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9654U - 一种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9654U
CN219529654U CN202320446876.3U CN202320446876U CN219529654U CN 219529654 U CN219529654 U CN 219529654U CN 202320446876 U CN202320446876 U CN 202320446876U CN 219529654 U CN219529654 U CN 219529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nut
rubber element
rubber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68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俊岭
朱松
张海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ong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ong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ong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ong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68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9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9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9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动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器,包括活塞、螺杆和螺母,螺母耦合在活塞内部,螺杆能够驱动螺母移动,以带动活塞沿螺杆的轴向移动,其中,螺母与活塞的耦合部位设置有间隙,制动器还包括:橡胶元件,挤压在活塞内壁和螺母外周壁之间,并卡持于活塞或螺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器,制动器中活塞内壁与螺母外周壁之间具备间隙,该间隙内设置被螺母与活塞所挤压产生形变的橡胶元件,将活塞与螺母通过柔性连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使活塞与螺母之间不存在机械间隙,能够保持螺母与活塞的同步移动;能够在活塞受到偏转力时,减小对螺杆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器。
背景技术
制动器是具有使运动部件(或运动机械)减速、停止或保持停止状态等功能的装置。俗称刹车、闸。制动器主要由制架、制动件和操纵装置等组成。有些制动器还装有制动件间隙的自动调整装置。为了减小制动力矩和结构尺寸,制动器通常装在设备的高速轴上,但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大型设备(如矿井提升机、电梯等)则应装在靠近设备工作部分的低速轴上。
在现有的制动器中,活塞的回位由螺母提供回退的力,在设计螺母和活塞的结构时,有的会将螺母和活塞做成完全一体。摩擦片在对制动盘进行夹紧时,摩擦片会对制动盘产生制动扭矩,同时,制动盘对摩擦片产生相反扭矩,使活塞存在偏转力,螺母和活塞会传递非常大的载荷,钳体会产生偏转,而且摩擦片的偏斜等也会产生很大不均衡载荷,影响螺母所在螺杆的寿命。故需要活塞与螺母之间需要采用柔性的连接方式。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7076237B的技术方案中,公开一种采用上述的柔性的连接方式,该方案中螺母装配到活塞中间之后由一个卡簧固定,活塞中间的空隙由于加工公差等影响,螺母在轴向方向和活塞与卡簧之间是间隙配合,不可避免的机械间隙会产生响应延迟,在从释放状态切换到夹紧状态和从夹紧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时,螺母首先需要消除机械间隙,然后才能带动活塞移动;另一方面,螺母回退时与卡簧为机械接触,会产生机械冲击并产生噪音;然后在装配操作时,需要先安装螺母,再安装卡簧,装配空间比较小,存在装配困难的问题。
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7339344B的技术方案中,同样公开一种采用上述柔性的连接方式,该方案中用弹簧将螺母和活塞柔性连接在一起,然后用卡簧将弹簧固定并保持在活塞内,这种方案可以消除机械间隙,但仍存在装配空间小,卡簧装配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售后维修过程中,由于活塞孔较小,卡簧又安装在孔内,拆除卡簧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另外,该技术方案零件数量比较多,轴向和径向尺寸比较大。
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器,使得能够减小活塞在受到偏转力时对螺杆的影响。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动器,包括活塞、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母耦合在所述活塞内部,所述螺杆能够驱动所述螺母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塞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螺母与所述活塞的耦合部位设置有间隙,所述制动器还包括:橡胶元件,挤压在所述活塞内壁和所述螺母外周壁之间,并卡持于所述活塞或所述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的内壁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橡胶元件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槽沿所述活塞的轴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橡胶元件沿所述活塞的轴向上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槽沿所述活塞的轴向设置有两个以上,每个所述容置槽内均设置有所述橡胶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设置有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元件呈环形,套置在所述螺母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元件为横截面为矩形的橡胶圈。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元件为筒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外周壁有凹陷。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外周壁端部为锥形面,所述橡胶元件与所述锥形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器,制动器中活塞内壁与螺母外周壁之间具备间隙,该间隙内设置被螺母与活塞所挤压产生形变的橡胶元件,将活塞与螺母通过柔性连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使活塞与螺母之间不存在机械间隙,能够保持螺母与活塞的同步移动;能够在活塞受到偏转力时,减小对螺杆的影响;由于采用柔性连接,螺母在回退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在装配时,先将橡胶元件放置在活塞内部,再压入螺母;在维修时,用力将螺母拉出即可,装配、维修中过程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图1中容置槽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活塞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活塞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橡胶圈发生位移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橡胶圈发生位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杆;2、钳体;3、轴承组件;4、橡胶元件;5、螺母,6、活塞;7、内摩擦片;8、制动盘;9、外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一种制动器,其包括钳体2,钳体2内部设置活塞6,活塞6由螺杆1组件带动,制动时,由电机和齿轮组件或拉线等产生输入扭矩,带动螺杆1组件中的螺杆1旋转,螺杆1固定在钳体2中,螺杆1由轴承组件3提供支撑力并降低螺杆1与钳体2之间的摩擦阻力,螺杆1旋转后带动螺母5沿着活塞6轴线向前移动,进而带动活塞6移动,活塞6推动内摩擦片7和外摩擦片9向着制动盘8移动,因此需要保证活塞6和螺母5之间的同步移动,若活塞6和螺母5之间为刚性连接,在制动时,内摩擦片7和外摩擦片9会受到制动盘8的反向扭矩,进而使活塞存在偏转力,导致螺杆受损。故将活塞6和螺母5分开设置且在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但是间隙会使在制动时,螺母5带动活塞6移动时存在延时,会对驾驶员的安全产生威胁。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该制动器进一步包括橡胶元件4,橡胶元件4能够避免在制动时,能保证螺母5和活塞6的同步移动,并减小活塞6在受到偏转力时对螺杆1的影响,在螺母5与活塞6耦合部位设置间隙,并且在活塞6内壁和螺母5外周壁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橡胶元件4,橡胶元件4同时被活塞6和螺母5所挤压,并且在活塞6内壁或螺母5外周壁上设置对橡胶元件4的卡持部件,使得橡胶元件4与活塞6、橡胶元件4与螺母5之间均具备摩擦力,螺母5在沿螺杆1轴向运动时能够带动活塞6做同步移动。卡持部件不仅可以增加橡胶元件4与活塞6、橡胶元件4与螺母5之间的摩擦力,也可以对橡胶元件4进行卡持限位防止螺母5在移动过程中橡胶元件4发生偏移,具体结构可以是开设在活塞6内壁或螺母5外周壁上的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活塞6内壁上设置容置槽,容置槽可以是环形槽,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弧形槽,橡胶元件4的形状需要与环形槽的形状相匹配,容置槽在活塞6轴向上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并且每一个容置槽中均放置有橡胶元件4,多个橡胶元件4的设置能够提供多个径向载荷,径向载荷为橡胶元件4在受到螺母5与活塞6挤压所受到的压力,根据自身的弹性所产生的与上述压力相反的力,增强螺母5与活塞6之间的连接强度,使螺母5与活塞6之间保持同步移动。并且在轴向上设置多个橡胶元件4,可以减小由于活塞6与螺母5之间发生振荡而产生的噪音。
如图5和图6所示,容置槽沿活塞6的轴向上的宽度需要保证大于橡胶元件4沿活塞6的轴向上的宽度,橡胶元件4被挤压在容置槽中后,会与其中至少一个容置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保证在容置槽中仍留有移动余量,可以使螺母5在移动时,橡胶元件4会与螺母5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此时橡胶元件4会进一步发生形变,使得橡胶元件4与活塞6和螺母5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增强螺母5与活塞6之间的连接强度,使螺母5与活塞6之间保持同步移动。
橡胶元件4优先选用环形,并套至螺母5外周,环形橡胶元件4被螺母5与活塞6所挤压的同时被卡持。橡胶元件4优先选用横截面为矩形的橡胶圈,也可以横截面是其他形状的橡胶圈,横截面为矩形的橡胶圈与容置槽内的接触面积大,增强螺母5与活塞6之间的连接强度,使螺母5与活塞6之间保持同步移动。
橡胶元件4也可以是筒状结构,筒状的橡胶元件4可以直接固定在活塞6内壁或者螺母5外周壁上,橡胶元件4固定之后,直接将螺母5过盈配合进活塞6内。
进一步,如图4所示,各个容置槽的深度不同,优选地,在容置槽底部均匀设置凸起,凸起会使橡胶元件4与容置槽中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增强螺母5与活塞6之间的连接强度,使螺母5与活塞6之间保持同步移动。
进一步,在螺母5外周壁上设置凹陷,橡胶元件4在被挤压时,能够有部分进入到凹陷中,能够增加橡胶元件4与螺母5的接触面积,增强螺母5与活塞6之间的连接强度,使螺母5与活塞6之间保持同步移动。
如图7所示,螺母5外周壁上的凹陷优选为,在螺母5外周壁的端部设置锥形面,橡胶元件4部分或全部与锥形面接触,是橡胶元件4在装配后产生外大里小的变形(里外指的是活塞6的径向上,靠近活塞轴线的方向为里,远离活塞轴线的方向为外),能够增加橡胶元件4对螺母5和活塞6连接的强度,在内摩擦片7和外摩擦片9有靠近的趋势时,该趋势首先会使得橡胶元件4压缩更多,进而使得螺母5和活塞6配合更紧。螺母5圆周上开设有防转面,该防转面的长度方向与螺母5的轴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器,制动器中活塞6内壁与螺母5外周壁之间具备间隙,该间隙内设置被螺母5与活塞6所挤压产生形变的橡胶元件4,将活塞6与螺母5通过柔性连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使活塞6与螺母5之间不存在机械间隙,能够保持螺母5与活塞6的同步移动;能够在活塞6受到偏转力时,减小对螺杆1的影响;由于采用柔性连接,螺母5在回退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在装配时,先将橡胶元件4放置在活塞6内部,再压入螺母5;在维修时,用力将螺母5拉出即可,装配、维修中过程简单、易操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动器,包括活塞(6)、螺杆(1)和螺母(5),所述螺母(5)耦合在所述活塞(6)内部,所述螺杆(1)能够驱动所述螺母(5)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塞(6)沿所述螺杆(1)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螺母(5)与所述活塞(6)的耦合部位设置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还包括:橡胶元件(4),挤压在所述活塞(6)内壁和所述螺母(5)外周壁之间,并卡持于所述活塞(6)或所述螺母(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的内壁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橡胶元件(4)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沿所述活塞(6)的轴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橡胶元件(4)沿所述活塞(6)的轴向上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沿所述活塞(6)的轴向设置有两个以上,每个所述容置槽内均设置有所述橡胶元件(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设置有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元件(4)呈环形,套置在所述螺母(5)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元件(4)为横截面为矩形的橡胶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元件(4)为筒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外周壁有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外周壁端部为锥形面,所述橡胶元件(4)与所述锥形面接触。
CN202320446876.3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制动器 Active CN219529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6876.3U CN219529654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制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6876.3U CN219529654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制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9654U true CN219529654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1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6876.3U Active CN219529654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9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94428B1 (en) Linear actuator assembly
EP0890037B1 (en) Multi-disc brake actuator for vibration damping
CN108884889B (zh) 具有多个止动凸轮的轴螺母组件
CN102242785A (zh) 电动盘式制动器
CN113483038A (zh) 一种带自补偿的制动器及其制动方法
CN110410431A (zh) 调节器机构
US5219046A (en) Aircraft brake
CN219529654U (zh) 一种制动器
CN211175128U (zh) 一种全盘式制动器
CN110821981B (zh) 一种用于重型车辆的全盘式制动器
CN101839293B (zh) 一种盘式制动器的驻车机构
EP3064796B1 (en) Brake actuator
CN113531011B (zh) 一种具有制动力自动补偿功能的驻车制动器
CN209818599U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间隙调整装置
CN112443594B (zh) 线控制动系统和车辆
CN109667854B (zh) 摩擦制动器
EP0110742B1 (en) Disc brake thrust collar assembly
CN219888571U (zh) 一种制动器
CN213655294U (zh) 载荷传递机构
CN101456408B (zh) 一种盘式制动器的驻车制动机构
KR20200034103A (ko) 전자식 디스크 브레이크
CN218718344U (zh) 一种常闭式驻车制动器强制解除结构及驱动桥
CN215293367U (zh) 一种制动盘及制动器
CN210510123U (zh) 一种弹簧组件以及制动钳总成
CN219159294U (zh) 载荷传递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