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7635U -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7635U
CN219467635U CN202320794037.0U CN202320794037U CN219467635U CN 219467635 U CN219467635 U CN 219467635U CN 202320794037 U CN202320794037 U CN 202320794037U CN 219467635 U CN219467635 U CN 219467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rearview mirror
frame
bracket
ro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40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eq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eq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eq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eq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940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7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7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7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镜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包括后视镜框架与支架组,支架组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支架三,支架三上转动安装有支架二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二平行于车辆的车宽方向并被设置在支架三内的电机一驱使发生旋转,支架二上转动安装有支架一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一呈竖直布置并被设置在支架二内的电机二驱使发生旋转,后视镜框架与支架一连接,后视镜框架朝向车尾的一侧设置有主镜,后视镜框架的上端设置成平面形状且设置有缺口,缺口内安装有副镜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三平行于车辆的车长方向并被设置在后视镜框架内的电机三驱使发生旋转,缺口的下孔口处设置有防尘板。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后视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后视镜一般是设置成可折叠的,在行驶环境较窄或停车后,为了防止后视镜与周围环境发生碰撞,一般都会将后视镜折叠,后视镜上的镜面靠近驾驶位置,此时驾驶员无法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辆后方的路况。
申请人经过检索发现一篇授权公告号为CN21031014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折叠后视镜,其是通过在壳体的轮廓边缘处设置了第二反光镜,在后视镜折叠时,通过添加的第二反光镜观察测量后方情况,解决了现有的后视镜处于折叠状态时,驾驶员难以观察车辆后方情况的技术问题;然而,该篇对比文件的第二反光镜是设置在壳体的轮廓上的,第二反光镜的面积较小,即使后视镜折叠时,第二反光镜能够代替后视镜的位置,但面积过小,驾驶员很难通过第二反光镜观察车后路况,另外,在后视镜未折叠时,第二反光镜的镜面大致出自于车宽方向,车辆行驶时,第二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很容易就对两侧的其它车辆上的驾驶员或乘客造成“晃眼”干扰,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包括后视镜框架,后视镜框架与车架之间设置有支架组,支架组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上的支架三,支架三上转动安装有支架二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二平行于车辆的车宽方向,支架二上转动安装有支架一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一呈竖直布置,后视镜框架与支架一连接,后视镜框架朝向车尾的一侧设置有主镜,后视镜框架的上端设置成平面形状且设置有缺口,缺口内安装有副镜。
进一步的,支架三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转轴二旋转的电机一,支架二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转轴一旋转的电机二。
进一步的,设置在后视镜框架上端的缺口的上孔口处朝上延伸有凸沿。
进一步的,副镜转动安装在缺口内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三平行于车辆的车长方向。
进一步的,后视镜框架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转轴三旋转的电机三。
进一步的,缺口的下孔口处安装有防尘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当驾驶环境较窄,需要折叠后视镜时,通过电机二驱使转轴一旋转,使后视镜的镜面紧贴车辆,通过电机一驱使转轴二旋转,使副镜取代主镜的位置,如图2所展示的,此时驾驶员可通过副镜观察车后路况,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对比文件而言,本申请中的副镜的面积要远远大于对比文件中的第二反光镜的面积,故而有利于驾驶员通过副镜观察车后路况;
进一步的,汽车后视镜未发生折叠时,由于副镜是设置在后视镜框架的上端的,故而副镜反射的光线不会对两侧车辆造成晃眼干扰;
进一步的,副镜转动安装在缺口内,汽车夜晚行驶时,一般会打开车灯,与此同时,如图3与图4所示,通过电机三改变副镜的角度,汽车后视镜有两个,一个汽车后视镜中的副镜朝向车后偏转、另一个汽车后视镜中的副镜朝向车头偏转,这样一来,当后方或者前方的车辆的车灯的光线照射至副镜上后,会被副镜反射,能够起到标识、警示的作用,将自身车辆的位置标示出来,以提醒后方或前方的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后视镜未发生折叠时的示意图;
图2为汽车后视镜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3为副镜朝向车尾偏转时的示意图;
图4为副镜朝向车头偏转时的示意图;
图5为汽车后视镜的分解图;
图6为后视镜框架与副镜的分解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1、后视镜框架;2、支架一;3、支架二;4、支架三;5、副镜;6、凸沿;7、转轴一;8、转轴二;9、转轴三;10、防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汽车后视镜一般是安装在车头的左右两侧,附图中的A指的是车辆用于安装后视镜的地方,本申请将其命名为车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5及图6所示,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包括支架组与后视镜框架1,支架组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上的支架三4,支架三4上转动安装有支架二3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二8平行于车辆的车宽方向,支架二3上转动安装有支架一2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一7呈竖直布置,后视镜框架1与支架一2连接,后视镜框架1朝向车尾的一侧设置有主镜,后视镜框架1的上端设置成平面形状且设置有缺口,缺口内安装有副镜5。
支架三4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转轴二8旋转的电机一,支架二3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转轴一7旋转的电机二,电机一与电机二均为现有技术可实现,不作赘述,图中未展示。
初始状态时,驾驶员可按照自身驾驶习惯,通过电机一驱使转轴二8旋转,通过电机二驱使转轴一7旋转,对主镜的上下仰角、左右偏角进行调整,使整个汽车后视镜与驾驶员相适配;
当驾驶环境较窄,需要折叠后视镜时,通过电机二驱使转轴一7旋转,使后视镜的镜面紧贴车辆,通过电机一驱使转轴二8旋转,使副镜5取代主镜的位置,如图2所展示的,此时驾驶员可通过副镜5观察车后路况;
上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后视镜框架1的上端设置成平面形状,但是未折叠时,本申请中,后视镜框架1沿车长方向的最大尺寸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只是单纯将后视镜框架1的上端设置成平面形状而已,汽车后视镜折叠后,后视镜与汽车之间的最大距离未发生任何变化,不会对汽车后视镜折叠后的尺寸造成影响。
上述过程中,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对比文件而言,副镜5的面积要远远大于对比文件中的第二反光镜的面积,故而有利于驾驶员通过副镜5观察车后路况;
上述过程中,当汽车后视镜未发生折叠时,由于副镜5是设置在后视镜框架1的上端的,故而副镜5反射的光线不会对两侧车辆造成晃眼干扰,进一步的,设置在后视镜框架1上端的缺口的上孔口处朝上延伸有凸沿6,凸沿6的上端略高于副镜5,进一步降低副镜5的反射光线对两侧车辆的影响。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副镜5转动安装在缺口内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三9平行于车辆的车长方向,后视镜框架1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转轴三9旋转的电机三;其意义在于,汽车夜晚行驶时,一般会打开车灯,与此同时,电机三驱使转轴三9旋转,能够改变副镜5的角度,如图3与图4所示,汽车后视镜有两个,一个汽车后视镜中的副镜5朝向车后偏转、另一个汽车后视镜中的副镜5朝向车头偏转,这样一来,当后方或者前方的车辆的车灯的光线照射至副镜5上后,会被副镜5反射,能够起到标识、警示的作用,将自身车辆的位置标示出来,以提醒后方或前方的车辆。
进一步的,朝车尾偏转的副镜5朝向车尾的夹角为135度,朝车头偏转的副镜5朝向车头的夹角同样为135度;其意义在于,假设光线是平行照射向副镜5的,那么副镜5的反射光线是竖直朝上的,车灯的远光灯的光线与水平方向存在有夹角且夹角较小,这样一来,车灯的远光灯照射到副镜5上后,副镜5的反射光线大体是朝上的,相当于将远光灯布置呈竖直时发出的光线,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副镜5的反射光线能够对后方或前方的车辆起到标识、警示的作用,另一方面,副镜5的反射光线大体是朝上的,不会对后方或前方的车辆造成晃眼干扰。
进一步的,由于副镜5是设置成旋转的,那么当副镜5发生旋转后,缺口的部分孔口会暴露,灰尘等杂质就能够通过缺口进入后视镜框架1内,对后视镜框架1内的电机三等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如图6所示,缺口的下孔口处安装有防尘板10,在副镜5发生旋转时,灰尘被防尘板10拦截,不会进入到后视镜框架1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包括后视镜框架(1),其特征在于,后视镜框架(1)与车架之间设置有支架组,支架组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上的支架三(4),支架三(4)上转动安装有支架二(3)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二(8)平行于车辆的车宽方向,支架二(3)上转动安装有支架一(2)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一(7)呈竖直布置,后视镜框架(1)与支架一(2)连接,后视镜框架(1)朝向车尾的一侧设置有主镜,后视镜框架(1)的上端设置成平面形状且设置有缺口,缺口内安装有副镜(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三(4)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转轴二(8)旋转的电机一,支架二(3)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转轴一(7)旋转的电机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后视镜框架(1)上端的缺口的上孔口处朝上延伸有凸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副镜(5)转动安装在缺口内且转动安装处形成的转轴三(9)平行于车辆的车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后视镜框架(1)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转轴三(9)旋转的电机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缺口的下孔口处安装有防尘板(10)。
CN202320794037.0U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Active CN219467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4037.0U CN219467635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4037.0U CN219467635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7635U true CN219467635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9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4037.0U Active CN219467635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7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35294A (en) Wide-angle side-mirror device
EP2237989B1 (en) Oblique forward vision device for vehicle
JP2003517971A (ja) 表示装置
US7001032B2 (en) Automotive rear view mirror
CN219467635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EP0620138A1 (en) Automobile sideview mirror
CN101428588B (zh) 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
CN217718279U (zh) 一种车载抬头显示系统及汽车
CN212422970U (zh) 迎宾光毯灯安装支架及包含其的车辆
CN218400380U (zh) 后视镜及汽车
KR0181624B1 (ko) 자동차용 좌우 아웃사이드미러의 공용화 구조
CN216331760U (zh) 一种智能对焦后视镜
CN217623369U (zh) 一种机动车
CN215097286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车用反光镜
CN210062823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内后视镜固定装置
JP2023129382A (ja) 折りたたみ式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バーアセンブリ
CN117755204A (zh)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及车辆
CN115933195A (zh)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和车辆
KR100524287B1 (ko) 자동차의 사이드 미러
KR102038514B1 (ko) 프리즘을 이용한 차량용 사이드미러
CN113276776A (zh) 一种智能对焦后视镜
KR0140686Y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미러
KR100574429B1 (ko) 바디 일체형 사이드 미러
KR200199103Y1 (ko) 차량용 보조 밀러
KR19990027266A (ko) 자동차의 이중 사이드미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