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1761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1761U
CN219181761U CN202223037851.2U CN202223037851U CN219181761U CN 219181761 U CN219181761 U CN 219181761U CN 202223037851 U CN202223037851 U CN 202223037851U CN 219181761 U CN219181761 U CN 219181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circu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378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天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378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1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1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1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主板,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小板,所述小板设置于所述所述外壳内,所述小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天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天线设置有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小板相连接;屏,所述屏设置于所述所述外壳,所述屏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主板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相连接。由此,通过使第三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板与天线上的和小板相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可以降低屛物料的设计使用要求,还可以预留较多的天线空间,从而满足电子设备天线的调试需求与性能要求。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5G时代,电子设备更新换代更加频繁,电子设备天线要求越来越高,屏结构及其FPC(柔性线路板)设计也多种多样。屏作为智能终端上的关键物料,对堆叠架构提出了更多新设计思路要求,以达成智能终端产品预期。
相关技术中,目前的屏FPC,以“通过屏FPC上BTB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与PCB板(印刷电路板)上匹配BTB连接器,直接扣合在PCB板上”的连接方式较为常见,屏FPC与PCB板连接方式,同时需要兼顾天线要求。考虑屏FPC上BTB连接器端一般自带金属材质,应天线性能要求,一般要求远离天线FPC布局。譬如,4G时代,屏FPC一般较长,可以直接扣合在主板上,以达到预期组装要求。但是对于屏物料而言,若屏FPC直接扣合在主板上,对应屏FPC长度相对会较长,不利于屏厂提高FPC排版利用率,同时需要辅助措施,将屏FPC预固定在屏上。而且,针对此大尺寸FPC设计,屏物料成本会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降低屛物料设计使用要求,又可以预留较多的天线空间,从而满足电子设备的天线调试需求与性能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包括:外壳;主板,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小板,所述小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小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天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天线设置有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小板相连接;屏,所述屏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屏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主板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四连接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均对应设置于所述小板朝向所述屏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均对应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端角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小板背离所述屏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设置于所述主板背离所述屏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后壳和后盖,所述前壳和所述后盖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前后两侧,所述屏设置于所述前壳,所述主板和所述小板位于所述后壳内,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小板和所述后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集成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小板之间,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电池和所述屏之间,或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电池和所述外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上在延伸方向上设置有间隔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
由此,通过使第三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板与天线上的和小板相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可以降低屛物料的设计使用要求,还可以预留较多的天线空间,从而满足电子设备天线的调试需求与性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内部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内部侧视图;
图6是图4中区域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
10、外壳;11、前壳;12、后壳;13、后盖;20、主板;
21、第一连接器;30、小板;40、天线;41、第一柔性电路板;
50、屛;51、第二柔性电路板;511、第二连接器;
60、第三柔性电路板;61、第三连接器;62、第四连接器;
63、第一弯折部;64、第二弯折部;7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该电子设备100可以用于智能终端设备中,其内部应用转接式堆叠架构。
结合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主要包括外壳10、主板20、小板30、天线40、屛50和第三柔性电路板60。主板20设置于外壳10内,小板30设置于外壳10内,小板30与主板20电连接,天线40设置于外壳10内,天线40设置有第一柔性电路板41,第一柔性电路板41与小板30相连接,屏50设置于外壳10,屏50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板51,第三柔性电路板60的一端与主板20相连接,而且第三柔性电路板60的另一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41相连接。
具体地,屛50上设置的第二柔性电路板51、小板30与天线40都设置在外壳10内的下端,主板20设置在外壳10内的上端,第三柔性电路板60在外壳10内上下方向延伸,小板30与天线40上设置的第一柔性电路板41和屛50上的第二柔性电路板51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41又与第三柔性电路板60的下端连接,第三柔性电路板60的上端与主板20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第三柔性电路板60的转接可以使得屛50与主板20之间的信号连通,相较于将屛50上的第二柔性电路板51直接扣合在主板20上,可以减少屛50上的第二柔性电路板51对应的物料长度,从而提高第二柔性电路板51的排版利用率和降低成本;再相较于将屛50上的第二柔性电路板51直接扣合在小板30上,虽然可以减少屛50上的第二柔性电路板51对应的长度,但是考虑天线40走线通常依靠产品外观轮廓布线的因素,第二柔性电路板51的扣合位置需要尽量远离智能终端产品外观轮廓以满足天线40性能要求,此方式对第二柔性电路板51的布线要求较高,或者通过加大电子设备100总厚度以满足天线40需求,但此方式不适合轻薄产品定位需求架构设计,如此,通过使第三柔性电路板60转接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屛50物料的设计使用要求,还可以预留较多的天线40空间,从而满足电子设备100天线40的调试需求与性能要求,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内部堆叠架构的科技性与合理性。
由此,通过使第三柔性电路板60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板20与天线40上的和小板30相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41,可以降低屛50物料的设计使用要求,还可以预留较多的天线40空间,从而满足电子设备100天线40的调试需求与性能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结合图5所示,主板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21,第二柔性电路板5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511,第三柔性电路板6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器61和第四连接器62,第三连接器61与第一连接器21电连接,第二连接器511与第四连接器62电连接。具体地,主板20上设置的的第一连接器21与第三柔性电路板60上端的第三连接器61电连接,第三柔性电路板60下端的第四连接器62与设置在屛50上的第二柔性电路板51上的第二连接器511电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得主板20与屛50保证电信号稳定连通,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具体地,结合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511和第四连接器62均对应设置于小板30朝向屏50的一侧。其中,屛50上的第二连接器511与第三柔性电路板60上的第四连接器62对应连接,而且均设置在小板30朝向屛50的一侧,可以为外壳10内部在小板30背向屛50的一侧留出布置天线40的空间,从而使外壳10内部空间更紧凑,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内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二连接器511和第四连接器62均对应设置于外壳10的端角处。其中,屛50上的第二连接器511与第三柔性电路板60上的第四连接器62对应连接,而且均设置在外壳10内的下部的端角处,可以使得第二连接器511和第四连接器62依据电子设备100端部处外观轮廓设置,还可以使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更加紧凑,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布局合理性。
具体地,结合图5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41设置于小板30背离屏的一侧。其中,天线40上设置的第一柔性电路板41设置于小板30背离屛50方向的一侧,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41更充分地利用第二连接器511和第四连接器62在背离屛50一侧所留出的空间,可以使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更紧凑,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21和第三连接器61设置于主板20背离屏的一侧。其中,主板20上的第一连接器21与第三柔性电路板60上端的第三连接器61对应连接,而且均设置在外壳10内的上部,第一连接器21和第三连接器61设置于主板20背离屏的一侧,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连接器21和第三连接器61更充分地利用主板20与后壳12之间形成的空间,使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结合图1-图5所示,外壳10包括前壳11、后壳12和后盖13,前壳11和后盖13设置于后壳12的前后两侧,屏50设置于前壳11,主板20和小板30位于后壳12内,第一柔性电路板41位于小板30和后壳12之间。具体地,外壳10包覆电子设备100内元件,屛50设置在前壳11上,前壳11和后盖13位于电子设备100最外侧,主板20和小板30位于非平面结构的后壳12内,天线40上的第一柔性电路板41位于后壳12与小板30之间,天线40上第一柔性电路板41位于电子设备100下端,如此设置,天线40上第一柔性电路板41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后壳12与小板30之间的空间,还可以方便第一柔性电路板41的排布,而且如此排布可以使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紧凑,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结合图5所示,后壳12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一柔性电路板41集成于安装槽内。其中,天线40上的第一柔性电路板41集成在后壳12上朝向屛50一侧设置的安装槽内,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内部的组装效率,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内部的结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结合图5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电池70,电池70设置于外壳10内,电池70位于主板20和小板30之间,第三柔性电路板60位于电池70和屏50之间,或第三柔性电路板60位于电池70和外壳10之间。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内的电池70设置在外壳10内主板20与小板30形成的空隙中,第三柔性电路板60位于电池70和屛50之间,如此设置,电子设备100内部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
具体地,结合图5所示,第三柔性电路板60上在延伸方向上设置有间隔的第一弯折部63和第二弯折部64,电池70位于第一弯折部63和第二弯折部64之间。其中,第三柔性电路板60为非平面结构,第三柔性电路板60在电子设备100的上下延伸方向上设置有上方的第一弯折部63和下方的第二弯折部64,第一弯折部63与第二弯折部64有限定出背离屛50一侧的容纳空间,电池70设置于容纳空间中,如此设置,电子设备100内部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主板,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小板,所述小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小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天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天线设置有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小板相连接;
屏,所述屏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屏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板;以及
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主板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四连接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均对应设置于所述小板朝向所述屏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均对应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端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小板背离所述屏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设置于所述主板背离所述屏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后壳和后盖,所述前壳和所述后盖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前后两侧,所述屏设置于所述前壳,所述主板和所述小板位于所述后壳内,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小板和所述后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集成于所述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小板之间,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电池和所述屏之间,或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电池和所述外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上在延伸方向上设置有间隔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
CN202223037851.2U 2022-11-15 2022-11-15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181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7851.2U CN219181761U (zh) 2022-11-15 2022-11-1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7851.2U CN219181761U (zh) 2022-11-15 2022-11-1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1761U true CN219181761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5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37851.2U Active CN219181761U (zh) 2022-11-15 2022-11-1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1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2651Y (zh) 卡缘连接器
US8206177B2 (en) HDMI connector structure
CN107071661B (zh) 发声装置模组和电子产品
CN113437550B (zh) 电子设备
CN219181761U (zh) 电子设备
CN2599813Y (zh) 模组连接器(四)
CN219658819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532188U (zh) 终端设备的后壳及终端设备
CN202434736U (zh) 连接器模块
KR20230056793A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CN221080567U (zh) 一种usb公母头拓展结构
CN220474823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组件、电池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6218298U (zh) 电路板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20043763U (zh) 电子设备
CN220710536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0325916U (zh) 固定组件、电路板模组及终端
CN215646993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209735U (zh) 移动终端
CN210092207U (zh) 电池
CN221043356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721792U (zh) 堆叠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20138396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7281128U (zh) 电池及电子装置
CN219498234U (zh)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CN219626931U (zh) 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