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9500U - 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9500U
CN219459500U CN202320493827.5U CN202320493827U CN219459500U CN 219459500 U CN219459500 U CN 219459500U CN 202320493827 U CN202320493827 U CN 202320493827U CN 219459500 U CN219459500 U CN 219459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bending
panel bracket
screen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38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金焱
姜树红
刘继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38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9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9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9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包括显示屏组件、面板支架以及机箱;所述显示屏组件通过所述面板支架连接至所述机箱;所述显示屏组件朝向所述面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面板支架包括面板主体以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中朝向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一侧;所述弯折部抵接至所述显示屏,并用于将所述显示屏压紧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中。所述显示屏装置省去了独立的压屏支架,而采用在面板支架上设置弯折部来进行压屏,实现了显示屏装置整体性和可靠性的提升,同时免去了繁琐的安装步骤,节约了生产安装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显示屏装置现已广泛普及并应用于各种车辆当中。由于车辆中的电子设备会随着车辆运行而受到震颤等作用,且车辆需要进行震动实验以及冲击试验,车载显示屏装置在装配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压屏支架。传统的压屏支架一般是独立的零部件,其在对显示屏进行压紧的同时,还起到固定安装显示驱动板的作用。一般要先在显示屏后安装多个独立的压屏支架,再在显示屏组件后对准每个压屏支架来安装面板支架,再将面板支架和机箱主板相连接,进而实现显示屏装置的正常使用。
而随着半导体的发展,显示驱动板的尺寸逐渐缩小,现有的显示驱动板可直接集成于机箱主板中,此时压屏支架只起到压紧显示屏的作用。此时如若继续使用独立的压屏支架进行对显示屏的压紧固定,不仅在安装时产生繁琐的步骤,还会额外产生生产成本,并且降低显示屏装置的整体性,导致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使用独立的压屏支架对显示屏进行压紧时,安装步骤繁琐,容易产生额外成本,且整体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包括显示屏组件、面板支架以及机箱;所述显示屏组件通过所述面板支架连接至所述机箱;所述显示屏组件朝向所述面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面板支架包括面板主体以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中朝向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一侧;所述弯折部抵接至所述显示屏,并用于将所述显示屏压紧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中。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以及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对称设置于所述面板支架顶端;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四弯折部对称设置于所述面板支架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三弯折部以及所述第四弯折部均错开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三弯折部以及所述第四弯折部均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包括延伸部以及压屏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压屏部之间呈现第一夹角;所述延伸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面板主体,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屏部;所述压屏部抵接至所述显示屏,且所述压屏部与所述显示屏抵接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压屏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延伸部,所述压屏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面板支架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还包括冲压凹槽;所述冲压凹槽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压屏部的连接处,用于加强所述弯折部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角为90度。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外壳以及触摸屏;所述面板支架连接至所述外壳,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触摸屏均连接至所述外壳;所述触摸屏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中远离所述面板支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设置有固定卡槽以及第一螺孔;所述面板支架设置有固定卡扣以及第二螺孔;所述固定卡槽与所述固定卡扣相适配;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对应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支架的每一外侧边缘均抵接至所述外壳的内壁。
基于上述结构及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装置省去了独立的压屏支架,而采用在面板支架上设置弯折部来进行压屏,实现了显示屏装置整体性和可靠性的提升,同时免去了繁琐的安装步骤,节约了生产安装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装置中面板支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装置中弯折部的放大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装置中显示屏组件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装置的A-A剖面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装置的A-A剖面结构图中画圈处B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为:10、显示屏装置;100、显示屏组件;110、显示屏;120、触摸屏;130、外壳;131、固定卡槽;132、第一螺孔;200、面板支架;210、面板主体;220、弯折部;221、延伸部;222、压屏部;223、第一弯折部;224、第二弯折部;225,第三弯折部;226、第四弯折部;230、固定卡扣;240、第二螺孔;223、冲压凹槽;300、机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装置10拆解后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10,包括显示屏组件100、面板支架200以及机箱300;显示屏组件100通过面板支架200连接至机箱300;显示屏组件100朝向面板支架200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110;面板支架200包括面板主体210以及弯折部220,弯折部220设置于面板主体210中朝向显示屏组件100的一侧;弯折部220抵接至显示屏110,并用于将显示屏110压紧在显示屏组件100中。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100主要用于显示车载系统并进行各项车载功能的显示运行,其需要稳固地与机箱300中装有的主板进行连接。同时显示屏组件100中包括的显示屏110是容易松动的部件,其需要有压紧结构将其进行压紧,防止显示屏110在车辆运行或者车辆安全实验中发生松动损坏。进而,面板支架200在用于将显示屏组件100连接至机箱300的同时,其上设置的弯折部220可抵接至显示屏组件100中的显示屏110,以将显示屏110稳固压紧在显示屏组件100中。其中,弯折部22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并可设置为环绕面板支架200的边缘设置,也可在面板支架200的中央部位设置,以对显示屏110进行多个方向的均匀压紧,进一步增加可靠性。
在具体的安装使用中,请参阅图1及图2,面板支架200从显示屏组件100的后端进行安装,进而,弯折部220可将显示屏110向显示屏组件100的前端(也即是显示端)进行压紧,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同时提高可靠性。面板支架200远离显示屏组件100的另一侧连接至机箱300,此时面板支架200同时与显示屏110支架以及机箱300进行固定连接,而面板支架200中的弯折部220也是与面板支架200一体成型的结构,因此,此时显示屏装置10的整体性相对独立设置压屏支架时较强。由于安装中仅涉及三个部件的简单相接,因此安装步骤较少,安装效率较高,也避免了过多部件产生的额外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弯折部220包括第一弯折部223、第二弯折部224、第三弯折部225以及第四弯折部226;第一弯折部223与第二弯折部224对称设置于面板支架200顶端;第三弯折部225与第四弯折部226对称设置于面板支架200底端。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面板支架200上可设置四个弯折部220,其分别为第一弯折部223、第二弯折部224、第三弯折部225以及第四弯折部226。四个弯折部220可分别设置于面板支架200的边缘处,以对显示屏110进行较大范围的压紧。第一弯折部223与第二弯折部224可设置于面板支架200顶端的边缘,并相对于顶端边缘的中点(也即相对于面板支架200的中截面)互相对称设置;同时第三弯折部225与第四弯折部226可设置于面板支架200底端的边缘,并相对于底端边缘的中点(也即相对于面板支架200的中截面)互相对称设置。通过在面板支架200顶端和地段分别对称设置两个弯折部220,可实现对显示屏110各个方向的均匀压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223与第三弯折部225以及第四弯折部226均错开设置;第二弯折部224与第三弯折部225以及第四弯折部226均错开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一弯折部223和第二弯折部224设置于面板支架200的顶端,其均可与设置于面板支架200底端的第三弯折部225以及第四弯折部226错开设置,而并非相对设置。将位于面板支架200顶端的弯折部220与位于面板支架200底端的弯折部220错开设置,可实现对显示屏110不同方向和部位的压紧,进而形成更为稳固的压紧,进一步提升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弯折部220包括延伸部221以及压屏部222,延伸部221与压屏部222之间呈现第一夹角;延伸部221的一端连接至面板主体210,延伸部221的另一端连接至压屏部222;压屏部222抵接至显示屏110,且压屏部222与显示屏110抵接的一侧与显示屏110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弯折部220中的延伸部221以及压屏部222之间存在第一夹角,随着第一夹角取值的不一样,弯折部220自身可呈现“V”或“L”型的结构形态。延伸部221从面板支架200上延伸而出,在面板支架200安装至显示屏组件100时,提供了将压屏部222抵接至显示屏110的延伸长度。而多个弯折部220中的压屏部222在安装完成后可同时对显示屏110的不同部位起到相同的压紧作用。同时,压屏部222显示屏110抵接的一端与显示屏110贴合,可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进而在保证压紧效果的同时,避免对显示屏110产生过大的压强,防止显示屏110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压屏部222的第一端连接至延伸部221,压屏部222的第二端朝向面板支架200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7及图8,压屏部222与延伸部221形成的夹角使得压屏部222与延伸部221共同形成弯折结构,压屏部222的第二端朝向的方向即为弯折部220弯折的方向。压屏部222的第二端朝向面板支架200内侧,意即折弯部朝向面板支架200内侧弯折,且显示屏110相对于面板支架200内侧设置,使得压屏部222能够充分与显示屏110贴合。
在一实施例中,弯折部220还包括冲压凹槽223;冲压凹槽223设置于延伸部221与压屏部222的连接处,用于加强弯折部22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延伸部221与压屏部222连接处即为弯折部220出现弯折的部位,其在加工过程中为将工件直接折弯形成,因此设置冲压凹槽223,可防止延伸部221与压屏部222形成的弯折角度发生改变,进而防止弯折部220发生形变导致压屏效果下降或者导致显示屏110损坏。其中,冲压凹槽223可为鸟嘴冲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角为90度。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7及图8,由于面板支架200直接与显示屏110并列安装,因此当弯折部220的弯折角度为90度时,压屏部222与延伸部221垂直设置,此时压屏部222可充分与显示屏110贴合,进而增大接触面积,确保充分的压紧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100还包括外壳130以及触摸屏120;面板支架200连接至外壳130,显示屏110以及触摸屏120均连接至外壳130;触摸屏120设置于显示屏110中远离面板支架20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显示屏组件100中的触摸屏120位于显示屏110远离面板支架200的一侧,即位于用户进行手动操作的一侧。外壳130可设置为边框的形式,在外壳130中可设置环绕边框内壁的突出挡边,显示屏110与触摸屏120分别安装于外壳130中突出挡边的两侧。同时,为使面板支架200能够与显示屏组件100连接,外壳130中显示屏110安装的一侧还具备有与面板支架200的各项尺寸相符合的面板支架200安装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30设置有固定卡槽131以及第一螺孔132;面板支架200设置有固定卡扣230以及第二螺孔240;固定卡槽131与固定卡扣230相适配;第一螺孔132与第二螺孔240对应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外壳130中设置的固定卡槽131可与面板支架200中设置的固定卡扣230进行卡接,从而使外壳130与面板支架200稳固链接。当固定卡槽131与固定卡扣230结合时,面板支架200将与外壳130固定连接,且此时弯折部220已压紧显示屏110,同时第一螺孔132与第二螺孔240对应重合。此时可进一步地向第一螺孔132以及第二螺孔240打入螺丝,从而将外壳130与面板进一步固定连接。其中,固定卡槽131以及固定卡扣230规避弯折部220设置,并且固定卡扣230可设置于面板支架200的外侧边缘处。
在一实施例中,面板支架200的每一外侧边缘均抵接至外壳130的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及图8,面板支架200在安装进入外壳130后,其每一外侧的边缘均与外壳130的内壁相贴合,可使得面板支架200更加稳固地连接至显示屏组件100,进一步增强可靠性和稳定性。其中,还可在面板支架200上开设通孔,以实现显示屏组件100与机箱300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包括显示屏组件、面板支架以及机箱;所述显示屏组件通过所述面板支架连接至所述机箱;所述显示屏组件朝向所述面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面板支架包括面板主体以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中朝向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一侧;所述弯折部抵接至所述显示屏,并用于将所述显示屏压紧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中。基于上述结构及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装置省去了独立的压屏支架,而采用在面板支架上设置弯折部来进行压屏,实现了显示屏装置整体性和可靠性的提升,同时免去了繁琐的安装步骤,节约了生产安装的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组件、面板支架以及机箱;所述显示屏组件通过所述面板支架连接至所述机箱;
所述显示屏组件朝向所述面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面板支架包括面板主体以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中朝向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一侧;所述弯折部抵接至所述显示屏,并用于将所述显示屏压紧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以及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对称设置于所述面板支架顶端;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四弯折部对称设置于所述面板支架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三弯折部以及所述第四弯折部均错开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三弯折部以及所述第四弯折部均错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延伸部以及压屏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压屏部之间呈现第一夹角;所述延伸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面板主体,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屏部;所述压屏部抵接至所述显示屏,且所述压屏部与所述显示屏抵接的一侧与所述显示屏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屏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延伸部,所述压屏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面板支架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还包括冲压凹槽;所述冲压凹槽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压屏部的连接处,用于加强所述弯折部的结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外壳以及触摸屏;所述面板支架连接至所述外壳,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触摸屏均连接至所述外壳;所述触摸屏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中远离所述面板支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固定卡槽以及第一螺孔;所述面板支架设置有固定卡扣以及第二螺孔;所述固定卡槽与所述固定卡扣相适配;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对应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支架的每一外侧边缘均抵接至所述外壳的内壁。
CN202320493827.5U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 Active CN219459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3827.5U CN219459500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3827.5U CN219459500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9500U true CN219459500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3827.5U Active CN219459500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9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29092Y (zh) 固持装置组合
WO2014034440A1 (ja) 取付部材、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CN110277702B (zh) 电子设备
US64915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9459500U (zh) 一种省去压屏支架的显示屏装置
CN112421209B (zh) 电子设备
US2012005101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6195254B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the signal lines 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of a notebook computer
CN215647656U (zh) 卡扣、金属壳体及电子装置
JP2944641B1 (ja) 電子機器の保持器具
CN212085218U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926624Y (zh) 卡扣装置
US866539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ixing circuit board thereof
CN212500168U (zh) 车载显示设备
CN220965359U (zh) 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CN220672143U (zh) 一种显示屏装置
CN216352251U (zh) 背板组件及触摸装置
CN216982281U (zh) 穿戴设备
CN218585529U (zh) 车载显示装置及车辆
CN213846770U (zh) 侧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800084U (zh) PCIe框架
CN213244503U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162631U (zh) 内存条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5552551U (zh) 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8887706U (zh) 一种hdmi接口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