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4086U - 一种装配架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架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44086U
CN219444086U CN202320661074.4U CN202320661074U CN219444086U CN 219444086 U CN219444086 U CN 219444086U CN 202320661074 U CN202320661074 U CN 202320661074U CN 219444086 U CN219444086 U CN 219444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piece
workpiece
mounting bracket
shaped
st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610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ili Hva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aili Hva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aili Hva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aili Hva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610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44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44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44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配架,用于装配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所述装配架包括座体,座体上设有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和第三止挡件,第一止挡件和第三止挡件位于第二止挡件的同一侧,第一止挡件与第三止挡件之间具有第一设定距离,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第三止挡件和座体合围形成放置第一工件的放置空间;第一止挡件和第三止挡件上均设置有第四止挡件,第一止挡件、第三止挡件、第四止挡件和座体合围形成进入口,进入口的大小与放置空间的大小一致,第一工件通过进入口进入放置空间;第二止挡件上设有安装部,第二工件安装在安装部上,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相抵接。本技术方案能安全地将感温探头装在空调换热器的U形管上。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架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架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的换热器的U形管G11(参阅图1,图1为一种U形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上通常设置有感温探头G21(参阅图2,图2为一种感温探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检测U形管G11的温度,感温探头G21的安装方式一般为,将感温探头G21焊接在U形管G11上,由于U形管G11的壁较薄,管壁容易发生热变形甚至被焊穿,使U形管G11内的工作介质泄漏出来。为避免在U形管G11上焊接感温探头G21导致的不良后果,有采用定位夹将感温探头G21与U形管G11安装的方式,定位夹一端与U形管G11安装,另一端与感温探头G21安装,然而,目前的定位夹与U形管G11安装时,需要U形管G11进入定位夹的两个弧形夹持臂合围形成的腔体,该过程中,U形管G11会经过两个弧形夹持臂的端部之间的狭窄区域,狭窄区域犹如瓶颈一样,在狭窄区域U形管G11会与两个弧形夹持臂的端部发生严重的挤压,U形管G11将两个弧形夹持臂挤压开才能进入两个弧形夹持臂合围形成的腔体,U形管G11和两个弧形夹持臂均容易因挤压变形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空调换热器的U形管上安装感温探头时U形管容易被焊穿和变形损伤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架,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架,用于装配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所述装配架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和第三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三止挡件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止挡件与所述第三止挡件之间具有第一设定距离,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三止挡件和所述座体合围形成放置所述第一工件的放置空间;
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三止挡件上均设置有第四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三止挡件、所述第四止挡件和所述座体合围形成进入口,所述进入口的大小与所述放置空间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工件通过所述进入口进入所述放置空间;
所述第二止挡件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工件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呈C形,所述C形的开口朝向所述座体,所述第二工件位于所述C形的空腔内,所述第二工件从所述开口露出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工件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远离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端部设置有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上朝向所述放置空间的侧面设置有限位筋,所述第一工件上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第二止挡件之间。
进一步地,沿长度方向所述限位筋呈U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筋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或/和,从所述限位筋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限位筋凸出于所述座体的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上远离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防划伤部,或/和,所述第四止挡件的边缘设置有第二防划伤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三止挡件、所述第四止挡件和所述座体均呈板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三止挡件与所述第二止挡件之间均具有第二设定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上述所述的装配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装配架的座体上设置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和第三止挡件,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第三止挡件和座体合围形成放置第一工件的放置空间,通过在第一止挡件和第三止挡件上均设置第四止挡件,第一止挡件、第三止挡件、第四止挡件和座体合围形成进入口,例如空调换热器的U形管之类的第一工件可以经过进入口进入放置空间,在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第三止挡件、第四止挡件和座体的限位作用下,可以将装配架与第一工件固定安装,通过使进入口的大小与放置空间的大小一致,能极大程度地减小第一工件受到的挤压力,避免第一工件变形损伤,通过在第二止挡件上设置安装部,可以将例如感温探头之类的第二工件安装在安装部上,且容易实现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相抵接,即,能够安全可靠地将感温探头安装在空调换热器的U形管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U形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感温探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装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U形管和图2中的感温探头安装在图3中的装配架上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U形管和图2中的感温探头安装在图3中的装配架上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装配架的主视图;
图7为图3中的装配架不同于图3和图6的方向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的装配架不同于图3、图6和图7的方向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的装配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装配架,G1—第一工件,G11—U形管,G2—第二工件,G21—感温探头;11—座体,111—限位筋,112—第一防划伤部,1121—第一翻边,12—第一止挡件,13—第二止挡件,131—安装部,1311—缺口,14—第三止挡件,d1—第一设定距离,d2—第二设定距离,15—放置空间,151—进入口,16—第四止挡件,161—第二防划伤部,1611—第二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架,参考图3所示装配架1,结合图4和图5,装配架1用于装配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第一工件G1为例如空调换热器的U形管G11之类的工件,第二工件G2为例如感温探头G21之类的工件,图3至图5中的带虚线的箭头表示第一工件G1装入装配架1时的运动方向。
参阅图3,结合图4和图5,所述装配架1包括座体11,所述座体11上设置有第一止挡件12、第二止挡件13和第三止挡件14,第一止挡件12和第三止挡件14位于第二止挡件13的同一侧,第一止挡件12与第三止挡件14之间具有第一设定距离d1(参阅图6所示装配架1的主视图),第一止挡件12、第二止挡件13、第三止挡件14和座体11合围形成放置第一工件G1的放置空间15。第一设定距离d1和放置空间15的大小可以根据第一工件G1的大小确定。
第一止挡件12和第三止挡件14上均设置有第四止挡件16(参阅图3),第一止挡件12、第三止挡件14、第四止挡件16和座体11合围形成进入口151(参阅图3),进入口151的大小与放置空间15的大小一致,第一工件G1通过进入口151进入放置空间15。在第一止挡件12、第二止挡件13、第三止挡件14、第四止挡件16和座体11的限位作用下,可以将装配架1与第一工件G1固定安装。由于进入口151的大小与放置空间15的大小一致,第一工件G1进入放置空间15的过程中能极大程度地减小第一工件G1与装配架1安装过程中的相互挤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工件G1的长度较长,仅一端(将该端称为装架端)位于装配架1的放置空间15内,另一端(将该端称为固定端)被固定,当第一工件G1所处的方位可以避免装配架1因重力作用自动从第一工件G1上脱落时,例如,装架端的位置高于固定端,该情况下,装配架1如帽子一样戴在第一工件G1上,故,放置空间15与第一工件G1间隙配合也能保证装配架1与第一工件G1稳定安装。放置空间15与第一工件G1间隙配合使得装配架1与第一工件G1的相互挤压最小。当第一工件G1所处的方位会因重力作用导致装配架1自动从第一工件G1上脱落时,可以使放置空间15与第一工件G1过盈配合,将该过盈配合称为静态过盈(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动态过盈,现有技术中第一工件G1经过两个弧形夹持臂端部之间的狭窄区域的过程中,第一工件G1与狭窄区域为过盈配合,将该过程中的过盈配合称为动态过盈),静态过盈可以避免因重力作用导致装配架1自动从第一工件G1上脱落。显然,根据公知常识可知,动态过盈量远大于静态过盈量。所以,本申请的装配架1与第一工件G1相互挤压远小于现有技术,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第一工件G1和装配架1因挤压变形的量,可以避免第一工件G1和装配架1因挤压损坏。
参阅图3,结合图4和图5,第二止挡件13上设置有安装部131,第二工件G2安装在安装部131上,安装部131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情形确定,在需要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相抵接的情形下,安装部131的具体结构能保证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相抵接即可,在需要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相分离的情形下,安装部131的具体结构能保证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相分离即可。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31的横截面呈C形(参阅图7所示装配架1),C形的开口朝向座体11,第二工件G2位于C形的空腔内,第二工件G2从开口露出一部分与第一工件G1相抵接,以便实现例如感温探头G21抵接空调换热器的U形管G11以测量U形管G11的温度的功能。可见,安装部131能够保证安全可靠地将感温探头G21安装在空调换热器的U形管G11上,能够避免U形管G11因安装感温探头G21导致的损伤,例如,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将感温探头G21焊接在U形管G11上导致的U形管G11热变形甚至被焊穿的风险。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具体情况,安装部13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在第二止挡件13上朝向第一工件G1的侧面设置平台,将第二工件G2放置在平台上,使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相抵接。显然,在安装部131使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相抵接的基础上,容易调整安装部131的结构使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相分离,以适应需要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相分离的情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由于安装部131的横截面呈C形,故,安装部131上远离第二止挡件13的端部呈悬空状态,将该端部称为悬空端,悬空端上设置有缺口1311(参阅图7),缺口1311可以减少悬空端的边缘与第二工件G2的接触长度,以尽可能避免第二工件G2被悬空端的边缘划伤。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座体11上朝向放置空间15的侧面设置有限位筋111(参阅图3),第一工件G1上至少一部分位于限位筋111与第二止挡件13之间(参阅图5),限位筋111对第一工件G1与装配架1的位置关系起定位作用,同时能够降低第一工件G1与装配架1相互脱离的风险,增加第一工件G1与装配架1安装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沿长度方向限位筋111呈U形(参阅图3),以便与U形的第一工件G1(例如空调换热器的U形管G11)相适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限位筋111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以避免限位筋111划伤第一工件G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从限位筋111的一端至另一端,限位筋111凸出于座体11的高度先增大后减小,也即沿第一工件G1进入装配架1的方向限位筋111具有坡度,以便第一工件G1顺利越过限位筋111进入限位筋111与第二止挡件13之间的区域,且能避免限位筋111的端部划伤第一工件G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工件G1受到的划伤可以忽略,或者,限位筋111凸出于座体11的高度较小,或者,限位筋111的材质较软,从限位筋111的一端至另一端,限位筋111凸出于座体11的高度也可以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座体11上远离第二止挡件1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防划伤部112(参阅图3),以避免座体11划伤第一工件G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四止挡件16的边缘设置有第二防划伤部161(参阅图3),以避免第四止挡件16划伤第一工件G1。
进一步地,参阅图3,结合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防划伤部112和第二防划伤部161均为翻边结构,即第一防划伤部112为第一翻边1121,第二防划伤部161为第二翻边1611,第一翻边1121和第二翻边1611均翻向远离第一工件G1的方向。翻边结构方便设置第一防划伤部112和第二防划伤部161,可以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防划伤部112和第二防划伤部161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避免第一工件G1被划伤即可,例如,第一防划伤部112可以由软质材料包覆座体11上远离第二止挡件13的端部形成,第二防划伤部161可以由软质材料包覆第四止挡件16的边缘形成。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划伤不影响第一工件G1的正常使用,可以省略第一防划伤部112或/和第二防划伤部16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止挡件12上的第四止挡件16的远离第一止挡件12的端部称为自由端,将第一止挡件12上的第四止挡件16的与第一止挡件12连接的端部称为连接端,自由端与座体11的距离小于连接端与座体11的距离,以便第四止挡件16更好地对U形的第一工件G1限位。第三止挡件14上的第四止挡件16同理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工件G1的具体形状,第四止挡件16的结构可以调整,例如,如果第一工件G1呈块状,第一止挡件12上的第四止挡件16与第三止挡件14上的第四止挡件16可以一体成型,即,两个第四止挡件16的自由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12、第二止挡件13、第三止挡件14、第四止挡件16和座体11均呈板状,以增加装配架1的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12、第二止挡件13、第三止挡件14、第四止挡件16和座体11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保证第一工件G1与装配架1稳定安装、相互挤压小,且,设置在第二止挡件13上的安装部131能够使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相抵接即可。为了更好地认识装配架1,还可以参阅图8所示的装配架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12和第三止挡件14与第二止挡件13之间均具有第二设定距离d2(参阅图9所示装配架1的侧视图),方便装配架1用板料制造,且利于将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的抵接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当第一工件G1与第二工件G2的抵接力过大时,第二止挡件13可以发生远离第一止挡件12和第三止挡件14的弹性弯曲,以降低抵接力,避免第一工件G1和第二工件G2因抵接力过大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上述所述的装配架1,该空调因使用本申请的装配架1,可以安全可靠地将感温探头G21安装在换热器的U形管G11上,避免U形管G11因安装感温探头G21导致损伤,例如,现有技术将感温探头G21焊接在U形管G11上,U形管G11会因热变形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存在因焊穿U形管G11泄露工作介质的风险,影响空调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本申请因感温探头G21与U形管G11安装安全可靠,所以,空调的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架,用于装配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和第三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三止挡件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止挡件与所述第三止挡件之间具有第一设定距离,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三止挡件和所述座体合围形成放置所述第一工件的放置空间;
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三止挡件上均设置有第四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三止挡件、所述第四止挡件和所述座体合围形成进入口,所述进入口的大小与所述放置空间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工件通过所述进入口进入所述放置空间;
所述第二止挡件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工件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呈C形,所述C形的开口朝向所述座体,所述第二工件位于所述C形的空腔内,所述第二工件从所述开口露出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工件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远离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端部设置有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朝向所述放置空间的侧面设置有限位筋,所述第一工件上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第二止挡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所述限位筋呈U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或/和,从所述限位筋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限位筋凸出于所述座体的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远离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防划伤部,或/和,所述第四止挡件的边缘设置有第二防划伤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三止挡件、所述第四止挡件和所述座体均呈板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三止挡件与所述第二止挡件之间均具有第二设定距离。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架。
CN202320661074.4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装配架及空调 Active CN219444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1074.4U CN219444086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装配架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1074.4U CN219444086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装配架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44086U true CN219444086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23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61074.4U Active CN219444086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装配架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440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99787B1 (en) Outdoor unit for refrigeration device
CN219444086U (zh) 一种装配架及空调
US20080092576A1 (en) Support bracket for casing of a condensing unit
CN108626871B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后隔板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JP2001004199A (ja) 天井カセット形エアコンの室内機
CN106016544B (zh) 支撑防护件及空调一体机
JP3119419B2 (ja) 熱交換器用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JP2011220611A (ja) 温度センサ取付具
JPH05215483A (ja) 凝縮器と導風ダクトの取り付け装置
US6155070A (en) Door insulation retainer
CN216432075U (zh) 防护网及空调室内机
JP2001090976A (ja) 空気調和機
JPH0527472U (ja) 配管用固定保持部材
JPH11287540A (ja) 空気調和機の温度センサ固定具
CN106705237B (zh) 空调壁挂机
CN211041322U (zh)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CN215982926U (zh) 一种电机支架固定结构、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6522035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19976588U (zh) 蒸发器连接结构及风管式空调器
CN216522036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14039091U (zh) 一种冷柜
CN220624337U (zh) 安装件、感温包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CN210015782U (zh) 电容器固定组件及空调器
CN21541220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86723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