了由于冷凝物在冷凝器内的滞留引起的热交换率的降低,并且确保了气态热交换流体与板表面之间的有效接触以提供较高冷凝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冷凝器包括多个热交换板,每个都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热交换板被组装为一个堆叠状态的整体,其中相邻的两个热交换板的表面在一个共同的表面彼此相对从而在热交换板之间以其堆叠方向的交错地提供了第一和第二间隙口,每个第一间隙口被一对相邻的两个热交换板的第一表面所限定,并且每个第二间隙口被另一对相邻的热交换板的第二表面所限定,热交换在通过第一间隙口的第一热交换流体与通过第二间隙口的第二热交换流体之间进行,通过热交换板将被导入的第一热交换流体从气态变为液态,其中:每个热交换板至少部分具有带有预定不规则样式的传热区,传热区具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接触的相对表面,每个热交换板具有预定的结构以使热交换板堆叠的相邻板在传热区的一部分和热交换板的外围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彼此接触,从而在热交换板之间交错地提供第一和第二间隙口;每个热交换板的传热区具有多个冷凝物排出槽和多个冷凝物排出孔,冷凝物排出槽形成于热交换板上从而连续地以倾斜方向、以预定距离、以相对于第一热交换流体在第一间隙口向下流动的方向以预定角度延伸,并且每个冷凝物排出孔形成于冷凝物排出槽的交点;传热区具有形成于热交换板的第二表面之上的多个管状凸起以及形成于热交换板的第一表面之上的多个舌形凸起,每个管状凸起在热交换板的第二表面从传热区的一部分突起,限定了冷凝物排出孔,并且每个舌形凸起在热交换板的第一表面从传热区的一部分突起,在与管状凸起相反的方向上限定了冷凝物排出孔;将热交换板组装为一个整体导致热交换板的管状凸起与相邻的热交换板的相应管状凸起以管道的方式连接,从而一方面在冷凝物排出口与第二间隙口之间提供了一种非连通状态,并且热交换板的舌形凸起与相邻的热交换板的相应舌形凸起以槽的方式连接,从而另一方面在冷凝物排出孔与第一间隙口之间提供了一种连通状态,因此形成了以堆叠方向直线通过热交换板的连续通道,包括冷凝物排出孔,仅与第一间隙口连通,连续通道使得产生于第一间隙口的冷凝物以热交换板的堆叠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每个作为冷凝器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板都具有冷凝物排出槽,其收集冷凝物并促使其向下流动,以及形成于冷凝物排出槽交点的冷凝物排出孔。当这些板被彼此平行堆叠并组装为一个作为冷凝器的整体时,就形成了以堆叠方向直线通过热交换板的连续通道,包括冷凝物排出孔,仅与第一间隙口连通但不与第二间隙口连通。该连续通道与冷凝器的外侧连通。当操作冷凝器时,通过热交换产生于板表面的冷凝物被冷凝物排出槽收集并且接着流入冷凝物排出孔,从而使得冷凝物穿过包括冷凝物排出孔的连续通道被迅速排出至下一个单元而不会流至冷凝器的下侧。因此就可能降低向下移动至冷凝器下侧的冷凝物的数量,因此防止冷凝物以层状遍布在板表面。因此,板的主要部分可作为气态热交换流体的有效传热区域。因此可提高板与气态热交换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率以提高冷凝效率,从而提供一种高性能的冷凝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冷凝器进一步包括:盒形的壳体,该壳体覆盖被组装为整体的热交换板的外侧,确保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在各自的第一和第二间隙口内的独立流动状态,并且防止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向外泄漏;该壳体在面对容纳于壳体内的热交换板的冷凝物排出口的位置具有多个冷凝物排出孔,从而与冷凝物排出口连通,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将冷凝物排出孔与外界封闭的顶盖,从而使得顶盖内侧与冷凝物排出孔连通,顶盖被连接于外部管线以回收冷凝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壳体在面对容纳于壳体内的热交换板的冷凝物排出口的位置具有多个冷凝物排出孔从而与冷凝物排出孔连通。壳体具有与冷凝物排出孔连通并且连接于外部管线以回收冷凝物的顶盖。因此,到达冷凝物排出口的冷凝物以最短距离被直接引至壳体的外侧从而被流畅地排出而不引起冷凝物的滞留。此外,可能有效地回收流出冷凝物排出孔的冷凝物以及逸出顶盖的蒸汽,因此以适当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将回收的冷凝物和蒸汽供应至下一个单元。冷凝效率因此可被进一步提高而不会对冷凝器内的冷凝进程施加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前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后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右侧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热交换板的前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热交换板的冷凝物排出口的放大前视图;
图6为如图5所示的热交换板的冷凝物排出口的放大后视图;
图7为图5沿直线VII-VII的截面图;
图8为图5沿直线VIII-VIII的截面图;
图9示出将热交换板彼此堆叠以制造本发明的冷凝器的步骤;并且图10示出堆叠步骤,其中热交换板进一步被置于如图9所示的一套堆叠的热交换板之上。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结合附图1-10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详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本发明为用于实施例中的脱盐设备的冷凝器。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前视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后视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右侧视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热交换板的前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热交换板的冷凝物排出口的放大前视图;图6为如图5所示的热交换板的冷凝物排出口的放大后视图;图7为图5沿直线VII-VII的截面图;图8为图5沿直线VIII-VIII的截面图;图9示出将热交换板彼此堆叠以制造本发明的冷凝器的步骤;并且
图10示出堆叠步骤,其中热交换板进一步被置于如图9所示的一套堆叠的热交换板之上。
如这些附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凝器1作为脱盐设备的一个结构部件。冷凝器由通过导管连接于作为脱盐设备的另一个结构部件的闪蒸器(未示出)的减压容器的盒形壳体20,以及以整体状态容纳于壳体20内的多个热交换板10构成。至于在板之间提供的间隙口,一方面交错地提供了以第一热交换流体形式从蒸发器供应的蒸汽通过的第一间隙口51,另一方面交错地提供了作为第二热交换流体的冷却水通过的第二间隙口52,从而通过热交换板10借助蒸汽与冷却水之间的热交换将被供应的蒸汽冷凝。
每个热交换板都为矩形金属薄片压制成型的板,在其中央具有一个或多个具有不规则样式的传热区11,并且在环绕传热区11的板的外围部分具有凸缘12。
上述传热区11是一个区域,具有最优的不规则样式,因此高温热交换流体(即,第一热交换流体)与传热区11的一个表面接触并且低温热交换流体(即,第二热交换流体)与其的另一个表面接触,从而进行热交换。如图4所示,传热区11具有三个次区,并且每个次区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垂直方向的相对末端部分的开口11a、11b,从而作为第一热交换流体的入口和出口,即分别为蒸汽被供应和被排出的口。次区具有流体引导区域11c,其具有不规则样式以确保第一热交换流体的导入和排出形成于次区相对侧的开口11a、11b附近从而大致围绕各个开口11a、11b。流体引导区域11c具有形成于板表面的凸起11e从而沿从开口11a、11b延伸至主要传热区域11d的边界的曲线排列。凸起11e相对开口11a或11b被对称设置。
主要传热区域11d位于传热区11的中央,具有形成于板表面(如,第一表面)的冷凝物排出槽13从而以预定距离以倾斜方向延伸至垂直放置的热交换板10的垂线。更特别地,冷凝物排出槽13具有多对V形沟槽。此外,冷凝物排出孔14形成于冷凝物排出槽13的交点,即V形沟槽的最下端。除上述特定结构之外,主要传热区域11d具有已知的不规则样式以提供的优良的热交换性能。
传热区11在冷凝物排出槽13、冷凝物排出孔14和其它凸起和凹槽的位置相对中间垂线为对称的。此外,传热区11在开口11a、11b,流体引导区域11c以及冷凝物排出孔14的位置相对中间水平线也是对称的。当热交换板10被置于气态具有相同结构的热交换板10之上从而使其内表面彼此相对并且后者被倒置时,这些板的开口、孔以及流体引导区域11c的位置具有面对面的关系。因此,这两个板在其凸起的部分彼此接触。
如上所述,每个热交换板10的传热区11具有冷凝物排出孔14。传热区11具有多对舌形前凸起15,每对都形成于热交换板的前(即,第一)表面从而从板的排出口限定的外围部分突起,如图5所示。舌形凸起15位于上述板的排出口限定的外围部分的其它位置,而非冷凝物排出槽13与冷凝物排出孔14连通的位置。此外,上述传热区11具有多个管状后凸起16,每个都形成于热交换板的后(即,第二)表面,从而从板的排出口限定的外围部分突起,如图6所示。
凸缘12包括沿纵向向热交换板10的后侧弯曲的平整部分12a和沿横向向热交换板10的前侧弯曲从而偏离平整部分12a的凸起部分12b。当热交换板10彼此平行放置时,相邻的两个板在其平整部分12a和凸起部分12b上彼此接触。这样,两个板的非接触部分限定了与形成于板之间的第二间隙口52连通的上下开口,从而作为冷却水即第二热交换流体的入口和出口部分。这些开口的位置可选地通过改变凸缘12的平整部分12a与凸起部分12b之间的位置关系被设定。
堆叠热交换板10的步骤以这种方式进行:热交换板10被置于其它具有相同结构的热交换板10之上,这样其内表面彼此相对并且后者被倒置,并且这些板通过适当的连接方法如扩散粘结在其接触区域如相邻板10的传热区11的不规则样式的凸起处、凸缘12、形成于冷凝物排出孔14附近的舌形凸起15以及形成于其附近的后凸起16处被连接。在完成将热交换板10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步骤后,板的非连接部分之间具有空隙,第一间隙口51交错地位于板的前表面之间,并且第二间隙口52交错地位于板的后表面之间。第一间隙口51作为第一热交换流体即蒸汽流通过的通道,并且第二间隙口52作为第二热交换流体即冷却水通过的通道。以此方式连接的一套板被固定于壳体20内以提供冷凝器1。
在彼此连接的一套热交换板10内,具有隔离冷凝物排出孔14内侧的功能的相邻两个板之一的管状后凸起16与第二间隙口52内另一个板的相应的管状后凸起16接触并且这些凸起彼此连接从而在冷凝物排出孔14与第二间隙口52之间提供非连通状态。相邻两个板之一的舌形前凸起15与第一间隙口51内另一个板的相应的舌形前凸起16接触并且这些凸起以沟槽的方式彼此连接从而在冷凝物排出孔14与第一间隙口51之间提供连通状态。以堆叠方向直线穿过热交换板的连续通道包括冷凝物排出孔14并且仅与第一间隙口51连通。因此,连续通道使得第一间隙口51内产生的冷凝物沿热交换板的堆叠方向移动。
上述壳体20包括可包围彼此连接的热交换板10的尺寸大小的金属盒。壳体20在一侧壁上具有连接于上下开口11a、11b的蒸汽入口/出口21、22,如图4所示,与彼此平行连接的板之间的第一间隙口51连接。此外,壳体20在其上壁具有连接于与彼此平行连接的板之间的第二间隙口52连接的上开口的冷却水排出口23,并且在其下壁具有连接于与板之间的第二间隙口52连接的下开口的冷却水供应口24。除这些开口21、22,以及用于热交换流体的排出口23和供应口24外,壳体20还具有以可靠方式将各个间隙口51、52与外界隔离的密封结构。壳体20内部具有带有凸起部件的固定装置,其以预定间隔设置从而被插入彼此连接的热交换板10的凸缘12之间。热交换板10被容纳于壳体20内,这样固定装置的凸起部件被插入上述容纳它们的空间内。因此,第一间隙口51和第二间隙口52在壳体20内彼此被完全隔离而彼此不连通。
盒形的入口顶盖27被安装于壳体20的侧壁的上部的外表面从而覆盖入口21并将其与外界隔绝,如图1所示。同样为盒形的出口顶盖28被安装于壳体20的侧壁的下部的外表面从而覆盖出口22并将其与外界隔绝。供应蒸汽的管道连接于入口顶盖27并且排出冷凝物的管道与出口顶盖28连接。
如图2所示,壳体20在与上述侧壁相对的侧壁上具有排出口25,其在冷凝物排出孔14的延长线的位置上与热交换板10的冷凝物排出孔14连通。半圆的管状顶盖26被安装于上述侧壁的外表面从而覆盖排出口25。这些顶盖26连接于外部管道。从冷凝物排出孔14流至排出口25的冷凝物被顶盖26收集并随后被供应给位于冷凝器1下游的下一单元如辅助冷凝单元和容器。
现在,下面要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器的板之间的热交换流体的流动。粗略的说,通过蒸发器蒸发得到的不含盐分的蒸汽经受由分离器将悬浮液体(雾)去除的去除步骤,然后被供应到冷凝器1。该蒸汽通过传热区11与作为第二热交换流体的冷却水即直接采用具有较低温度的海水进行热交换以被冷却,导致蒸汽的传热区11的表面凝结为水珠。
冷凝器1的壳体20内造成的现象下面将会详述。气态的高温蒸汽作为第一热交换流体从壳体20的外部通过入口顶盖27和壳体20的上侧的入口被导入其内部,接着通过各个热交换板10的开口11a流入第一间隙口51。另一方面,蒸汽冷凝得到的冷凝物从第一间隙口51通过热交换板10的开口11b,接着通过开口22和壳体20下侧的出口顶盖以被排至壳体20的外部。
关于穿过板邻近上述第一间隙口51的第二间隙口52,作为第二热交换流体的冷却水从壳体20的外部通过位于壳体20下侧的供应口24被导入壳体20并且接着通过位于板下侧的开口22被供应至第二间隙口52。完成热交换后,冷却水流过板上侧的连接于第二间隙口52的开口,通过上排出口23被排出壳体20外。更特别地,各个热交换流体交错地在热交换板10之间的各个第一和第二间隙口内流动,从而提供了热交换流体彼此以相反方向流动的对流系统。
在第一间隙口51内,蒸汽通过板的上开口11a流入传热区11之间的空间并且在第一间隙口51内与传热区11的表面接触。通过传热区11的蒸汽与冷却水之间的热交换在传热区11的整个区域完成并且蒸汽被冷却以进行蒸汽的冷凝,导致冷凝物产生于传热区11的表面。生成的冷凝物沿传热区11的表面向下流动并且流入相邻的冷凝物排出槽13。冷凝物沿冷凝物排出槽13向下流至冷凝物排出孔14。到达各个冷凝物排出孔14的冷凝物穿过冷凝物排出孔14从而以板的堆叠方向沿舌形前凸起15和管状后凸起16移动,并且穿过排出口25从而最终到达顶盖26。冷凝物因此被排出冷凝器1的外部以被供应至下一个单元。
在传热区11上生成的冷凝物可直接被排出冷凝器1的外部从而避免在传热区11的不同区域产生的足量的冷凝物在第一间隙口51内向下流动以至冷凝物大量滞留在第一间隙口51的下侧这种不良状况。因此,可能避免冷凝物以层状遍布传热区11的下侧的热交换板10的表面,特别是第一间隙口51。蒸汽与板表面之间的广泛接触可被确保,促使有效的冷凝进行。
蒸汽的一部分与冷凝物通过冷凝物排出孔14一起到达排出口25,导致部分蒸汽与冷凝物一起从冷凝器1的排出口25通过顶盖26排出。但是,这样的一部分蒸汽可通过借助导管连接于顶盖26的辅助冷凝单元被适当冷凝,这样就没问题了。
在第一间隙口51的下侧,冷凝后的冷凝物沿传热区11以水珠形式向下流动,而不进入冷凝物排出槽13和冷凝物排出孔14,并且流畅地进入下开口11b,从而通过出口22和出口顶盖28流畅地排出冷凝器1。已经从冷凝器1通过出口顶盖28和顶盖26排出的冷凝物一次性被容器收集。保留的预定量淡水可被供应至外部以供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凝器,每个热交换板10具有收集冷凝物并促使其向下流的冷凝物排出槽13,以及在冷凝物排出槽13的交点形成的冷凝物排出孔14。当这些板彼此平行堆叠并且被组装为一个整体作为冷凝器,提供了以其堆叠方向直线穿过热交换板的连续通道,包括排出孔14,仅与第一间隙口51连通但不与第二间隙口52连通。连续通道与冷凝器1的外部连通。当冷凝器工作时,通过热交换在板表面生成的冷凝物被冷凝物排出槽13收集并接着流入冷凝物排出孔14,导致冷凝物流过包括冷凝物排出孔14的连续通道以被迅速排至下一个单元而非流至冷凝器1的下侧。因此可能减少向下流至冷凝器1下侧的冷凝物的数量,因此防止冷凝物以层状遍布在板表面。因此,板的大部分作为气态热交换流体的有效传热区域。因此可提高板与气态热交换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率从而根据冷凝效率,提供高性能的冷凝器。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凝器可具有除冷凝物排出槽13以及形成于热交换板10的传热区上的冷凝物排出孔14之外的任何适宜的结构,只要能直接排出冷凝物即可。热交换板10的凸缘12的形状,开口11a、11b的存在,其位置,以及壳体20内开口的位置都可相应做出改变,这样热交换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相对壳体20内板的位置的适当关系可根据冷凝器的预期使用来提供。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冷凝器中,每个热交换板10具有多对舌形前凸起15,每对都形成于热交换板的前(即,第一)表面上从而从板的排出孔限定的外围部分突起,如图5所示,因此一种类型的板就能够构成冷凝器,只要把另一张板倒置即可。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这个实施例。更特别地,可采用提供上述连接板的相同结构的两种类型的板,而非将另一张板倒置,因此同一类型的板被交错地使用。在这种改进中,单个的舌形前凸起15可以仅形成于冷凝物排出孔14的下侧。这样,不仅可能在冷凝物排出槽13,而且可以在冷凝物排出孔14内容纳冷凝物,从而提高了冷凝物从板表面的可移走率。

Claims (2)

1、一种冷凝器,包括多个热交换板,每个都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表面,所述热交换板被组装为一个堆叠状态的整体,其中所述热交换板的相邻的两个板的表面在一个共同的表面彼此相对从而在热交换板之间以其堆叠方向交错地提供了第一和第二间隙口,每个第一间隙口被一对相邻的两个热交换板的第一表面所限定,并且每个第二间隙口被另一对相邻的热交换板的第二表面所限定,热交换在通过第一间隙口的第一热交换流体与通过第二间隙口的第二热交换流体之间进行,通过热交换板将第一热交换流体被导入的气态转换为液态,其中:
每个所述热交换板至少部分具有带有预定不规则样式的传热区,所述传热区具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接触的相对表面,每个所述热交换板具有预定的结构以使热交换板堆叠的相邻板在传热区的一部分和热交换板的外围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彼此接触,从而在热交换板之间交错地提供所述第一和第二间隙口;
每个所述热交换板的所述传热区具有多个冷凝物排出槽和多个冷凝物排出口,所述冷凝物排出槽形成于热交换板上从而连续地以倾斜方向、以预定距离、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体在所述第一间隙口向下流动的方向以预定角度延伸,并且每个所述冷凝物排出口形成于冷凝物排出槽的交点;
所述传热区具有形成于热交换板的第二表面之上的多个管状凸起以及形成于热交换板的第一表面之上的多个舌形突起,每个所述管状凸起在热交换板的第二表面从传热区的一部分突起,限定了冷凝物排出孔,并且每个所述舌形凸起在热交换板的第一表面从传热区的所述一部分突起,在与管状凸起相反的方向上限定了冷凝物排出孔;和
将热交换板组装为一个整体导致热交换板的管状凸起与相邻的热交换板的相应管状凸起以管道的方式连接,从而一方面在冷凝物排出孔与第二间隙口之间提供了一种非连通状态,并且热交换板的舌形凸起与相邻的热交换板的相应舌形凸起以槽的方式连接,从而另一方面在冷凝物排出口与第一间隙口之间提供了一种连通状态,因此形成了以堆叠方向直线通过热交换板的连续通道,包括冷凝物排出孔,仅与第一间隙口连通,所述连续通道使得产生于第一间隙口的冷凝物以热交换板的堆叠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还包括:
盒形的壳体,所述壳体覆盖被组装为整体的所述热交换板的外侧,确保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在各自的第一和第二间隙口内的独立流动状态,并且防止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向外泄漏;
所述壳体在面对容纳于壳体内的热交换板的冷凝物排出孔的位置具有多个冷凝物排出口,从而与冷凝物排出孔连通,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将冷凝物排出口与外界封闭的顶盖,从而使得顶盖内侧与冷凝物排出口连通,所述顶盖被连接于外部管线以回收冷凝物。
CNA2007101091173A 2006-06-12 2007-06-12 冷凝器 Pending CN1010895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2199A JP2007333231A (ja) 2006-06-12 2006-06-12 凝縮器
JP2006162199 2006-06-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9536A true CN101089536A (zh) 2007-12-19

Family

ID=38512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091173A Pending CN101089536A (zh) 2006-06-12 2007-06-12 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867942A2 (zh)
JP (1) JP2007333231A (zh)
KR (1) KR20070118559A (zh)
CN (1) CN10108953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4773A (zh) * 2014-05-15 2014-11-19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用于水冷式垂直冷凝管外的除液装置
CN104154769A (zh) * 2014-05-15 2014-11-19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具备自动除液功能的板式冷凝器
CN105486149A (zh) * 2016-01-15 2016-04-13 江苏乐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段中间并联冷凝板式换热器板片
CN109868482A (zh) * 2019-03-11 2019-06-11 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冲孔钢带的制备系统和方法
CN111457753A (zh) * 2020-03-31 2020-07-2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可中间排液的板式冷凝器
CN114341583A (zh) * 2019-09-13 2022-04-12 阿法拉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液体进料的板式热交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87850B1 (ko) * 2017-11-03 2019-06-11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사공간을 삭제한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인쇄기판형 열교환기
CN114777324B (zh) * 2022-04-12 2023-12-26 安徽美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凝管的辅助安装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4773A (zh) * 2014-05-15 2014-11-19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用于水冷式垂直冷凝管外的除液装置
CN104154769A (zh) * 2014-05-15 2014-11-19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具备自动除液功能的板式冷凝器
CN104154773B (zh) * 2014-05-15 2016-04-06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用于水冷式垂直冷凝管外的除液装置
CN104154769B (zh) * 2014-05-15 2016-04-06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具备自动除液功能的板式冷凝器
CN105486149A (zh) * 2016-01-15 2016-04-13 江苏乐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段中间并联冷凝板式换热器板片
CN109868482A (zh) * 2019-03-11 2019-06-11 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冲孔钢带的制备系统和方法
CN114341583A (zh) * 2019-09-13 2022-04-12 阿法拉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液体进料的板式热交换器
CN114341583B (zh) * 2019-09-13 2023-12-29 阿法拉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液体进料的板式热交换器
CN111457753A (zh) * 2020-03-31 2020-07-2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可中间排液的板式冷凝器
CN111457753B (zh) * 2020-03-31 2021-11-09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可中间排液的板式冷凝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118559A (ko) 2007-12-17
JP2007333231A (ja) 2007-12-27
EP1867942A2 (en) 200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9536A (zh) 冷凝器
US7472563B2 (en) Submerged evaporator with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CN203405106U (zh)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热泵装置
CN103261827B (zh) 热交换器
US9188393B2 (en) Multistage pressure condenser and steam turbine plant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04197563B (zh) 一种制冷装置
CN211120164U (zh) 一种蛇形导流管蓄冰槽
US6336343B1 (en) Two-stage absorption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CN101627276B (zh) 冷凝器
CN109458853A (zh) 一种带有u型气液分离结构的冷凝换热器
CN208443234U (zh) 一种多级分配板式换热器
CN110260694A (zh) 板程分流式板式换热器
KR101969500B1 (ko) 불순물 제거를 위한 드레인 공간부를 갖는 플레이트형 열교환기
CN204240849U (zh) 真空高效冷凝器
CN107083460A (zh) 一种箱体结构的高炉冲渣水换热装置
CN208333158U (zh) 利用天然气余冷的立式直接接触换热设备
CN212645408U (zh) 一种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
CN114322596B (zh) 微通道热交换板及自主分液的模块化板式微通道冷凝器
CN219037714U (zh) 换热器
CN214307693U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4120898U (zh) 一种扁管蒸发冷凝换热器
CN108489299A (zh) 利用天然气余冷的立式直接接触换热设备
SU1035398A1 (ru)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219976818U (zh) 一种热虹吸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S63143486A (ja) 凝縮蒸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