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3280U - 一种抱箍套装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抱箍套装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43280U CN219443280U CN202223565089.5U CN202223565089U CN219443280U CN 219443280 U CN219443280 U CN 219443280U CN 202223565089 U CN202223565089 U CN 202223565089U CN 219443280 U CN219443280 U CN 2194432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plate
- hoop
- positioning
- driving source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抱箍套装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机座;端板夹持机构:包括安装架、卡盘、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的端板卡爪、以及安装于卡盘的倾斜驱动源,数个端板卡爪中至少有一个是可轴向移动的倾斜驱动卡爪,倾斜驱动源与倾斜驱动卡爪传动连接;抱箍定位机构:包括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的套装移动架、与套装移动架传动连接的套装驱动源、以及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套装移动架的抱箍定位工装。本申请在将抱箍套入端板的套装过程中,当抱箍的环形收缩部接近端板处时,倾斜驱动源动作,通过倾斜驱动卡爪驱使端板倾斜,端板倾斜后的垂直截面积缩小,可顺利地使抱箍的环形收缩部通过端板,实现抱箍与端板的自动套装,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桩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抱箍套装机构。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管桩制造领域,在管桩笼筋的制作过程中,需将抱箍10套在笼筋骨架20两端的端板30的外圈,如图1和图2所示,且抱箍10与端板30两者端面齐平。由于新的笼筋制造工艺为“先穿筋,后套抱箍”,要求端板30先与笼筋骨架20连接后,再套装抱箍10。
抱箍10由钢带卷板依次经校直、切断、卷圆成环、焊接和压型后制成,压型的目的是使抱箍10的一端造成一个外扩的喇叭口101,如图1所示,此时喇叭口101的外扩边界位置会产生内径较小的环形收缩部102。在将抱箍10套入端板30的套装过程中,抱箍10自其非喇叭口101的一端套入端板30上,直至抱箍10的非喇叭口一端与端板30齐平,则端板30必须相对的穿过抱箍10中间的环形收缩部102。然而,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的内径小于端板30的外径,环形收缩部102与端板30干涉,从而导致抱箍10不能顺利地平直套入端板30上。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箍套装机构,能够使最小内径较小的抱箍顺利地套入外径相对较大的端板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抱箍套装机构,用于将抱箍套装在笼筋骨架端部的端板上,所述抱箍套装机构包括:
固定设置的机座;
端板夹持机构:包括安装于机座的安装架、安装在安装架上的卡盘、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的端板卡爪、形成在数个端板卡爪内侧的端板夹持腔、以及安装于卡盘的倾斜驱动源,数个端板卡爪中至少有一个是可轴向移动的倾斜驱动卡爪,所述倾斜驱动源与倾斜驱动卡爪传动连接;
抱箍定位机构:包括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的套装移动架、与套装移动架传动连接的套装驱动源、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套装移动架的抱箍定位工装、以及形成在数个抱箍定位工装内侧的抱箍定位腔,所述套装移动架中设有用于容置笼筋骨架的作业通槽,所述抱箍定位腔与端板夹持腔同轴线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倾斜驱动源具有可轴向伸缩的伸缩驱动部,所述端板夹持机构还包括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的气缸安装座、以及与倾斜驱动卡爪相固定的卡爪连接座,所述倾斜驱动源安装在气缸安装座上,所述倾斜驱动源的伸缩驱动部与卡爪连接座固定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端板夹持机构还包括夹持驱动源,所述端板卡爪沿端板径向可移动的安装在卡盘上,所述夹持驱动源与除倾斜驱动卡爪外的其余端板卡爪、以及气缸安装座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端板卡爪的末端设有卡勾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端板夹持机构还包括移动驱动源,所述安装架包括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的移动框架、以及固定在移动框架上的悬臂梁,所述移动驱动源与移动框架传动连接,所述卡盘固定在悬臂梁的端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抱箍定位机构在每个抱箍定位工装处都设有与套装移动架相固定的定位连接架、固定在套装移动架上的定位驱动源、以及连接在定位连接架和抱箍定位工装之间的导轨滑块机构,所述定位驱动源与抱箍定位工装传动连接,所述导轨滑块机构中的导轨沿抱箍的径向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抱箍定位工装包括与导轨滑块机构相连的移动连接座、固定在移动连接座端部的定位座、以及数根定位销,所述定位座的端部具有用于抵接在抱箍外周的圆弧定位部,数根定位销都固定在圆弧定位部上、且沿圆弧定位部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定位销的外端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卡设在抱箍的非喇叭口的端部处。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定位驱动源为电机,该电机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抱箍定位工装相连,该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沿抱箍的径向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机座上固定有沿笼筋骨架轴向延伸的轴向轨道,所述套装移动架的下端固定有与轴向轨道导向配合的导向滑块。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抱箍套装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在将抱箍套入端板的套装过程中,将抱箍的喇叭口一端先套入端板;当抱箍的环形收缩部接近端板处时,倾斜驱动源动作,通过倾斜驱动卡爪驱使端板倾斜,端板倾斜后的垂直截面积缩小,之后由抱箍定位机构继续轴向移动抱箍,即可顺利地使抱箍的环形收缩部通过端板,最终顺利地使最小内径较小的抱箍顺利地套入外径相对较大的端板上,实现抱箍与端板的自动套装,提高作业效率,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笼筋骨架装有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笼筋未装有抱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抱箍套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该图省略了笼筋。
图6为本申请中端板夹持机构在端板卡爪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为本申请中端板卡爪夹持端板不同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抱箍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中抱箍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d为本申请抱箍套装机构将抱箍套入端板上的过程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抱箍
101 喇叭口
102 环形收缩部
20 笼筋骨架
21 主筋
22 螺旋筋
30 端板
41 头板
42 尾板
50 机座
51 轴向轨道
60 端板夹持机构
61 安装架
611 移动框架
612 悬臂梁
62 卡盘
63 端板卡爪
631 倾斜驱动卡爪
632 卡勾部
64 倾斜驱动源
65 气缸安装座
66 卡爪连接座
70 抱箍定位机构
71 套装移动架
72 作业通槽
73 抱箍定位工装
74 定位连接架
75 定位驱动源
76 导轨滑块机构
77 移动连接座
78 定位座
781 圆弧定位部
79 定位销
791 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连接、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不可拆卸连接也包括一体加工。只要可以实现刚性连接的功能即可,本实用新型对安装、连接、固定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抱箍套装机构,用于将抱箍10套装在笼筋骨架20端部的端板30上。
如图1所示,抱箍10具有喇叭口101、以及形成在喇叭口101外扩边界位置处的环形收缩部102,抱箍10在环形收缩部102处具有最小内径。
如图2和图3所示,笼筋骨架20由数根环形分布的主筋21和滚焊在数根主筋21外周的螺旋筋22构成。笼筋骨架20的一端处安装有头板端板组件,头板端板组件由相固定的头板41和端板30构成,头板41分布在端板30的外端侧,笼筋骨架20的数根主筋21穿设在头板41和端板30的通孔中,且通过主筋21该端处的镦头实现限位。笼筋骨架20的另一端处安装有尾板端板组件,尾板端板组件由相固定的尾板42和端板30构成,尾板42分布在端板30的外端侧,笼筋骨架20的数根主筋21穿设在尾板42和端板30的通孔中,且通过主筋21该端处的镦头实现限位。端板30的外径大于头板41的外径、也大于尾板42的外径。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涉及的抱箍套装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机座50、端板夹持机构60和抱箍定位机构70。其中,端板夹持机构60包括安装于机座50的安装架61、安装在安装架61上的卡盘62、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62的端板卡爪63、形成在数个端板卡爪63内侧的端板夹持腔、以及安装于卡盘62的倾斜驱动源64,数个端板卡爪63中至少有一个是可轴向移动的倾斜驱动卡爪631,倾斜驱动源64与倾斜驱动卡爪631传动连接,数个端板卡爪63用于夹持住端板30。抱箍定位机构70包括沿笼筋骨架20轴向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50的套装移动架71、与套装移动架71传动连接的套装驱动源、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套装移动架71的抱箍定位工装73、以及形成在数个抱箍定位工装73内侧的抱箍定位腔,数个抱箍定位工装73用于夹持住抱箍10,套装移动架71中设有用于容置笼筋骨架20的作业通槽72,抱箍定位腔与端板夹持腔同轴线设置,使套装的抱箍10和端板30对中。
上述抱箍套装机构作业过程如下:1、如图11a所示,端板夹持机构60中的数个端板卡爪63夹持住端板30,倾斜驱动源64未动作,数个端板卡爪63的端部齐平,使得端板30处于竖直平整的状态。2、如图11b所示,抱箍定位机构70中的数个抱箍定位工装73夹持住抱箍10,套装驱动源动作,驱动套装移动架71移动,则套装移动架71带动抱箍定位工装73、以及由其夹持住的抱箍10向靠近端板30的方向轴向移动,抱箍10自其喇叭口101的一端先套入端板30。3、当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接近端板30处时,倾斜驱动源64动作,驱使倾斜驱动卡爪631轴向移动,进而驱使端板30倾斜,如图11b所示,端板30倾斜后的垂直截面积缩小。之后,端板卡爪63略放松端板30,抱箍定位工装73略放松抱箍10,套装驱动源继续动作,继续驱使抱箍10移动、套入端板30。由于抱箍10自身存在一定弹性,端板30倾斜后与抱箍10的接触部分变少,使得抱箍10上未与端板30接触的这部分具有变形余量,即可顺利地使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通过端板30。4、当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通过端板30后,如图11c所示,倾斜驱动源64反向动作、复位,驱使倾斜驱动卡爪631复位,进而驱使端板30回正,恢复竖直平整的状态;端板卡爪63重新夹紧端板30,抱箍定位工装73重新夹紧抱箍10。5、套装驱动源继续动作,继续驱使抱箍10轴向移动,直至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一端与端板30的外端面齐平,如图11d所示。
因此,本申请在抱箍10的套装作业过程中,通过端板夹持机构60使端板30处于倾斜状态,改变端板30的角度,减小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通过端板30时端板30的垂直截面积,从而使得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顺利地通过端板30,也就顺利地使最小内径较小的抱箍10顺利地套入外径相对较大的端板30上,实现抱箍10与端板30的自动套装,提高作业效率,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
优选地,如图4所示,机座50上固定有沿笼筋骨架20轴向延伸的轴向轨道51,套装移动架71的下端固定有与轴向轨道51导向配合的导向滑块,为套装驱动源驱动套装移动架71的轴向移动提供导向作用,使得套装移动架71移动平稳,也就提高抱箍定位机构70夹持着抱箍10轴向移动的稳定性,使抱箍10顺利地套入端板30。本实施例中,套装驱动源为电机、优选为步进电机,套装驱动源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套装移动架71相连,驱动套装移动架71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端板夹持机构60还包括移动驱动源,安装架61包括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50的移动框架611、以及固定在移动框架611上端的悬臂梁612,移动驱动源与移动框架611传动连接,悬臂梁612沿笼筋骨架20的轴向平直延伸,卡盘62固定在悬臂梁612的端部。如此,移动驱动源可驱使移动框架611轴向移动,也就驱使卡盘62和端板卡爪63轴向移动,使得端板卡爪63准确地夹持在预设位置,可靠地夹持住端板30。优选地,移动驱动源为电机、优选为步进电机,移动驱动源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移动框架611相连,驱动移动框架611轴向移动;移动框架611的下端也固定有与轴向轨道51导向配合的导向滑块,提高轴向移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端板夹持机构60中,端板卡爪63有三个,其中一个端板卡爪63为倾斜驱动卡爪631。倾斜驱动源64与倾斜驱动卡爪631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如图6所示,倾斜驱动源64为气缸或电缸,则倾斜驱动源具有可轴向伸缩的伸缩驱动部,端板夹持机构60还包括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62的气缸安装座65、以及与倾斜驱动卡爪631相固定的卡爪连接座66,倾斜驱动源64安装在气缸安装座65上,倾斜驱动源64的伸缩驱动部与卡爪连接座66固定相连。卡爪连接座66与倾斜驱动卡爪631之间可以为螺钉固定、或键连接、或卡合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焊接、胶粘接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两者还可以为一体成型件。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倾斜驱动源64也可以为其他气动、电动、液压机构。
进一步地,端板夹持机构60还包括夹持驱动源,端板卡爪63沿端板30径向可移动的安装在卡盘62上,夹持驱动源与除倾斜驱动卡爪631外的其余两个端板卡爪63、以及气缸安装座65传动连接,从而实现三个端板卡爪63都能沿端板30的径向移动,进而夹持住端板30或松开端板30。优选地,每个端板卡爪63的末端设有卡勾部632;端板卡爪63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夹持住端板30,以端板卡爪63夹持头板41处的端板30为例。
方式一,如图7所示,端板卡爪63端部的卡勾部632与头板41内周相卡合:初始状态下,三个端板卡爪63处于收拢状态、并位于头板41外端面上的环形插槽中;之后,夹持驱动源动作,驱动两个端板卡爪63和气缸安装座65径向外移,也就驱使三个端板卡爪63展开,直至三个端板卡爪63的卡勾部632卡合在头板41的环形插槽中;由于头板41和端板30相固定,则三个端板卡爪63也就夹紧了端板30。
方式二、如图8所述,端板卡爪63端部的卡勾部632与头板41外周相卡合:初始状态下,三个端板卡爪63处于展开状态、并位于头板41的外周侧;之后,之后,夹持驱动源动作,驱动两个端板卡爪63和气缸安装座65径向内移,也就驱使三个端板卡爪63收拢,直至三个端板卡爪63的卡勾部632卡合在头板41的外周侧;由于头板41和端板30相固定,则三个端板卡爪63也就夹紧了端板30。
进一步地,抱箍定位工装73与套装移动架71之间的优选连接结构为:如图9和图10所示,抱箍定位工装73有三组,周向等间隔分布;抱箍定位机构70在每个抱箍定位工装73处都设有与套装移动架71相固定的定位连接架74、固定在套装移动架71上的定位驱动源75、以及连接在定位连接架74和抱箍定位工装73之间的导轨滑块机构76,定位驱动源75与抱箍定位工装73传动连接,导轨滑块机构76中的导轨沿抱箍10的径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定位驱动源75为电机、优选为伺服电机,该电机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抱箍定位工装73相连,该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沿抱箍10的径向延伸。定位驱动源75通过丝杆螺母机构驱动抱箍定位工装73径向移动,导轨滑块机构76保证抱箍定位工装73径向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抱箍定位工装73包括与导轨滑块机构76相连的移动连接座77、固定在移动连接座77端部的定位座78、以及数根定位销79,定位座78的端部具有用于抵接在抱箍10外周的圆弧定位部781,数根定位销79都沿笼筋骨架20的轴向平直延伸,数根定位销79都固定在圆弧定位部781上、且沿圆弧定位部781的周向间隔分布,定位销79的外端安装有限位板791,限位板791用于卡设在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端部处。初始状态下,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处于展开状态;之后,定位驱动源75动作,驱动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径向内移,直至夹持在抱箍10的外周侧,而定位销79外端的限位板791卡设在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端部处;之后,当套装驱动源动作时,驱使套装移动架71带动抱箍定位工装73轴向移动,通过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对抱箍10的夹持、以及限位板791与抱箍10的非喇叭口端的抵接,可靠地带动抱箍10同步轴向移动。
综上所述,具有上述结构的抱箍套装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以端板卡爪63端部的卡勾部632与头板41内周相卡合为例。
一、如图11a所示,端板夹持机构60:移动驱动源动作,驱使三个处于收拢状态的端板卡爪63伸入头板41外端面上的环形插槽中;夹持驱动源动作,驱使三个端板卡爪63展开,直至三个端板卡爪63的卡勾部632卡合在头板41的环形插槽中,则三个端板卡爪63也就相对夹持住了端板30;并且,端板30处于竖直平整的状态。
二、如图11b所示,抱箍定位机构70:定位驱动源75动作,驱使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径向内移,直至夹持在抱箍10的外周侧,且定位销79外端的限位板791卡设在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端部处;套装驱动源动作,驱动套装移动架71移动,则套装移动架71带动抱箍定位工装73、以及由其夹持住的抱箍10向靠近端板30的方向轴向移动,抱箍10自其喇叭口101的一端先套入端板30。
三、当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接近端板30处时,倾斜驱动源64动作,驱使倾斜驱动卡爪631轴向移动,进而驱使端板30倾斜,如图11b所示,端板30倾斜后的垂直截面积缩小。之后,夹持驱动源反向动作,使三个端板卡爪63略放松端板30;定位驱动源75反向动作,使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略放松抱箍10,使端板30和抱箍10均留有一定的浮动空间;套装驱动源继续动作,继续驱使抱箍10移动、套入端板30。
四、当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通过端板30后,如图11c所示,倾斜驱动源64反向动作、复位,驱使倾斜驱动卡爪631复位,进而驱使端板30回正,恢复竖直平整的状态;夹持驱动源驱使三个端板卡爪63重新夹紧端板30,定位驱动源75驱使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重新夹紧抱箍10。
五、套装驱动源继续动作,继续驱使抱箍10轴向移动,直至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一端与端板30的外端面齐平,如图11d所示。至此,抱箍10的套装动作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抱箍套装机构,用于将抱箍(10)套装在笼筋骨架(20)端部的端板(3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套装机构包括:
固定设置的机座(50);
端板夹持机构(60):包括安装于机座(50)的安装架(61)、安装在安装架(61)上的卡盘(62)、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62)的端板卡爪(63)、形成在数个端板卡爪(63)内侧的端板夹持腔、以及安装于卡盘(62)的倾斜驱动源(64),数个端板卡爪(63)中至少有一个是可轴向移动的倾斜驱动卡爪(631),所述倾斜驱动源(64)与倾斜驱动卡爪(631)传动连接;
抱箍定位机构(70):包括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50)的套装移动架(71)、与套装移动架(71)传动连接的套装驱动源、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套装移动架(71)的抱箍定位工装(73)、以及形成在数个抱箍定位工装(73)内侧的抱箍定位腔,所述套装移动架(71)中设有用于容置笼筋骨架(20)的作业通槽(72),所述抱箍定位腔与端板夹持腔同轴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套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驱动源(64)具有可轴向伸缩的伸缩驱动部,所述端板夹持机构(60)还包括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62)的气缸安装座(65)、以及与倾斜驱动卡爪(631)相固定的卡爪连接座(66),所述倾斜驱动源(64)安装在气缸安装座(65)上,所述倾斜驱动源(64)的伸缩驱动部与卡爪连接座(66)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抱箍套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夹持机构(60)还包括夹持驱动源,所述端板卡爪(63)沿端板(30)径向可移动的安装在卡盘(62)上,所述夹持驱动源与除倾斜驱动卡爪(631)外的其余端板卡爪(63)、以及气缸安装座(65)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套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卡爪(63)的末端设有卡勾部(6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套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夹持机构(60)还包括移动驱动源,所述安装架(61)包括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50)的移动框架(611)、以及固定在移动框架(611)上的悬臂梁(612),所述移动驱动源与移动框架(611)传动连接,所述卡盘(62)固定在悬臂梁(612)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套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定位机构(70)在每个抱箍定位工装(73)处都设有与套装移动架(71)相固定的定位连接架(74)、固定在套装移动架(71)上的定位驱动源(75)、以及连接在定位连接架(74)和抱箍定位工装(73)之间的导轨滑块机构(76),所述定位驱动源(75)与抱箍定位工装(73)传动连接,所述导轨滑块机构(76)中的导轨沿抱箍(10)的径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抱箍套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定位工装(73)包括与导轨滑块机构(76)相连的移动连接座(77)、固定在移动连接座(77)端部的定位座(78)、以及数根定位销(79),所述定位座(78)的端部具有用于抵接在抱箍(10)外周的圆弧定位部(781),数根定位销(79)都固定在圆弧定位部(781)上、且沿圆弧定位部(781)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定位销(79)的外端安装有限位板(791),所述限位板(791)用于卡设在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端部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抱箍套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驱动源(75)为电机,该电机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抱箍定位工装(73)相连,该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沿抱箍(10)的径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套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50)上固定有沿笼筋骨架(20)轴向延伸的轴向轨道(51),所述套装移动架(71)的下端固定有与轴向轨道(51)导向配合的导向滑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65089.5U CN219443280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抱箍套装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65089.5U CN219443280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抱箍套装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43280U true CN219443280U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7423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65089.5U Active CN219443280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抱箍套装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43280U (zh)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23565089.5U patent/CN2194432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925871A2 (en) | Clamping apparatus | |
CN108380768B (zh) | 一种压缩机壳体全自动扩管成型机 | |
CN209850201U (zh) | 用于热水器搪瓷内胆桶身封头的对接点焊工装夹具 | |
CN219443280U (zh) | 一种抱箍套装机构 | |
CN107931946A (zh) | 一种轮辋夹具 | |
CN210281229U (zh) | 一种方管焊接夹具 | |
US4205545A (en) | Method of forming louvered openings in tubular members | |
US5464147A (en) | Method of connecting cylindrical members to each other using tandem type internal clamp | |
CN215747531U (zh) | 塔机标准节主弦杆的铆焊一体变位机、铆焊一体工作站 | |
CN215143767U (zh) | 一种旋压机的旋压机构 | |
JP4113299B2 (ja) | 円筒管と短円筒環状物との溶接方法及び溶接用補助装置 | |
KR20180000363A (ko) | 고무튜브 삽입장치 | |
CN219074637U (zh) | 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 | |
CN112658391A (zh) | 用于圆环链焊接去刺的设备及方法 | |
GB2035178A (en) |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workpieces on turning machines | |
CN214813911U (zh) | 一种翻边机的工件翻转装置 | |
SU890962A3 (ru) | Токарный станок со средствами дл подачи и зажима деталей типа прутка | |
JP2828313B2 (ja) | 金属製締付けバンドの成形機 | |
CN215616472U (zh) | 一种大型薄壁工件自动夹具 | |
CN219561457U (zh) | 一种夹头固定内撑夹具 | |
JP2007518576A (ja) | 工具抜取り装置を備えたビードトリマー | |
CN114570845B (zh) | 一种汽车制动管的弯管加工辅助器 | |
CN210703639U (zh) | 一种用于环形零件加工的张紧夹具 | |
CN218225270U (zh) | 一种用于焊接定位的气缸模组 | |
CN115647707B (zh) | 一种u形薄板的焊接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