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5337U - 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5337U
CN219525337U CN202320776079.1U CN202320776079U CN219525337U CN 219525337 U CN219525337 U CN 219525337U CN 202320776079 U CN202320776079 U CN 202320776079U CN 219525337 U CN219525337 U CN 219525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plate
ore
plate feeder
powder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60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锋
雷存友
胡根华
陈小爱
谭燕葵
赵岩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eri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eri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eri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eri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60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5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5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5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由上层至下层依次包括混凝土底板、铁板给料机以及胶带输送机,混凝土底板用于承载矿石和粉料,铁板给料机包括第一铁板给料机和第二铁板给料机,混凝土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沿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设置的第一送料孔以及多个在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外设置的第二送料孔,每个第一送料孔下方均设有第一铁板给料机,每个第二送料孔下方均设有第二铁板给料机,本实用新型中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在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外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送料孔、第二铁板给料机以及胶带输送机,以使混凝土底板上位于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外的矿石和粉料也能得到有效地输送。

Description

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
背景技术
矿石堆场一般设置在采矿工段与选矿工段或碎矿工段与磨矿工段之间,具有承上启下,调节生产制度的作用,其在矿山企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储矿设施,特别对于大型矿山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现有技术中,大型矿山原矿堆场一般采用地面堆料的方式,料堆呈圆锥形,料堆底部用铁板给料机(或其他给料设备)给至胶带输送机上输送,由于需尽量简化后续工段的配置,一般矿堆底部用于外输矿石的胶带输送机条数较少(1条或2条),无法大面积的覆盖到矿堆底部的给料区域(特别对于直径超过100米的矿堆),导致整个矿堆的有效容积非常小(通常其有效容积系数为0.3左右),储矿量也少,会影响两个工段间的实际有效调节时间,且矿堆中存在直径较小的粉料,无法有效地运送至胶带输送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矿堆底部用于外输矿石的胶带输送机条数较少,无法大面积的覆盖到矿堆底部的给料区域,导致整个矿堆的有效容积非常小,储矿量也少,会影响两个工段间的实际有效调节时间,且矿堆中存在直径较小的粉料,无法有效地运送至胶带输送机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由上层至下层依次包括混凝土底板、铁板给料机以及胶带输送机,所述混凝土底板用于承载矿石和粉料,所述铁板给料机包括第一铁板给料机和第二铁板给料机,所述混凝土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设置的第一送料孔以及多个在所述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外设置的第二送料孔,每个所述第一送料孔下方均设有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每个所述第二送料孔下方均设有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均包括用于运输所述矿石的矿石传送带,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均设有用于运输所述粉料的粉料收集装置,所述矿石传送带和所述粉料收集装置均与所述胶带输送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述混凝土底板上开设有沿所述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设置的第一送料孔和在所述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外设置的第二送料孔,在所述第一送料孔和所述第二送料孔下方设置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两所述铁板给料机均通过所述矿石传送带与所述胶带输送机相连,使位于所述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外的矿石也能得到有效运输,并在两所述铁板给料机上均设有粉料收集装置,使小型粉料通过所述粉料收集装置收集后运输至所述胶带输送机,不会因为粉料过小无法通过运输大型矿石的矿石传送带,而造成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的所述矿石传送带的出口处均设有与所述胶带输送机连通的矿石漏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的运行方向与所述胶带输送机一致,所述粉料收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底部的粉料漏斗,所述粉料漏斗与所述胶带输送机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粉料收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底部的粉料传送带,所述粉料传送带通过所述矿石漏斗与所述胶带输送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中的所述矿石传送带和所述粉料传送带通过一个所述矿石漏斗与所述胶带输送机连接。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矿石漏斗与所述胶带输送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料孔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送料孔与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之间通过所述矿石漏斗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底板下方有多条沿所述铁板给料机布置方向浇筑的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底部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行驶电动葫芦。
进一步的,所述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还包括廊道系统,所述廊道系统包括放置所述铁板给料机的第一层以及放置所述胶带输送机的第二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设有多个钢制楼梯以及设备检修口,所述设备检修口靠近所述铁板给料机以及所述胶带输送机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的混凝土底板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的第一层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的第二层的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的平行胶带输送机方向的内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的垂直胶带输送机方向的内部剖面图;
图6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混凝土底板 10 第一送料孔 11
第二送料孔 12 轨道 13
电动葫芦 14 第一层 20
第一铁板给料机 21 第二铁板给料机 22
矿石传送带 23 粉料传送带 24
第二层 30 胶带输送机 31
矿石漏斗 40 粉料漏斗 45
安全通道 50 钢制楼梯 60
设备检修口 70 矿堆 8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的混凝土底板10层,矿石和粉料置于矿堆80上,所述混凝土底板10用于承载矿石和粉料,所述混凝土底板10层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胶带输送机31运行方向设置的第一送料孔11以及多个在所述胶带输送机31运行方向外设置的第二送料孔12。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的铁板给料机的放置层,每个所述第一送料孔11下方均设有第一铁板给料机21,每个所述第二送料孔12下方均设有第二铁板给料机22,所述第一送料孔11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送料孔12与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之间通过所述矿石漏斗40相连通,所述矿石和粉料可通过所述矿石漏斗40落在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均包括用于运输矿石的矿石传送带23。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的胶带输送机31的放置层,所述胶带输送机31的运行方向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的矿石传送带23的运行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的所述矿石传送带23的出口处均设有与所述胶带输送机31连通的矿石漏斗40,所述矿石可通过所述矿石漏斗40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上落入所述胶带输送机31上。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至图7,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的底部设有粉料漏斗45,因所述矿石传送带23上有多个间隙,所述矿石形状较大,能从所述矿石传送带23上通过,但所述粉料的体型较小,会从所述矿石传送带23的间隙处落入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的底部,因此在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上设有粉料收集装置,所述粉料收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底部的粉料漏斗45,又因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的运行方向和所述胶带输送机31的运行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底部的粉料可通过底部的粉料漏斗45直接落入所述胶带输送机31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上的粉料同样会从所述矿石传送带23上落入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的底部,因此在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的底部设有粉料收集装置,所述粉料收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底部的粉料传送带24,所述粉料传送带24上的间隙小于所述粉料的直径,所述粉料传送带24的运行方向和所述矿石传送带23的运行方向一致,以使所述粉料能经所述粉料传送带24进入所述矿石漏斗40,再落入所述胶带输送机31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中的所述矿石传送带23和所述粉料传送带24通过一个所述矿石漏斗40与所述胶带输送机31连接;相邻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矿石漏斗40与所述胶带输送机31连接,此设计结构能最大地利用空间,无需设置多个所述矿石漏斗40便能使给料系统流畅地运作。
总结可知,所述矿石均是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或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的所述矿石传送带23经所述矿石漏斗40落入所述胶带输送机31上,而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上的粉料因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的运行方向和所述胶带输送机31的运行方向一致,便通过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21底部的粉料漏斗45直接落入所述胶带输送机31上,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上的粉料因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的运行方向和所述胶带输送机31的运行方向不一致,于是便通过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22底部的粉料传送带24运送至所述矿石漏斗40处,再落入所述胶带输送机31上。
此设计结构使所述混凝土底板10上位于所述胶带输送机31运行方向外的矿石和粉料也能得到有效地输送,矿石和粉料能够均布整个所述混凝土底板10,提高整个矿堆80的有效容积,提高所述混凝土底板10的储矿量。
所述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还包括廊道系统,所述廊道系统包括放置所述铁板给料机的第一层20以及放置所述胶带输送机31的第二层30,在所述第一层20或所述第二层30内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安全通道50,发生意外时,可使工作人员安全地从工作环境中撤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20和所述第二层30之间设有多个钢制楼梯60以及用于维修所述铁板给料机和所述胶带输送机31的设备检修口70,所述设备检修口70靠近所述铁板给料机以及所述胶带输送机31设置。
为方便维修,所述铁板给料机的布置方向和所述混凝土底板10下方的混凝土梁的方向一致,在所述混凝土梁底部设有轨道13,所述轨道13上行驶用于维修所述铁板给料机的电动葫芦14。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通过在述混凝土底板上开设有沿所述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设置的第一送料孔和在所述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外设置的第二送料孔,在所述第一送料孔和所述第二送料孔下方设置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两所述铁板给料机均通过所述矿石传送带与所述胶带输送机相连,使位于所述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外的矿石也能得到有效运输,并在两所述铁板给料机上均设有粉料收集装置,使小型粉料通过所述粉料收集装置收集后运输至所述胶带输送机,不会因为粉料过小无法通过运输大型矿石的矿石传送带,而造成浪费,矿石和粉料能够均布整个所述混凝土底板,提高整个矿堆的有效容积,提高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储矿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上层至下层依次包括混凝土底板、铁板给料机以及胶带输送机,所述混凝土底板用于承载矿石和粉料,所述铁板给料机包括第一铁板给料机和第二铁板给料机,所述混凝土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设置的第一送料孔以及多个在所述胶带输送机运行方向外设置的第二送料孔,每个所述第一送料孔下方均设有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每个所述第二送料孔下方均设有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均包括用于运输所述矿石的矿石传送带,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均设有用于运输所述粉料的粉料收集装置,所述矿石传送带和所述粉料收集装置均与所述胶带输送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的所述矿石传送带的出口处均设有与所述胶带输送机连通的矿石漏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的运行方向与所述胶带输送机一致,所述粉料收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底部的粉料漏斗,所述粉料漏斗与所述胶带输送机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收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底部的粉料传送带,所述粉料传送带通过所述矿石漏斗与所述胶带输送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中的所述矿石传送带和所述粉料传送带通过一个所述矿石漏斗与所述胶带输送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和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矿石漏斗与所述胶带输送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孔与所述第一铁板给料机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送料孔与所述第二铁板给料机之间通过所述矿石漏斗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下方有多条沿所述铁板给料机布置方向浇筑的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底部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行驶电动葫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还包括廊道系统,所述廊道系统包括放置所述铁板给料机的第一层以及放置所述胶带输送机的第二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设有多个钢制楼梯以及设备检修口,所述设备检修口靠近所述铁板给料机以及所述胶带输送机设置。
CN202320776079.1U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 Active CN219525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6079.1U CN219525337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6079.1U CN219525337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5337U true CN219525337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1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6079.1U Active CN219525337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5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54281C1 (ru) Подземный рудосепарационный горно-обогатительный комплекс
CN103625936A (zh) 一种散料堆场的堆取料作业线布置结构及堆取工艺
CN102745524A (zh) 用于大型煤炭物流基地的筒仓群存储及中转煤炭方法
CN210410582U (zh) 自动堆料配料系统
CN219525337U (zh) 一种矿石堆场底部给料系统
CN106628683A (zh) 一种方形钢结构储料群仓及储料单仓
CN102909179A (zh) 种子加工工艺以及种子加工成套设备
CN211282950U (zh) 高炉废钢上料及加料系统
CN205661879U (zh) 一种具有sqb称的高效称重料仓
CN207713033U (zh) 一种定量装车装置
CN205932562U (zh) 一种粉矿仓仓顶除尘系统
CN203667459U (zh) 混凝土骨料皮带输送分拣装置
CN205011270U (zh) 抓斗桥式起重机仓库
CN213864488U (zh) 一种净粮进出筒仓系统
CN204453859U (zh) 一种全封闭环保型输煤装置
CN206395489U (zh) 一种最优路径输送系统
CN110155741B (zh) 一种水平仓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339612U (zh) 一种防堵仓的自动平仓型水平仓储系统
CN105129621A (zh) 抓斗桥式起重机仓库
CN206529064U (zh) 一种新型粮仓多点堆取料装置
CN212895775U (zh) 一种沥青搅拌站的地埋式料仓
CN205932549U (zh) 一种集料上料系统
CN215797171U (zh) 一种后场自动上料系统
CN112050647B (zh) 一种新型矿热炉配料站
CN214650671U (zh) 钢格栅式内衬下料漏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