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6246U - 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6246U
CN219486246U CN202223346816.9U CN202223346816U CN219486246U CN 219486246 U CN219486246 U CN 219486246U CN 202223346816 U CN202223346816 U CN 202223346816U CN 219486246 U CN219486246 U CN 219486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late
fabric hinge
assembly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68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进城
史俊玲
刘继成
杨斌
杨伟
方志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Faway Adient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Faway Adient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Faway Adient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Faway Adient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68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86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6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6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饰镶嵌注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其中快换上板底部在定位支撑上,快换上板上有定位气缸组件,织物铰链定位板固定在其上设有定位气缸组件的气缸连接板上,下插片气缸固定在其上设有气动手指和托板气缸的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内,吊装支架固定在主下压气缸安装板上,其上设有抓取手指和上插片气缸的手指安装板连接在主下压气缸上,主下压气缸安装板能够在直线模组组件上滑动;导向杆连接在导向套安装板内,加热板伸出气缸连接在导向杆上,加热板下压气缸伸缩端连接在加热板底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气囊织物铰链的连续性、多角度折弯,大大提高了生产稳定性及产品合格率,满足新工艺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饰镶嵌注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副驾驶安全气囊容量的提升,部分车型仪表板气囊多采用带编织功能区或双层缝纫功能区的织物铰链作为气囊爆破的展开铰链。但是由于上述两种织物铰链成型工艺较为复杂,部分项目逐渐采用新的织物铰链成型工艺,来替代此种生产方式。即通过选用不带功能区的织物铰链作为原材料,然后对该织物铰链进行裁剪或冲切,接着对织物铰链进行加热折弯,随后在注塑模具内采用分段注胶的方式形成气囊爆破缓冲功能区,此种工艺大大提高了气囊爆破一致性及可靠性。然而,此种新型镶嵌注塑生产方式对织物铰链的折弯及注塑模具的结构有着很高的要求。
传统气囊盒织物铰链折弯机构比较简单,多数为一道折弯结构,并且对折弯角度要求不高。而新型镶嵌注塑工艺对织物铰链折弯位置、折弯角度及折弯次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已经无法满足新工艺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能够实现气囊织物铰链的连续性、多角度折弯,大大提高了生产稳定性及产品合格率,满足新工艺的需求。
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框架1、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和直线模组组件6;其中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固定在底部支撑框架1右侧,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和直线模组组件6从后往前依次设置在底部支撑框架1左侧,且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安装在直线模组组件6上,并位于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上方;
所述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包括织物铰链定位板21、X向定位气缸组件22、Y向定位气缸组件23、气缸连接板24、快换上板25、气路快换组件27和定位支撑28,其中定位支撑28固定在底部支撑框架1上,快换上板25底部通过气路快换组件27连接在定位支撑28上,快换上板25顶部通过圆柱垫块连接在气缸连接板24底部,且气缸连接板24与快换上板25之间的快换上板25上设有X向定位气缸组件22,织物铰链定位板21通过圆柱垫块固定在气缸连接板24上,且在织物铰链定位板21与气缸连接板24之间的气缸连接板24上设有Y向定位气缸组件23;
所述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包括底座、气路快换31、光电开关32、气动手指33、下插片34、下插片气缸35、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织物铰链托板37及托板气缸38,其中下插片气缸35固定在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内,且下插片气缸35的伸缩法兰板上连接有下插片34,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长度方向两端外侧分别固定有气动手指33,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宽度方向一端外侧固定有托板气缸38,织物铰链托板37固定在托板气缸38的伸缩端,能够受其驱动上下移动,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通过气路快换31连接在底座上,底座固定在底部支撑框架1上;
所述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包括吊装支架41、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主下压气缸44、手指安装板45、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辅助压紧气缸48、上插片49、上插片气缸410,其中吊装支架41通过圆柱垫块固定在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上,辅助压紧气缸48和主下压气缸44均固定在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底部,手指安装板45连接在主下压气缸44的伸缩端,并位于辅助压紧气缸48的伸缩端下方,且手指安装板45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上插片气缸410固定在手指安装板45上,且上插片气缸410底部的伸缩端固定有上插片49;所述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一侧底部连接在直线模组组件6的驱动滑块上,能够在直线模组组件6上滑动,同时上插片49位于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和织物铰链托板37上方;
所述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包括支撑架51、内部设有热电偶56的加热板52、导向杆53、加热板下压气缸54、加热板伸出气缸55、导向套安装板57、加热板伸出气缸安装板58,其中导向杆53通过导向套511活动连接在导向套安装板57内,导向套安装板57固定在支撑架51上,加热板伸出气缸55通过加热板伸出气缸安装板58连接在导向杆53上,且加热板伸出气缸55的伸缩端连接有加热板52,加热板下压气缸54通过下压气缸支座512固定在支撑架51侧面,且其伸缩端通过加热板连接支架59连接在加热板52底部。
所述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还包括热防护框架510,热防护框架510包括横板5101和立柱5102,其中立柱5102固定在横板5101底部两端,支撑架51位于立柱5102之间,横板5101盖合在加热板52上方。
所述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的X向定位气缸组件22包括X向气缸、X向气缸定位支架、X向气缸连接板,其中X向气缸固定在快换上板25上,其伸缩法兰板上安装有X向气缸连接板,且X向气缸连接板顶部固定有多个X向气缸定位支架。
所述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的Y向定位气缸组件23包括Y向气缸、Y向气缸定位支架、用于推动织物铰链的Y向气缸连接板,其中Y向气缸固定在气缸连接板24上,其伸缩法兰板上安装有Y向气缸连接板,且Y向气缸连接板顶部固定有多个Y向气缸定位支架。
所述气路快换组件27包括公头和母头,其中公头和母头配合连接,且公头固定在定位支撑28上,快换上板25底部与气路快换组件27的母头连接。
所述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手指安装板45侧面,且其外壁上套置有织物铰链夹紧限位块46,用于对织物铰链进行限位;且织物铰链夹紧限位块46和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均位于上插片49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现有工艺对织物铰链折弯位置、折弯角度及折弯次数的要求,并能够保证织物铰链折弯角度、折弯尺寸一致性,同时织物铰链展开方向顺直,满足产品对织物铰链的要求。
2.为后续织物铰链自主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制造可行性。
3.通过配合机械手治具,为实现仪表板的全自动镶嵌注塑、降低注塑节拍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铰链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铰链加热组件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铰链加热组件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框架1、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和直线模组组件6;其中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固定在底部支撑框架1右侧,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和直线模组组件6从后往前依次设置在底部支撑框架1左侧,且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安装在直线模组组件6上,并位于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上方;
如图4所示,所述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包括织物铰链定位板21、X向定位气缸组件22、Y向定位气缸组件23、气缸连接板24、快换上板25、接线盒26、气路快换组件27和定位支撑28,其中定位支撑28固定在底部支撑框架1上,快换上板25底部通过气路快换组件27连接在定位支撑28上,快换上板25顶部通过圆柱垫块连接在气缸连接板24底部,且气缸连接板24与快换上板25之间的快换上板25上设有X向定位气缸组件22,织物铰链定位板21通过圆柱垫块固定在气缸连接板24上,且在织物铰链定位板21与气缸连接板24之间的气缸连接板24上设有Y向定位气缸组件23;接线盒26固定在快换上板25下方,用于将气缸磁性开关或其它传感器的输入信号与气路快换组件27上的多针信号进行对接;通过气路快换组件27可以快速更换设置在定位支撑28上的用于不同产品的织物铰链定位组件,实现不同织物铰链的快速切换。只要气路快换组件27的公头与母头进行对接后,气路、电气以及机械部分结构即实现对接。
如图5-6所示,所述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包括底座、气路快换31、光电开关32、气动手指33、下插片34、下插片气缸35、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织物铰链托板37及托板气缸38,其中下插片气缸35和光电开关32(光电开关32接入固定在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上的接线盒)均固定在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内,且下插片气缸35的伸缩法兰板上连接有下插片34(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顶板比底板窄,故而当下插片气缸35固定在底板上时,安装在其顶部伸缩法兰板上的下插片34位于顶板右侧的底板上方,使下插片34能够在下插片气缸35的驱动下移动),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长度方向两端外侧分别固定有气动手指33(气动手指33为MGS:PUF20-90),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宽度方向一端外侧固定有托板气缸38,织物铰链托板37固定在托板气缸38的伸缩端,能够受其驱动上下移动,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通过气路快换31连接在底座上,底座固定在底部支撑框架1上;气路快换31的公头固定在底座上,母头固定在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底部。气路快换31也是标准件,品牌:eins,型号:公头OX-LB,母头OX-LBI,气路扩转模块OX-LBA3(本体侧),气路扩转模块OX-LBIA3(夹具侧)。
如图7-8所示,所述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包括吊装支架41、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气路快换母头43、主下压气缸44、手指安装板45、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辅助压紧气缸48、上插片49、上插片气缸410,其中吊装支架41通过圆柱垫块固定在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上,气路快换母头43、辅助压紧气缸48和主下压气缸44均固定在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底部,手指安装板45连接在主下压气缸44的伸缩端,使得手指安装板45能够在主下压气缸44的带动下上下运动,在织物铰链折弯过程中,由于折弯需要较大的压力,单独依靠主下压气缸44的压力,会导致折弯过程中,主下压气缸44反弹,致使影响折弯效果,故需设计多个辅助压紧气缸48配合下压;且手指安装板45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上插片气缸410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手指安装板45上,且上插片气缸410底部的伸缩端固定有上插片49,能够控制上插片49上下移动,且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的一侧安装有接线盒二411;所述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一侧底部通过气路快换母头43连接在直线模组组件6的驱动滑块上,受直线模组组件6的驱动能够在直线模组组件6上滑动,同时上插片49位于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和织物铰链托板37上方;
主下压气缸44上的导向杆特殊加工处理,其上固定强磁,通过强磁的吸取力将与主下压气缸44相连接的所有部件吸取到吊装支架41上,以方便整套部件的搬运。后期在自动生产时,当主下压气缸44底部进气口进气时,主下压气缸44会克服强磁的吸力向下运动。
如图9-10所示,所述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包括支撑架51、内部设有热电偶56的加热板52、导向杆53、加热板下压气缸54、加热板伸出气缸55、导向套安装板57、加热板伸出气缸安装板58,其中导向杆53通过导向套511活动连接在导向套安装板57内,导向套安装板57固定在支撑架51上(导向杆53套置在导向套511的内孔中,可上下运动,导向套511固定连接在导向套安装板57的安装孔内),加热板伸出气缸55通过加热板伸出气缸安装板58连接在导向杆53上,且加热板伸出气缸55的伸缩端连接有加热板52(加热板52通过加热板安装支架513连接在加热板伸出气缸55的伸缩端),能够控制加热板52前后移动,加热板下压气缸54通过下压气缸支座512固定在支撑架51侧面,且其伸缩端的气缸浮动接头通过加热板连接支架59连接在加热板52底部,能够通过加热板连接支架59带动加热板52上下运动。
所述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还包括热防护框架510,热防护框架510包括横板5101和立柱5102,其中立柱5102固定在横板5101底部两端,支撑架51位于立柱5102之间,横板5101盖合在加热板52上方。
所述直线模组组件6选自品牌为东佑达,型号为GTH-L10-700-BR-S20-D6的直线模组,包括马达座、前端轴承座、滑动座、直线滑轨、底座、滚珠丝杆、后端轴承座与后端盖板。通过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带动滑块座前后往复直线运动。直线模组组件6安装在底部支撑框架1上,其驱动滑块上方安装立板,立板上方安装有用于安装快换公头的快换安装板,快换公头固定在该快换安装板上,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底部通过气路快换母头43连接在该快换公头上,直线模组组件6的驱动滑块可以带动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左右运动。
所述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的X向定位气缸组件22包括X向气缸、X向气缸定位支架、X向气缸连接板,其中X向气缸固定在快换上板25上,其伸缩法兰板上安装有X向气缸连接板,且X向气缸连接板顶部固定有多个X向气缸定位支架。X向气缸定位支架向上延伸直至穿过织物铰链定位板21,位于织物铰链定位板21上方,用于推动织物铰链。
所述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的Y向定位气缸组件23包括Y向气缸、Y向气缸定位支架、用于推动织物铰链的Y向气缸连接板,其中Y向气缸固定在气缸连接板24上,其伸缩法兰板上安装有Y向气缸连接板,且Y向气缸连接板顶部固定有多个Y向气缸定位支架。Y向气缸定位支架向上延伸直至穿过织物铰链定位板21,位于织物铰链定位板21上方。
所述气路快换组件27包括公头和母头,其中公头和母头配合连接,(气路快换组件27上集成了多组气路与电路接口,通过其中一组控制气路可以实现公头与母头的快速分离与连接。当公母连接后,气路与电气自动实现对接)且公头固定在定位支撑28上,快换上板25底部与气路快换组件27的母头连接。
所述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手指安装板45侧面,且其外壁上套置有织物铰链夹紧限位块46,用于对织物铰链进行限位;且织物铰链夹紧限位块46和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均位于上插片49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将气囊织物铰链放置在X向气缸定位支架和Y向气缸定位支架之间的织物铰链定位板21上,然后开启X向定位气缸组件22的X向气缸和Y向定位气缸组件23的Y向气缸,使其通过X向气缸连接板和Y向气缸连接板带动X向气缸定位支架和Y向气缸定位支架推动织物铰链定位板21上的气囊织物铰链,使其位于织物铰链定位板21上的所需位置,X向气缸定位支架和Y向气缸定位支架在X、Y两个方向上对气囊织物铰链进行限位;
直线模组组件6带动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在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与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两个位置之间往返运动,实现织物铰链的搬运;首先直线模组组件6带动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运动,使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位于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的织物铰链定位板21上的气囊织物铰链上方;
在主下压气缸44的带动下,手指安装板45向下运动,使得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位于气囊织物铰链上方,开启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使其将气囊织物铰链抓住,并通过织物铰链夹紧限位块46对气囊织物铰链进行限位,在主下压气缸44的反向带动下,手指安装板45向上运动,使得被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抓住的气囊织物铰链离开织物铰链定位板21;
直线模组组件6带动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至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上方,在主下压气缸44的带动下,手指安装板45向下运动,当手指安装板45下降到位时,气动手指33将气囊织物铰链夹住,随后松开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将气囊织物铰链放置在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顶面的所需位置上,再通过托板气缸38的伸缩端带动织物铰链托板37向上运动,使得织物铰链托板37对气囊织物铰链进行支撑;
此时,控制加热板伸出气缸55带动控制加热板52前移,直至加热板52位于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和织物铰链托板37上的织物铰链上方,随后控制加热板下压气缸54带动加热板52沿着导向杆53的方向向下运动,致使加热板52下端面与织物铰链充分接触,加热板52内的热电偶56用于监控加热板温度,只有加热板52的当前温度满足预设温度时,加热板伸出气缸55才能带动加热板52前移;加热完成后控制加热板下压气缸54反向带动加热板52沿着导向杆53的方向向上运动,不与织物铰链接触,再通过加热板伸出气缸55带动控制加热板52后移,使得加热板52从织物铰链上方移开;紧接着,托板气缸38的伸缩端带动织物铰链托板37向下运动,主下压气缸44带动其下方的手指安装板45、上插片气缸410及上插片49向下运动,当主下压气缸44伸出到位时,辅助压紧气缸48伸出对手指安装板45进行辅助压紧。随后,上插片气缸410,下插片气缸35带动上插片49与下插片34依次伸出,对织物铰链进行折弯。折弯完成后,插片气缸带动插片反向运动,回到其初始状态。最后,主下压气缸44及辅助压紧气缸48反向缩回,气动手指33松开,直线模组组件6带动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离开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上方,为下一循环做准备。
实施例2
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包括:
底部支撑框架1;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直线模组组件6。
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直线模组组件6安装在底部支撑框架1上,同时底部支撑框架1上也安装用于控制气缸及气动手指动作的阀岛。
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上安装气路快换,通过气路快换,可以快速更换不同产品的织物铰链定位组件,实现不同织物铰链的快速切换。X向定位气缸组件22、Y向定位气缸组件23安装在织物铰链定位板21下方,通过气缸端部拉板的伸缩,可以实现织物铰链二次精确定位。为下一步织物铰链抓取及加热折弯提供精确位置度,以提高织物铰链折弯位置精度。
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可以实现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该组件由气路快换、光电开关32、气动手指33、下插片34、下插片气缸35、织物铰链支撑板、织物铰链托板37及托板气缸38组成。气路快换用于不同织物铰链的快速更换。光电开关32用于检测托盘上是否存在织物铰链,气动手指33用于夹紧待折弯的织物铰链,避免织物铰链折弯时位置发生变动。上下插片气缸带动上下插片向上运动可实现图1所示折弯位置-2所要求的折弯状态。织物铰链托板可以避免织物铰链加热过程中,托板位置处织物铰链下沉,以免降低折弯位置处织物铰链加热效果。
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可以将定位组件上定位完成后的织物铰链抓取放置到织物铰链折弯支撑板上,经加热后,对织物铰链进行折弯。其上方布置三套上插片及插片气缸,可实现三种不同折弯位置所要求的折弯状态。在主下压气缸44安装板下方安装有气路快换,以方便完成不同织物铰链的快速更换。另外,主下压气缸44固定在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下方,该气缸导向杆安装板与气动手指安装板相连,上插片气缸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气动手指安装板上。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两侧分别布置一套辅助压紧装置,避免织物铰链折弯过程中,手指安装板受到较大的折弯反作用力,致使手指安装板产生向上的位移。
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可以实现织物铰链的加热,为织物铰链折弯做准备。该组件由支撑组件、热防护组件、加热板52、加热气缸以及测量控制温度的热电偶56组成。加热板伸出气缸55伸出时,将加热板52移动到待加热织物铰链上方,随后加热板下压气缸54带动加热板52沿着导向杆53的方向向下运动,致使加热板52下端面与织物铰链充分接触,实现对织物铰链的加热。
直线模组组件6通过机械连接部件带动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在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与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两个位置之间往返运动,实现织物铰链的搬运。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撑框架(1)、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和直线模组组件(6);其中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固定在底部支撑框架(1)右侧,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和直线模组组件(6)从后往前依次设置在底部支撑框架(1)左侧,且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安装在直线模组组件(6)上,并位于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上方;
所述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包括织物铰链定位板(21)、X向定位气缸组件(22)、Y向定位气缸组件(23)、气缸连接板(24)、快换上板(25)、气路快换组件(27)和定位支撑(28),其中定位支撑(28)固定在底部支撑框架(1)上,快换上板(25)底部通过气路快换组件(27)连接在定位支撑(28)上,快换上板(25)顶部通过圆柱垫块连接在气缸连接板(24)底部,且气缸连接板(24)与快换上板(25)之间的快换上板(25)上设有X向定位气缸组件(22),织物铰链定位板(21)通过圆柱垫块固定在气缸连接板(24)上,且在织物铰链定位板(21)与气缸连接板(24)之间的气缸连接板(24)上设有Y向定位气缸组件(23);
所述织物铰链夹紧及折弯组件(3)包括底座、气路快换(31)、光电开关(32)、气动手指(33)、下插片(34)、下插片气缸(35)、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织物铰链托板(37)及托板气缸(38),其中下插片气缸(35)固定在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内,且下插片气缸(35)的伸缩法兰板上连接有下插片(34),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长度方向两端外侧分别固定有气动手指(33),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宽度方向一端外侧固定有托板气缸(38),织物铰链托板(37)固定在托板气缸(38)的伸缩端,能够受其驱动上下移动,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通过气路快换(31)连接在底座上,底座固定在底部支撑框架(1)上;
所述织物铰链抓取及折弯组件(4)包括吊装支架(41)、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主下压气缸(44)、手指安装板(45)、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辅助压紧气缸(48)、上插片(49)、上插片气缸(410),其中吊装支架(41)通过圆柱垫块固定在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上,辅助压紧气缸(48)和主下压气缸(44)均固定在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底部,手指安装板(45)连接在主下压气缸(44)的伸缩端,并位于辅助压紧气缸(48)的伸缩端下方,且手指安装板(45)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上插片气缸(410)固定在手指安装板(45)上,且上插片气缸(410)底部的伸缩端固定有上插片(49);所述主下压气缸安装板(42)一侧底部连接在直线模组组件(6)的驱动滑块上,能够在直线模组组件(6)上滑动,同时上插片(49)位于织物铰链弯折支撑框架(36)和织物铰链托板(37)上方;
所述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包括支撑架(51)、内部设有热电偶(56)的加热板(52)、导向杆(53)、加热板下压气缸(54)、加热板伸出气缸(55)、导向套安装板(57)、加热板伸出气缸安装板(58),其中导向杆(53)通过导向套(511)活动连接在导向套安装板(57)内,导向套安装板(57)固定在支撑架(51)上,加热板伸出气缸(55)通过加热板伸出气缸安装板(58)连接在导向杆(53)上,且加热板伸出气缸(55)的伸缩端连接有加热板(52),加热板下压气缸(54)通过下压气缸支座(512)固定在支撑架(51)侧面,且其伸缩端通过加热板连接支架(59)连接在加热板(52)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铰链加热组件(5)还包括热防护框架(510),热防护框架(510)包括横板(5101)和立柱(5102),其中立柱(5102)固定在横板(5101)底部两端,支撑架(51)位于立柱(5102)之间,横板(5101)盖合在加热板(52)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的X向定位气缸组件(22)包括X向气缸、X向气缸定位支架、X向气缸连接板,其中X向气缸固定在快换上板(25)上,其伸缩法兰板上安装有X向气缸连接板,且X向气缸连接板顶部固定有多个X向气缸定位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铰链定位组件(2)的Y向定位气缸组件(23)包括Y向气缸、Y向气缸定位支架、用于推动织物铰链的Y向气缸连接板,其中Y向气缸固定在气缸连接板(24)上,其伸缩法兰板上安装有Y向气缸连接板,且Y向气缸连接板顶部固定有多个Y向气缸定位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快换组件(27)包括公头和母头,其中公头和母头配合连接,且公头固定在定位支撑(28)上,快换上板(25)底部与气路快换组件(27)的母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手指安装板(45)侧面,且其外壁上套置有织物铰链夹紧限位块(46),用于对织物铰链进行限位;且织物铰链夹紧限位块(46)和织物铰链抓取手指(47)均位于上插片(49)下方。
CN202223346816.9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 Active CN219486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6816.9U CN219486246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6816.9U CN219486246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6246U true CN219486246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3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6816.9U Active CN219486246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6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1629B (zh) 一种机器人智能滚压包边系统及工艺方法
EP2583805A1 (en) Carbon fiber-containing resin sheet carrying apparatus
CN113794083A (zh) 一种载具自动插针设备
JP2009101564A (ja) 材料クランプ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用いられる材料クランプ装置
KR102191379B1 (ko) 로봇을 이용한 터미널 자동 인서트 시스템
CN109605668A (zh) 自动供料加热装置及自动注塑生产系统
CN209682778U (zh) 自动供料加热装置及自动注塑生产系统
CN108724654B (zh) 一种注塑机械手和注塑方法
CN112297360A (zh) 一种快速脱离的注塑模具
CN219486246U (zh) 一种气囊织物铰链折弯装置
CN216085670U (zh) 一种载具自动插针设备
CN219294556U (zh) 一种用于仪表板织物铰链自动分层及往复折弯的成型装备
CN106976222B (zh) 吹塑模油箱加油口镶嵌自动一体化装置
CN107263047B (zh) 汽车后门玻璃自动装配生产线
CN108000884A (zh) 智能机器人焊接装配自动化生产线工装模具伺服抓取机构
CN108973213B (zh) 一种纸盒成型的面纸与内盒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07826818B (zh) 一种网布自动上料抓取安装一体化装置
CN206416532U (zh) 一种立式伺服热板焊接机
CN115923031A (zh) 一种用于仪表板织物铰链自动分层及往复折弯的成型装备
CN210791800U (zh) 一种支持坐标机械手实现双色注塑成型的夹具
CN108790109B (zh)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CN212072831U (zh) 带嵌件注塑件的取料装置
US6672448B2 (en) Transfer device
CN208450436U (zh) 一种矩形管的冲孔折边一体机
CN108620860B (zh) 马达法兰盘锁螺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