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8240U - 连接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8240U
CN219498240U CN202320655288.0U CN202320655288U CN219498240U CN 219498240 U CN219498240 U CN 219498240U CN 202320655288 U CN202320655288 U CN 202320655288U CN 219498240 U CN219498240 U CN 219498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iece
cover
shell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52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力锋
刘彦超
曾强
瞿绚
王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52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8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8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8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和车辆,连接器包括:公端连接组件,公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汇流片,汇流片的部分设于第一壳体内,汇流片的一端伸出第一壳体,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件;以及母端连接组件,母端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连接端子,连接端子设于第二壳体内,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汇流片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端子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件,其中,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插接在第一壳体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能够实现对电流的分配,且装配简单,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采用连接器对电流进行分配,但是连接器的结构较复杂,装配不方便,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实现对电流的分配,且装配简单,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连接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公端连接组件,所述公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汇流片,所述汇流片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汇流片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壳体,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件;以及母端连接组件,所述母端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汇流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插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公端连接组件的汇流片的一端伸出第一壳体,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件,母端连接组件的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汇流片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端子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件,使得母端连接组件与公端连接组件连接,能够将第一待连接件上的电流分配至第二待连接件上,实现了对电流的分配;通过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插接在第一壳体内,能够实现母端连接组件与公端连接组件的相互固定,确保连接可靠,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安全性,且装配简单,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螺钉或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而造成装配复杂性,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槽口,所述汇流片的远离所述第一待连接件的一端向所述槽口延伸,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伸入所述槽口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用于与固定装置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固定装置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侧设有导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包括:固定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导向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离彼此的一侧均设有所述导向本体,所述导向本体和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弹片,所述弹片和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且为固定端,所述弹片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片靠近固定端上设有卡口,所述导向槽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口配合的卡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流片包括:第一汇流片,所述第一汇流片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汇流片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待连接件连接;第二汇流片,所述第二汇流片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汇流片的一端和所述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汇流片的另一端通过保险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汇流片的另一端被分割为沿所述第一汇流片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汇流件,所述第二汇流片为沿所述第一汇流片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多个所述汇流件与多个所述第二汇流片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保险组件为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所述第二汇流片与所述汇流件均通过所述保险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的垂直于所述第二待连接件伸入方向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母端连接组件还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伸入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锁定件包括多个筋条,所述连接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电连接片,多个所述筋条分别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连接片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定件的朝向所述公端连接组件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连接端子的远离所述汇流片的一端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铜排,所述铜排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待连接件,所述铜排的一端连接电池的正极且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被构造成所述第二待连接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所述铜排和所述汇流片的远离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的远离所述汇流片的一端与所述电气设备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公端连接组件的汇流片的一端伸出第一壳体,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件,母端连接组件的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汇流片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端子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件,使得母端连接组件与公端连接组件连接,能够将第一待连接件上的电流分配至第二待连接件上,实现了对电流的分配;通过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插接在第一壳体内,能够实现母端连接组件与公端连接组件的相互固定,确保连接可靠,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安全性,且装配简单,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螺钉或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而造成装配复杂性,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辆还包括车身,所述车身被构造成固定装置且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且与所述车身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辆还包括:盖板组件,所述铜排和所述汇流片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盖板组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铜排和所述汇流片层叠设置,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设于所述铜排的背离所述第一待连接件的一侧;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盖体可开合的盖设于所述汇流片的背离所述铜排的一侧,所述第二盖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盖体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盖体的远离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一盖体连接处的一端设有支撑凸起,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盖合时,所述支撑凸起朝向所述第一盖体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盖体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为与所述铜排适配的扁平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与第一待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板组件处于闭合状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与第一待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公端连接组件与第一待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公端连接组件、第一待连接件与盖板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公端连接组件与卡接件配合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公端连接组件与卡接件配合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卡接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卡接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公端连接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公端连接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公端连接组件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公端连接组件的后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汇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与第一待连接件配合的一个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与第一待连接件配合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母端连接组件与第二待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母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板组件处于闭合状态;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待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连接器;
10、公端连接组件;11、第一壳体;12、汇流片;111、槽口;112、导向槽;113、卡凸;121、第一汇流片;122、第二汇流片;123、保险组件;124、汇流件;
20、母端连接组件;21、第二壳体;22、连接端子;23、锁定件;24、卡槽;211、开口;231、卡勾;232、凸台;233、筋条;
31、第一待连接件;32、第二待连接件;311、铜排;312、绝缘层;313、导线;
40、卡接件;41、连接部;42、卡接部;411、导轨;412、凹槽;413、弹片;414、卡口;415、导向本体;416、固定连接部;
50、盖板组件;51、第一盖体;52、第二盖体;53、支撑凸起;54、连接盖体;511、卡扣;521、卡孔;
61、第一连接段;62、第二连接段;63、第三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
参照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可以包括:公端连接组件10与母端连接组件20。
具体而言,公端连接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汇流片12,汇流片12的部分设于第一壳体11内,汇流片12的一端伸出第一壳体11,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件31,在使得公端连接组件10与第一待连接件31连接的同时,通过第一壳体11能够对汇流片12的部分进行防护,有利于提高公端连接组件10的使用安全性。
母端连接组件20包括第二壳体21和连接端子22,连接端子22设于第二壳体21内,通过第二壳体21能够对连接端子22进行防护,避免连接端子22外露而造成损坏,且连接端子22的一端与汇流片12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端子2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件32,使得母端连接组件20与公端连接组件10连接,能够将第一待连接件31上的电流分配至第二待连接件32上,实现了对电流的分配,满足所需的电流分配的需求,且确保连接器100使用安全性,结构简单。例如,汇流片12可以通过摩擦焊与第一待连接件31连接。
此外,如图3、图6与图7所示,第二壳体21的至少部分插接在第一壳体11内,能够实现母端连接组件20与公端连接组件10的相互固定,确保连接可靠,提高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且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螺钉或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而造成装配复杂性,使得装配简单,有利于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通过公端连接组件10的汇流片12的一端伸出第一壳体11,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件31,母端连接组件20的连接端子22的一端与汇流片12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端子2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件32,使得母端连接组件20与公端连接组件10连接,能够将第一待连接件31上的电流分配至第二待连接件32上,实现了对电流的分配;通过第二壳体21的至少部分插接在第一壳体11内,能够实现母端连接组件20与公端连接组件10的相互固定,确保连接可靠,提高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且装配简单,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螺钉或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而造成装配复杂性,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11与图13所示,第一壳体11上设有槽口111,汇流片12的远离第一待连接件31的一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后端)向槽口111延伸,第二壳体21的部分伸入槽口111,便于连接端子22与汇流片12连接,确保连接端子22和汇流片12连接可靠,使得连接端子22与汇流片12的连接更安全。
此外,如图1与图2所示,第二壳体21与第一壳体11卡接连接,使得母端连接组件20与公端连接组件10相互固定,确保连接可靠,不易发生分离,确保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且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螺钉或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而造成装配复杂性,使得装配简单,有利于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中“前”、“后”、“上”、“下”、“左”和“右”等方位是基于附图中所示方位关系,而并非对实际应用过程中方位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图6-图9所示,第一壳体11上设有卡接件40,卡接件40用于与固定装置卡接连接,实现将公端连接组件10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有效防止公端连接组件10发生晃动,确保公端连接组件10固定可靠。第一壳体11与固定装置通过卡接件40实现卡接连接,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螺钉或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而造成装配复杂性,且省去了在固定装置加工与螺钉或螺栓连接的螺母等,使得装配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6-图9所示,卡接件40包括卡接部42,卡接部42设于第一壳体11,且卡接部42与固定装置卡接连接,确保卡接件40与固定装置固定可靠,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螺钉或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而造成装配复杂性,且省去了在固定装置加工与螺钉或螺栓连接的螺母等,使得装配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6-图9所示,卡接件40还包括连接部41,连接部41和第一壳体11连接,卡接部42设于连接部41的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端(例如图7中所示的下端),确保卡接件40与第一壳体11固定可靠,且卡接件40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卡接件40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且根据固定装置的不同需求,可以对卡接件40的形状或者尺寸等进行灵活设置,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8与图10所示,连接部41的远离卡接部42的一侧(例如图7中所示的上侧)设有导轨411,第一壳体11上设有导向槽112,通过导向槽112与导轨411配合,能够将卡接件40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使得卡接件40固定方便,便于拆卸,且导向槽112能够对导轨411进行限位,防止卡接件40在第一壳体11上发生晃动,避免卡接件40在第一壳体11上安装发生倾斜,确保卡接件40在第一壳体11上限位可靠,同时,导轨411与导向槽112结构简单,便于进行加工制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8与图10所示,导轨411包括固定连接部416与导向本体415,固定连接部416与连接部41连接,且固定连接部416包括第一连接段61、第二连接段62和第三连接段63,第一连接段61与第二连接段62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三连接段6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6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段62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段61和第二连接段62的远离彼此的一侧均设有导向本体415,导向本体415和连接部41间隔设置,使得导轨411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避免发生变形,确保导轨411与导向槽112配合可靠,导向效果好。
此外,如图8所示,导轨411还包括弹片413,弹片413和连接部41间隔设置,弹片413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段63连接且为固定端,弹片413与第一连接段61和第二连接段62之间设有凹槽412,弹片41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弹片413靠近固定端上设有卡口414,导向槽112的底壁上设有卡凸113,通过卡凸113与卡口414配合,能够使得导轨411与导向槽112配合可靠,导轨411不易在导轨411槽上移动,确保卡接件40与第一壳体11固定可靠。
同时,在导轨411伸入导向槽112时,卡凸113与弹片413相抵使得弹片413的自由端沿靠近连接部41的方向移动,在卡凸113与卡口414配合到位时,能够使得弹片413回弹,即弹片413的自由端沿远离连接部41的方向移动,能够产生清脆的声音,便于作业员判定卡接件40是否装配到位,能够确保装配准确、可靠,避免发生装配不到位等情况;在卡接件40需要拆卸时,通过将弹片413的自由端沿远离连接部41的方向移动,使得卡凸113与卡口414脱离配合,然后将导轨411从导向槽112移出,能够将卡接件40从第一壳体11上取下,使得拆卸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1-图16所示,汇流片12包括第一汇流片121与第二汇流片122,第一汇流片121的部分设于第一壳体11内,第一汇流片121的一端伸出第一壳体11与第一待连接件31连接,能够实现第一待连接件31与汇流片12的连接,第二汇流片122设于第一壳体11内,第二汇流片122的一端和连接端子22连接,能够实现汇流片12与连接端子22的连接。第一汇流片121的另一端和第二汇流片122的另一端通过保险组件123连接,由此,通过在第一汇流片121的另一端和第二汇流片122的另一端之间增加保险组件123,能够避免电流瞬时过大而引起烧蚀等安全隐患,确保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15与图16所示,通过第一汇流片121与第一待连接件31连接,使得第一待连接件31上的电流可以流经第一汇流片121,并通过保险组件123流向第二汇流片122,第二汇流片122与连接端子22连接,使得第二汇流片122上的电流可以流向连接端子22,电流可以通过连接端子22流向第二待连接件32,实现了第一待连接件31对第二待连接件32的配电,满足对第二待连接件32的供电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11-图15所示,第一汇流片121的另一端被分割为多个汇流件124,多个汇流件124沿第一汇流片12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汇流片122为多个,多个第二汇流片122沿第一汇流片121的宽度方向(例如图1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汇流件124与多个第二汇流片122一一对应的连接,保险组件123为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第二汇流片122与汇流件124均通过保险组件123连接,能够实现将第一待连接件31对多个第二待连接件32进行配电,实现对多个部件的供电需求,且第一汇流片121上的电流可以分别流向多个汇流件124,并通过多个保险组件123与多个第二汇流片122连接,便于第一汇流片121与多个第二汇流片122连接,使得连接更方便。
同时,在第一待连接件31对多个第二待连接件32配电时,通过保险组件123能够避免每个第二汇流片122与第一汇流片121连接的电路的电流瞬时过大而引起烧蚀等安全隐患,确保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汇流片1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设置,例如,第二汇流片122可以如图14所示为四个,也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个,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汇流件1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设置,例如,汇流件124可以如图14所示为四个,也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个,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3所示,第一壳体11和汇流片12一体包塑成型,确保第一壳体11和汇流片12连接可靠,能够有效增加公端连接组件10的性能稳定性,与第一壳体11和汇流片12通过组装式连接相比,能够避免在长使用时间使用后汇流片12和第一壳体11的装配间隙越来越大而产生松动等隐患,有利于提高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端子22与第二壳体21卡接连接,便于连接端子22与第二待连接件32连接后固定在第二壳体21上,使得连接端子22与第二壳体21连接与拆卸更方便,且确保连接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8与19所示,第二壳体21的垂直于第二待连接件32伸入方向的一侧(例如图3中所示的下侧)设有开口211,母端连接组件20还包括锁定件23,锁定件23伸入开口211,且锁定件23与第二壳体21连接,锁定件23包括多个筋条233,连接端子2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电连接片,多个筋条233分别设于相邻两个电连接片之间,通过筋条233能够限制电连接片的横向移动,确保连接端子22的限位可靠,有利于提高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8与图19所示,锁定件23的朝向公端连接组件10的一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前端)设有凸台232,凸台232设于相邻两个筋条233之间,且凸台232与连接端子22的远离汇流片12的一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后端)止抵,使得锁定件23能够对连接端子22进行限位,有效避免连接端子22从第二壳体21内脱出,确保连接端子22固定可靠,有利于提高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与图18所示,锁定件23与第二壳体21卡接连接,确保锁定件23与第二壳体21连接可靠,且便于装配与拆卸,使得连接端子22从第二壳体21内取出方便。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与图18所示,锁定件23可以包括卡勾231,第二壳体21可以包括卡槽24,由此,可以将卡勾231卡接在卡槽24中,通过卡勾231与卡槽24配合,将锁定件23连接在第二壳体21上,且便于拆卸。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7与图18所示,锁定件23长度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卡勾231,第二壳体21的沿开口2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例如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设有卡槽24,通过卡勾231与卡槽24配合,将锁定件23连接在第二壳体21上,确保锁定件23与第二壳体21连接可靠,且结构简单,便于进行加工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与图18所示,位于第二壳体21一侧的卡槽24可以为多个,多个卡槽24沿第二壳体21高度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卡勾231为与卡槽24一一对应的多个,通过多个卡勾231与多个卡槽24配合,能够确保锁定件23与第二壳体21固定可靠,避免锁定件23从第二壳体21上脱离,确保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二壳体21一侧的卡槽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设置,例如,位于第二壳体21一侧的卡槽24可以如图18所示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个,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又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件23可以包括卡槽24,第二壳体21可以包括卡勾231。由此,同样可以将卡勾231卡接在卡槽24中,通过卡勾231和卡槽24的配合,将锁定件23连接在第二壳体21上,且便于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铜排311、电气设备与连接器100。铜排311被构造成第一待连接件31,电气设备被构造成第二待连接件32,连接器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100,铜排311的一端连接电池的正极,且铜排311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使得铜排311形成为主干路铜排,铜排311和汇流片12的远离连接端子22的一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前端)连接,连接端子22的远离汇流片12的一端与电气设备连接,使得连接器100能够实现将铜排311上的电流分配至电气设备上,满足电气设备所需的电流分配的需求。例如,电池可以为蓄电池。
此外,铜排311与现有技术中的电线相比,具有发热量小、截面小、体积小等优点,有利于降低占用空间。同时,铜排311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不易发生变形,便于进行自动化装配,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例如,电气设备可以为车辆内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电源分配单元(Power Distribution Unit,PDU)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车身,车身被构造成固定装置,且车身设有连接孔,第一壳体11上设有卡接件40,卡接件40穿设于连接孔,且卡接件40与车身的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侧止抵,使得连接器100通过卡接部42能够固定在车身上,确保连接器100在车身上固定可靠,有效防止公端连接组件10发生晃动,且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螺钉或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而造成装配复杂性,省去了在车身上加工与螺钉或螺栓连接的螺母等,使得装配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器100能够将铜排311上的电流分配至第二待连接件32上,且通过连接器100能够在铜排311的任意位置对电流进行分配,实现了就近配电,避免了区域配电的繁琐性,有利于降低汽车内线束的复杂程度,从而避免了在整车设计时需要预留很大的安装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车辆空间的使用率,满足车辆的线束的整车布置的需求,使得线束的布置更灵活。例如,通过连接器100能够实现在车辆的前部、中部或后部实现主电线的电流分配。
在第二汇流片122与汇流件124通过保险组件123连接的一些实施例中,铜排311与多个第二汇流片122之间设有保险组件123,在通过连接器100实现对多个电气设备供电需求的同时,通过保险组件123能够避免各个电路中电流瞬时过大而引起烧蚀等安全隐患,能够降低汽车内线束的烧蚀风险,确保车辆内线束的使用安全性。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公端连接组件10的汇流片12的一端伸出第一壳体11,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件31,母端连接组件20的连接端子22的一端与汇流片12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端子2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件32,使得母端连接组件20与公端连接组件10连接,能够将第一待连接件31上的电流分配至第二待连接件32上,实现了对电流的分配;通过第二壳体21的至少部分插接在第一壳体11内,能够实现母端连接组件20与公端连接组件10的相互固定,确保连接可靠,提高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且装配简单,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螺钉或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而造成装配复杂性,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车辆还包括盖板组件50,铜排311和汇流片12的连接处位于盖板组件50内,通过盖板组件50能够对铜排311与汇流片12的连接处进行绝缘,避免铜排311和汇流片12的连接处外露而与其他结构发生导电等问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确保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组件50可以为塑胶件,塑胶件的结构强度高,重量轻,具有较好的绝缘效果,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图20与图21所示,铜排311和汇流片12层叠设置,盖板组件50包括第一盖体51与第二盖体52,第一盖体51设于铜排311的背离第一待连接件31的一侧(例如图3中所示的下侧),第二盖体52的一端和第一盖体51的一端连接,第二盖体52可开合的盖设于汇流片12的背离铜排311的一侧(例如图3中所示的上侧),通过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可以实现对铜排311与汇流片12的连接处的绝缘,且盖板组件50的结构简单,便于进行加工制造。此外,第二盖体52的另一端与第一盖体51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确保第二盖体52与第一盖体51连接可靠,对铜排311与汇流片12的连接处的保护效果好,且便于作业员进行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20与图21所示,盖板组件50还包括连接盖体54,第一盖体51的一端通过连接盖体54与第二盖体52连接,第二盖体52与连接盖体54可弯折,以使得第二盖体52盖设于汇流片12的背离铜排311的一侧,使得盖板组件50的结构简单,便于进行装配。例如,第二盖体52可相对于连接盖体54弯折90°,确保第一盖体51与第二盖体52连接可靠,使得盖板组件50对铜排311与汇流片12的连接处的绝缘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与图21所示,第二盖体52的另一端与第一盖体51的另一端卡接连接,确保第二盖体52与第一盖体51连接可靠,且便于装配与拆卸。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与图21所示,第一盖体51的另一端可以包括卡扣511,第二盖体52的另一端可以包括卡孔521,由此,可以将卡扣511卡接在卡孔521中,通过卡扣511与卡孔521配合,使得第一盖体51与第二盖体52连接,确保铜排311与汇流片12的连接处的绝缘效果好,且便于拆卸。
又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51的另一端可以包括卡槽24,第二盖体52的另一端可以包括卡勾231。由此,同样可以将卡扣511卡接在卡孔521中,通过卡扣511与卡孔521配合,使得第一盖体51与第二盖体52连接,确保铜排311与汇流片12的连接处的绝缘效果好,且便于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20与图21所示,第二盖体52的远离第二盖体52和第一盖体51连接处的一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后端)设有支撑凸起53,在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盖合时,支撑凸起53朝向第一盖体51的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下方)延伸,且支撑凸起53与第一盖体51止抵,由此,通过支撑凸起53能够对第二盖体52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盖板组件50的结构强度,防止第二盖体52盖合后发生挤压变形等问题,确保对铜排311与汇流片12的连接处的绝缘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20与图21所示,支撑凸起53为多个,多个支撑凸起53沿铜排31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多个支撑凸起53能够确保对第二盖体52各处的支撑可靠,进一步防止第二盖体52盖合后发生挤压变形等问题,有效提高盖板组件50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凸起5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设置,例如,支撑凸起53可以如图20所示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个,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图5、图20与图21所示,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均为与铜排311适配的扁平结构,使得盖体组件在对铜排311与汇流片12的连接处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能够具备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有利于减少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图22所示,铜排311包括导线313与绝缘层312,绝缘层312包裹导线313,通过绝缘层312能够对导线313进行防护,避免导线313与其他结构发生导电等风险。此外,铜排311与汇流片12的连接处需去除绝缘层312,使得导线313与汇流片12连接,确保导线313上的电流流向汇流片12,实现对电流的分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照车辆的配置要求,在铜排311装配之前,铜排311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例如自动剥线机)将所需的部分绝缘层312去除,使得导线313与汇流片12连接,实现了自动化装配,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与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端连接组件(10),所述公端连接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汇流片(12),所述汇流片(12)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所述汇流片(12)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1),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件(31);以及
母端连接组件(20),所述母端连接组件(20)包括第二壳体(21)和连接端子(22),所述连接端子(22)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所述连接端子(22)的一端与所述汇流片(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端子(2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待连接件(32);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21)的至少部分插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有槽口(111),所述汇流片(12)的远离所述第一待连接件(31)的一端向所述槽口(111)延伸,所述第二壳体(21)的部分伸入所述槽口(111)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卡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有卡接件(40),所述卡接件(40)用于与固定装置卡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40)包括:
卡接部(42),所述卡接部(42)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且所述卡接部(42)与所述固定装置卡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40)还包括:
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和所述第一壳体(11)连接,所述卡接部(42)设于所述连接部(41)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的远离所述卡接部(42)的一侧设有导轨(411),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有与所述导轨(411)配合的导向槽(1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411)包括:
固定连接部(416),所述固定连接部(416)与所述连接部(41)连接且包括第一连接段(61)、第二连接段(62)和第三连接段(63),所述第一连接段(6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62)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6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6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段(62)的一端连接;
导向本体(415),所述第一连接段(6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62)的远离彼此的一侧均设有所述导向本体(415),所述导向本体(415)和所述连接部(41)间隔设置;
弹片(413),所述弹片(413)和所述连接部(41)间隔设置,所述弹片(4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段(63)连接且为固定端,所述弹片(413)与所述第一连接段(6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62)之间设有凹槽(412),所述弹片(41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片(413)靠近固定端上设有卡口(414),所述导向槽(112)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口(414)配合的卡凸(1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片(12)包括:
第一汇流片(121),所述第一汇流片(121)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所述第一汇流片(121)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一待连接件(31)连接;
第二汇流片(122),所述第二汇流片(122)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所述第二汇流片(122)的一端和所述连接端子(22)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片(1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汇流片(122)的另一端通过保险组件(12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片(121)的另一端被分割为沿所述第一汇流片(12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汇流件(124),所述第二汇流片(122)为沿所述第一汇流片(12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多个所述汇流件(124)与多个所述第二汇流片(122)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保险组件(123)为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所述第二汇流片(122)与所述汇流件(124)均通过所述保险组件(123)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22)与所述第二壳体(21)卡接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1)的垂直于所述第二待连接件(32)伸入方向的一侧设有开口(211),所述母端连接组件(20)还包括:
锁定件(23),所述锁定件(23)伸入所述开口(211)且与所述第二壳体(21)连接,所述锁定件(23)包括多个筋条(233),所述连接端子(2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电连接片,多个所述筋条(233)分别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连接片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3)的朝向所述公端连接组件(10)的一端设有凸台(232),所述凸台(232)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筋条(233)之间,且所述凸台(232)与所述连接端子(22)的远离所述汇流片(12)的一端止抵。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3)与所述第二壳体(21)卡接连接。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铜排(311),所述铜排(311)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待连接件(31),所述铜排(311)的一端连接电池的正极且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被构造成所述第二待连接件(32);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0),所述铜排(311)和所述汇流片(12)的远离所述连接端子(22)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端子(22)的远离所述汇流片(12)的一端与所述电气设备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被构造成固定装置且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有卡接件(40),所述卡接件(40)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且与所述车身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侧止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板组件(50),所述铜排(311)和所述汇流片(1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盖板组件(50)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311)和所述汇流片(12)层叠设置,所述盖板组件(50)包括:
第一盖体(51),所述第一盖体(51)设于所述铜排(311)的背离所述第一待连接件(31)的一侧;
第二盖体(52),所述第二盖体(52)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盖体(5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盖体(52)可开合的盖设于所述汇流片(12)的背离所述铜排(311)的一侧,所述第二盖体(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盖体(51)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52)的远离所述第二盖体(52)和所述第一盖体(51)连接处的一端设有支撑凸起(53),在所述第一盖体(51)和所述第二盖体(52)盖合时,所述支撑凸起(53)朝向所述第一盖体(51)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盖体(51)止抵。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51)和所述第二盖体(52)均为与所述铜排(311)适配的扁平结构。
CN202320655288.0U 2023-03-23 2023-03-23 连接器和车辆 Active CN219498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5288.0U CN219498240U (zh) 2023-03-23 2023-03-23 连接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5288.0U CN219498240U (zh) 2023-03-23 2023-03-23 连接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8240U true CN219498240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5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5288.0U Active CN219498240U (zh) 2023-03-23 2023-03-23 连接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8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3466B1 (en) Corner-mounted battery fuse
US10608385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2870281B (zh) 电气接线盒的组装结构
KR20150028966A (ko) 차량 장치용 상호 연결 조립체 및 상호 연결 방법
CN108233733B (zh) 一种逆变器用集成式直流母排接线座总成
CN219498240U (zh) 连接器和车辆
EP4246736A1 (en) Charging pile
US10516243B2 (en) Wire harness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two circuit assemblies
CN213660725U (zh) 一种弧形过孔连接器
CN110429013B (zh) 一种电池包维修开关
CN111900440A (zh) 电连接器及控制器组件
CN217825624U (zh) 支架及电源设备
CN220209203U (zh) 电池单元及电池包
CN219643161U (zh) 接插组件、压缩机、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415121U (zh) 带金属壳体的电连接器
JP5479160B2 (ja) 充電コネクタの共用構造
CN216213963U (zh) 端子转接结构和电池包
CN220233543U (zh)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KR102716228B1 (ko) 앵글 타입 커넥터
CN213083082U (zh) 集成式电池切断单元
CN112967918B (zh) 一种熔断器盒及车辆
CN218334237U (zh) 电池包内高压防护结构及电池包
CN21659778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5377733U (zh) 一种模块式大电流连接器
CN215771783U (zh) 分线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