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8233U -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8233U
CN219498233U CN202320610407.0U CN202320610407U CN219498233U CN 219498233 U CN219498233 U CN 219498233U CN 202320610407 U CN202320610407 U CN 202320610407U CN 219498233 U CN219498233 U CN 219498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section
connection portion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04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敏
吴斌
蔡志强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04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8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8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8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连接端子包括:导通体,导通体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电路板直接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二电路板直接连接;绝缘支架,绝缘支架与导通体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端子,使得连接端子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减少了装配的零件数量,减少了成本。

Description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连接端子通过铜排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相连接,安装时,需先将滤波小板和功率板固定安装在铜排上,再与连接端子连接,以此实现连接端子与PCB之间的完整连接,连接装配比较复杂,装配零件多,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使得连接端子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减少了装配的零件数量,减少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源,包括上述的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导通体,所述导通体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电路板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二电路板直接连接;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导通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通过在导通体上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电路板直接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二电路板直接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端子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减少了装配的零件数量,减少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通体为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包括主体段和连接段,所述主体段和所述连接段在所述导通体的轴向方向上排布,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于所述连接段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导通体的轴向方向,所述连接段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靠近所述主体段的一侧,所述第二段具有缺口以使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段的横截面积并形成台阶结构,所述缺口的内壁面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段的背离所述第一段的端面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缺口的内壁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段上的第一壁面和形成在所述第二段上的第二壁面,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壁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与所述导通体的轴线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为间隔开的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上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端子的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包括壳体;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上述的连接端子,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通过设置上述的连接端子,在导通体上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电路板直接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二电路板直接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端子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减少了装配的零件数量,减少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源,所述导通体与所述车辆的低压供电系统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源,设置上述的连接端子,在导通体上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电路板直接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二电路板直接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端子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减少了装配的零件数量,减少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正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源;
10、连接端子;
1、导通体;11、第一连接部;111、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部;121、第二连接孔;13、主体段;14、连接段;141、第一段;1411、第一壁面;142、第二段;1421、第二壁面;143、缺口;
2、绝缘支架;21、安装孔;
20、壳体;
30、第一电路板;
40、第二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10。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10,包括导通体1和绝缘支架2。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4,导通体1具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第一电路板30直接连接,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第二电路板40直接连接,绝缘支架2与导通体1连接。其中,第一电路板30可以为主电路板,第二电路板40可以为副电路板,例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二电路板40可以为滤波板,实现滤除干扰信号的功能,第一电路板30为功率板,实现连接端子10信号输出的功能,第二电路板40与第一电路板30可以连接,当然,第二电路板40与第一电路板30还可以相互独立。
可以理解的是,绝缘支架2为连接端子10的安装固定结构,绝缘支架2的制作材料为非导电体如塑料等,可以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导通体1的制作材料为导电体如黄铜等,且表面镀镍处理,可以使得导通体1拥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使得连接端子10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电路板30直接连接,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电路板40直接连接,相比于导通体通过铜排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连接,连接更加方便,减少了装配的零件数量,减少了成本。
同时,导通体1和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直接相连,无需铜排转接,实现了功能集中化,提高了导通体1和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之间的一体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10,通过在导通体1上设置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第一电路板30直接连接,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第二电路板40直接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端子10与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减少了装配的零件数量,减少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导通体1为柱状结构,柱状结构包括主体段13和连接段14,主体段13和连接段14在导通体1的轴向方向上排布,绝缘支架2与主体段13连接,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均设于连接段14上。由此,使得连接段14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连接空间,方便导通体1与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沿导通体1的轴向方向,连接段14包括第一段141和第二段142,第一段141位于第二段142的靠近主体段13的一侧,第二段142具有缺口143以使第二段142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段141的横截面积并形成台阶结构,缺口143的内壁面形成为第二连接部12,第二段142的背离第一段141的端面形成为第一连接部1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二段142上设置缺口143从而形成第二连接部12,缺口143可以使得第二电路板40在和第二连接部12进行连接时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得第二电路板40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不会沿连接端子10的轴线发生转动,从而提高了第二电路板40和第二连接部12相互连接时的稳定性。
另外,由于第二段142的背离第一段141的端面形成为第一连接部11,第一电路板30可以更好地沿导通体1的轴向方向装配在导通体1的轴向端面上,安装更加方便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缺口143的内壁包括形成在第一段141上的第一壁面1411和形成在第二段142上的第二壁面1421,第二电路板40与第一壁面1411连接。由此,当第二电路板40和第一壁面1411连接时,第一壁面1411可以限制第二电路板40朝向靠近第一段141的方向移动,而第二壁面1421可以限制第二电路板40朝向第二壁面142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电路板40连接安装稳定。
同时,第一壁面1411使得第二电路板40更好地沿导通体1的轴向方向装配在导通体1的轴向端面上,安装更加方便平稳。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均形成为导通体1的轴向一端的端面的一部分,由此,方便导通体1与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进行连接。且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在导通体1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由此,防止第一连接部11在与第一电路板30连接时,干扰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电路板40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壁面1411和第一连接部11均与导通体1的轴线垂直。由此,当第一壁面1411和第二电路板40连接时,可以连接安装平稳,当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电路板30连接的时候,也可以安装平稳。
同时,第一壁面1411和第一连接部11均与导通体1的轴线垂直,使得第一电路板30可以更好地沿导通体1的轴向方向装配在导通体1的轴向端面上,同时也使得第二电路板40更好地沿导通体1的轴向方向装配在导通体1的轴向端面上,安装更加方便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部11上具有第一连接孔111,第二连接部12上具有第二连接孔121,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电路板30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电路板40通过紧固件连接。由此,既提高了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电路板30、第二连接部12和第二电路板4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又使得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电路板30、第二连接部12和第二电路板40之间拆装方便。其中,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21均可以为螺纹孔,紧固件可以为螺钉。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沿着导通体1的轴向方向装配在导通体1的轴向端面上时,可以使得紧固件如螺钉在导通体1的轴向端面上操作,操作便捷,且紧固件如螺钉不易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孔111为间隔开的多个。由此,提升了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电路板30的连接可靠性,同时,也可以避免第一连接部11在和第一电路板30进行连接时沿连接端子10的轴线发生相对转动。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连接孔111为两个,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一连接孔111也可以为更多个,如3个、4个、5个或6个等。
另外,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孔121为1个,由于第二连接部12和第二电路板40进行连接时,第二壁面1421可以限制第二电路板40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沿连接端子10的轴线方向发生相互转动,故设置一个第二连接孔121既可保证第二电路板40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连接稳定,又可以节省连接的零件数量,方便了连接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绝缘支架2上具有用于安装连接端子10的安装孔21,绝缘支架2用于与电源100的壳体20连接。由此,连接端子10可以通过安装孔21与壳体20相连,方便了连接端子10和壳体20的装卸。
下面参考图4和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100。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100,包括壳体20、第一电路板30、第二电路板40和上述的连接端子10。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设于壳体20内,绝缘支架2与壳体20连接,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电路板30连接,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电路板40连接。
由此,壳体20可以用于保护电源100内部结构,绝缘支架2和壳体20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端子10与壳体20保持固定,也使得连接端子10和壳体20之间可以绝缘,防止漏电。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电路板30连接,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电路板40连接,实现连接端子10的信号输出。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电源100为车载电源充电机,车载电源充电机是指固定安装在车辆上的充电机,为整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装置。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电源100还可以为其它产品,如移动电源充电机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100,通过设置上述的连接端子10,在导通体1上设置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第一电路板30直接连接,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第二电路板40直接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端子10与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减少了装配的零件数量,减少了成本。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源100,导通体1与车辆的低压供电系统连接。由此,可以实现车辆给低压设备供电或者给蓄电池充电等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源100,设置上述的连接端子10,在导通体1上设置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第一电路板30直接连接,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第二电路板40直接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端子10与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减少了装配的零件数量,减少了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通体,所述导通体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电路板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二电路板直接连接;
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导通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体为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包括主体段和连接段,所述主体段和所述连接段在所述导通体的轴向方向上排布,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于所述连接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通体的轴向方向,所述连接段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靠近所述主体段的一侧,所述第二段具有缺口以使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段的横截面积并形成台阶结构,所述缺口的内壁面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段的背离所述第一段的端面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内壁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段上的第一壁面和形成在所述第二段上的第二壁面,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壁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与所述导通体的轴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为间隔开的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上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端子的安装孔。
9.一种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所述导通体与所述车辆的低压供电系统连接。
CN202320610407.0U 2023-03-20 2023-03-20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Active CN219498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0407.0U CN219498233U (zh) 2023-03-20 2023-03-20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0407.0U CN219498233U (zh) 2023-03-20 2023-03-20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8233U true CN219498233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9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0407.0U Active CN219498233U (zh) 2023-03-20 2023-03-20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8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1721B (zh) 电池模组及汽车
US11313885B2 (en) Integrated current-measuring apparatus
CN219498233U (zh)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WO2019134699A1 (zh) 电池模组及汽车
CN219498234U (zh)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CN215265905U (zh) 用于电流互感器的防开路机构、断路器和电气设备
JP3223782U (ja) 電気接続アセンブリ
CN110493395B (zh) 移动终端
CN220873868U (zh) 端子排结构及电气设备
CN220896893U (zh) 一种接地结构、控制器及车辆
CN107046110B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引线框架、引线框架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7892742U (zh) Pdu模组装置、电源组件和电动汽车
CN219181761U (zh) 电子设备
CN220570723U (zh) 滤波结构、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833098U (zh) 一种绝缘件和电性连接件卡接结构
CN219068702U (zh) 屏蔽接地结构和电子产品
CN218387157U (zh) 电机控制器、电机及车辆
CN220043763U (zh) 电子设备
CN218919196U (zh) 集成高压线束端子防转结构的输出极底座及电池包
CN219228070U (zh) 电机控制器及其emc滤波结构
CN218941665U (zh) 电机控制器和车辆
CN219892354U (zh) 输出极底座和具有其的电池
CN210957013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9246859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8070194U (zh)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