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4087U - 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4087U
CN219494087U CN202320348882.5U CN202320348882U CN219494087U CN 219494087 U CN219494087 U CN 219494087U CN 202320348882 U CN202320348882 U CN 202320348882U CN 219494087 U CN219494087 U CN 219494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orous medium
housing
por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88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聪
顾玉强
陈露
孙颖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488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4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4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4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包括:多孔介质组件、壳体组件、气流发生器及引射器。多孔介质组件设置于燃烧室内。壳体组件设有风冷通道,风冷通道围绕多燃烧室的外周面分布。风冷通道具有还设有第一通口及第二通口。气流发生器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气流发生器能够使自身内部的气流自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进风口与第二通口相连通,或者,进风口与第一通口相连通。引射器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进气口与出风口相连通。出气口与燃烧室连通。从而风冷通道内的气体流动较快。又由于风冷通道围绕外周面的外侧分布,从而壳体组件的不同区域能接触到流速较快的气流,对壳体组件产生均匀有效的散热作用。

Description

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器利用燃料气体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对水流进行加热,从而为用户供应处于预定温度的水流。部分燃气热水器设置多孔介质燃烧器,对燃料气体进行多孔介质燃烧。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超焓燃烧,具有燃烧效率高,燃烧温度高,污染物排放低,噪音小的特点。多孔介质燃烧器包含多孔介质材料。含有燃料气体成分的混合气体进入到多孔介质燃烧器后,在多孔介质材料进行燃烧。
由于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浸没燃烧,多孔介质材料整体处于高温状态并周围散发热量。部分燃烧器在壳体设置隔层,利用在隔层中的气体,降低多孔介质材料热量对燃烧器外的散发效率。然而,由于隔层内的气体流动较慢,循环效率低,导致隔层内的温度上升较快。隔层内的气体上升至较高的温度后,仍然会对燃烧器外的其它器件产生较明显的高温影响,不利于燃气热水器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隔层内的气体流动较慢,导致隔层内的温度上升较快,仍然会对燃烧器外的其它器件产生较明显的高温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设有燃烧室,包括:
多孔介质组件,设置于所述燃烧室内;
壳体组件,设有风冷通道;所述风冷通道围绕所述燃烧室的外周面分布;所述风冷通道具有第一通口及第二通口;
气流发生器,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通口和/或第一通口相连通;及
引射器,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上述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工作时,带有燃料气体成分的气流从引射器的出气口流通至燃烧室,燃料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向壳体组件传递。气流发生器使自身内部气体自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时,在进风口形成低压。由于壳体组件设有风冷通道,风冷通道通过第二通口或第一通口连通于进风口,在低压作用下,加快风冷通道内的气体流速,从而对壳体组件起冷却作用。又由于风冷通道围绕外周面的外侧分布,使得壳体组件的不同区域能接触到低温气流,从而能对壳体组件产生均匀有效的散热作用。气流发生器的出风口连通引射器的进气口,使经过风冷通道预热的气流后续作为混合气体的成分,提升了混合气体的温度,因而能同时改善燃料气体的燃烧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及燃烧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壳体及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形成所述燃烧室,所述外壳体环绕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外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之间存在间距并形成所述风冷通道。通过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间距且该间距形成了风冷通道,可减少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直接接触的面积,降低从内壳体至外壳体的热量传递效率,而且由于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存在较大的气流速度,从而能内壳体与外壳体能够存在较大的温差,让外壳体能够相对内壳体维持较低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的顶端之间存在间隔并形成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第二通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通口连通。由于在外壳体的顶端与内壳体的顶端之间形成第一通口,从而第一通口围绕于内壳体的顶端设置,使第一通口呈回字型,让气流相对燃烧室以不同的角度进入至风冷通道,提高风冷通道的温度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挡流片,所述第一挡流片沿背向于所述燃烧室的方向延伸。燃烧所产生的热气流从燃烧室的开口释放时,由于内壳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挡流片,第一挡流片起到了分隔作用,阻止热气流向第一通口流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至少包括第一壳件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件的第二壳件;所述第一壳件及所述第二壳件围绕所述内壳体分布。通过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之间的连接,从而能方便将外壳体装配形成包围内壳体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朝向于所述多孔介质组件的表面为镜面。从而内壳体朝向于多孔介质组件的表面具有更好的反射效果,将更多的红外线能量反射回多孔介质组件上,降低内壳体对热量的吸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环绕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壁。隔热层填充了壳体组件的内侧与多孔介质组件之间的间隙,降低了多孔介质组件与壳体组件的内侧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减少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对壳体组件所辐射的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包括多个隔热块,多个所述隔热块首尾依次拼合。从而在装配隔热层时,通过隔热块直接抵接多孔介质组件,能减小隔热层与多孔介质组件之间的相对摩擦,避免隔热材料表面发生磨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预混器,所述预混器具有第一接入口、第二接入口及汇合输出口;所述第一接入口与所述第二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入口用于输入燃料气体;所述汇合输出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由于第一接入口连通于第二通口、第二接入口用于输入燃料气体,因而气流发生器在汇合输出口所产生的负压时,能同时引导风冷通道中的气体及燃料气体进入预混器,从而避免由于风冷通道中气体的注入而影响燃料气体的流动。
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在另一状态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的A处放大图;
图7为图5所示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1、燃烧室;20、多孔介质组件;21、多孔介质体;30、壳体组件;300、风冷通道;301、第一通口;302、第二通口;31、内壳体;311、第一挡流片;312、第一侧片;313、第一安装孔;314、第三壳件;315、第四壳件;32、外壳体;321、第二侧片;322、第二安装孔;323、第四安装孔;324、第一壳件;325、第二壳件;40、气流发生器;41、进风口;42、出风口;50、引射器;51、出气口;52、第三安装孔;53、通气板;60、管道件;70、隔热层;71、隔热块;80、预混器;81、第一接入口;82、第二接入口;83、汇合输出口;90、点火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地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地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常温的流体流入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燃烧燃料气体,释放热量,使常温的流体在燃气热水器中受到加热。加热后的流体流出燃气热水器,提供用户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至图3所示,燃气热水器包括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及换热器,燃料气体与其他气体混合,形成混合气体后,在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进行多孔介质燃烧。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向加换热器释放燃烧所产生的热量。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与换热器相邻设置,更具体地,换热器设置于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的上方。流体通过换热器时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体为水。
具体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引管组件,引管组件形成流体的流动空间的边界,以引导水流在不同器件或接口之间流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液流阀门及燃气阀门。液流阀门用于控制流体的流通路径的通断。燃气阀门用于控制燃料气体的流通路径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及图4所示,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设有燃烧室101。结合图1及图4所示,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包括:多孔介质组件20、壳体组件30、气流发生器40及引射器50。多孔介质组件20设置于燃烧室101内。壳体组件30设有风冷通道300,风冷通道300围绕多燃烧室101的外周面分布。风冷通道300具有还设有第一通口301及第二通口302。气流发生器40具有进风口41及出风口42。气流发生器40能够使自身内部的气流自进风口41向出风口42流动。进风口41与第二通口302相连通,或者,进风口41与第一通口301相连通。引射器50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51。进气口与出风口42相连通。出气口51与燃烧室101连通。
具体地,带有燃料气体成分的气流从引射器50的出气口51流通至燃烧室101内,并渗入到多孔介质组件20。燃料气体在多孔介质组件20燃烧时,燃烧室101内的热量向壳体组件30传递。气流发生器40使自身内部气体自进风口41向出风口42流动时,在进风口41形成低压。由于壳体组件30设有风冷通道300,风冷通道300的第二通口302连通于进风口41,在低压作用下,风冷通道300内的气体流速加快,从而对壳体组件30起冷却作用。又由于风冷通道300围绕外周面的外侧分布,从而壳体组件30的不同区域能接触到流速较快的气流,对壳体组件30产生均匀有效的散热作用。气流发生器40的出风口42连通引射器50的进气口,使经过风冷通道300预热的气流后续作为混合气体的成分,提升了混合气体的温度,因而能同时改善燃料气体的燃烧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及燃烧速率。
具体地,假定能够同时通过燃烧室101几何中心的直线为参考线,参考线垂直于燃烧室101开口的边缘的所在平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燃烧室101的外周面,可理解为轮廓线段沿封闭路径移动一周后所形成的轨迹。轮廓线段平行于参考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轮廓线段的长度为接近于燃烧室101在平行于参考线的方向上的长度。轮廓线段沿封闭路径移动时,轮廓线段与燃烧室101保持相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至图6所示,壳体组件30包括内壳体31及外壳体32。内壳体31形式燃烧室101。外壳体32环绕设置在内壳体31外周,外壳体32的内壁与内壳体31的外壁之间存在间距并形成风冷通道300。
具体地,外壳体32的内壁为外壳体32朝向于燃烧室101的壁面。内壳体31的外壁为内壳体31背向于燃烧室101的壁面。通过在内壳体31与外壳体32之间设置间距且该间距形成了风冷通道300,可减少内壳体31与外壳体32之间直接接触的面积,降低从内壳体31至外壳体32的热量传递效率,而且由于内壳体31与外壳体32之间存在较大的气流速度,从而能内壳体31与外壳体32能够存在较大的温差,让外壳体32能够相对内壳体31维持较低的温度。内壳体31形成燃烧室101的边界,从而限定出燃烧区域。进一步地,内壳体31的内表面的围绕的空间范围等于或大于燃烧室101的外周面围绕的空间范围。更具体地,外周面的环绕方向、内壳体31的环绕方向及外壳体32的环绕方向相共轴设置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32至少包括第一壳件324及连接于第一壳件324的第二壳件325;第一壳件324及第二壳件325围绕内壳体31分布。具体地,通过第一壳件324与第二壳件325之间的连接,从而能方便将外壳体32装配形成包围内壳体31的结构。
具体地,第一壳件324与第二壳件325可拆卸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件325的结构呈U形,第一壳件324连接于第二壳件325的缺口处,由于两者仅通过两个接触位置进行连接,从而能提高连接效率。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32还包括其他连接部件,以与第一壳件324及第二壳件325配合形成围绕内壳体31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壳件至少包括第三壳件314及连接于第四壳件315的第三壳件314;第三壳件314及第四壳件315围绕多孔介质组件20分布。具体地,通过第三壳件314与第四壳件315之间的连接,从而能方便将外壳体32装配形成包围多孔介质组件20的结构。具体地,第三壳件314与第四壳件315可拆卸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壳件315的结构呈U形,第三壳件314连接于第四壳件315的缺口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32与内壳体31的顶端之间存在间隔并形成第一通口301;第二通口302设置于外壳体32侧部,进风口41与第二通口302连通。
具体地,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处于使用状态时,燃烧室101的开口方向朝上,外壳体32的顶端及内壳体31的顶端同时朝上。外壳体32的底端及内壳体31的底端同时朝下。可理解地,外壳体32的顶端为外壳体32在竖直方向上的上边缘。内壳体31的顶端为内壳体31在竖直方向上的上边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壳体32的顶端在宽度及长度上分别大于内壳体31的顶端,从而能存形成作为第一通口301的间隔。具体地,外壳体32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垂直于参考线。
具体地,由于在外壳体32的顶端与内壳体31的顶端之间形成第一通口301,从而第一通口301围绕于内壳体31的顶端设置,使第一通口301呈回字型,让气流相对燃烧室101以不同的角度进入至风冷通道300,提高风冷通道300的温度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壳体3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挡流片311,第一挡流片311沿背向于燃烧室101的方向延伸。燃烧所产生的热气流从燃烧室101的开口释放时,由于内壳体3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挡流片311,第一挡流片311起到了分隔作用,阻止热气流向第一通口301流入。具体地,内壳体31顶部为内壳体31上靠近于顶端的部分。
更具体地,在平行于参考线的方向上,内壳体31的顶端与外壳体32的顶端之间形成间隔。在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处于使用状态下的放置角度时,内壳体31的顶端高度低于外壳体32的顶端的高度。第一挡流片311处于外壳体32的顶端的上方,外侧常温的气流能够从第一挡流片311与外壳体32的顶端顶端之间进入到风冷通道3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内壳体31的底端连接有第一侧片312,第一侧片312设有第一安装孔313。外壳体32的底端连接有第二侧片321,第一侧片312设有第二安装孔322。当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13及第二安装孔322并使第一侧片312与第二侧片321相固定时,则可使内壳体31与外壳体32之间相固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壳体31的底端贴合于引射器50。进一步地,结合图5及图7所示,引射器50在靠近其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安装孔52。在装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时,紧固件同时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13、第二安装孔322及第三安装孔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壳体31的底端与其顶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外壳体32的底端与其顶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从而内壳体31能够对燃烧室101形成更全面的隔温作用,同时内壳体31与外壳体32之间的高低差使第一通口301具有更大的通流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壳体31与外壳体32之间形成风量均流结构,从而使气流能均匀地经过风冷通道300的各个区域,避免壳体组件30的局部发生过热。更具体地,风量均流结构通过在风冷通道300内不同位置设置通风孔或通风槽,各个通风孔及通风槽的大小存在差异,对不同位置的气流产生不同的阻力,从而能调整优化冷风通道内的气流分布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壳体31朝向于多孔介质组件20的表面为镜面。从而内壳体31朝向于多孔介质组件20的表面具有更好的反射效果,将更多的红外线能量反射回多孔介质组件20上,降低内壳体31对热量的吸收。更具体地,内壳体31朝向于多孔介质组件20的表面为BA级镜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所示,多孔介质组件20包括多个多孔介质体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多孔介质体21沿直线排布。更具体地,多个多孔介质体21的排布方向平行于引射器50的表面。结合图7所示,多个多孔介质体21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箭头F7a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流发生器40为风机或其它能够引起气流进行流动的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所示,引射器50朝向于多孔介质组件20的一面分布有多个出气口51。进一步地,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还包括通气板53,通气板53具有密集的通孔。通气板53设置于引射器50与多孔介质组件20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第二通口302设置于外壳体32。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还包括连接于外壳体32的管道件60。管道件60的一端连通于第二通口302,管道件60的另一端连通于进风口41。
具体地,通过在第二通口302与进风口41之间设置管道件60,从而能利用管道件60适应第二通口302与进风口41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通口302设置于外壳体32时,由于外壳体32具有较大的面积,从而有利于开设面积较大的第二通口302,减小气流从风冷通道300进入到管道时所受到的阻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所示,外壳体32设有第四安装孔323,多个第四安装孔323围绕第二通口302分布。在紧固件穿过管道件60的法兰盘后,紧固件继续穿设至第四安装孔323,从而使管道件60的一端相对外壳体32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所示,进风口41的朝向为第一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多孔介质组件20一侧的外壳体32设有第二通口302。具体地,在多个外壳体32中,对于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多孔介质组件20一侧的外壳体32,当第二通口302设置于该外壳体32时,则第二通口302朝向与进风口41的朝向同向,并且该外壳体32与进风口41的距离较短,从而能减小管道件60的弯折角度及控制管道件60的长度,有利于提高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的紧凑性。结合图3所示,第一方向与箭头F3a的方向同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包括隔热层70,隔热层70环绕设置于壳体组件30的内壁。具体地,隔热层70填充了壳体组件30的内侧与多孔介质组件20之间的间隙,降低了多孔介质组件20与壳体组件30的内侧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减少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对壳体组件30所辐射的热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图4及图5所示,隔热层70包括多个隔热块71,多个隔热块71首尾依次拼合。具体地,通过多个隔热块71组合形成隔热层70,从而在装配隔热层70时,通过隔热块71直接抵接多孔介质组件20,能减小隔热层70与多孔介质组件20之间的相对摩擦,避免隔热材料表面发生磨损。更具体地,相邻的两个隔热块71之间相贴合设置。进一步地,隔热块71设置于内壳体31与多孔介质组件20之间。更具体地,隔热块71可以采用阻燃树脂、阻燃棉及阻燃金属等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及图4所示,多个隔热块71围绕于多孔介质组件20设置。具体地,通过设置多个隔热块71,从而能从不同角度对多孔介质组件20与内壳体31进行分隔,更全面地限制多孔介质组件20对外散发热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及图5所示,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还包括预混器80,预混器80具有第一接入口81、第二接入口82及汇合输出口83。第一接入口81与第二通口302连通。第二接入口82用于输入燃料气体。汇合输出口83与进风口41连通。具体地,在气流发生器40运行时,进风口41形成负压。由于汇合输出口83连通于进风口41,使第一接入口81及第二接入口82处的气体向汇合输出口83流动。由于第一接入口81连通于第二通口302,风冷通道300中的气体从第一接入口81注入至预混器80,在向汇合输出口83流动时,气体与燃料气体汇合,形成混合气体。其后,混合气体从气流发生器40的出风口42输出至引射器50。更具体地,引射器50具有与出风口42配合的对接头。由于第一接入口81连通于第二通口302、第二接入口82用于输入燃料气体,因而气流发生器40在汇合输出口83所产生的负压时,能同时引导风冷通道300中的气体及燃料气体进入预混器80,从而避免由于风冷通道300中气体的注入而影响燃料气体的流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在风冷通道300内设置消音结构,以减小气体在风冷通道300中流动时所产生的噪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及图7所示,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还包括点火针90,点火针90用于产生电弧或火花,以点燃在多孔介质组件20周边的混合气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壳体组件30。进一步地,点火针90嵌设于隔热块7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设有燃烧室(101),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孔介质组件(20),设置于所述燃烧室(101)内;
壳体组件(30),设有风冷通道(300);所述风冷通道(300)围绕所述燃烧室(101)的外周面分布;所述风冷通道(300)具有第一通口(301)及第二通口(302);
气流发生器(40),具有进风口(41)及出风口(42);所述进风口(41)与所述第二通口(302)和/或第一通口(301)相连通;及
引射器(50),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51);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风口(42)相连通;所述出气口(51)与所述燃烧室(10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30)包括内壳体(31)及外壳体(32);所述内壳体(31)形成所述燃烧室(101),所述外壳体(32)环绕设置在所述内壳体(31)外周,所述外壳体(32)的内壁与所述内壳体(31)的外壁之间存在间距并形成所述风冷通道(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32)与所述内壳体(31)的顶端之间存在间隔并形成所述第一通口(301);所述第二通口(302)设置于所述外壳体(32),所述进风口(41)与所述第二通口(30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3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挡流片(311),所述第一挡流片(311)沿背向于所述燃烧室(101)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32)至少包括第一壳件(324)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件(324)的第二壳件(325);所述第一壳件(324)及所述第二壳件(325)围绕所述内壳体(31)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31)朝向于所述多孔介质组件(20)的表面为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70),所述隔热层环绕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30)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多个隔热块(71),多个所述隔热块(71)首尾依次拼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混器(80),所述预混器(80)具有第一接入口(81)、第二接入口(82)及汇合输出口(83);所述第一接入口(81)与所述第二通口(302)连通;所述第二接入口(82)用于输入燃料气体;所述汇合输出口(83)与所述进风口(41)连通。
10.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
CN202320348882.5U 2023-02-27 2023-02-27 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Active CN219494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8882.5U CN219494087U (zh) 2023-02-27 2023-02-27 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8882.5U CN219494087U (zh) 2023-02-27 2023-02-27 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4087U true CN219494087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5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8882.5U Active CN219494087U (zh) 2023-02-27 2023-02-27 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4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81432A1 (en) Fuel/Air Mixture and Combus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Use in a Fuel-Fired Heating Apparatus
US10281143B2 (en) Pre-mix fuel-fired appliance with improved heat exchanger interface
CN219494087U (zh) 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109000236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US3861590A (en) Space heater particularly for vehicles
US10408460B2 (en) Gas cooker and valve assembly for gas cooker
JP6484202B2 (ja) 赤外線温風暖房機
CN109000231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09000237B (zh) 底杯、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0425564U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10601869U (zh) 室内燃气取暖器
CN109000238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9318656U (zh) 燃气热水器的风冷燃烧室腔体、风冷燃烧系统及热水器
KR100821592B1 (ko) 차량 연료냉각장치의 마이크로 채널구조
JP3067620B2 (ja) バー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調理器
KR102509564B1 (ko) 알루미늄 균질로용 고효율 저녹스 자기열교환형 버너
CN109000240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8583210U (zh) 一种燃气灶
CN220229170U (zh) 火排和燃气设备
JP2004163058A (ja) 給湯装置
JP3713702B2 (ja) 噴霧式燃焼装置
CN116293685A (zh) 一种燃烧器及家用燃气灶
JP3527921B2 (ja) 温風暖房機
CN112236621A (zh) 温水装置
CN113137754A (zh) 燃烧换热组件以及燃烧换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