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9792U - 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9792U
CN219529792U CN202320691136.6U CN202320691136U CN219529792U CN 219529792 U CN219529792 U CN 219529792U CN 202320691136 U CN202320691136 U CN 202320691136U CN 219529792 U CN219529792 U CN 219529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lubricating oil
power takeoff
cov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11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治波
韦博
刘伟锋
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Fast Auto Driv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Fast Auto Driv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Fast Auto Driv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Fast Auto Driv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11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9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9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9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属于取力器结构领域。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包括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取力器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端设有取力器壳体,另一端设有取力器盖,取力器壳体和取力器盖扣合为一体;所述二轴的两侧连接端各设有二轴后轴承和二轴前轴承,二轴后轴承处设有二轴后轴承盖,二轴前轴承处设有二轴前轴承盖;所述输出轴的两侧连接端各设有输出轴后轴承和输出轴前轴承,输出轴后轴承处设有输出轴后轴承盖,输出轴前轴承处设有输出轴前轴承盖;所述取力器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取力器内轴承和相关零部件的充分润滑,避免了因润滑不到位而引起的部分零件的早期损坏等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力器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
背景技术
随着前取力器市场的日益壮大,对前取力器的使用性能有了更高的需要。目前消防车等车主要使用的前取力器在售后中经常出现输出轴两端轴承烧蚀导致前取力器发生故障的情况。前取力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前取力器的动力传递路线为:输入轴1→输入齿轮5→二轴滑移齿轮6→二轴15→二轴齿轮16→输出轴齿轮13→输出轴8→法兰盘9。然而,受前取力器自身结构的制约,其输出轴后轴承10、输出轴前轴承11、输出轴齿轮13以及二轴前轴承7和二轴后轴承14均无法通过润滑油的飞溅而充分润滑,从而引起该部分零件的早期损坏等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包括由输入轴、输入齿轮、二轴滑移齿轮、二轴、二轴齿轮、输出轴齿轮、输出轴和法兰盘构成的取力器动力传递机构;
所述取力器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端设有取力器壳体,另一端设有取力器盖,取力器壳体和取力器盖扣合为一体;
所述二轴的两侧连接端各设有二轴后轴承和二轴前轴承,二轴后轴承处设有二轴后轴承盖,二轴前轴承处设有二轴前轴承盖;
所述输出轴的两侧连接端各设有输出轴后轴承和输出轴前轴承,输出轴后轴承处设有输出轴后轴承盖,输出轴前轴承处设有输出轴前轴承盖;
所述取力器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
进一步的,取力器壳体的内壁上相对的设有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取力器壳体上设有第二润滑油槽和第一润滑油孔;
所述输出轴后轴承盖上开设有第一润滑油槽;
当进行润滑时,润滑油依次经取力器壳体上的开口、第二挡板、输出轴齿轮、第二润滑油槽、第一润滑油孔和第一润滑油槽引流至输出轴后轴承的外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取力器盖上设有第三润滑油槽和第三润滑油孔;
输出轴前轴承盖上设有第五润滑油槽;
当进行润滑时,润滑油依次经取力器壳体的开口、第二挡板、输出轴齿轮的飞溅、第三润滑油槽、第三润滑油孔和第五润滑油槽引流到输出轴前轴承11的外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取力器壳体上设有第二润滑油孔;
所述二轴前轴承盖上设有第六润滑油槽;
当进行润滑时,润滑油依次经第六润滑油槽和第二润滑油孔回流到前取力器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前取力器盖上设有第四润滑油孔;
所述二轴后轴承盖上设有第四润滑油槽;
当进行润滑时,润滑油依次经第四润滑油槽和第四润滑油孔回流到前取力器腔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能够实现对取力器内轴承和相关零部件的充分润滑,避免了因润滑不到位而引起的部分零件的早期损坏等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取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取力器壳体的结构图,其中,图2(a)为内端面,图2(b)为外端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出轴后轴承盖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取力器盖的结构图,其中,图4(a)为内端面,图4(b)为外端面;
图5为输出轴前轴承盖的结构图;
图6为二轴后轴承盖的结构图;
图7为二轴前轴承盖的结构图。
其中:1-输入轴;2-输入轴轴承;3-取力器盖;4-取力器壳体;5-输入齿轮6-二轴滑移齿轮;7-二轴后轴承;8-输出轴;9-法兰盘;10-输出轴后轴承11-输出轴前轴承;12-齿轮泵;13-输出轴齿轮;14-二轴前轴承;15-二轴;16-二轴齿轮;17-输出轴后轴承盖;18-输出轴前轴承盖;19-二轴后轴承盖;20-二轴前轴承盖;b1-第一润滑油孔;b2-第一润滑油槽;c1-第二润滑油槽;c2-第三润滑油槽;e1-第二润滑油孔;e2-第六润滑油槽;g1-第三润滑油孔;g2-第五润滑油槽;h2-第四润滑油槽;h1-第四润滑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结合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特点,设计出满足前取力器产品中关键零件轴承和齿轮的润滑的结构,防止由于润滑不良导致相关的故障,进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前取力器润滑机构如图1中所示,前取力器底部的润滑油经过齿轮泵12的作用从取力器壳体4图2上的最高处的开口a雨淋式落下,对输出轴齿轮13润滑,经过输出轴齿轮13的旋转对润滑油进行发散而润滑相关零部件。但由于从开口a雨淋式的润滑油下落速度快,同时润滑油没有充分散开,并不能很好的润滑到前取力器总成两侧的零件,所以本实用新型在取力器壳体4上设有第二挡板f和第一挡板d。第二挡板f和第一挡板d既能缓解润滑油下降的速度,又能将润滑油充分的散开,使得前取力器腔体内的零件都能得到表面上的润滑。但此时,二轴后轴承7、二轴前轴承14、输出轴后轴承10和输出轴前轴承11都是镶砌在取力器壳体4或前取力器盖3内的,不能得到充分的润滑。
为了对输出轴后轴承10进行充分的润滑,本实用新型在取力器壳体4上设有第二润滑油槽c1和b1第一润滑油孔b1。第二润滑油槽c1具有存油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导向作用。输出轴后轴承盖17图3上设有b2第一润滑油槽b2。所以输出轴后轴承10的润滑油路为:取力器壳体4的开口a→第二挡板f和输出轴齿轮13的飞溅→第二润滑油槽c1→b1第一润滑油孔b1→后轴承盖上的b2第一润滑油槽b2,此时将润滑油从前取力器腔体内引流到输出轴后轴承10的外端面,给输出轴后轴承10以充分的润滑。
为了对输出轴前轴承11进行充分的润滑,本实用新型在前取力器盖3图4上设有c2第三润滑油槽c2和g1第三润滑油孔g1。c2第三润滑油槽c2具有存油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导向作用。输出轴前轴承盖18图5上设有g2第五润滑油槽g2。所以对输出轴前轴承11的润滑油路为:取力器壳体4的开口a→第二挡板f和输出轴齿轮13的飞溅→c2第三润滑油槽c2→g1第三润滑油孔g1→前轴承盖上的g2第五润滑油槽g2,此时将润滑油从前取力器腔体内引流到输出轴前轴承11的外端面,给输出轴前轴承11以充分的润滑。
为了对二轴后轴承7进行充分的润滑,本实用新型在取力器壳体4上设有e1第二润滑油孔e1。二轴后轴承盖19图6上设有e2第六润滑油槽e2。润滑油通过e2第六润滑油槽e2和e1第二润滑油孔e1回流到前取力器腔体内,此时二轴后轴承7后端面的润滑油可自由流动,给二轴后轴承7以充分的润滑。
为了对二轴后轴承14进行充分的润滑,本实用新型在前取力器盖3上设有h1第四润滑油孔h1。二轴前轴承盖20图7上设有h2第四润滑油槽h2。润滑油通过h2第四润滑油槽h2和h1第四润滑油孔h1回流到前取力器腔体内,此时二轴后轴承14后端面的润滑油可自由流动,给二轴后轴承14以充分的润滑。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取力器壳体4上设计第二挡板f和第一挡板d、第二润滑油槽c1和b1第一润滑油孔b1;在前取力器盖3上设计c2第三润滑油槽c2和g1第三润滑油孔g1;在输出轴后轴承盖17上设有b2第一润滑油槽b2;输出轴前轴承盖18上设有g2第五润滑油槽g2;二轴后轴承盖19上设有e2第六润滑油槽e2以及二轴前轴承盖20上设有h2第四润滑油槽h2,完成对前取力器机构中的相关轴承的充分润滑,从而解决轴承由于润滑不良导致的相关故障。
本实用新型的前取力器的润滑油路如下:
通过齿轮泵12的作用将前取力器腔体底部的润滑油从取力器壳体4上的最高点开口a雨淋式落下,再通过在取力器壳体4上设计第二挡板f和第一挡板d、第二润滑油槽c1和b1第一润滑油孔b1;在前取力器盖3上设计c2第三润滑油槽c2和g1第三润滑油孔g1;在输出轴后轴承盖17上设有b2第一润滑油槽b2;输出轴前轴承盖18上设有g2第五润滑油槽g2;二轴后轴承盖19上设有e2第六润滑油槽e2以及二轴前轴承盖20上设有h2第四润滑油槽h2,完成对前取力器机构中的相关轴承的充分润滑,从而解决轴承由于润滑不良导致的相关故障。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输入轴(1)、输入齿轮(5)、二轴滑移齿轮(6)、二轴(15)、二轴齿轮(16)、输出轴齿轮(13)、输出轴(8)和法兰盘(9)构成的取力器动力传递机构;
所述取力器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端设有取力器壳体(4),另一端设有取力器盖(3),取力器壳体(4)和取力器盖(3)扣合为一体;
所述二轴(15)的两侧连接端各设有二轴后轴承(7)和二轴前轴承(14),二轴后轴承(7)处设有二轴后轴承盖(19),二轴前轴承(14)处设有二轴前轴承盖(20);
所述输出轴(8)的两侧连接端各设有输出轴后轴承(10)和输出轴前轴承(11),输出轴后轴承(10)处设有输出轴后轴承盖(17),输出轴前轴承(11)处设有输出轴前轴承盖(18);
所述取力器壳体(4)的顶部开设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其特征在于,取力器壳体(4)的内壁上相对的设有第二挡板(f)和第一挡板(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壳体(4)上设有第二润滑油槽(c1)和第一润滑油孔(b1);
所述输出轴后轴承盖(17)上开设有第一润滑油槽(b2);
当进行润滑时,润滑油依次经取力器壳体(4)上的开口(a)、第二挡板(f)、输出轴齿轮(13)、第二润滑油槽(c1)、第一润滑油孔(b1)和第一润滑油槽(b2)引流至输出轴后轴承(10)的外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盖(3)上设有第三润滑油槽(c2)和第三润滑油孔(g1);
输出轴前轴承盖(18)上设有第五润滑油槽(g2);
当进行润滑时,润滑油依次经取力器壳体(4)的开口(a)、第二挡板(f)、输出轴齿轮(13)的飞溅、第三润滑油槽(c2)、第三润滑油孔(g1)和第五润滑油槽(g2)引流到输出轴前轴承(11)的外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壳体(4)上设有第二润滑油孔(e1);
所述二轴后轴承盖(19)上设有第六润滑油槽(e2);
当进行润滑时,润滑油依次经第六润滑油槽(e2)和第二润滑油孔(e1)回流到前取力器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取力器盖(3)上设有第四润滑油孔(h1);
所述二轴前轴承盖(20)上设有第四润滑油槽(h2);
当进行润滑时,润滑油依次经第四润滑油槽(h2)和第四润滑油孔(h1)回流到前取力器腔体内。
CN202320691136.6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 Active CN219529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1136.6U CN219529792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1136.6U CN219529792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9792U true CN219529792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6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1136.6U Active CN219529792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9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332453Y2 (zh)
CN210290680U (zh) 变速器及其变速器壳体
AU2012201593A1 (en) Power transfer box lubrication device
CN219529792U (zh) 一种自带润滑性能的前取力器
CN104061321A (zh) 一种重型变速箱润滑系统
CN112096835A (zh) 一种变档齿轮箱内部轴承的润滑结构
CN113124141A (zh) 变速箱润滑方法
CN204025362U (zh) 新型注油滚动轴承
CN213393446U (zh) 一种变档齿轮箱内部轴承的润滑结构
CN110081150A (zh) 风电齿轮箱及其行星轮轴承润滑固定结构
GB1340593A (en) Lubrication of gearing
CN202732910U (zh) 机械式变速箱轴承润滑系统
CN212250796U (zh) 一种压缩机用具有润滑结构的曲轴
CN209671428U (zh) 带有分油槽结构的轻量化深沟球保持架
CN2802188Y (zh) 凸缘油封链
CN207554563U (zh) 一种止推片润滑结构、一种止推片与一种发动机
CN208123410U (zh) 减速器
CN216951278U (zh) 一种高密封防尘式滚动轴承
CN217029888U (zh) 一种适用多种润滑方式的减速器箱体
CN209483908U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中的针对行星轮齿面和轴承的润滑结构
CN205047811U (zh) 一种变速箱倒挡总成
CN221236755U (zh) 摩托车发动机曲轴箱的箱体润滑结构
CN220891043U (zh) 一种变速箱溢流装置以及机床
CN201215237Y (zh) 机械设备的润滑结构
CN221300059U (zh) 一种变速器主箱上中间轴前轴承强制润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