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8935U - 水族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族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8935U
CN219478935U CN202223459962.2U CN202223459962U CN219478935U CN 219478935 U CN219478935 U CN 219478935U CN 202223459962 U CN202223459962 U CN 202223459962U CN 219478935 U CN219478935 U CN 219478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source
tank
sewage
ic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599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柏言
姜昊
常訸
陆波
王东胜
薛联芳
喻卫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General Institute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Leshan China Power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Renewable Energy Engineering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General Institute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Leshan China Power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Renewable Energy Engineering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General Institute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Leshan China Power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Renewable Energy Engineering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599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8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8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8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族养殖系统,该水族养殖系统包括第一冷源池、污水池、分离塔、养殖池和制冷模块,其中,第一冷源池的进水口用于与水库的低温水排出口连通,第一冷源池的排水口用于与河道连通;第一冷源池与污水池换热配合,制冷模块和第一冷源池用于对污水池中的养殖污水进行降温以形成冰浆,污水池的进水口用于与养殖池的污水出口连通;分离塔设有冰浆入口、浓缩液排放口和冰晶排放口,冰浆入口与污水池的排水口连通,以接收污水池排放的冰浆,冰晶排放口高于浓缩液排放口,冰晶排放口用于排出从冰浆中分离出的冰晶;浓缩液排放口用于排出冰浆中分离出的浓缩液。上述方案能实现较低能耗地对养殖污水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水族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族养殖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族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水族养殖系统临河而建,以充分利用所靠近的水系。但是,水族养殖系统会产生大量的养殖污水,这些养殖污水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目前为了解决养殖污水排放污染河流环境的问题,养殖污水系统配置有循环水系统,通过沉淀、过滤、消毒、增氧等工艺对养殖产生的养殖污水进行处理,使得养殖污水中的水能够得以回收利用。与此同时,养殖污水中的污物则被分离后实现集中处理。
现行循环水系统出水污染物浓度较低,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可行性差,目前多采用过滤和消毒工艺进行处理,处理深度不足导致日换水率达10%-20%,存在能耗高、水资源消耗大的问题。对于冷水性鱼类,水族养殖系统需设置控温系统或降温池,成本和能耗较高。
河流筑坝形成水库后,水库中的水呈现竖向水温分层现象。水库泄放的低温水若直接排放,则会影响下游的农业生产、鱼类资源及水体生态环境。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实现水库的泄放水,但此种需要调节水库的泄放模式,存在操控复杂及投资成本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对养殖污水进行处理的方式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族养殖系统,进而能够实现较低耗水、较低能耗地对养殖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减缓水库低温水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族养殖系统,包括第一冷源池、污水池、分离塔、养殖池和制冷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冷源池的进水口用于与水库的低温水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冷源池的排水口用于与河道连通;
所述第一冷源池与所述污水池换热配合,所述制冷模块和所述第一冷源池用于对所述污水池中的养殖污水进行降温以形成冰浆,所述污水池的进水口用于与所述养殖池的污水出口连通;
所述分离塔设有冰浆入口、浓缩液排放口和冰晶排放口,所述冰浆入口与所述污水池的排水口连通,以接收所述污水池排放的冰浆,所述冰晶排放口高于所述浓缩液排放口,所述冰晶排放口用于排出从所述冰浆中分离出的冰晶;所述浓缩液排放口用于排出所述冰浆中分离出的浓缩液。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冷源池,所述第二冷源池与所述污水池换热配合,以用于对所述污水池内的所述养殖污水进行降温,所述第二冷源池的进水口与所述冰晶排放口连通;所述第二冷源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养殖池的净水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源池、所述第二冷源池和所述污水池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冷源池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冷源池对所述污水池内的所述养殖污水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模块包括第一电制冷模块和第二电制冷模块,所述第一电制冷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冷源池与所述第二冷源池之间,所述第二电制冷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冷源池与所述污水池之间;
所述第一电制冷模块的放热端与所述第一冷源池接触;所述第一电制冷模块的吸热端与所述第二冷源池接触;
所述第二电制冷模块的放热端与所述第二冷源池接触;所述第二电制冷模块的吸热端与所述污水池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水库设有水力发电模块,所述水力发电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制冷模块和所述第二电制冷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库设有水力发电模块,所述水力发电模块的尾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冷源池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塔内设有过滤空间;所述冰浆入口高于所述浓缩液排放口,所述过滤空间位于所述冰浆入口与所述浓缩液排放口)之间,且所述冰晶排放口与所述过滤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塔包括塔体和设于所述塔体内的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塔体内,且用于将所述冰晶提升至所述冰晶排放口。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塔还包括清洗喷头,所述清洗喷头高于所述冰晶排放口,在所述冰晶与所述浓缩液分离的情况下,所述清洗喷头用于向所述冰晶喷洒清洗水。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喷头与所述低温水排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源池的排水口设有第一电控阀,所述第一冷源池内设有第一温控装置,所述第一温控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控阀相连,且在所述第一冷源池内的水温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阀打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族养殖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通过将水库泄放的水库低温水引入到第一冷源池内,从而借助温度较低的水库低温水对污水池内的养殖污水进行降温,并在制冷模块的协同作用下,能够使得液态的养殖污水转变成冰浆,接着将冰浆输入至分离塔中,从而将冰浆分离成冰晶和浓缩液,冰晶是养殖污水中的水结冰形成,冰晶排放口将冰晶分离出,以备后续二次利用,养殖污水中的污染物会留在浓缩液中,并随着浓缩液从浓缩液排放口排出分离塔。此过程实现了对养殖污水的物理分离,使得养殖污水中的水能够被回收以及养殖污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浓缩分离。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水库低温水的低温特性,进而能够对养殖污水进行处理,避免制冷模块发生过多的能耗,因此能够降低养殖污水过程中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利用水族养殖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分离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冷源池、11-第一搅拌装置、
20-污水池、21-第二搅拌装置、
30-分离塔、31-冰浆入口、32-浓缩液排放口、33-冰晶排放口、301-塔体、302-提升装置、303-清洗喷头、
40-水库、41-低温水排出口、
51-污水管道、52-净水管道、
60-第二冷源池、61-第三搅拌装置、
70-第一电制冷模块、80-第二电制冷模块、
90-水力发电模块、100-养殖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族养殖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冷源池10、污水池20、分离塔30、养殖池100和制冷模块。
第一冷源池10发挥降温作用,第一冷源池10的进水口用于与水库40的低温水排出口41连通。水库40的水库低温水通过低温水排出口41和第一冷源池10的进水口进入到第一冷源池10中以作备用。水库低温水由于温度较低,进而在进入第一冷源池10之后,使得第一冷源池10具备降温的作用。水库低温水在完成冷却工作后,可以通过第一冷源池10的排水口排出。具体的,第一冷源池10的排水口可以与河道连通,第一冷源池10内的水库低温水发挥完冷却功能后,可排入到河道中。第一冷源池10的排水口可以设有开关阀,以控制第一冷源池10的排水工作。
第一冷源池10与污水池20换热配合,以用于对污水池20内的养殖污水进行降温,制冷模块用于制冷,制冷模块与第一冷源池10发挥协同作用,能够使得养殖污水形成冰浆。污水池20的进水口用于与养殖池100的污水出口连通。具体的,污水池20的进水口可以通过污水管道51与养殖池100的污水出口连通。养殖池100产生的养殖污水会进入到污水管道51中,并最终通过污水管道51进入到污水池20中,以待处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模块为电制冷模块。
分离塔30设有冰浆入口31、浓缩液排放口32和冰晶排放口33。冰浆入口31和污水池20的排水口连通,以接收污水池20排放的冰浆。如上文所述,污水池20中的养殖污水被降温后会形成冰浆(实质是包含有液体和冰晶的混合物),冰浆会从污水池20的排水口排出,并通过冰浆入口31进入到分离塔30中。
冰晶排放口33用于将从冰浆中分离出的冰晶或冰晶融化后的净水输入到养殖池100中。浓缩液排放口32用于排出冰浆中分离出的浓缩液。在形成冰浆之后,冰晶由于密度较小进而会发生悬浮,实质实现了养殖污水的部分水的提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冰晶排放口33高于浓缩液排放口32,在冰晶到达冰晶排放口33的情况下,从而能够将冰晶与浓缩液分离,分离出来的冰晶通过冰晶排放口33排出,以实现养殖污水中水的回收。剩余的浓缩液可以通过浓缩液排放口32排出。具体的,浓缩液可以通过浓缩液排放口32排放到专门的运输车辆中以被运输到下一工艺环境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可以直接对浓缩液进行冻干结晶、蒸发结晶或干化处理等末端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通过将水库泄放的水库低温水引入到第一冷源池10内,从而借助温度较低的水库低温水对污水池20内的养殖污水进行降温,并在制冷模块的协同作用下,能够使得液态的养殖污水转变成冰浆,接着将冰浆输入至分离塔30中,从而将冰浆分离成冰晶和浓缩液,冰晶是养殖污水中的水结冰形成,冰晶排放口33将冰晶分离出,以备后续二次利用,养殖污水中的污染物会留在浓缩液中,并随着浓缩液从浓缩液排放口32排出分离塔30。此过程实现了对养殖污水的物理分离,使得养殖污水中的水能够被回收以及养殖污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浓缩分离。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水库低温水的低温特性,进而能够对养殖污水进行处理,避免制冷模块发生过多的能耗,因此能够降低养殖污水过程中的能耗。
需要解释的是,河流筑坝形成水库后,水库中的水呈现竖向水温分层现象,水库的上层水的温度高于水库的下层水的温度。水库的底部的水的温度最低。而水库泄放的水是水库的下层水或水库的底部的水,因此水库泄放的水的温度远低于天然河道中的水的温度。本文中,水库低温水,指的就是从水库中泄放的温度较低的水,例如,水库中低于水面预设高度(例如5米,10米)的水。
由于水库泄放的水的温度远低于天然河道中的水的温度,因此水库泄放的水若直接排放,则会影响下游的农业生产、鱼类资源及水体生态环境。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实现水库的泄放水,例如,水库泄放水时排放一部分上层水的同时,也排放一部分下层水,使得两者混合从而使得水库泄放的水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进而降低对下游的不良影响。很显然,这种需要调节水库的泄放模式,存在操控复杂及投资成本较高的问题。
而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能够使得水库直接排放水库低温水,通过水库低温水与养殖污水的换热,从而来提高水库低温水的温度,从而使其能够对养殖污水进行换热后,再排向水库的下游,从而缓解对下游的农业生产、鱼类资源及水生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不但实现了对养殖污水的低能耗处理,还解决了水库低温水的排放产生的不良影响的问题,一举多得,具有较为显著的实际经济效益。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实质采用冷冻浓缩的设计思维,基于冷冻分离的固液平衡原理,在低温环境下降养殖污水降温至水的凝固点以下,利用养殖污水中的溶质的凝固点远低于水的凝固点的物理特性,使得养殖污水中的水优于污染物杂质而优先以固相析出,冻结为冰晶,进而将污染物杂质排除在外,最终通过分离塔30分离固相的相对纯净的冰晶和液相含污染物杂质的浓缩液。浓缩液可集中在末端进行处理,冰晶作为冷源进而实现二次利用或回收,以达到低排放的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冷源池60,第二冷源池60与污水池20换热配合,以用于对污水池20内的养殖污水进行冷却。第二冷源池60的进水口和冰晶排放口33连通,冰晶排放口33排放的冰晶会进入到第二冷源池60内,从而使得第二冷源池60的温度较低,从而能够对污水池20进行换热,达到对污水池20进一步降温的目的,更容易使得污水池20内的养殖污水变成冰浆。此优选方案不但能够充分利用处理产物冰晶,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养殖污水的降温效率,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具体的,第二冷源池60的排水口与养殖池100的净水入口连通,从而能够将冰晶换热后形成的温度较高的净水排入到养殖池100中,达到向养殖池100内补充净水的目的。具体的,第二冷源池60的排水口可以通过净水管道52与养殖池100的净水入口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源池10可以与污水池20直接换热,也可以间接换热。同理,第二冷源池60可以与污水池20直接换热,也可以间接换热。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冷源池10、第二冷源池60和污水池20可以依次设置。第一冷源池10用于通过第二冷源池60对污水池20内的养殖污水进行降温。此种方式相当于第一冷源池20通过第二冷源池60间接地对污水池20进行降温,第二冷源池60直接对污水池20进行降温。当然,在此种情况下,第二冷源池60内的冰晶换热变成水对污水池20进行降温冷却的同时,第二冷源池60内由冰晶换热后形成的水会进一步接收第一冷源池10内的水库低温水的冷量,从而进一步对污水池20内的养殖污水进行降温冷却。
优选地,第一冷源池10、第二冷源池60和污水池20可以沿河道的水流方向布置在河道的一侧,此种方式有利于第一冷源池10和第二冷源池60内被换热后温度升高的水向河道内的排放。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中,制冷模块的种类可以有多种,例如制冷模块可以是制冰机。当然,制冷模块还可以为其它种类。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制冷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电制冷模块70,第一电制冷模块70连接于第一冷源池10和第二冷源池60之间,第一电制冷模块70的放热端与第一冷源池10接触,第一电制冷模块70的吸热端与第二冷源池60接触。在第一电制冷模块70工作时,第一电制冷模块70的吸热端将第二冷源池60内的热量吸收,从而冷却第二冷源池60,最终降低第二冷源池60内的温度。第一电制冷模块70的放热端将第一电制冷模块70的吸热端吸收的热量释放到第一冷源池10内,从而实现对第一冷源池10的加热,此过程中,变相地将第一冷源池10内的冷量输送至第二冷源池60内。此种结构能够通过第一电制冷模块70提高第一冷源池10对第二冷源池60的降温冷却效率。
同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中,制冷模块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制冷模块80,第二电制冷模块80连接于第二冷源池60与污水池20之间。具体的,第二电制冷模块80的放热端与第二冷源池60接触,第二电制冷模块80的吸热端与污水池20接触。第二电制冷模块80的放热端将第二电制冷模块80的吸热端吸收的热量释放到第二冷源池60内,从而实现对第二冷源池60的加热,此过程中,变相地将第二冷源池60内的冷量输送至污水池20内。此种结构能够通过第二电制冷模块80提高第二冷源池60对污水池20的降温冷却效率。
具体的,第一电制冷模块70和第二电制冷模块80可以半导体制冷机构,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第一电制冷模块70和第二电制冷模块80的具体种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水库40可以设有水力发电模块90,水力发电模块90可以分别与第一电制冷模块70和第二电制冷模块80电连接,从而为第一电制冷模块70和第二电制冷模块80供电。此方案能够充分利用水库泄放水库低温水产生的电能为第一电制冷模块70和第二电制冷模块80实施供电,无需额外消耗电网中的电能,仍然能够较好地满足低能耗的目的。
进一步地,水库40设有水力发电模块90,水力发电模块90的尾水出口与第一冷源池10的进水口连通。此种结构能够使得水库泄放的水库低温水经过水力发电模块90进行发电后,再排入第一冷源池10进行后续的养殖污水的处理。很显然,此种结构能够使得水库低温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其利用率,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这能够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需要解释的是,尾水出口指的是水力发电模块90的排水口。水库低温水经过水力发电模块90会驱使水力发电模块90发电,并最终通过水力发电模块90的排水口排出。
如上文所述,分离塔30用于实现冰晶与浓缩液的分离。一种实施例中,分离塔30内可以设有过滤空间,冰浆入口31高于浓缩液排放口32,冰浆入口31高于浓缩液排放口32,过滤空间位于冰浆入口31与浓缩液排放口32之间,且冰晶排放口33与过滤空间连通。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污水池20内的冰浆进入冰浆入口31输送至分离塔30内,进入分离塔30的冰浆跌落至过滤空间内,在过滤空间的过滤作用下,浓缩液穿过过滤空间继续下落,而冰浆中的冰晶则留在过滤空间中,最终实现冰晶与浓缩液的分离。留在过滤空间内的冰晶会通过冰晶排放口33排出,以备二次利用。此种方式能够使得冰浆进入分离塔30内并发生跌落的过程中实现冰晶与浓缩液的分离,无需在分离塔30内设置提升装置,当然,可以依据地势建造污水池20和分离塔30,使得污水池20高于分离塔30,从而能够使得冰浆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到分离塔30之内。当然,也可以在污水池20的排水口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冰浆流动,从而使得冰浆流入到分离塔30内。
一种可选的方案中,驱动机构可以是齿轮泵,齿轮泵设置在污水池20的排水口或设于冰浆入口31处,齿轮泵能够驱使冰浆流入到分离塔30内。齿轮泵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实现对流体的驱动,采用齿轮泵驱动冰浆流动,从而能够在驱动的过程中,相互啮合的齿轮会压碎冰晶,使得冰晶以较小的块状结构进入到分离塔30内,避免冰晶的块状过大而卡死污水池20的排水口或冰浆入口31的问题。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具体的,实现冰晶和浓缩液分离的方式有多种。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分离塔30可以包括塔体301和设于塔体301内的提升装置302,提升装置302可升降地设于塔体301内,且用于将冰晶提升至冰晶排放口33,处。此种结构能够通过提升装置302的升降移动,从而将冰晶从浓缩液中捞出来,进而实现分离,此种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提升装置302可以选用较为常用的缆绳升降机构,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提升装置302的具体种类。
在冰晶与浓缩液分离的过程中,浓缩液中的污染物杂质可能会附着在冰晶的表面,进而影响冰晶的清洁度。基于此,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分离塔30还可以包括清洗喷头303,清洗喷头303高于冰晶排放口33,在冰晶与浓缩液分离的情况下,清洗喷头303用于向冰晶喷洒清洗水,从而将附着在冰晶的表面上污染物杂质清洗掉。此方案能够提升冰晶的清洁度。
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清洗喷头303可以与低温水排出口41连通。此种结构能够使得水库泄放的水库低温水还能够发挥清洗冰晶的目的,进而进一步提高对水库低温水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由于水库低温水的温度较低,因此采用水库低温水对冰晶的清洗不会造成冰晶发生过多的融化,有利于保证清洁的同时,还不至于冰晶发生过多的损耗。在此过程中,水库低温水作为清洗水。
如上文所述,第一冷源池10的排水口可以与河道连通。由于第一冷源池10内的水库低温水发挥降温冷却功能后,其温度会上升,进而将这些升温后的水库低温水排出到河道中,则能够降低对下游的不良影响。为了更好地控制第一冷源池10内的水库低温水的排放,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冷源池10的排水口可以设有第一电控阀,第一冷源池10内可以设有第一温控装置,第一温控装置与第一电控阀相连,且在第一冷源池10内的水温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例如15℃)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电控阀打开,从而实现向河道内排放升温后的水库低温水。
如上文所述,第二冷源池60的排水口也可以与河道连通。同理,第二冷源池60内的冰晶融化后形成水的温度过低,若将这些水直接排放到养殖池100,可能会对水族造成不良的影响,同理,第二冷源池60的排水口也可以设置第二电控阀,第二冷源池60内可以设置第二温控装置,第二温控装置与第二电控阀相连,且在第二冷源池60内的水温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电控阀打开,从而实现向养殖池100排放升温后的净水(由冰晶融化而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源池10和第二冷源池60之间、第一冷源池10与污水池20之间、以及第二冷源池60与污水池20之间均不发生水体交换。为了实现较为充分的换热,一种较为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冷源池10、第二冷源池60和污水池20内均可以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的搅拌能够使得第一冷源池10、第二冷源池60或污水池20内相应的水体发生扰动,从而实现较为均衡的换热,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如图1所示,第一冷源池10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11,污水池20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21,第二冷源池60内设有第三搅拌装置61。
为了提高制冷降温效率,可选地,第一冷源池10、第二冷源池60和污水池20的体积比可以为4:2:1。
考虑到国内水利水电工程所处的地区多为II类水质标准地区,不得排污。故,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中,第一冷源池10、第二冷源池60均可以为封闭式池室,水库低温水仅在第一冷源池10内停留,待温度上升后回流到河道内,不会与其它的空间的内水体发生交换。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水族养殖系统还可以包括污水预处理装置,污水预处理装置可以与污水池20相连,污水预处理装置用于对养殖污水进行过滤、沉降、除油等预处理措施,以去除不溶物。养殖污水经过污水预处理装置的预处理后再排入污水池20内,进而进行后续的降温工艺。采用污水预处理装置无疑能够提高对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水族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源池(10)、污水池(20)、分离塔(30)、养殖池(100)和制冷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冷源池(10)的进水口用于与水库(40)的低温水排出口(41)连通,所述第一冷源池(10)的排水口用于与河道连通;
所述第一冷源池(10)与所述污水池(20)换热配合,所述制冷模块和所述第一冷源池(10)用于对所述污水池(20)中的养殖污水进行降温以形成冰浆,所述污水池(20)的进水口用于与所述养殖池(100)的污水出口连通;
所述分离塔(30)设有冰浆入口(31)、浓缩液排放口(32)和冰晶排放口(33),所述冰浆入口(31)与所述污水池(20)的排水口连通,以接收所述污水池(20)排放的冰浆,所述冰晶排放口(33)高于所述浓缩液排放口(32),所述冰晶排放口(33)用于将从所述冰浆中分离出的冰晶或冰晶融化后的净水输入至所述养殖池(100)中;所述浓缩液排放口(32)用于排出所述冰浆中分离出的浓缩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冷源池(60),所述第二冷源池(60)与所述污水池(20)换热配合,以用于对所述污水池(20)内的所述养殖污水进行降温,所述第二冷源池(60)的进水口与所述冰晶排放口(33)连通;所述第二冷源池(60)的出水口与所述养殖池(100)的净水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源池(10)、所述第二冷源池(60)和所述污水池(20)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冷源池(10)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冷源池(60)对所述污水池(20)内的所述养殖污水进行降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包括第一电制冷模块(70)和第二电制冷模块(80),所述第一电制冷模块(70)连接于所述第一冷源池(10)与所述第二冷源池(60)之间,所述第二电制冷模块(80)连接于所述第二冷源池(60)与所述污水池(20)之间;
所述第一电制冷模块(70)的放热端与所述第一冷源池(10)接触;所述第一电制冷模块(70)的吸热端与所述第二冷源池(60)接触;
所述第二电制冷模块(80)的放热端与所述第二冷源池(60)接触;所述第二电制冷模块(80)的吸热端与所述污水池(20)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库(40)设有水力发电模块(90),所述水力发电模块(90)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制冷模块(70)和所述第二电制冷模块(80)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库(40)设有水力发电模块(90),所述水力发电模块(90)的尾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冷源池(10)的进水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塔(30)内设有过滤空间;所述冰浆入口(31)高于所述浓缩液排放口(32),所述过滤空间位于所述冰浆入口(31)与所述浓缩液排放口(32)之间,且所述冰晶排放口(33)与所述过滤空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塔(30)包括塔体(301)和设于所述塔体(301)内的提升装置(302),所述提升装置(302)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塔体(301)内,且用于将所述冰晶提升至所述冰晶排放口(33)。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塔(30)还包括清洗喷头(303),所述清洗喷头(303)高于所述冰晶排放口(33),在所述冰晶与所述浓缩液分离的情况下,所述清洗喷头(303)用于向所述冰晶喷洒清洗水,所述清洗喷头(303)与所述低温水排出口(41)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源池(10)的排水口设有第一电控阀,所述第一冷源池(10)内设有第一温控装置,所述第一温控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控阀相连,且在所述第一冷源池(10)内的水温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阀打开。
CN202223459962.2U 2022-12-23 2022-12-23 水族养殖系统 Active CN219478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9962.2U CN219478935U (zh) 2022-12-23 2022-12-23 水族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9962.2U CN219478935U (zh) 2022-12-23 2022-12-23 水族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8935U true CN219478935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59962.2U Active CN219478935U (zh) 2022-12-23 2022-12-23 水族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8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47140U (zh) 漂浮式水处理设备
CN108739617B (zh) 一种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供水系统
CN103833098B (zh) 高效凹涡气浮沉淀机
CN21338822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联合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式装置
CN219478935U (zh) 水族养殖系统
CN203295308U (zh) 一种有机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N112850989A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冷冻浓缩系统及其方法
CN210150894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零排放处理装置
CN116267756A (zh) 水族养殖系统
CN203144531U (zh) 一种电蒸发脱除脱铜电积后液中镍的装置
CN100544804C (zh) 循环式结晶器
CN205472824U (zh) 一种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的电解除磷装置
CN210117305U (zh) 一种热泵低温分盐的废水处理装置
CN218146261U (zh) 一种碳中和的零排放工业水处理系统
CN115849488A (zh) 利用水库低温水处理污水的系统
CN202968184U (zh) 高效凹涡气浮沉淀机
CN212893983U (zh) 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
CN211813672U (zh) 一种高效节能污水处理系统
CN110723857B (zh) 一种高盐水浓缩结晶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03007082U (zh) 一种逆流多效蒸发装置
CN113384915A (zh) 一种叶绿素电池主要原料叶绿素提取设备及提取工艺
CN113149118A (zh) 一种脱硫废水蒸发塔
CN211620194U (zh) 高效节水深度处理与节能型零排处理设备
CN205061595U (zh) 一种防堵膜法脱硝装置
CN111115921A (zh) 高效节水深度处理与节能型零排处理设备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