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0735U - 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90735U CN219490735U CN202320495927.1U CN202320495927U CN219490735U CN 219490735 U CN219490735 U CN 219490735U CN 202320495927 U CN202320495927 U CN 202320495927U CN 219490735 U CN219490735 U CN 2194907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
- dazzle
- wind load
- fixing part
- air s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包括防眩板主体、吸风机构、风载转化机构,防眩板主体包括固定部和防眩部,固定部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贯穿固定部的竖向安装通道,防眩部沿道路横向延伸设置并凸设于固定部的外表面,固定部上开设有供风力荷载流通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吸风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竖向安装通道内,风载转化机构设于竖向安装通道内,风载转化机构与吸风机构连接。如此利用吸风机构吸收两侧车辆高速行驶形成的稳定风力荷载,可消化风力荷载对防眩板主体产生的晃动、摇摆等不良影响,从而延长了防眩板主体的使用寿命,且可通过风载转化机构将吸风机构旋转产生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充分利用了能源,实现能源转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眩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
背景技术
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于夜间行驶时,对向来车的灯光经常会对驾驶员的视线产生干扰,因此通常在道路中央分隔带的中间位置设置防眩板,以解决对向来车车灯的眩光问题。
现有技术的防眩板一般为普通直板或带仿浮雕直板,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在防眩板两侧产生的风力与防眩板的正面近乎垂直,由于高速行驶车辆产生的风荷载较大,因此防眩板的安装基础处的基础力矩最大,导致防眩板发生晃动、摇摆,从而影响防眩板的功能及使用寿命;另外,车辆行驶产生的风能资源丰富、方向稳定,是一种被白白浪费的清洁能源,而现有防眩板仅具有防眩光的功能,无法对车辆行驶产生的风能进行再次利用。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防眩板仅具有防眩光的功能,且防眩板受风荷载影响易左右摇摆,从而影响防眩板的功能及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包括防眩板主体、吸风机构、风载转化机构;其中,
所述防眩板主体包括固定部和防眩部,所述固定部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固定部的竖向安装通道,所述防眩部沿道路横向延伸设置并凸设于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供风力荷载流通的入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吸风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竖向安装通道内,所述吸风机构用于吸收来自所述防眩板主体外部的风力荷载后能够绕其中轴线转动;
所述风载转化机构设于所述竖向安装通道内,所述风载转化机构与所述吸风机构连接,以将所述吸风机构旋转产生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优选地,所述吸风机构包括叶轮、旋转轴以及两个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竖向安装通道中,所述叶轮固定套接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风载转化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风载转化机构为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叶轮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吸风机构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底端,且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发电机的转子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的底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眩部呈朝向所述固定部弯曲设置的弧形状。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传动齿轮。
优选地,所述叶轮的叶片呈立式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基础,所述防眩板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基础上。
优选地,所述吸风机构还包括用于加强所述旋转轴的水平支撑强度的水平支撑轮毂,所述水平支撑轮毂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包括防眩板主体、吸风机构、风载转化机构,防眩板主体包括固定部和防眩部,固定部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贯穿固定部的竖向安装通道,防眩部沿道路横向延伸设置并凸设于固定部的外表面,固定部上开设有供风力荷载流通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吸风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竖向安装通道内,风载转化机构设于竖向安装通道内,风载转化机构与吸风机构连接。如此利用吸风机构吸收两侧车辆高速行驶形成的稳定风力荷载,可消化风力荷载对防眩板主体产生的晃动、摇摆等不良影响,从而延长了防眩板主体的使用寿命,且可在吸收风力荷载后绕自身中轴线转动并同时带动风载转化机构转动,以将吸风机构旋转产生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充分利用了能源,实现能源转换,且如此可不消耗任何非再生性能源,也不会向大气中排放污染性气体,不仅可解决防眩板发生晃动、摇摆而影响其功能及使用寿命的问题,而且能充分利用车辆风能,落实“双碳”行动,促进交能融合,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风载转化机构连接方式为传动连接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风载转化机构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10、防眩板主体;110、固定部;111、竖向安装通道;112、入风口;113、出风口;120、防眩部;20、吸风机构;210、叶轮;220、旋转轴;230、轴承座;240、传动齿轮;250、水平支撑轮毂;30、风载转化机构;310、发电机;40、安装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包括防眩板主体10、吸风机构20、风载转化机构30。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道路纵向是指道路的延伸方向,道路横向是指与道路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而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防眩板一般为普通直板或带仿浮雕直板,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在防眩板两侧产生的风力与防眩板的正面近乎垂直,由于高速行驶车辆产生的风荷载较大,因此防眩板的安装基础处的基础力矩最大,导致防眩板发生晃动、摇摆,从而影响防眩板的功能及使用寿命;且防眩板仅具有防眩光的功能,无法对荷载能源进行再次利用。本申请通过设置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具体如下:
所述防眩板主体10包括固定部110和防眩部120,所述固定部110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固定部110的竖向安装通道111,所述防眩部120沿道路横向延伸设置并凸设于所述固定部110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部110上开设有供风力荷载流通的入风口112和出风口113。
具体的,所述防眩板主体10用于解决高速行驶时对向来车车灯的眩光问题,其包括固定部110和防眩部120,所述固定部110用于供所述防眩部120固定,且其内部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固定部110的竖向安装通道111,所述竖向安装通道111用于供吸风机构20安装,所述竖向安装通道111可呈圆柱型,以便于所述吸风机构20安装并在吸收来自所述防眩板主体10外部的风力荷载后能够绕其中轴线转动,所述防眩部120沿道路横向延伸设置,如此可较好地遮挡高速行驶时对向来车车灯的眩光,所述防眩部120凸设于所述固定部110的外表面,其可以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者是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固定部110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固定部110上开设有入风口112和出风口113,以供风力荷载流通,所述入风口112靠近所述防眩部120设置,所述出风口113与所述入风口112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入风口112的口径大于所述出风口113的口径,以使风力气流自所述入风口112端的流入量大于所述出风口113端的流入量,风力气流经所述防眩部120的延伸面流入所述入风口112,并推动吸风机构20转动,再从所述出风口113端流出,同理,另一侧的车辆行驶产生的风力气流从另一侧的入风口112进入,如此均使得所述吸风机构20沿同一方向转动,从而稳定吸收两侧车辆行驶产生的风力荷载,以消化风力荷载对防眩板主体10产生的晃动、摇摆等不良影响,延长了防眩板主体10的使用寿命,具体请参阅附图3以及附图4。
所述吸风机构2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竖向安装通道111内,所述吸风机构20用于吸收来自所述防眩板主体10外部的风力荷载后能够绕其中轴线转动;所述风载转化机构30设于所述竖向安装通道111内,所述风载转化机构30与所述吸风机构20连接,以将所述吸风机构20旋转产生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详细地,所述吸风机构20用于吸收风力荷载,在吸收风力荷载后可绕其中轴线转动,如此可同时带动与所述吸风机构20连接的所述风载转化机构30转动,所述风载转化机构30用于将所述吸风机构20旋转产生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以实现能源的转换。
其中,所述风载转化机构30所产生的电能可以为部分路灯、预警灯、摄像头等低电耗设备供电,还可以对转化的电能进行收集,以作为储蓄电源供使用,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且如此不消耗任何非再生性能源,也不会向大气中排放污染性气体,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风机构20包括叶轮210、旋转轴220以及两个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轴承座230,所述轴承座230固定于所述竖向安装通道111中,所述叶轮210固定套接于所述旋转轴220上,所述旋转轴220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轴承座230之间;所述旋转轴220的一端与所述风载转化机构3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吸风机构20包括叶轮210、旋转轴220以及两个轴承座230,所述叶轮210上通常具有多片沿周向间隔布设的叶片,以用于吸收两侧车辆高速行驶时产生的风荷载,通过风荷载吹动多片叶片,以使所述叶轮210转动时带动所述旋转轴220旋转,所述轴承座230用于供所述旋转轴220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所述轴承座230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竖向安装通道111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风载转化机构30为发电机310,所述发电机310位于所述叶轮210的下方。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所述风载转化机构30是将风力荷载吸收,通过带动旋转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发电机310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设备,因此所述风载转化机构30可采用发电机310,将所述发电机310设置于所述叶轮210的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发电机310设置于所述叶轮210的上方或其他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吸风机构20还包括传动机构(图未标示),所述传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旋转轴220的底端,且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发电机310的转子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发电机310的转子旋转。需要注意的是,所述传动机构用于供所述吸风机构20与所述发电机310传动连接,将所述传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旋转轴220的底端,通过所述旋转轴220的转动带动所述传动机构一同转动,由于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发电机310的转子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再传动所述发电机310的转子旋转,从而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可以是通过齿轮的传动连接或者是设置传动轮与皮带进行传动连接等,其具体的传动方式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转轴220的底端与所述发电机310的转子固定连接。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申请中另一优选的实施例,可将所述旋转轴220与所述发电机310的转子的连接方式设置为直接连接,其意为,将所述旋转轴220的底端与所述发电机310的转子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吸风机构20在吸收风力荷载后旋转轴220转动同时直接带动与旋转轴220固定连接的发动机转子转动,从而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具体请参阅附图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传动连接或者是直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部120呈朝向所述固定部110弯曲设置的弧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眩部120采用弧形结构可使两侧车辆高速行驶所产生的风力气流经所述防眩部120的弧形面形成涡流,再经所述入风口112流入所述吸风机构20从而驱动所述叶轮210旋转,从而提高风能的转化效率,故将所述防眩部120设置呈朝向所述固定部110弯曲设置的弧形状。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防眩部120呈弧形状防眩效果较于普通平面型防眩板防眩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为传动齿轮240。容易理解的是,传动齿轮240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契合度高的优点,将所述传动齿轮240与发电机310的转子上的齿轮端传动连接;或者是针对部分转子上本身不具有齿轮的发电机310,可在发电机310的转子上套设一个齿轮,以将所述传动齿轮240与发电机310转子上增设的齿轮传动连接,从而通过所述吸风机构20的转动传动所述发电机310的转子运转,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具体请参阅附图1。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210的叶片呈立式结构。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叶轮210的叶片呈立式结构是指叶片的迎风面呈竖立式摆放,即叶片的迎风面与叶片的旋转方向垂直,如此使得风荷载旋转时更均衡,能更便于推动叶片绕所述旋转轴220旋转,风能利用率更高,具体请参阅附图4。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基础40,所述防眩板主体10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基础40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基础40用于供所述防眩板主体10安装,以使所述防眩板主体10安装稳固,所述防眩板主体10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基础40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机构20还包括用于加强所述旋转轴220的水平支撑强度的水平支撑轮毂250,所述水平支撑轮毂250套设于所述旋转轴220上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220的中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整个所述吸风机构20沿竖向延伸的长度较长,而所述旋转轴220仅有在靠近所述旋转轴220的两端处固定连接了设于所述叶轮210两端的轮毂,因此所述旋转轴220中部的横向支撑强度较弱,故加设所述水平支撑轮毂250于所述旋转轴220的中部,以加强所述旋转轴220中部的水平支撑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眩板主体、吸风机构、风载转化机构;其中,
所述防眩板主体包括固定部和防眩部,所述固定部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固定部的竖向安装通道,所述防眩部沿道路横向延伸设置并凸设于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供风力荷载流通的入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吸风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竖向安装通道内,所述吸风机构用于吸收来自所述防眩板主体外部的风力荷载后能够绕其中轴线转动;
所述风载转化机构设于所述竖向安装通道内,所述风载转化机构与所述吸风机构连接,以将所述吸风机构旋转产生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机构包括叶轮、旋转轴以及两个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竖向安装通道中,所述叶轮固定套接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风载转化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载转化机构为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叶轮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机构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底端,且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发电机的转子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底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部呈朝向所述固定部弯曲设置的弧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传动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叶片呈立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基础,所述防眩板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基础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机构还包括用于加强所述旋转轴的水平支撑强度的水平支撑轮毂,所述水平支撑轮毂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中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95927.1U CN219490735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95927.1U CN219490735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90735U true CN219490735U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7514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95927.1U Active CN219490735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90735U (zh) |
-
2023
- 2023-03-14 CN CN202320495927.1U patent/CN2194907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931194Y (zh) | 风能电动节能环保汽车 | |
CN206775288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机 | |
CN104061130A (zh) | 一种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风力发电装置 | |
WO2014126453A1 (en) | Outdoor light harnessing renewable energy | |
JP6571154B2 (ja) | 停止時風力発電充電式電気自動車 | |
CN219490735U (zh) | 一种风力发电式防眩板 | |
CN205112999U (zh) | 汽车用风力发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10397560A (zh) | 一种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及车辆 | |
WO2017200018A1 (ja) | 発電充電式電気自動車 | |
CN101358582B (zh) | 导风塔式风力发电机 | |
CN205168214U (zh) | 一种自发电电动汽车 | |
JP2000013906A (ja) | 風力風車二重対面式発電装置 | |
CN214523357U (zh) | 一种可增加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风力发电装置 | |
CN109760756B (zh) | 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风阻发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 |
CN102168654A (zh) | 带微风发电装置的汽车 | |
CN114576083B (zh) | 双风轮发电装置 | |
CN2936830Y (zh) | 具有卧式风轮风力发电设备的运输工具 | |
CN217781795U (zh) | 一种公路用消音屏障 | |
CN2166247Y (zh) | 全反差笼式立轴风力发电原动装置 | |
CN211223056U (zh) | 电动汽车多能充电系统 | |
CN2683438Y (zh) | 机动车风动力装置 | |
CN110230796A (zh) | 一种路灯吸霾装置 | |
CN114576078B (zh) | 双风轮发电装置 | |
CN217574869U (zh) | 具有太阳-风双聚能的电动车 | |
CN207702332U (zh) | 一种多功能风力发电路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