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1869U - 室内燃气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燃气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1869U
CN210601869U CN201921273467.8U CN201921273467U CN210601869U CN 210601869 U CN210601869 U CN 210601869U CN 201921273467 U CN201921273467 U CN 201921273467U CN 210601869 U CN210601869 U CN 210601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guide plate
opening
air
surround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34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添洪
张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best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best Home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best Home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best Home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734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1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1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1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室内燃气取暖器,其包括机壳、第一罩壳、燃烧装置、导板组件以及风机装置,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罩壳设置于机壳内,燃烧装置包括炉头和围筒,围筒罩设在炉头上,围筒的后侧壁开设有第一气孔,导板组件包括设置于围筒上侧的第一导板,第一导板的后侧向下延伸至围筒的后部,第一导板与第一罩壳的内腔壁之间具有第一隔热通道,围筒上端开口的纵向投影位于第一导板的纵向投影内,风机装置设置在机壳内。通过设置第一导板,能够避免高温的废气直接上升冲击第一罩壳的内腔壁,从而能够减少热量从第一罩壳的顶部辐射到机壳内的其他零部件,避免零部件的温升过高,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室内燃气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特别涉及室内燃气取暖器。
背景技术
在天气寒冷的时候,需要使用到取暖器来提高室内温度,在一些气源价格较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燃气取暖器的使用较为普遍。现有的一些燃气取暖器,其火焰外露,用户能够直接看到明火,该类的燃气取暖器在使用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有的一些燃气取暖器,其将燃烧装置内置,燃料在取暖器内部进行燃烧,燃烧所产生的高温气体与一部分低温空气混合后排放至室内。对于该类的燃气取暖器,其火焰不会外露,能够提高安全性。但是由于火焰位于取暖器内部,导致取暖器内部的温度较高,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会大量辐射到取暖器内部的其他零部件,例如电磁阀和控制装置等,造成零部件的温升过高,缩短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导致零部件因温度过高而烧损。
此外,对于室内燃气取暖器,需要提高其燃烧效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然而现有的一些燃气取暖器,其燃烧效率不高,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室内燃气取暖器,能够降低取暖器内部零部件的温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为:室内燃气取暖器,其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第一罩壳,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罩壳的后部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罩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口;
燃烧装置,设置于第一罩壳内并与第一罩壳的内腔前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炉头和围筒,所述围筒罩设在炉头上,且所述围筒的后侧壁开设有第一气孔;
导板组件,设置于第一罩壳内,所述导板组件包括设置于围筒上侧的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的左右两侧均与所述第一罩壳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板的后侧向下延伸至所述围筒的后部,所述第一导板与第一罩壳的内腔壁之间具有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隔热通道,所述围筒上端开口的纵向投影位于第一导板的纵向投影内;
风机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装置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风机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上述方案具有下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导板,能够避免高温的废气直接上升冲击第一罩壳的内腔壁,从而能够减少热量从第一罩壳的顶部辐射到机壳内的其他零部件,避免零部件的温升过高,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所述第一导板的前侧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折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所述燃烧装置的左右两侧均与所述第一罩壳的内腔壁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所述导板组件还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位于所述围筒的侧方并与所述围筒的侧壁围成第二隔热通道,所述第二隔热通道端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围筒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所述第二导板的左右两侧均抵接所述第一罩壳的内腔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所述导板组件还包括第三导板,所述第三导板设置于炉头前侧壁与第一罩壳的内腔壁之间,且所述第三导板的上端连接围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所述第三导板的左右两端均止抵第一罩壳的内腔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所述导板组件还包括横截面呈一字型的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的左右两侧均抵接所述第一罩壳的内腔壁,所述第二导板位于所述围筒的前侧,所述第二导板、所述围筒的外侧壁以及所述第一罩壳的内腔壁共同围成一呈U型的第二隔热通道,所述第二隔热通道端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围筒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所述燃烧装置与第一开口之间具有间距,以在燃烧装置与第一罩壳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同时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除机壳后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除机壳后的分解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炉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室内燃气取暖器,其包括机壳10、第一罩壳20、燃烧装置、导板组件、风机装置50、供气装置以及控制装置60。
其中,参照图1和图2,在机壳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
参照图3,第一罩壳20设置于机壳10内,第一罩壳20的后部设置有与进风口11相连通的第一开口21,第一罩壳2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口22。
燃烧装置设置于第一罩壳20内,且燃烧装置与第一罩壳20的内腔前壁之间具有间距,燃烧装置包括炉头31和围筒32,围筒32罩设在炉头31上,且围筒32的后侧壁开设有第一气孔321。
导板组件设置于第一罩壳20内,导板组件包括第一导板41、第二导板42以及第三导板43。第一导板41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一罩壳20相连接,第一导板41的后侧向下延伸至围筒32的后部,第一导板41与第一罩壳20的内腔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在第一导板41与第一罩壳20的内腔壁之间形成第一隔热通道23,该第一隔热通道23与第一开口21相连通。围筒32上端开口的纵向投影位于第一导板41的纵向投影内。
风机装置50设置在机壳10内,该风机装置50包括风机壳51、电机52和风轮53,风轮53设置于风机壳51内,电机52设置于风机壳51上,且电机52的输出轴与风轮53相连接。风机壳51的入口端与第二开口22相连通,风机壳51的出口端与出风口12相连通。
参照图4和图6,第二导板42的横截面呈U型,燃烧装置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一罩壳20的内腔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导板42位于围筒32的侧方,且第二导板42与围筒32的侧壁围成第二隔热通道24,第二隔热通道24端部的开口朝向第一开口21,围筒32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气孔322。
参照图3,第三导板43设置于炉头31前侧壁与第一罩壳20的内腔壁之间,且第三导板43的上端连接围筒32,同时,第三导板43的左右两侧均延伸至止抵第一罩壳20的内腔壁。第三导板43、第一罩壳20的内腔壁以及炉头31的外侧壁共同围成第三隔热通道25,该第三隔热通道25的后端开口朝向第一罩壳20上的第一开口21,第三隔热通道25的下端开口朝向第一罩壳20上的第二开口22。
参照图5,供气装置包括电磁阀71和主气管72,主气管72同时连通电磁阀71和炉头31。电磁阀71可以采用比例阀。
参照图3和图4,图中虚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冷空气的流动方向,实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燃烧后所产生的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在工作时,电机52驱动风轮53转动,外界冷空气经由进风口11和第一开口21进入第一罩壳20的内腔。进入第一罩壳20的冷空气分成多路,一部分的冷空气直接穿过第一气孔321进入围筒32;一部分的冷空气流入第一隔热通道23,然后经由第一隔热通道23流动至第一罩壳20的第二开口22;一部分的冷空气流入第二隔热通道24,然后穿过第二气孔322进入围筒32;一部分的冷空气直接流入第三隔热通道25,然后流动至第一罩壳20的第二开口22。燃气经由电磁阀71、主气管72和炉头31进入围筒32,燃气与进入围筒32内的冷空气混合、燃烧,产生的高温废气向上流动并冲击第一导板41,然后高温的废气沿着第一导板41和第一罩壳20向下流动至第二开口22,高温的废气和冷空气流动至风轮53,冷热空气混合后经由出风口12排放到室内。
在进风口11处设置有滤网13,在出风口12处设置有格栅板14,格栅板14与机壳10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格栅板14,可调整取暖器的出风方向。
通过设置第一导板41,能够避免高温的废气直接上升冲击第一罩壳20的内腔壁,从而能够减少热量从第一罩壳20的顶部辐射到机壳10内的其他零部件。通过设置第二导板42,能够避免围筒32的热量直接辐射到第一罩壳20的内腔壁,从而能够减少热量从第一罩壳20辐射到机壳10内的其他零部件,此外,通过第二隔热通道24能够实现围筒32的前后两侧均有新鲜空气流入,以使燃烧更加充分。由此,上述的结构能够减少热量从第一罩壳20辐射到机壳10内的其他零部件,避免零部件的温升过高,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
此外,通过第一导板41的遮蔽作用,能够限制燃烧所产生的高温废气上行流动至燃烧装置的后侧,通过第二导板42和第三导板43的遮蔽作用,可限制下行的高温废气再次进入围筒32中。由此,上述结构还可限制含氧量较低的废气经由第一气孔321和第二气孔322进入围筒32内,避免出现燃烧不充分而导致有害物质排放超标的情况。
为进一步限制热量扩散到第一罩壳20的外侧,还可在第一罩壳2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隔热层。
参照图6,第一导板41的前侧具有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折边411。通过该结构,经由第一隔热通道23流出的冷空气能够沿着第一罩壳20的内腔前壁向下流动,从而可形成一道遮蔽气流,避免从围筒32流出的高温废气直接接触到第一罩壳20的内腔前壁,减少热量从第一罩壳20的前部辐射到机壳10内的其他零部件,进一步降低零部件的温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边411亦可竖直向下延伸。
参照图3,燃烧装置与第一开口21之间具有间距,以在燃烧装置与第一罩壳20之间形成进风通道26,进风通道26同时连通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22。穿过第一开口21的冷空气,其中有一部分直接经由进风通道26流动至第二开口22,能够增加第一开口21处的冷空气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板42的横截面还可呈一字型,该第二导板42的左右两侧均抵接第一罩壳20的内腔壁,第二导板42位于围筒32的前侧。第二导板42、围筒32的外侧壁以及第一罩壳20的内腔壁共同围成上述的第二隔热通道24,且该第二隔热通道24也呈U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电机52设置于机壳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罩壳20向下延伸至出风口12处,风机装置50的电机52设置于第一罩壳20或者机壳10上,风轮53设置于第一罩壳20的内腔底部。
参照图4、图6和图7,在机壳10内还设置有燃烧保护装置,该燃烧保护装置包括围壳81、支气管82、热电偶83、点火针84以及燃烧管85,围壳81设置于第一罩壳20的外侧壁上,热电偶83、点火针84和燃烧管85均设置于围壳81内,且热电偶83的受热端位于燃烧管85的出气口上方,支气管82同时连通燃烧管85和电磁阀71,热电偶83还与电磁阀71的线圈电连接。正常工作时,热电偶83的受热端温度升高,产生电势差,通过线圈可吸附电磁阀71的阀芯,以使电磁阀71保持在开启的状态,燃气能够流入炉头31;当环境缺氧而导致火焰熄灭时,热电偶83的受热端温度下降,线圈无法吸附阀芯,阀芯复位,切断燃气供给,防止继续向炉头31供气,避免燃气流失而造成安全问题,亦可避免燃气浪费。
此外,在围筒32内也设置有点火针84。
参照图8,炉头31包括炉壳311、进气管312以及炉板313,炉壳311上具有开口朝上的配气槽3111,炉板313设置于配气槽3111的上端开口处,进气管312插设于炉壳311上。进气管312的一端伸入至配气槽3111内,进气管312的另一端与主气管72相连通。进气管312露出炉壳311的一段上设置有空气入口3121。炉板313可以采用蜂窝状陶瓷板结构。
在工作时,燃气经由进气管312进入配气槽3111,同时可将一部分的新鲜空气经由空气入口3121吸入配气槽3111。经由空气入口3121进入的为一次空气,经由第一气孔321和第二气孔322进入的为二次空气,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共同辅助燃气的燃烧。二次空气从围筒32的前后两侧同时进入,能够使空气与燃气混合更加均匀,提高燃烧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室内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第一罩壳,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罩壳的后部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罩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口;
燃烧装置,设置于第一罩壳内并与第一罩壳的内腔前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炉头和围筒,所述围筒罩设在炉头上,且所述围筒的后侧壁开设有第一气孔;
导板组件,设置于第一罩壳内,所述导板组件包括设置于围筒上侧的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的左右两侧均与所述第一罩壳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板的后侧向下延伸至所述围筒的后部,所述第一导板与第一罩壳的内腔壁之间具有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隔热通道,所述围筒上端开口的纵向投影位于第一导板的纵向投影内;
风机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装置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风机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板的前侧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折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的左右两侧均与所述第一罩壳的内腔壁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组件还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位于所述围筒的侧方并与所述围筒的侧壁围成第二隔热通道,所述第二隔热通道端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围筒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板的左右两侧均抵接所述第一罩壳的内腔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组件还包括第三导板,所述第三导板设置于炉头前侧壁与第一罩壳的内腔壁之间,且所述第三导板的上端连接围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板的左右两端均止抵第一罩壳的内腔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组件还包括横截面呈一字型的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的左右两侧均抵接所述第一罩壳的内腔壁,所述第二导板位于所述围筒的前侧,所述第二导板、所述围筒的外侧壁以及所述第一罩壳的内腔壁共同围成一呈U型的第二隔热通道,所述第二隔热通道端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围筒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与第一开口之间具有间距,以在燃烧装置与第一罩壳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同时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CN201921273467.8U 2019-08-07 2019-08-07 室内燃气取暖器 Active CN210601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3467.8U CN210601869U (zh) 2019-08-07 2019-08-07 室内燃气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3467.8U CN210601869U (zh) 2019-08-07 2019-08-07 室内燃气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1869U true CN210601869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2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3467.8U Active CN210601869U (zh) 2019-08-07 2019-08-07 室内燃气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18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4862A (zh) * 2019-08-07 2019-11-15 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 室内燃气取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4862A (zh) * 2019-08-07 2019-11-15 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 室内燃气取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82921U (zh) 一种内循环烟气回流式全预混燃烧器
CN210601869U (zh) 室内燃气取暖器
CN207196910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
JP4800178B2 (ja) 温風暖房機
CN212566326U (zh) 一种燃烧器和燃气换热设备
CN210602218U (zh) 户外燃气热水器
CN209909974U (zh) 一种可实现热量回收利用的生物质燃料取暖炉及采暖设备
CN109323443B (zh) 燃气热水器
CN218846135U (zh) 燃烧器
CN110454862A (zh) 室内燃气取暖器
CN111912110A (zh) 一种燃烧器、燃气换热设备和燃烧控制方法
CN210891875U (zh) 燃气壁炉
TW201522864A (zh) 提高火焰能見度與具安全性之瓦斯燃燒裝置
CN211977242U (zh) 燃气热水设备
CN211119966U (zh) 可提供分段燃烧的燃气热水设备
CN217423642U (zh) 一种带背压管的燃气热水器
CN214964752U (zh) 烧烤炉
CN212081631U (zh) 一种户外用燃气热水器
CN215062371U (zh) 一种防风的燃气取暖器
CN217154552U (zh) 一种节能环保直燃热风炉
US2154706A (en) Combustion device
CN218864228U (zh) 安全性高的燃气灶
CN220303881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0089121U (zh) 一种环保燃气加热器
HU187672B (en) Gas heated baking oven with circulating ventil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