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8706U - 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8706U
CN219458706U CN202320225398.3U CN202320225398U CN219458706U CN 219458706 U CN219458706 U CN 219458706U CN 202320225398 U CN202320225398 U CN 202320225398U CN 219458706 U CN219458706 U CN 219458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coil
power supply
storage power
portabl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53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广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neng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neng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neng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neng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53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8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8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8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该充电电路包括变频转换电路以及第一线圈。其中,变频转换电路用于连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第一线圈设置于电动汽车的前备箱或后备箱,用于将动力电池的电能以电磁场的方式发射给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第二线圈,第二线圈与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连接。由此可知,由于第一线圈设置于电动汽车的前备箱或后备箱,因此电动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用户可将便携式储能电源放置于前备箱或后备箱内第一线圈处,从而使得动力电池可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为便携式储能电源充电,提高了便利性,增强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便携式储能电源(也称户外电源),可用于户外、应急等多种场景。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用户使用便携式储能电源进行户外自驾游等等,则可理解,用户需携带具有足够电量的便携式储能电源。但是,被携带出去的便携式储能电源可能存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用户体验。示例性地,用户在早些时候已将便携式储能电源充满,但由于掉电现象等电量会慢慢变少直至过少,基于此,当用户携带该储能电源出去自驾游时,电量不足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到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以使电动汽车能够在驾驶过程中为便携式储能电源充电。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包括:
变频转换电路,用于连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及
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前备箱或后备箱,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以电磁场的方式发射给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第二线圈;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连接。
可选地,所述变频转换电路通过电压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动力电池。
可选地,所述电压处理电路为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回路中的电压处理电路。
可选地,所述电压处理电路具备双向电能处理能力;
所述第二线圈还用于将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的电能以电磁场的方式发射给所述第一线圈。
可选地,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之间串联有整流电路。
可选地,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之间串联有稳压电路。
可选地,所述电动汽车的前备箱或后备箱设置有置物结构,所述置物结构用于放置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置物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线圈设置于电动汽车的前备箱或后备箱,因此电动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用户可将便携式储能电源放置于前备箱或后备箱内第一线圈处,从而使得动力电池可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为便携式储能电源充电,提高了便利性,增强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另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置物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另外,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连接”(如果存在)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并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此外,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如果存在)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100,可用于电动汽车,例如纯电汽车、混动汽车等等,可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具有动力电池。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便携式储能电源设置有与其电池连接的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可以作为接收线圈以接收电能。
如图1所示,该充电电路100包括变频转换电路110以及第一线圈120。其中,变频转换电路110用于连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第一线圈120用于将动力电池的电能以电磁场的方式发射给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第二线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可以视为直流电源,因此变频转换电路110可以将动力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预设频率的交流电,从而使得频率一定的交变电流经过第一线圈110(此时即为发射线圈)产生特定频率变化的磁场。如此,第二线圈可以作为接收线圈在前述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以接收来自动力电池的电能,并以直流或交流的方式给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充电。
基于此,由于第一线圈120设置于电动汽车的前备箱或后备箱,例如设置于后备箱,因此电动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用户可将便携式储能电源放置于前备箱或后备箱内第一线圈120处,从而使得动力电池可通过第一线圈120、第二线圈为便携式储能电源充电,提高了便利性,增强用户体验。
示例性地,用户欲携带储能电源进行户外自驾游,且储能电源存在电量不足的情况,则在传统技术中,用户需在有市电的情况下将储能电源进行充满后再出门。但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用户无需等待,可直接将储能电源放置于后备箱中第一线圈120处的位置,如此在驾驶过程中即可实现对储能电源的无线充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使电动汽车能够在驾驶过程中为便携式储能电源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变频转换电路110可以通过电压处理电路130连接动力电池,也即,电压处理电路130串联在动力电池与变频转换电路110之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压处理电路130可以调节充电电压,例如具备升压或降压功能的DC/DC电路,以使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在一实施方式中,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可以具备放电功能,也即动力电池配置有放电回路,因此电压处理电路130可以为动力电池的放电回路中的电压处理电路,例如为放电回路中的DC/DC电路。由此可知,本实施例实现了原有电路的复用,节省了成本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在一实施方式中,电压处理电路具备双向电能处理能力,也即,电能能在该电路中双向流动。基于此,第二线圈还用于将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的电能以电磁场的方式发射给第一线圈120,也即,此时第二线圈为发射线圈,第一线圈120为接收线圈,如此便携式储能电源可以给动力电池充电,提高了便利性。例如,用户使用混动汽车不具备便利的充电条件,则基于本实施例,可以使用便携式储能电源给动力电池充电。又例如,电动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可以使用便携式储能电源给动力电池充电,以提高续航里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线圈与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之间串联有整流电路,该整流电路可将来自第二线圈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提供给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在一实施方式中,整流电路与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之间串联有稳压电路,稳压电路可对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使输出的直流电压更为平稳。
在一实施例中,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且便携式储能电源已放置在前备箱或后备箱时,便携式储能电源可能会发生滑动现象,例如急转弯、急刹车等等。为此,为固定住便携式储能电源,如图3所示,电动汽车的前备箱或后备箱设置有置物结构140,该置物结构140用于放置便携式储能电源,并且第一线圈120设置于该置物结构140。需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置物结构140的大小、形状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如图4所示,包括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10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前文论述,此处不在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频转换电路,用于连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及
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前备箱或后备箱,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以电磁场的方式发射给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第二线圈;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转换电路通过电压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动力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处理电路为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回路中的电压处理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处理电路具备双向电能处理能力;
所述第二线圈还用于将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的电能以电磁场的方式发射给所述第一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之间串联有整流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之间串联有稳压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前备箱或后备箱设置有置物结构,所述置物结构用于放置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置物结构。
8.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
CN202320225398.3U 2023-02-01 2023-02-01 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219458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5398.3U CN219458706U (zh) 2023-02-01 2023-02-01 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5398.3U CN219458706U (zh) 2023-02-01 2023-02-01 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8706U true CN219458706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0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5398.3U Active CN219458706U (zh) 2023-02-01 2023-02-01 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8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18778U (zh) 单片机控制的vrla蓄电池组自均衡充电器
TWI532294B (zh) Portable compound battery system
CN102114788A (zh) 电动车动力集成数字管理系统
CN205554127U (zh) 具有互联网功能的无线防盗模块的车用供电系统
CN219458706U (zh) 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CN116325286A (zh) 充放电装置、电池充电的方法和充放电系统
JP2006223026A (ja) ポータブル複合型電池の管理システム
CN210526333U (zh) 移动充电车
CN115441723A (zh) 电源转换装置
CN201966661U (zh) 一种户外万用电源
CN205283221U (zh) 强充快充移动电源
CN204905974U (zh) 车载充电器
CN204103581U (zh) 采血车及采血车载设备的供电结构
CN210258094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启动控制系统
CN113752885A (zh) 一种可支持直流充电国标的电动汽车充电宝
CN202616821U (zh) 一种高效移动电源
CN206922680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式电机控制器
CN203180655U (zh) 无线供电设备
CN201846099U (zh) 带有太阳能蓄电功能的充电器
CN217848999U (zh) 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TWI259816B (en) Portable compou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N210608649U (zh) 一种基于交流充电桩的商用车24v电源供电系统
CN217335109U (zh) 电源转换装置
CN210680421U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系统
CN10948423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4, 101, Shangzh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380 Guangming Avenue, Tangwei Community, Fenghu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ineng time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3rd floor, No.5, huidebao Industrial Park, No.11, second industrial zone, Baihua community, Gua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uineng time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