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205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12205U CN215412205U CN202121916909.3U CN202121916909U CN215412205U CN 215412205 U CN215412205 U CN 215412205U CN 202121916909 U CN202121916909 U CN 202121916909U CN 215412205 U CN215412205 U CN 2154122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sensing
- heat exchanger
- fixing part
- air conditioner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换热管;感温支架,感温支架包括:主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设置于主架上,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换热管上,第二固定部朝向换热器的端面为支撑面;感温线,感温线设置于第二固定部内,感温线的中心到支撑面的距离为d,d满足关系式:1mm≤d≤5mm。由此,通过将感温线设置于第二固定部内,使感温线的中心到支撑面的距离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使感温线到换热器的距离处于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在保证感温线对换热器的温度进行准确可靠地测量的前提下,防止感温线与换热器直接接触,导致感温线的测量结果不准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以其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使室内的用户更加舒适的特点得到人们的认可,已经逐渐得到普及,其中,空调内设置有感温支架,感温支架用来固定感温线,感温线可以用于探测空调中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从而在蒸发器表面出现结霜或结冰时,关闭压缩机,使蒸发器化霜,防止蒸发器表面的冰霜影响蒸发器正常。
在相关技术中,在将感温线设置于感温支架,并且将感温支架设置于蒸发器上,使感温线对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时,为了保证感温线的测量效果,需要将感温线与换热器之间的距离设置地较近,但是这样容易导致感温线与蒸发器的表面发生直接接触,造成感温线测量的误判,降低空调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窗式空调器,该窗式空调器上的感温线与换热器之间的间隔较稳定,可以提升感温线对换热器表面温度测量的准确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换热管;感温支架,所述感温支架包括:主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置于所述主架上,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换热管上,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端面为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换热器的侧表面相接触;感温线,所述感温线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所述感温线的中心到所述支撑面的距离为d,d满足关系式:1mm≤d≤5mm。
由此,通过将感温线设置于第二固定部内,使感温线的中心到支撑面的距离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使感温线到换热器的距离处于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在保证感温线对换热器的温度进行准确可靠地测量的前提下,防止感温线与换热器直接接触,导致感温线的测量结果不准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部开设有朝向所述换热器开口的第一限位槽,所述感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为优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架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上下两侧,所述感温线从一侧的所述第二固定部绕设至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感温支架还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架的一端,所述感温线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部且位于所述第三固定部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带有卡槽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伸入所述换热器内且所述换热管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翅片,所述卡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之间,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翅片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凸筋在所述卡接部的表面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卡接部在所述主架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从下向上的方向上,多个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中的一个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感温支架还包括: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架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所述第四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感温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温支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温支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窗式空调器;
10-机壳;
20-换热器;21-换热管;211-第一换热管;212-第二换热管;213-第三换热管;22-翅片;
30-感温支架;31-主架;32-第一固定部;321-卡槽;322-凸筋;33-第二固定部;331-支撑面;332-第一限位槽;34-第三固定部;35-第四固定部;
40-感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换热器20、感温支架30和感温线40,其中,换热器20设置于机壳10内,机壳10可以对换热器20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防止外界异物的侵蚀和外力的冲击对换热器20的结构造成损坏,这样可以延长换热器20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换热器20可以主要包括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换热管21,感温支架30可以主要包括:主架31、第一固定部32和第二固定部33,第一固定部32和第二固定部33均设置于主架31上,第一固定部32固定在换热管21上,第二固定部33朝向换热器20的端面为支撑面331,支撑面331与换热器20的侧表面相接触,感温线40设置于第二固定部33内。具体地,将第一固定部32和第二固定部33分别设置于主架31上,通过第一固定部32与换热管21的连接固定,可以使感温支架30整体安装设置在换热器20上,通过将感温线40设置在第二固定部33内,感温线40可以对换热管21的温度进行测量,感温线40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可以根据感温线40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窗式空调器100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在换热器20发生结冰时,及时地关闭窗式空调器100,可以保证窗式空调器100的正常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将第二固定部33朝向换热器20的支撑面331与换热器20的侧表面相接触,这样可以在使感温线40与换热器20的侧表面相距较近的前提下,防止感温线40与换热器20的侧表面直接接触,导致感温线40的测量结果不准确,这样可以提升感温支架30以及窗式空调器100整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进一步地,当感温支架30受到朝向换热器20方向的外力作用时,由于支撑面331与换热器20的接触抵接,可以使感温支架30上的感温线40相对换热器20的距离保持稳定,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感温线40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升感温线40的可靠性。
结合图4所示,感温线40的中心到支撑面331的距离为d,d满足关系式:1mm≤d≤5mm。具体地,将感温线40的中心到支撑面331的距离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在保证感温线40的测量结果稳定准确的前提下,使感温线40的中心到支撑面331的距离根据不同窗式空调器100的不同工艺需求选择性地在此范围内进行调整,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感温线40的可靠性。
结合图4-图6所示,第二固定部33开设有朝向换热器20开口的第一限位槽332,感温线40设置于第一限位槽332内,第一限位槽332为优弧形。具体地,将感温线40设置在第二固定部33上的朝向换热器20开口的第一限位槽332中,并且将第一限位槽332设置成优弧形,这样可以在保证感温线40在第二固定部33上的安装设置稳定牢固的前提下,方便感温线40在第一限位槽332中的安装或拆卸,从而可以优化感温支架3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二固定部33为多个,多个第二固定部33设置于主架31和第一固定部32的上下两侧,感温线40从一侧的第二固定部33绕设至另一侧的第二固定部33,如此设置,主架31和第一固定部32的上侧和下侧的感温线40可以一起对换热器20表面的温度进行均匀地测量,这样可以使感温线40对换热器20温度的测量更加全面准确,可以防止换热器20的表面温度不均匀,导致感温线40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大,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感温线40的可靠性。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感温支架30还可以主要包括:第三固定部34,第三固定部34设置于主架31的一端,感温线40设置于第三固定部34,并且位于第三固定部34背离换热器20的一侧。具体地,主架31和第一固定部32上下两侧的第二固定部33上的感温线40可以通过第三固定部34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感温线40从上侧的第二固定部33饶设至下侧的第二固定部33,这样可以使感温线40在感温支架30上的设置更加稳定,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感温支架30的可靠性。
结合图4-图6所示,第一固定部32为带有卡槽321的卡接部,卡接部伸入换热器20内,并且换热管21卡接在卡槽321内。具体地,在感温支架30安装设置于换热器20的过程中,可以将卡接部上的卡槽321与换热管21卡接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固定部32和换热管21连接固定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而且只需将换热管21卡至卡槽321中,便可以完成第一固定部32在换热器20上的安装设置,可以降低第一固定部32与换热管21连接固定的难度。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换热器20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翅片22,卡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翅片22之间,卡接部上设置有凸筋322,凸筋322与翅片22相接触。具体地,将卡接部上的卡槽321与换热器20卡接配合时,卡接部的两侧将与相邻的翅片22进行限位,通过在卡接部上设置凸筋322,并且使凸筋322与翅片22相接触,这样可以增加卡接部与相邻翅片2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使卡接部在换热器20上的设置更加稳定,可以进一步地防止感温支架30在换热器20上发生松动,或者从换热器20上脱落,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感温支架30在换热器20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凸筋322为多个,多个凸筋322在卡接部的表面上间隔设置。具体地,将多个凸筋322在卡接部的表面上间隔设置,不仅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卡接部与相邻翅片22之间的摩擦力,而且还可以使卡接部与相邻翅片22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感温支架30在换热器20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结合图5所示,卡接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卡接部在主架31上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感温支架30在换热器20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而且还可以使感温支架30在换热器20上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感温支架30在换热器20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结合图4所示,在从下向上的方向上,多个换热管21可以主要包括:第一换热管211、第二换热管212和第三换热管213,第一固定部32固定在第一换热管211、第二换热管212和第三换热管213中的一个上。具体地,由于换热器20在表面发生结冰时,换热器20上的换热管21为由上向依次结冰,可以根据不同窗式空调器100的不同工艺需求选择性地将第一固定部32固定在第一换热管211、第二换热管212和第三换热管213中的一个上,可以使感温线40处在合适的位置对换热器20的温度进行测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感温线40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提升感温线40的适用性。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感温支架30还可以主要包括:第四固定部35,第四固定部35设置于主架31背离第二固定部33的一侧,第四固定部35用于固定感温线40。具体地,通过在主架31背离第二固定部33的一侧设置第四固定部35,可以第四固定部35也可以安装设置感温线40,进一步地,第四固定部35上也设置有限位槽,通过将第四固定部35上的限位槽的尺寸设置地与第一限位槽332不同,使感温支架30上可以设置不同尺寸的感温线40,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感温支架30的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换热管;
感温支架,所述感温支架包括:主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置于所述主架上,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换热管上,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端面为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换热器的侧表面相接触;
感温线,所述感温线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所述感温线的中心到所述支撑面的距离为d,d满足关系式:1mm≤d≤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开设有朝向所述换热器开口的第一限位槽,所述感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为优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架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上下两侧,所述感温线从一侧的所述第二固定部绕设至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支架还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架的一端,所述感温线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部且位于所述第三固定部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带有卡槽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伸入所述换热器内且所述换热管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翅片,所述卡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之间,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翅片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凸筋在所述卡接部的表面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卡接部在所述主架上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从下向上的方向上,多个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中的一个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支架还包括: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架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所述第四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感温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16909.3U CN215412205U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窗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16909.3U CN215412205U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窗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12205U true CN215412205U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966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16909.3U Active CN215412205U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窗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12205U (zh) |
-
2021
- 2021-08-16 CN CN202121916909.3U patent/CN2154122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412205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01731948U (zh) | 一种换热器及其感温包固定装置 | |
CN206055889U (zh) | 支架及空调器 | |
CN212108749U (zh) | 空调室外机 | |
JP2001004199A (ja) | 天井カセット形エアコンの室内機 | |
CN214841253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106288255A (zh) | 支架及空调器 | |
CN204717997U (zh) | 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测温组件及空调器室外机 | |
CN216522074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02885119U (zh) | 具有传感器固定装置的空调室外机 | |
WO2019037228A1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感温包支架以及空调室内机 | |
CN221724443U (zh) | 蒸发器总成、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6897768U (zh) | 接水盘结构及空调 | |
CN212930267U (zh) | 感温探头固定支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5982878U (zh) | 一种换热器端板及空调器 | |
CN210118881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20771249U (zh) | 一种适用于空调室外机的感温包固定卡 | |
CN217178716U (zh) | 一种防漏水的风机盘管机及空调器 | |
CN212108918U (zh) | 空调器 | |
CN218915306U (zh) | 一种室外机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 |
CN219222655U (zh) | 一种换热器支架、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227245U (zh) |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温度传感器固定架以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6744650U (zh) | 温度传感器的紧固件及空调器 | |
CN216522079U (zh) | 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 |
CN216114381U (zh) | 一种空调主机降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