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6759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6759U
CN219406759U CN202320404013.XU CN202320404013U CN219406759U CN 219406759 U CN219406759 U CN 219406759U CN 202320404013 U CN202320404013 U CN 202320404013U CN 219406759 U CN219406759 U CN 219406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ttom fork
motorcycle
fork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40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浩森
张俊
林腾辉
吴世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040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6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6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6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悬架组件及后车轮。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悬架组件包括后平叉。后平叉的一端与后车轮连接,后平叉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上。后平叉包括起车架支撑孔,摩托车还包括加强垫板及锁紧件。加强垫板连接至后平叉上,且加强垫板位于起车架支撑孔的四周。锁紧件位于加强垫板远离起车架支撑孔的一侧,并与加强垫板连接,且锁紧件与起车架支撑孔同轴设置。如此,通过设置加强垫板能够加强后平叉在起车架支撑孔处的结构强度,保证起车架支撑孔在用于起车架与后平叉的连接时,不易发生变形或撕裂,提高后平叉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操作安全性。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一般是后轮驱动,整体重心靠后,在进行清洗、维修或保养时,通常需要抬起后轮,从而便于操作,能够较轻易地对摩托车的性能进行调试。此时,通常需要摩托车起车架的帮助。
摩托车通常设置有后平叉,后平叉上开设有起车架支撑孔,并与起车架上的螺栓等零件配合,起到抬起车体的作用。通过起车架抬起摩托车时,摩托车整车的重量较多承载在起车架支撑孔上,而现有后平叉在起车架支撑孔处的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变形、断裂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摩托车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后平叉强度的摩托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上;动力源,动力源被车架组件支撑;悬架组件,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悬架组件包括后平叉;车轮组件,车轮组件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车轮组件包括后车轮,后平叉的一端与后车轮连接,后平叉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上;后平叉包括起车架支撑孔,摩托车还包括:加强垫板,加强垫板连接至后平叉上,且加强垫板位于起车架支撑孔的四周;锁紧件,锁紧件位于加强垫板远离起车架支撑孔的一侧,并与加强垫板连接,且锁紧件与起车架支撑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后平叉还包括平叉外板,起车架支撑孔位于平叉外板上,加强垫板位于平叉外板的内侧壁,并与平叉外板贴合连接。
进一步地,加强垫板的厚度为M2,平叉外板的厚度为M3,M2与M3的比值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8。
进一步地,加强垫板的宽度为B1,加强垫板的长度为L5,L5与B1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
进一步地,锁紧件的公称直径为D3,加强垫板的宽度为B1,B1与D3的比值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3.5。
进一步地,加强垫板的材质为钢材。
进一步地,加强垫板与后平叉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加强垫板的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地,悬架组件还包括:减震器,减震器的一端与后平叉连接,减震器的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位于减震器的端部,并与减震器连接,调节装置能通过调节减震器的状态,以调整后平叉的倾角。
进一步地,调节装置安装于减震器远离后平叉的一端,减震器远离调节装置的一端与后平叉铰接;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件,调节件的一端与减震器连接,且沿调节件的长度方向,调节件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孔;配合件,配合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其中,配合件能与不同位置的固定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通过设置加强垫板能够加强后平叉在起车架支撑孔处的结构强度,保证起车架支撑孔在用于起车架与后平叉的连接时,不易发生变形或撕裂,提高后平叉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后平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后平叉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后平叉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0、摩托车;200、车架组件;300、车身覆盖件;400、动力源;500、悬架组件;510、减震器;520、后平叉;521、起车架支撑孔;522、加强垫板;523、锁紧件;524、平叉外板;530、调节装置;535、调节件;5351、固定孔;536、配合件;600、车轮组件;620、后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10,包括车架组件200、车身覆盖件300、动力源400、悬架组件500及车轮组件600。车身覆盖件300连接于车架组件200上,动力源400被车架组件200支撑。悬架组件5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车轮组件600通过悬架组件5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
请参阅图1及图2,悬架组件500包括后平叉520,车轮组件600包括后车轮620,后平叉520的一端与后车轮620连接,后平叉520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后平叉520能够承载摩托车10整车重量,保持车身的稳定性。后平叉520包括起车架支撑孔521,起车架支撑孔521用于与起车架配合,起到抬起后车轮620的作用,从而便于对摩托车10进行维护或者清洗。
请参阅图3,摩托车10还包括加强垫板522及锁紧件523。加强垫板522连接至后平叉520上,且加强垫板522位于起车架支撑孔521的四周。锁紧件523位于加强垫板522远离起车架支撑孔521的一侧,并与加强垫板522连接,且锁紧件523与起车架支撑孔521同轴设置。
如此,通过设置加强垫板522能够加强后平叉520在起车架支撑孔521处的结构强度,保证起车架支撑孔521在用于起车架与后平叉520的连接时,不易发生变形或撕裂,提高后平叉520的使用寿命。锁紧件523用于与起车架配合,保证连接的牢固性,从而便于起车架更好地抬起摩托车10,提高安全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锁紧件523上具有内螺纹,并与起车架上的螺栓螺纹配合,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固程度。
请参阅图3及图4,后平叉520还包括平叉外板524,起车架支撑孔521位于平叉外板524上,加强垫板522位于平叉外板524的内侧壁,并与平叉外板524贴合连接。如此,加强垫板522被平叉外板524遮挡。不但可以增加后平叉520的强度,而且能够避免加强垫板522外露,有助于提高后平叉520的美观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强垫板522与后平叉520焊接连接。同样的,锁紧件523与加强垫板522间也为焊接连接。如此,连接强度较高,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加工效率,并且能够大大降低后平叉520的整体重量。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强垫板522的形状为矩形。如此,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从而更好地起到加强作用,提高后平叉520的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加强垫板522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例如加强垫板522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等,只要能够起到相同的加强作用即可。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强垫板522的厚度为M2,平叉外板524的厚度为M3,M2与M3的比值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8。通过控制加强垫板522的厚度,不仅能够较好地起到加强作用,而且也能够避免用料过多,造成成本上升。具体而言,若M2与M3的比值小于1.2,则加强垫板522的厚度不足,对起车架支撑孔521处的加强作用提升有限,从而难以保证后平叉520与起车架间的可靠连接;若M2与M3的比值大于1.8,加强垫板522的厚度过厚,不仅造成材料成本提高,也会降低后平叉520的空间利用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M2与M3的比值可以为1.3、1.4、1.5或1.6等。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强垫板522的宽度为B1,加强垫板522的长度为L5,L5与B1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如此,对加强垫板522自身的尺寸加以限制,能够更好地起到加强作用,并控制成本。由于加强垫板522受力方向主要沿加强垫板522的长度方向,故设置加强垫板522的长度较长,从而能够沿长度方向起到更好的加强作用,避免起车架支撑孔521处发生撕裂。同时,加强垫板522在宽度方向上的受力较小,故无需设置较宽的宽度,从而降低加强垫板522的整体面积,从而有效地减少工艺成本和材料成本。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L5与B1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1.65、1.7、1.8或1.9等。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锁紧件523的公称直径为D3,加强垫板522的宽度为B1,B1与D3的比值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3.5。如此,能够实现锁紧件523的可靠连接。具体而言,若B1与D3的比值小于2.5,则加强垫板522的宽度较小,不能够有效连接锁紧件523,从而影响起车架的连接固定。若B1与D3的比值大于3.5,加强垫板522的面积增大,造成材料浪费,使得成本提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强垫板522的材质为钢材。钢材质的强度高、整体刚度好且抵抗变形能力强,能够提高结构强度。此外,钢材还具有较好的焊接性能,便于与平叉外板524、锁紧件523进行焊接,提高装配效率。
综上,加强垫板522不仅能够提高后平叉520的整体强度,而且结构简单,使得后平叉520重量增加较小,满足摩托车10的轻量化需求。同时,不会对摩托车10的外观造成影响,保证了摩托车10的美观性。
请参阅图5,悬架组件500还包括减震器510及调节装置530。减震器510的一端与后平叉520连接,减震器510的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调节装置530位于减震器510的端部,并与减震器510连接,调节装置530能通过调节减震器510的状态,以调整后平叉520的倾角。
调节装置530能够对减震器510的状态进行调节,减震器510状态的改变会带动后平叉520运动,从而改变后平叉520的倾角。可以理解的是,当后平叉520的倾角改变时,由于后平叉520一端与后车轮620连接,而后车轮620始终与地面相接触,使得后平叉520的另一端能够相对抬升或下降,进而使得与后平叉520连接的车架组件200能够对应抬升或下降,从而改变整车驾驶姿态。
在一实施方式中,调节装置530安装于减震器510远离后平叉520的一端,减震器510远离调节装置530的一端与后平叉520铰接。调节装置530包括调节件535及配合件536。调节件535的一端与减震器510连接,且沿调节件535的长度方向,调节件535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孔5351。配合件536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其中,配合件536能与不同位置的固定孔5351连接。
具体而言,减震器510与调节件535位于同一直线上,假定调节件535与减震器510连接的一端至调节件535与配合件536连接的一端间的最短距离为调节件535的有效长度。当配合件536与调节件535上不同位置的固定孔5351连接时,调节件535的有效长度也会对应发生变化。
为便于更清楚地说明,假设摩托车10处于半悬空状态进行座高调节,即摩托车10沿高度方向抬升,使得后车轮620处于脱离地面的状态。在进行抬升时,起车架与起车架支撑孔521配合连接,支撑并抬起摩托车10。当然,实际进行调节时,摩托车10也可与地面接触,在此不过多限定。
当调节件535的有效长度增加时,迫使减震器510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后平叉520绕与车架组件200的铰接点向下转动,使得后车轮620也向下运动。但由于后车轮620需与地面贴合,也就相当于车架组件200整体向上抬升,整车驾驶姿态更加运动。
当调节件535的有效长度减小时,减震器510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后平叉520绕与车架组件200的铰接点向上转动,使得后车轮620也向上运动。但由于后车轮620需与地面贴合,相当于车架组件200整体下降,整车驾驶姿态更加平缓。
在一实施方式中,配合件536同时与两个固定孔5351连接,从而增加连接强度,保证连接的牢固性。为进一步降低连接难度,可设置配合件536与相邻的两个固定孔5351连接。
固定孔5351的数目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固定孔5351,而由于配合件536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孔5351,故共有三个连接位置,也就是说,摩托车10的姿态调节也具有三个调节档位,驾驶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档位,适用性更强。当然,固定孔5351还可设置为三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只要不影响摩托车10自身结构即可。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组件;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连接于所述车架组件上;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被所述车架组件支撑;
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所述悬架组件包括后平叉;
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通过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所述车轮组件包括后车轮,所述后平叉的一端与所述后车轮连接,所述后平叉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包括起车架支撑孔,所述摩托车还包括:
加强垫板,所述加强垫板连接至所述后平叉上,且所述加强垫板位于所述起车架支撑孔的四周;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加强垫板远离所述起车架支撑孔的一侧,并与所述加强垫板连接,且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起车架支撑孔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还包括平叉外板,所述起车架支撑孔位于所述平叉外板上,所述加强垫板位于所述平叉外板的内侧壁,并与所述平叉外板贴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板的厚度为M2,所述平叉外板的厚度为M3,M2与M3的比值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板的宽度为B1,所述加强垫板的长度为L5,L5与B1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的公称直径为D3,所述加强垫板的宽度为B1,B1与D3的比值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3.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板的材质为钢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板与所述后平叉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板的形状为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组件还包括:
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后平叉连接,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位于所述减震器的端部,并与所述减震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能通过调节所述减震器的状态,以调整所述后平叉的倾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安装于所述减震器远离所述后平叉的一端,所述减震器远离所述调节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后平叉铰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器连接,且沿所述调节件的长度方向,所述调节件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孔;
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其中,所述配合件能与不同位置的所述固定孔连接。
CN202320404013.XU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Active CN219406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4013.XU CN219406759U (zh)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4013.XU CN219406759U (zh)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6759U true CN219406759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5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4013.XU Active CN219406759U (zh)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6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06759U (zh) 摩托车
CN101954852B (zh) 一种发动机托架前安装结构
CN101439682A (zh) 具有铰链装置的车辆座椅框架
CN107161217B (zh) 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刚度的前副车架加强支架结构
CN210260786U (zh) 一体式双支撑电梯轿架下梁组件
CN202243731U (zh) 一种冲压成型翻转机构的强化结构
CN213921219U (zh) 螺旋弹簧支撑结构、车架及车辆
CN212827734U (zh) 高强度结构优化型汽车摆臂总成
CN212148256U (zh) 驱动桥滑板座
CN201065140Y (zh) 一种微车车身座椅框的后横梁结构
CN209225245U (zh) 一种空气悬架支撑横梁总成
CN209505858U (zh) 一种轿车侧围骨架结构
CN102358358A (zh) 冲压成型翻转机构的强化结构
CN206465763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07029296U (zh) 一种转向器横梁及汽车
CN205574051U (zh) 一种客车中部加强梁总成
CN212685747U (zh) 后纵梁总成
CN217753889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上龙门梁装置及矿用自卸车
CN202557458U (zh) 汽车后横梁
CN107176071A (zh) 一种模块化的汽车座椅骨架总成
CN218703559U (zh) 一种重型卡车的轻量化驾驶室后悬支架
CN218198495U (zh) 连接结构和车辆
CN109017483B (zh) 一种座框骨架
CN217048455U (zh) 一种外板后视镜安装结构
CN2552746Y (zh) 车架外加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