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5594U - 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95594U CN219495594U CN202320432224.4U CN202320432224U CN219495594U CN 219495594 U CN219495594 U CN 219495594U CN 202320432224 U CN202320432224 U CN 202320432224U CN 219495594 U CN219495594 U CN 2194955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die cavity
- module
- membrane electrode
- electrode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膜电极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边部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若干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下压动力部,下压动力部的底部设置有上压模块,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滑动部,滑动部顶部设置有下压模块,上压模块的底部向内开设有上模腔,下压模块的顶部向内开设有下模腔,上模腔与下模腔对应设置,上模腔与下模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上压模块与下压模块之间连接有负压气路部,上模腔和下模腔分别与负压气路部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正确放置膜电极组件,同时又能在检测过程中,先后对膜电极组件的两侧分别进行施压,检测更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膜电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电解水膜电极组件是电解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合式的电极。膜电极组件由膜层、支撑层和短路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膜层是电解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具有良好的膜透性和机械强度;支撑层通常由金属支架或填料,如活性炭加以固定,使膜层得以正确支撑到密封孔,保持密封性;短路层是一层金属网状结构,为膜层提供良好的导电能力。
目前,膜电极组件所使用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多为气压捡漏法,通常是工作人员手动放入待测膜电极组件,放入后,启动气缸,形成密闭的检测空间,但此过程中,由于设备的空间有限,存在膜电极组件放置操作空间小,膜电极组件容易放置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在利用气压法捡漏时,只能从一个固定的方向向膜电极组件提供压力,存在捡漏过程不彻底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方便操作人员正确放置膜电极组件同时又能在检测过程中向膜电极组件的两侧分别施压的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方便操作人员正确放置膜电极同时又能在检测过程中向膜电极的两侧分别施压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边部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若干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下压动力部,所述下压动力部的底部设置有上压模块,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顶部设置有下压模块,所述上压模块的底部向内开设有上模腔,所述下压模块的顶部向内开设有下模腔,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对应设置,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上压模块与所述下压模块之间连接有负压气路部,所述上模腔和所述下模腔分别与所述负压气路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下压动力部包括固定连接在若干所述支撑杆顶部的顶板和滑动套设在若干所述支撑杆上的下压板,所述顶板的顶部中央竖向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贯穿所述顶板且与所述下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模块固定连接在下压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滑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顶部的两组滑轨,两组所述滑轨平行设置,两组所述滑轨的顶部分别向下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两组所述滑槽内分别转动连接有丝杆,两组所述滑块分别螺纹套设在两组所述丝杆上,两组所述丝杆的一端分别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电机,两组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下压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负压气路部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上压模块且与所述上模腔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下压模块且与所述下模腔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抽气泵,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分别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上分别连通有第一气阀、第二气阀、第三气阀、和第四气阀。
优选的,所述下压模块的侧壁上竖向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上压模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压模块的底部边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条,所述下压模块的顶部边部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密封条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下压动力部的主要作用是带动上压模块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上压模块与下压模块之间的闭合和打开;滑动部的主要作用是带动下压模块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实现在需要放置膜电极组件时,下压模块从下压动力部下方移出,为操作人员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在放置好膜电极组件后将下压模块移动回上压模块下方,便于后续操作;负压气路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上模腔和下模腔在膜电极组件的两侧制造压力差,从而实现对膜电极组件进行气密性检测;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监测上模腔与下模腔内的压力来判断膜电极组件气密性良好与否。整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极大的方便操作人员正确放置膜电极组件,同时又能在检测过程中,先后对膜电极组件的两侧分别进行施压,分别检测气体从膜电极组件的两侧通过时的气密性,使检测的结果更全面、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设备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设备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设备负压气路部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支撑杆;3、下压板;4、顶板;5、滑轨;6、滑块;7、丝杆;8、固定板;9、下压模块;10、上压模块;11、密封条;12、气缸;13、红外线接收器;14、红外线发射器;15、电机;16、下模腔;17、密封槽;18、上模腔;19、抽气泵;20、第一气阀;21、第一压力传感器;22、第二气阀;23、第三气阀;24、第二压力传感器;25、第四气阀;26、第一管路;27、第二管路;28、第三管路;29、第四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边部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2,若干支撑杆2的顶部设置有下压动力部,下压动力部的底部设置有上压模块10,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滑动部,滑动部顶部设置有下压模块9,上压模块10的底部向内开设有上模腔18,下压模块9的顶部向内开设有下模腔16,上模腔18与下模腔16对应设置,上模腔18与下模腔16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4,上压模块10与下压模块9之间连接有负压气路部,上模腔18和下模腔16分别与负压气路部连通。
上压模块10、下压模块9、上模腔18的边缘和下模腔16的边缘均与膜电极组件随形制作,以确保检测时膜电极组件与上压模块10、下压模块9之间能密封良好。以保证膜电极组件与下压动力部的主要作用是带动上压模块10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上压模块10与下压模块9之间的闭合和打开;滑动部的主要作用是带动下压模块9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实现在需要放置膜电极组件时,下压模块9从下压动力部下方移出,为操作人员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在放置好膜电极组件后将下压模块9移动回上压模块10下方,便于后续操作;负压气路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上模腔18和下模腔16在膜电极组件的两侧制造压力差,从而实现对膜电极组件进行气密性检测;第一压力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4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监测上模腔18与下模腔16内的压力来判断膜电极组件气密性良好与否。整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极大的方便操作人员正确放置膜电极组件,同时又能在检测过程中,先后对膜电极组件的两侧分别进行施压,分别检测气体从膜电极组件的两侧通过时的气密性,使检测的结果更全面、可靠。
进一步优化方案,下压动力部包括固定连接在若干支撑杆2顶部的顶板4和滑动套设在若干支撑杆2上的下压板3,顶板4的顶部中央竖向固定连接有气缸12,气缸12的伸缩端贯穿顶板4且与下压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上压模块10固定连接在下压板3的底部。
当需要将上压模块10降下时,控制气缸12向下伸出其伸缩杆,下压板3在伸缩杆的推动下沿支撑杆2竖直向下移动,使上压模块10下降,最终与下压模块9闭合。
进一步优化方案,滑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顶部的两组滑轨5,两组滑轨5平行设置,两组滑轨5的顶部分别向下开设有滑槽,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6,两组滑槽内分别转动连接有丝杆7,两组滑块6分别螺纹套设在两组丝杆7上,两组丝杆7的一端分别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电机15,两组电机15分别与滑轨5固定连接,两组滑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下压模块9固定连接在固定板8的顶部。
当操作人员需要将一膜电极组件放置到下压模块9内时,控制两组电机15转动,电机15转动带动各自连接的丝杆7转动,丝杆7转动通过螺纹传动带动滑块6在滑槽内向外滑动,滑块6向外水平滑动带动固定板8向外水平滑动,并最终通过固定板8带动下压模块9从顶板4的下方移出,避免了顶板4、下压板3等对操作的干扰,使放置膜电极组件变得简单易操作。当放置好后,控制电机15翻转即可使下压模块9水平滑移回上压模块10的下方。
进一步优化方案,负压气路部包括第一管路26、第二管路27、第三管路28和第四管路29,第一管路26和第二管路27的一端分别贯穿上压模块10且与上模腔18连通,第三管路28和第四管路29的一端分别贯穿下压模块9且与下模腔16连通,第一管路26和第二管路27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抽气泵19,第三管路28和第四管路29的另一端分别与大气连通,第一管路26、第二管路27、第三管路28和第四管路29上分别连通有第一气阀20、第二气阀22、第三气阀23、和第四气阀25。
在上压模块10与下压模块9闭合好后,对膜电极组件进行气密性检测。关闭第三气阀23和第二气阀22,启动抽气泵19,使上模腔18内的气压从一个大气压开始逐渐减小。同时,由于下模腔16通过第四气阀25和第四管路29与外界环境连通,下模腔16内始终为一个大气压,从而在膜电极组件的两侧产生气压差。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21检测到负压达到预设值时,关闭第一气阀20、第四气阀25和抽气泵19,在一定时间内记录第一压力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4的数值,若第一压力传感器21的数值增大,同时第二压力传感器24的数值减小,则说明膜电极组件从在气密性不达标的问题;若两传感器的数值不变,则说明气密性合格。
该组测试完成后,打开四个气阀释放压力,后关闭第一气阀20和第四气阀25,启动抽气泵19,使下模腔16内的气压从一个大气压开始逐渐减小。同时,由于上模腔18通过第二气阀22和第二管路27与外界环境连通,上模腔18内始终为一个大气压,从而在膜电极组件的两侧产生与前组测试反向的气压差,再通过记录第一压力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4的数值判断气密性合格与否。
进一步优化方案,下压模块9的侧壁上竖向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发射器14,上压模块1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接收器13,红外线发射器14与红外线接收器13对应设置。
红外线发射器14、红外线接收器13和电机15均由同一控制器控制。提前设置好红外线发射器14和红外线接收器13的相对位置,使下压模块9与上压模块10竖直方向对正时,红外线发射器14和红外线接收器13也竖向对正。当下压模块9向上压模块10的下方移动时,会同步带动红外线发射器14向内移动,当红外线发射器14移动到红外线接收器13的下方时,红外线接收器13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14发出的红外线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随即停止电机15转动,从而使下压模块9停止水平移动,此时,下压模块9和上压模块10处于对正位置,从而确保了每次检测时,模块之间均处于紧密闭合状态。
进一步优化方案,上压模块10的底部边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条11,下压模块9的顶部边部开设有密封槽17,密封槽17与密封条11对应设置。
上压模块10与下压模块9抵接时,密封条11卡入密封槽17内,确保上压模块10与下压模块9之间良好的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边部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2),若干所述支撑杆(2)的顶部设置有下压动力部,所述下压动力部的底部设置有上压模块(10),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顶部设置有下压模块(9),所述上压模块(10)的底部向内开设有上模腔(18),所述下压模块(9)的顶部向内开设有下模腔(16),所述上模腔(18)与所述下模腔(16)对应设置,所述上模腔(18)与所述下模腔(16)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4),所述上压模块(10)与所述下压模块(9)之间连接有负压气路部,所述上模腔(18)和所述下模腔(16)分别与所述负压气路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动力部包括固定连接在若干所述支撑杆(2)顶部的顶板(4)和滑动套设在若干所述支撑杆(2)上的下压板(3),所述顶板(4)的顶部中央竖向固定连接有气缸(12),所述气缸(12)的伸缩端贯穿所述顶板(4)且与所述下压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模块(10)固定连接在下压板(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组滑轨(5),两组所述滑轨(5)平行设置,两组所述滑轨(5)的顶部分别向下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6),两组所述滑槽内分别转动连接有丝杆(7),两组所述滑块(6)分别螺纹套设在两组所述丝杆(7)上,两组所述丝杆(7)的一端分别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电机(15),两组所述电机(15)分别与所述滑轨(5)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滑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下压模块(9)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8)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气路部包括第一管路(26)、第二管路(27)、第三管路(28)和第四管路(29),所述第一管路(26)和所述第二管路(27)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上压模块(10)且与所述上模腔(18)连通,所述第三管路(28)和所述第四管路(29)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下压模块(9)且与所述下模腔(16)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6)和所述第二管路(27)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抽气泵(19),所述第三管路(28)和所述第四管路(29)的另一端分别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6)、第二管路(27)、第三管路(28)和所述第四管路(29)上分别连通有第一气阀(20)、第二气阀(22)、第三气阀(23)、和第四气阀(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模块(9)的侧壁上竖向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发射器(14),所述上压模块(1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接收器(13),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4)与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3)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块(10)的底部边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条(11),所述下压模块(9)的顶部边部开设有密封槽(17),所述密封槽(17)与所述密封条(11)对应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32224.4U CN219495594U (zh) | 2023-03-09 | 2023-03-09 | 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32224.4U CN219495594U (zh) | 2023-03-09 | 2023-03-09 | 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95594U true CN219495594U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7516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32224.4U Active CN219495594U (zh) | 2023-03-09 | 2023-03-09 | 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95594U (zh) |
-
2023
- 2023-03-09 CN CN202320432224.4U patent/CN2194955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38398U (zh) | 一种汽车油泵法兰气密封检测装置 | |
CN218847550U (zh) | 一种气密性检测仪 | |
CN112027211A (zh) | 一种液体的全自动封装检测装置 | |
CN219495594U (zh) | 一种用于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 |
CN108414157B (zh) | 一种用于检测产品气密性的真空氦检设备 | |
CN220289329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渗透检测装置 | |
CN210668533U (zh) | 一种锂电池注液立体加压吸收箱 | |
CN209745767U (zh) | 一种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 |
CN208795440U (zh) | 一种电池盒上盖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218002841U (zh) | 一种减壳正压试漏检测装置 | |
CN113358276B (zh) | 一种法兰式压力仪表快速夹紧密封装置 | |
CN211877311U (zh) | 泄漏测试夹具与防错检测检具相结合的复合型检测工装 | |
CN114441110A (zh) | 一种电池顶盖的氦气检漏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 |
CN220270713U (zh) | 一种电机气密测试氦检工装 | |
CN220230834U (zh) | 一种适应自动化产线的电子油泵控制器腔体气密测试机构 | |
CN113865529A (zh) | 新能源电机螺母组装检测设备 | |
CN112903210A (zh) | 用于冲焊桥壳的干式气密性检测试验台及其工艺方法 | |
CN215414223U (zh) | 一种新能源电池包气密检测设备 | |
CN217032885U (zh) | 电池盒抽真空容器密封性检测设备 | |
CN214893896U (zh) | 锂电池盖板氦检设备 | |
CN218600794U (zh) | 电池壳气密检测装置 | |
CN221238589U (zh) | 轴封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214837636U (zh) | 一种高效的多轴联动型晶圆贴合机 | |
CN218885329U (zh) | 一种气体微漏检测系统 | |
CN210664889U (zh) | 气密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