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5564U -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5564U
CN210425564U CN201920327150.1U CN201920327150U CN210425564U CN 210425564 U CN210425564 U CN 210425564U CN 201920327150 U CN201920327150 U CN 201920327150U CN 210425564 U CN210425564 U CN 210425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burner
catalytic
exchange assembly
combu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271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寿利萍
梁泽锋
黄官贤
李茂照
梁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271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5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5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5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该燃烧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具有换热部;催化燃烧器,所述催化燃烧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内部,并且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部位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上方;以及至少一部分换热部位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侧部,所述预热燃烧器至少用于加热所述催化燃烧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换热组件,催化燃烧器设置在换热器内部,使得燃烧换热组件的结构紧凑、可靠,并且催化燃烧器的上方和侧部均设置有换热部,可以增加催化燃烧器对换热部内水流的热辐射效率,此外,侧部的换热部还可以对催化燃烧器起到降温作用。

Description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为降低燃气热水器燃烧尾气中CO及NOx的排放,现有热水器厂家一般是在烟气通道即热交换器中安置催化模块(即燃烧器)得以实现,但现有热交换器四周封闭,不便于在热交换器腔体内安装催化模块,因此一些厂家将催化模块放置在上下分离的一次换热器与二次换热器之间,催化模块与一次换热器、二次换热器之间再通过连接紧固件固定,这会导致燃气热水器的重量增加、整体结构复杂,且催化模块难以工作在最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内,导致燃烧尾气中仍存在大量CO及NOx等有害气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在催化燃烧器的下方设置预热燃烧器,并使预热燃烧器加热催化燃烧器,从而保证催化燃烧器工作在适宜温度区间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燃烧换热组件的燃气热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具有换热部;催化燃烧器,所述催化燃烧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内部,并且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部位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上方;以及至少一部分换热部位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催化燃烧器设置在换热器内部,使得燃烧换热组件的结构紧凑、可靠,并且催化燃烧器的上方和侧部均设置有换热部,可以增加催化燃烧器对换热部内水流的热辐射效率,此外,侧部的换热部还可以对催化燃烧器起到降温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换热组件还包括:预热燃烧器,所述催化燃烧器与所述预热燃烧器之间具有设定间距,所述预热燃烧器与所述催化燃烧器相对设置,所述预热燃烧器至少用于加热所述催化燃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换热组件还包括:预热燃烧器,所述催化燃烧器与所述预热燃烧器之间具有设定间距,所述设定间距范围在为5mm~80mm之间。
具体地,至少一部分换热部位于在所述催化燃烧器与所述预热燃烧器的设定间距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换热组件还包括:燃烧器保持结构,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内部且用于保持所述催化燃烧器。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分别布置在所述催化燃烧器的两侧。
具体地,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包括:夹持槽,所述燃烧器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夹持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槽与所述催化燃烧器在至少两个侧面形成夹持配合。
具体地,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包括:上壁、下壁和连接在所述上壁以及所述下壁的外侧之间的连接壁,所述上壁、所述连接壁和所述下壁合围成开口朝向所述催化燃烧器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与所述催化燃烧器在三个侧面形成夹持配合。
可选地,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为一对间隔开且开口彼此正对的“U”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内具有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换热部内的换热介质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内的所述通道相比所述出水口更靠近所述进水口。
具体地,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的上部设置有上部换热部,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的下部设置有下部换热部,所述下部换热部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上部换热部连接所述出水口。
进一步地,至少一部分所述上部换热部位于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以及所述催化燃烧器的正上方,所述下部换热部分为间隔开的两组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的正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由所述进水口进入到所述换热器内的水依次流经所述下部换热部、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和所述上部换热部,且水在流经所述下部换热部的折返次数少于水在流经所述上部换热部的折返次数。
可选地,所述下部换热部相比所述上部换热部稀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的横截面的截面积比任意一个所述换热部的横截面的截面积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包括:四周围板、上部换热部和下部换热部,所述上部换热部位于所述四周围板的内顶部,所述下部换热部位于所述四周围板的内底部,所述催化燃烧器位于所述四周围板的中部区域,所述预热燃烧器位于所述四周围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四周围板上且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热电偶或者光敏电阻。
所述四周围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预热燃烧器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光耦检测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的燃烧换热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燃烧换热组件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燃烧换热组件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3是燃烧换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燃烧换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燃烧器保持结构为换热管的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
燃烧换热组件10、换热器1、换热器翻边1110、换热翅片112、前板1130、后板1140、左板1150、右板1160、右板过孔1161、左内板1170、右内板1180、右内板过孔1181、观察窗口122、换热孔13、换热凸包14、催化燃烧器2、换热部3、支撑换热部31、顶部限位换热部321、侧部限位换热部322、上部换热部331、下部换热部332、进水口36、出水口37、四周围板38、燃烧器保持结构5、上壁51、连接壁52、下壁53、夹持槽54、预混腔6、空气进口6111、燃气进口6112、外翻边614、布风板6230、预热燃烧器7、安装支架8、安装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10。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10可以包括:换热器1、催化燃烧器2以及预热燃烧器7,换热器1内具有换热部3,催化燃烧器2设置在换热器1内部,并且至少一部分换热部3(即下面提到的上部换热部331)位于催化燃烧器2的上方,此外,至少一部分换热部3(例如图5里的侧部限位换热部322)位于催化燃烧器2的侧部。
催化燃烧器2的上方和侧部均设置有换热部3,可以增加催化燃烧器2对换热部3内水流的热辐射效率,此外,侧部的换热部还可以对催化燃烧器2起到降温作用。
如图5所示,一部分换热部3(简称侧面换热部)布置在催化燃烧器2的侧面,而催化燃烧器2辐射的能量绝大部分向上经过上方的换热部3(简称上方换热部),仅有一小部分辐射至侧面换热部,因此侧面换热部通道内的水温明显低于上方换热部内的水温。
具体而言,在催化燃烧器2燃烧阶段,催化燃烧器2的温度会越来越高,使催化燃烧器2的温度超过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此时,由于侧面换热部通道内的水温低于催化燃烧器2的温度,在热传递的作用下,侧面换热部可对催化燃烧器2降温,使催化燃烧器2重新恢复到最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内,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在用户不需要用热水时,催化燃烧器2暂时停止工作,侧面换热部继续对催化燃烧器2进行降温,有效降低催化燃烧器2的内部温度,使得停水蓄热降低,可有效控制停水温升,也就是说,可避免在停水阶段,催化燃烧器2的高温余热持续对上方换热部内的水进行加热,而导致出水水温持续升高,同时也可以避免催化燃烧器2持续过热而影响催化燃烧器2的使用寿命。
预热燃烧器7可以设置在换热器1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换热器1外部,预热燃烧器7与催化燃烧器2相对设置,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预热燃烧器7位于催化燃烧器2的下方,预热燃烧器7至少用于加热催化燃烧器2。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预热燃烧器7可以位于催化燃烧器2的上方或侧方,只有保证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催化燃烧器2位于预热燃烧器7的下游侧即可。
为了描述方便,以预热燃烧器7位于催化燃烧器2的下方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应视为是对预热燃烧器7与催化燃烧器2相对位置关系的限制。当燃烧换热组件10工作时,预热燃烧器7辐射的热量向上到达催化燃烧器2,对催化燃烧器2进行加热,以使催化燃烧器2的温度上升至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内,在此工作温度区间内,催化燃烧器2可发挥最好效果的催化燃烧作用,空气燃气混合气在催化燃烧器2内燃烧时,燃烧充分,大大降低了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的CO、NOx等有害气体量。
催化燃烧器2与预热燃烧器7之间具有设定间距,可选地,该设定间距范围在为5mm~80mm之间,例如,该设定间距可以为20mm、30mm或50mm。
预热燃烧器7为明火燃烧器,在预热燃烧器7和催化燃烧器2之间设定间距,可以避免预热燃烧器7产生回火现象,该设定间距用于明火燃烧的火焰防止回火。
至少一部分换热部3(如图3里的下部换热部332)位于在催化燃烧器2与预热燃烧器7的设定间距之间。换言之,在预热燃烧器7上方、催化燃烧器2下方的区域内也有换热部3,换热部为换热管道,为进入换热部3的冷水进行初级的换热。
也就是说,换热器1的换热管道是从预热燃烧器7上方,一直延伸到催化燃烧器2的上方。在催化燃烧器2下方的换热管道用于将预热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换热到水路内。
由于催化燃烧是向外辐射热量,也就是说在催化燃烧器2的底部也是会有热量产生的,所以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器1实际上是包围了催化燃烧器2的。
换热器1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也可采用铜材质制成,换热效果较好且耐腐蚀性强。
可选地,预热燃烧器7为蜂窝陶瓷燃烧器,催化燃烧器2为涂覆有催化剂的泡沫陶瓷燃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10,催化燃烧器2和预热燃烧器7设置在换热器1内部,使得燃烧换热组件10的结构紧凑、可靠,并且预热燃烧器7可对催化燃烧器2进行加热,以使催化燃烧器2的温度上升至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内,防止气体燃烧不充分而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
参照图2-图4所示,燃烧换热组件10还包括:燃烧器保持结构5,燃烧器保持结构5设置在换热器1的内部,且燃烧器保持结构5用于保持催化燃烧器2,使催化燃烧器2在换热器1的内部正确地定位,防止催化燃烧器2在换热器1内部晃动而导致催化燃烧器2自身损坏或撞坏换热器1。
进一步地,燃烧器保持结构5分别布置在催化燃烧器2的两侧,在装配完成后,燃烧器保持结构5在换热器1内的位置便固定下来,由此,燃烧器保持结构5对催化燃烧器2的定位更加可靠。
具体地,燃烧器保持结构5包括:夹持槽54,催化燃烧器2的一部分配合在夹持槽54内,夹持槽54可对催化燃烧器2施加夹紧力,防止催化燃烧器2晃动。
进一步地,夹持槽54与催化燃烧器2在至少两个侧面形成夹持配合,保证夹持效果较好。
具体地,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燃烧器保持结构5可以包括:上壁51、下壁53和连接在上壁51以及下壁53的外侧之间的连接壁52,上壁51、连接壁52和下壁53合围成开口朝向催化燃烧器2的夹持槽54,夹持槽54与催化燃烧器2在三个侧面形成夹持配合。上壁51、连接壁52和下壁53组成“U”形结构。
可选地,燃烧器保持结构5为一对间隔开且开口彼此正对的“U”形结构,催化燃烧器2被夹持在左右两个燃烧器保持结构5的夹持槽54之间,固定更加牢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燃烧器保持结构5与催化燃烧器2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图中未示出),缓冲结构可以是海绵,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以防止燃烧器保持结构5的夹持力过大而对催化燃烧器2造成损伤。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燃烧器保持结构5为一对“L”形结构且包括第一肢和第二肢,两个第一肢彼此相对,第二肢连接在第一肢的底部且两个第二肢支撑催化燃烧器2。第一肢相当于图3中的连接壁52,第二肢相当于图3中的下壁51。
燃烧器保持结构5为至少两组换热部3,每组换热部3包括上下夹持催化燃烧器2的两个换热管。在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换热部3包括:位于催化燃烧器2下部的支撑换热部31以及位于换热器2顶部的顶部限位换热部321,还包括位于换热器2侧部的侧部限位换热部322,支撑换热部31、顶部限位换热部321、侧部限位换热部322可对催化燃烧器2进行固定,而不必使用额外的连接零部件,有利于减少零件数量,减轻燃烧换热组件10的总重量。
燃烧器保持结构5内具有通道,该通道连通换热部3内的换热介质通道。燃烧器保持结构5的内部通道中充满水,可以用来冷却催化燃烧器2。水流可在通道以及换热介质通道内流通,经催化燃烧器2加热后,水流再从燃烧换热组件10的出水口37排出以供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示,换热器1具有进水口36和出水口37,燃烧器保持结构5内的通道相比出水口37更靠近进水口36。换言之,出水口37位于进水口36的上方,燃烧器保持结构5内的通道与进水口36之间的距离小于燃烧器保持结构5内的通道与出水口37之间的距离。由于温度较低的冷水从进水口36进入换热器1内,经加热之后成为温度较高的热水从出水口37流出,因此,燃烧器保持结构5内的通道靠近进水口36,可以使燃烧器保持结构5通道内的水保持较低温度,由此,燃烧器保持结构5可以对催化燃烧器2起到降温作用。
燃烧器保持结构5布置在催化燃烧器2的侧面,而催化燃烧器2辐射的能量绝大部分向上经过换热器1,仅有一小部分辐射至侧面的燃烧器保持结构5,因此燃烧器保持结构5通道内的水温明显低于换热部3内的水温。
具体而言,在催化燃烧器2燃烧阶段,催化燃烧器2的温度会越来越高,使催化燃烧器2的温度超过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此时,由于燃烧器保持结构5通道内的水温低于催化燃烧器2的温度,在热传递的作用下,燃烧器保持结构5可对催化燃烧器2降温,使催化燃烧器2重新恢复到最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内,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在用户不需要用热水时,催化燃烧器2暂时停止工作,燃烧器保持结构5继续对催化燃烧器2进行降温,有效降低催化燃烧器2的内部温度,使得停水蓄热降低,可有效控制停水温升,也就是说,可避免在停水阶段,催化燃烧器2的高温余热持续对换热部3内的水进行加热,而导致出水口37的水温持续升高,同时也可以避免催化燃烧器2持续过热而影响催化燃烧器2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参照图1-图3所示,燃烧器保持结构5的上部设置有上部换热部331,燃烧器保持结构5的下部设置有下部换热部332,下部换热部332连接进水口36,上部换热部331连接出水口37。水源的水从进水口36进入下部换热部332内,流经下部换热部332之后进入上部换热部331内,最终从出水口37流出。燃烧器保持结构5内的通道连通下部换热部332和上部换热部331。
进一步地,至少一部分上部换热部331位于燃烧器保持结构5以及催化燃烧器2的正上方,下部换热部332分为间隔开的两组,且两组下部换热部332分别位于两个燃烧器保持结构5的正下方。
由进水口36进入到换热器1内的水依次流经下部换热部332、燃烧器保持结构5和上部换热部331,最终从出水口37流出,且水在流经下部换热部332的折返次数少于水在流经上部换热部331的折返次数,由此可以增加水在上部换热部331内的停留时间,从而使催化燃烧器2对上部换热部331内水进行充分加热,保证水温快速达到用户所需水温。
可选地,下部换热部332相比上部换热部331稀疏。换言之,上部换热部331的数量多于下部换热部332的数量,由此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水温的加热效率,以缩短使水温达到目标值时所用的加热时间,提升用户满意度。
燃烧器保持结构5的横截面的截面积比任意一个换热部3的横截面的截面积大,由此可增加燃烧器保持结构5与催化燃烧器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燃烧器保持结构5对催化燃烧器2的夹持可靠性,同时可保证燃烧器保持结构5内的水流量较大,从而当水流通过燃烧器保持结构5时,可以更多地带走催化燃烧器2的多余燃烧热量,提升燃烧器保持结构5对催化燃烧器2的降温效果。
参照图1-图2、图4所示,换热器1包括:四周围板38、上部换热部331和下部换热部332,上部换热部331位于四周围板38的内顶部,下部换热部332位于四周围板38的内底部,催化燃烧器2位于四周围板38的中部区域,预热燃烧器7位于四周围板38的底部。
参照图2、图4所示,换热器1的四周围板38包括前板1130、后板1140、左板1150、右板1160,左内板1170、右内板1180设置在左板1150、右板1160之间,且换热部33设置在左内板1170、右内板1180之间。左内板1170、右内板1180上设置有换热孔13,左板1150朝向左内板1170的表面上、右板1160朝向右内板1180的表面上均设置有与换热孔13对应的换热凸包14,从进水口36进入换热器1的水,先进入换热凸包14内,再从换热凸包14进入换热孔13内,进而进入与换热孔13对应的换热部33内。换热翅片112设置在上部换热部331上,由此可以增加上部换热部331的换热面积,从而提升换热效率。
前板1130、后板1140、左板1150、右板1160可通过螺栓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当需要拆卸催化燃烧器22时,只需将前板1130或后板1140拆开,便可从侧面拆卸催化燃烧器22,操作方便。
前板1130和后板1140的下部设置有换热器翻边111,换热器翻边111与预混腔6的外翻边614通过紧固件固定,以完成换热器1与预混腔6的装配。
预混腔6具有空气进口6111和燃气进口6112,空气经空气进口6111进入腔体61内,燃气经燃气进口6112进入腔体61内,空气进口6111和燃气进口6112分离,可保证空气和燃气的进气量可以单独调节,有利于调整空气和燃气的比例,使其满足燃烧需求。空气进口6111位于预混腔6的底面,燃气进口6112位于预混腔6的侧面外壁上,并且空气进口6111和燃气进口6112垂直。由此,从空气进口6111进入腔体61内的空气以及从燃气进口6112进入腔体61内的燃气在进口部611处的冲击力较大,空气和燃气碰撞,从而加速空气和燃气混合。
预混腔6可以实现对空气和燃气的预混合,并且预混腔6设有布风板6230,布风板6230可以对空气和燃气进行再次混合,从而提高空气和燃气混合的均匀度,进而提升空气燃气混合气的可燃烧性能,使空气燃气混合气在燃烧阶段能够充分燃烧。
空气进口6111和燃气进口6112设置在布风板6230的下方,预混腔6的出气侧设置在布风板6230的上方,混合均匀的空气燃气混合气从出气侧流出,随后依次经过预热燃烧器7和催化燃烧器2。
前板1130上还设置有观察窗口122,方便观察换热器1内部催化燃烧器2的燃烧情况。
前板1130、后板1140的相对彼此的表面上设置有容纳槽,燃烧器保持结构5设置在前板1130、后板1140的容纳槽内,以此实现燃烧器保持结构5在换热器1内的定位。
结合图1、图4所示,进水口36和出水口37均设置在右板1160上,水源的水经进水口36进入右板1160上的对应换热凸包14内,在从与该换热凸包14相对的换热孔13流进其中一个下部换热部332的换热介质通道内,接着继续向左流入左板1150上的对应换热凸包14内,再从该换热凸包14流入另一个下部换热部332的换热介质通道内,在流经所有下部换热部332之后,随后进入上部换热部331对应的换热凸包14内,流经所有上部换热部331之后,最终从右板1160上的出水口37流出。
当然,进水口36与出水口37可分别设置在四周围板38的任意不同的板上,例如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出水口37也可以设置在左板1150上。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所示,燃烧换热组件10还包括:安装支架8,安装支架8设置在四周围板38上且与催化燃烧器2的端部位置对应,安装支架8上开设有安装孔81。
进一步地,安装孔81用于安装热电偶或者光敏电阻。右板1160上开设有右板过孔1161,右内板1180上开设有右内板过孔1181,右板过孔1161、右内板过孔1181和安装孔81对齐,由此,在将热电偶或者光敏电阻安装在安装孔81内时,热电偶或者光敏电阻可以经右板过孔1161、右内板过孔1181插入靠近催化燃烧器2位置处,以便更准确地监测催化燃烧器2的温度。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四周围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与催化燃烧器2的端部位置对应,第二安装支架与预热燃烧器7的端部位置对应,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光耦检测器,以便更准确地监测催化燃烧器2和预热燃烧器7的温度和工作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1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2)

1.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具有换热部;
催化燃烧器,所述催化燃烧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内部,并且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部位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上方;以及至少一部分换热部位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热燃烧器,所述催化燃烧器与所述预热燃烧器之间具有设定间距,所述预热燃烧器与所述催化燃烧器相对设置,所述预热燃烧器至少用于加热所述催化燃烧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热燃烧器,所述催化燃烧器与所述预热燃烧器之间具有设定间距,所述设定间距范围在为5mm~8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换热部位于在所述催化燃烧器与所述预热燃烧器的设定间距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烧器保持结构,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内部且用于保持所述催化燃烧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分别布置在所述催化燃烧器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包括:夹持槽,所述燃烧器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夹持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与所述催化燃烧器在至少两个侧面形成夹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包括:上壁、下壁和连接在所述上壁以及所述下壁的外侧之间的连接壁,所述上壁、所述连接壁和所述下壁合围成开口朝向所述催化燃烧器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与所述催化燃烧器在三个侧面形成夹持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为一对间隔开且开口彼此正对的“U”形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内具有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换热部内的换热介质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内的所述通道相比所述出水口更靠近所述进水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的上部设置有上部换热部,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的下部设置有下部换热部,所述下部换热部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上部换热部连接所述出水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上部换热部位于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以及所述催化燃烧器的正上方,所述下部换热部分为间隔开的两组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的正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进水口进入到所述换热器内的水依次流经所述下部换热部、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和所述上部换热部,且水在流经所述下部换热部的折返次数少于水在流经所述上部换热部的折返次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换热部相比所述上部换热部稀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保持结构的横截面的截面积比任意一个所述换热部的横截面的截面积大。
1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四周围板、上部换热部和下部换热部,所述上部换热部位于所述四周围板的内顶部,所述下部换热部位于所述四周围板的内底部,所述催化燃烧器位于所述四周围板的中部区域,所述预热燃烧器位于所述四周围板的底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四周围板上且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热电偶或者光敏电阻。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周围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预热燃烧器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光耦检测器。
22.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
CN201920327150.1U 2019-03-14 2019-03-14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Active CN210425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7150.1U CN210425564U (zh) 2019-03-14 2019-03-14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7150.1U CN210425564U (zh) 2019-03-14 2019-03-14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5564U true CN210425564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0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27150.1U Active CN210425564U (zh) 2019-03-14 2019-03-14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5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86098U (zh) 燃气燃烧设备
CN210486101U (zh) 燃气燃烧设备
CN210486099U (zh) 燃气燃烧设备
CN210486100U (zh) 燃气燃烧设备
CN112303912A (zh) 燃气燃烧设备
CN112303911A (zh) 燃气燃烧设备
CN211695439U (zh) 燃气热水器
US20200355396A1 (en) Smoke tube boiler
CN112303910A (zh) 燃气燃烧设备
CN112303913A (zh) 燃气燃烧设备
CN210831977U (zh) 全预混水冷燃烧低氮冷凝不锈钢热水锅炉
US11624527B2 (en) Smoke tube boiler
JP3814603B2 (ja) 分離された炎孔部を有する予混合ガス燃焼バーナ
US20210199340A1 (en)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0425564U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10425565U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燃烧设备
CN111692751A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10553260A (zh) 一种全预混水冷燃烧低氮冷凝不锈钢热水锅炉
KR20180007984A (ko) 열교환기의 연소열 손실 방지 구조
CN210425563U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11692752A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和壁挂炉
CN111692750A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燃烧设备
CN210119011U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和壁挂炉
CN212006253U (zh) 燃烧换热组件以及燃烧换热设备
CN212006254U (zh) 燃烧换热组件以及燃烧换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4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9 Wan Chun East Road, East District,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atentee before: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F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