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3944U - 一种风叶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叶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3944U
CN219433944U CN202320286667.7U CN202320286667U CN219433944U CN 219433944 U CN219433944 U CN 219433944U CN 202320286667 U CN202320286667 U CN 202320286667U CN 219433944 U CN219433944 U CN 219433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lade
detection
seat
detected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66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俊峰
陈英群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e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ji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ji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ji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66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3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3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3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安装待测风叶;驱动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叶做回转运动;第一检测部件,安装在待测风叶的轴向两侧且可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相对靠近对待测风叶进行固定及检测;第二检测部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可相对待测风叶外周面靠近或远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及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一检测部件相对靠近及第二检测部件相对风叶外周面靠近进行多方位检测,提高检测精度,第一检测部件相对靠近可对风叶进行固定,且控制器通过标准值自动判定风叶是否合格,达到对风叶的自动检测,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风叶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风机是一种通过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已经广泛应用于空调等电器设备中,如果风叶跳动值超标,整机会产生噪音与振动,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目前市场上的离心风叶的跳动检测装置,采用人工拨动旋转工位的风叶旋转,旋转的风叶与固定的机械式百分表接触配合,目测机械式百分表表针的摆动幅度来判定产品的跳动度是否合格,这种检测方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易出现误检的现象,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同时,也有厂家所使用的跳动检测装置是通过电机驱动,将离心风叶直接手动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驱动旋转,随后对旋转的离心风叶进行检测,但是离心风叶直接套装电机输出轴上的固定方式,在旋转的过程中,离心风叶易发生偏移,从而对检测跳动度的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需安装稳固,需要通过采用固定工具手动固定,检测过程中需要对离心风叶进行不断拆卸,存在固定不便影响效率的问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叶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检测装置对离心风叶跳动检测时存在固定不便且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包括:
工作台;
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安装待测风叶;
驱动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叶做回转运动;
第一检测部件,安装在待测风叶的轴向两侧且可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相对靠近对待测风叶进行固定及检测;
第二检测部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可相对待测风叶外周面靠近或远离;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及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电性连接,用于输出检测数据且根据所设置标准自动判定是否合格。
作为所述风叶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固定座、转轴和支撑杆,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转轴一端部的轴心位置。
作为所述风叶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皮带传动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皮带传动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
作为所述风叶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包括直线往复驱动器、第一滑轨、移动座、固定轴和第一测量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所述直线往复驱动器驱动所述移动座靠近或远离待测风叶,所述第一测量表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测量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移动座上,所述固定轴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用于随着所述移动座移动对待测风叶压紧或者松开。
作为所述风叶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移动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支撑杆同轴设置。
作为所述风叶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直线往复驱动器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移动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杆旋转带动所述移动座移动。
作为所述风叶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检测部件还包括固定杆和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测量表的安装板,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所述安装板上沿着长度方向开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呈直线排布且间隔均匀。
作为所述风叶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包括竖直往复驱动器、第二滑轨、第二固定座、滑动座和第二测量表,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滑动座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所述竖直往复驱动器驱动所述滑动座移动靠近或远离待测风叶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测量表安装在所述滑动座上。
作为所述风叶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竖直往复驱动器包括第二丝杆、第三电机和第二皮带传动件,第二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与所述第二滑轨位于同侧,所述滑动座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与所述第二丝杆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所述第二皮带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丝杆传动连接,驱动所述滑动座竖直往复运动。
作为所述风叶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检测部件还包括导轨和连接块,所述导轨横向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连接块一端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测量表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有至少两个。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检测部件相对靠近,对待测风叶进行固定及检测,驱动部件驱动离心风叶旋转;第一检测部件和第二检测部件对风叶的多个方位检测,提高检测精度,且检测出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设定的标准值对比自动判定该离心风叶是否合格,达到对离心风叶的自动检测,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的支撑部件和驱动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的第一检测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的第二检测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待测风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待测风叶的侧视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撑部件,21-第一固定座,22-转轴,23-支撑杆,3-驱动部件,31-第一电机,32-第一皮带传动件,4-第一检测部件,41-直线往复驱动器,4101-第一丝杆,4102-第二电机,42-第一滑轨,43-移动座,44-固定轴,45-第一测量表,46-固定杆,47-安装板,48-安装孔,5-第二检测部件,51-竖直往复驱动器,5101-第二丝杆,5102-第三电机,5103-第二皮带传动件,52-第二滑轨,53-第二固定座,54-滑动座,55-第二测量表,56-导轨,57-连接块,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支撑部件2,设置在工作台1上,用于安装待测风叶;驱动部件3,与支撑部件2连接,用于驱动风叶做回转运动;第一检测部件4,安装在待测风叶的轴向两侧且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部件4相对靠近对待测风叶进行固定及检测;第二检测部件55,安装在工作台1上,可相对待测风叶外周面靠近或远离;控制器6,与第一检测部件4及第二检测部件55电性连接,用于输出检测数据且根据所设置标准自动判定是否合格。具体的,支撑部件2、第一检测部件4、第二检测部件55和控制器6均位于工作台1顶部,控制器6为PLC控制器,风叶为圆管状的离心风叶。需要对离心风叶进行跳动检测时,先设置控制器6的检测标准值,将离心风叶横向放置在支撑部件2上,离心风叶轴向两侧的第一检测部件4相对靠近,使得离心风叶被固定在支撑部件2和第一检测部件4之间,第二检测部件55运作向下移动靠近待测风叶,开启驱动部件3,驱动部件3运作通过支撑部件2带动离心风叶旋转,离心风叶旋转的过程中,第一检测部件4的检测端分别与离心风叶左右两侧的端面接触配合,第二检测部件55的检测端与离心风叶的外周面接触配合,以此测量离心风叶旋转时的周向跳动幅度及轴向跳动幅度,第一检测部件4与第二检测部件55所检测完得到的数据输出至控制器6,控制器6将检测得到的数据与设置的检测标准值进行对比,当离心风叶跳动的幅度值小于或等于检测标准值,为合格,反之,则为不合格,以此来自动判定离心风叶是否合格。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检测部件4相对靠近,对待测风叶进行固定及检测,驱动部件3驱动离心风叶旋转;第一检测部件4和第二检测部件55对风叶的多个方位检测,提高检测精度,且检测出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6,控制器6通过设定的标准值对比自动判定该离心风叶是否合格,达到对离心风叶的自动检测,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更为优选的是,支撑部件2包括第一固定座21、转轴22和支撑杆23,转轴22安装在第一固定座21上,支撑杆23设置在转轴22一端部的轴心位置。具体的,转轴22位于第一固定座21的上部,支撑杆23设置在转轴22的右端面轴心位置。离心风叶具有一轴心孔,支撑杆23右端部分插入轴心孔内,支撑杆23右端设置有圆角,使得支撑杆23与轴心孔对齐更加顺畅,更便于离心风叶的放置;需要带动离心风叶旋转时,将离心风叶通过轴心孔套在支撑杆23上,第一检测部件4相对靠近对离心风叶进行固定,防止离心风叶在旋转的过程中左右晃动,进一步提高检测跳动幅度的精确性。
更为优选的是,驱动部件3包括第一电机31和第一皮带传动件32,第一电机31设置在第一固定座21上,第一电机31通过第一皮带传动件32与转轴22传动连接。具体的,第一电机31位于第一固定座21的左侧下部,第一皮带传动件32包括第一皮带和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传动轮分别设置在转轴22左端和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上,第一皮带绕设在两个第一传动轮之间。
更为优选的是,第一检测部件4包括直线往复驱动器41、第一滑轨42、移动座43、固定轴44和第一测量表45,移动座43在第一滑轨42上滑动,直线往复驱动器41驱动移动座43靠近或远离待测风叶,第一测量表45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第一测量表45分别设置于支撑部件2以及移动座43上,固定轴44安装在移动座43上,用于随着移动座43移动对待测风叶压紧或者松开。
更为优选的是,固定轴44与移动座43转动连接,且与支撑杆23同轴设置。具体的,由于压紧杆可转动的设置,压紧杆随之转动,避免影响离心风叶旋转且不对其造成磨损;将支撑杆23和固定轴44均设置成圆柱状,且同轴设置,使得离心风机固定时两侧所受的力均集中在轴心位置,避免离心风叶在固定后呈不水平状态,增大离心风叶的跳动误差,更便于对离心风叶的固定,提高固定效果。
更为优选的是,直线往复驱动器41包括第一丝杆4101和第二电机4102,第一丝杆4101与第一滑轨42平行设置,第一丝杆4101与移动座43螺纹连接,第二电机4102与第一丝杆410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丝杆4101旋转带动移动座43移动。具体的,第一丝杆4101与第一滑轨42平行设置,工作台1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一滑轨42,位于第一丝杆4101的下方,且两个第一滑轨42均与移动座43滑动连接,使得移动座43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更加顺畅、平稳。当待检测的离心风叶放置在支撑杆23上时,第二电机4102运作带动第一丝杆4101旋转,由于移动座43在第一滑轨42上滑动,移动座43与第一丝杆4101螺纹连接,第一丝杆4101旋转带动移动座43向离心风叶靠近直至抵接,固定轴44随之移动对离心风叶压紧,从而达到对离心风叶自动压紧固定的目的,检测完,第二电机4102带动第一丝杆4101反转,移动座43则向右侧移动与离心风叶脱离接触复位。
更为优选的是,第一检测部件4还包括固定杆46和用于安装第一测量表45的安装板47,固定杆46设置在移动座43上,安装板47上沿着长度方向开有多个用于连接固定杆46的安装孔48,多个安装孔48呈直线排布且间隔均匀。具体的,安装孔48的数量为四个,单个测量表固定在安装板47上,将安装板47通过合适的安装孔48套在固定杆46上,再拨动安装板47以固定杆46为轴心旋转,以此进一步调整测量表的位置,进而适用于多种型号的风叶,避免检测装置对风叶大小产生的局限性。
更为优选的是,第二检测部件55包括竖直往复驱动器51、第二滑轨52、第二固定座53、滑动座54和第二测量表55,第二滑轨52设置在第二固定座53上,滑动座54在第二滑轨52上滑动,竖直往复驱动器51驱动滑动座54移动靠近或远离待测风叶的外周面,第二测量表55安装在滑动座54上。
更为优选的是,竖直往复驱动器51包括第二丝杆5101、第三电机5102和第二皮带传动件5103,第二丝杆5101设置在第二固定座53上,与第二滑轨52位于同侧,滑动座54与第二丝杆5101螺纹连接,第三电机5102设置于第二固定座53上与第二丝杆5101相对的一侧,第三电机5102通过第二皮带传动件5103与第二丝杆5101传动连接,驱动滑动座54竖直往复运动。具体的,第二滑轨52位于工作台1顶部后侧,且靠近支撑部件2,第二滑轨52的数量为两个,均竖直设置在第二滑轨52的前侧,滑动座54在两个第二滑轨52上滑动,第二丝杆5101竖直设置在第二固定座53前侧,并位于两个第二滑轨52之间,第三电机5102位于第二固定座53的后侧,第二皮带传动件5103包括第二皮带和两个第二皮带轮,两个第二皮带轮分别设置在第三电机5102的输出轴和第一丝杆4101上端,第二皮带绕设在两个第二皮带轮上。离心风叶被压紧固定后,第二电机4102运作通过第二皮带轮和第二皮带带动第二丝杆5101旋转,第二丝杆5101旋转带动滑动座54向下移动,滑动座54向下移动带动设置在第二测量表55向下移动与离心风叶接触配合进行测量。测量完,第二电机4102带动第二丝杆5101反转,进而带动滑动座54及第二测量表55向上移动复位。
更为优选的是,第二检测部件55还包括导轨56和连接块57,导轨56横向设置在滑动座54上,连接块57一端与导轨56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测量表连接,连接块57设置有至少两个。具体的,导轨56和连接块57的设置使得第一测量表45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能够通过调节连接块57在导轨56上的位置来调整测量表与离心风叶的接触点,进而适用于多种型号的风叶,增强本检测装置的实用性。导轨56和连接块57也为可拆卸连接,可将在导轨56上滑动的连接块57拆卸更换,便于保养工作。并且连接块57在调整至相应位置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连接块57与滑轨进行固定,防止在检测离心风叶跳动时连接块57发生偏移。
更为优选的是,测量表为数显百分表。具体的,数显百分表带数据输出功能,能够将检测的数据进行输出,且比机械式的百分表所得到的数据更加精确、直观,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离心风叶检测的效率。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
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安装待测风叶;
驱动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叶做回转运动;
第一检测部件,安装在待测风叶的轴向两侧且可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相对靠近对待测风叶进行固定及检测;
第二检测部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可相对待测风叶外周面靠近或远离;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及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电性连接,用于输出检测数据且根据所设置标准自动判定是否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固定座、转轴和支撑杆,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转轴一端部的轴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皮带传动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皮带传动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包括直线往复驱动器、第一滑轨、移动座、固定轴和第一测量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所述直线往复驱动器驱动所述移动座靠近或远离待测风叶,所述第一测量表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测量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移动座上,所述固定轴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用于随着所述移动座移动对待测风叶压紧或者松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移动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支撑杆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直线往复驱动器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移动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杆旋转带动所述移动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还包括固定杆和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测量表的安装板,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所述安装板上沿着长度方向开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呈直线排布且间隔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包括竖直往复驱动器、第二滑轨、第二固定座、滑动座和第二测量表,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滑动座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所述竖直往复驱动器驱动所述滑动座移动靠近或远离待测风叶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测量表安装在所述滑动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竖直往复驱动器包括第二丝杆、第三电机和第二皮带传动件,第二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与所述第二滑轨位于同侧,所述滑动座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与所述第二丝杆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所述第二皮带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丝杆传动连接,驱动所述滑动座竖直往复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部件还包括导轨和连接块,所述导轨横向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连接块一端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测量表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有至少两个。
CN202320286667.7U 2023-02-22 2023-02-22 一种风叶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433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667.7U CN219433944U (zh) 2023-02-22 2023-02-22 一种风叶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667.7U CN219433944U (zh) 2023-02-22 2023-02-22 一种风叶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3944U true CN219433944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7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6667.7U Active CN219433944U (zh) 2023-02-22 2023-02-22 一种风叶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3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69808U (zh) 一种轴类工件检测装置
CN219433944U (zh) 一种风叶检测装置
CN216144508U (zh) 一种磨削主轴用跑合台测试装置
CN216669120U (zh) 一种离心泵叶轮组装用动平衡检测装置
CN219474557U (zh) 一种齿轮加工用检测工装
CN215909831U (zh) 风叶测量装置
CN116481802A (zh) 一种离合器旋转动态疲劳检测设备及方法
KR100491132B1 (ko) 모터 검사 장치
CN115931345A (zh) 一种精密减速器振动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212159084U (zh) 一种拉力和压力测试机
CN201945280U (zh) 用于伞齿轮背面外圆及端面形位偏差测量装置
CN214122416U (zh) 一种用于外转子电机的试验台架夹持工装
CN220418341U (zh) 一种汽车刹车盘检测装置
CN214843987U (zh) 一种齿轮传动噪音检测装置
CN214251527U (zh) 一种谐波减速器检测装置及组装系统
CN219798212U (zh) 一种汽车塑料件检具
CN220104016U (zh) 一种汽车转向拉杆半自动螺纹检测机
CN219552607U (zh) 一种可调式电机测试台
CN218956099U (zh) 一种用于汽车换挡器的综合性能测试系统
CN213543394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检测物的汽车前轮加强板检具
CN219798718U (zh) 一种快速测试装置
CN211148033U (zh) 电主轴试验微研磨合测试台
CN219914360U (zh) 一种拉绳式长度传感器功能测试设备
CN220288853U (zh) 一种测试主轴高速电机扭矩力的装置
CN220729929U (zh) 一种齿轮传达的马丁代尔耐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1

Address after: 519000 Shop 2, No. 32 Tourist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Ge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4, Building E, No. 37, Zhenxing Road, Liyuhe Industrial Zone, Loucun Community, Xinhu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JIECHUA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