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3377U - 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3377U
CN219393377U CN202320360868.7U CN202320360868U CN219393377U CN 219393377 U CN219393377 U CN 219393377U CN 202320360868 U CN202320360868 U CN 202320360868U CN 219393377 U CN219393377 U CN 219393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jaw
lead frame
track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08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弘毅
沈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Tongzh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Tongzh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Tongzh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Tongzh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08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3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3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3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支撑引线框架沿传送轨道行走的夹爪本体,传送轨道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内轨道;夹爪本体包括支撑板、及沿平行于内轨道方向延伸于支撑板上的第一支撑爪和第二支撑爪,第一支撑爪、第二支撑爪以及支撑板下端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当夹爪本体沿平行于传送导轨方向行走时,通过避让空间避让内轨道;两个夹爪本体各自的第一支撑爪和第二支撑爪分别支撑于引线框架中垂直于内轨道方向两侧的下端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爪和第二支撑爪,并分别在内轨道的两侧对引线框架下端面进行支撑,能够分散引线框架的受力,从而防止引线框的变形后与下方轨道发生摩擦,提高了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在封装测试的键合工序前,需要先清洗引线框表面的灰尘,先把带有逐层放置引线框的料盒放在上料平台,通过夹爪逐层夹取料盒中的引线框沿轨道至清洗腔体内,通过清洗腔体闭合,释放稀有气体离子与引线框灰尘结合,带走灰尘。
如图2所示,现有传送夹爪在夹取引线框架200后沿传送轨道100行走时,通过下夹爪300将引线框托起,再通过上夹爪下压至引线框的边缘,通过传送夹爪带动引线框架沿轨道行走。由于引线框架只在内轨道120外侧被夹爪托起,受引线框架自身重力以及上夹爪的下压力作用,引线框架易向下产生弯曲形变,与内轨道120接触摩擦,导致引线框架与轨道摩擦出现擦伤,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夹取引线框架沿轨道行走时引线框架易向下产生弯曲形变、并与内轨道接触摩擦、导致引线框架与轨道摩擦出现擦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包括:
用于支撑引线框架沿传送轨道行走的夹爪本体,所述传送轨道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内轨道;
其中,所述夹爪本体包括支撑板、以及沿平行于内轨道方向延伸于支撑板上的第一支撑爪和第二支撑爪,所述第一支撑爪、所述第二支撑爪以及所述支撑板下端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当所述夹爪本体沿平行于所述传送导轨方向行走时,通过所述避让空间避让所述内轨道;
其中,两个所述夹爪本体各自的所述第一支撑爪和所述第二支撑爪分别支撑于引线框架中垂直于内轨道方向两侧的下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爪设于远离两条所述内轨道之间的对称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爪设于靠近两条所述内轨道之间的对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爪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爪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爪和所述第二支撑爪各自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弧形过渡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上端面还延伸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长圆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下端面延伸有第一延伸块和第二延伸块,所述第一支撑爪与第一延伸块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爪与第二延伸块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块、所述第二延伸块、所述第一支撑爪、所述第二支撑爪各自的内侧面以及所述支撑板下端面之间形成所述避让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爪和所述第二支撑爪相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轨道包括轨道底板以及平行设于所述轨道底板上端面两侧边上的两条外导轨,两条所述内轨道分别设于两条所述外导轨各自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爪和第二支撑爪的双支撑结构,并分别在内轨道的两侧对引线框架下端面进行支撑,能够分散引线框架的受力,从而防止引线框的变形后与下方轨道发生摩擦,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架的运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引线框架的运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用新型的夹爪本体的主视结构图。
图4是实用新型的夹爪本体的侧视结构图。
图5是实用新型的夹爪本体的俯视结构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
100、传送轨道;110、轨道底板;120、内轨道;130、外轨道;200、引线框架;300、下夹爪;
1、夹爪本体;11、支撑板;12、第一支撑爪;13、第二支撑爪;14、避让空间;15、弧形过渡面;16、连接板;17、长圆孔;18、第一延伸块;19、第二延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包括:
用于支撑引线框架200沿传送轨道100行走的夹爪本体1,所述传送轨道100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内轨道120;
其中,所述夹爪本体1包括支撑板11、以及沿平行于内轨道120方向延伸于支撑板11上的第一支撑爪12和第二支撑爪13,所述第一支撑爪12、所述第二支撑爪13以及所述支撑板11下端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14,当所述夹爪本体1沿平行于所述传送导轨方向行走时,通过所述避让空间14避让所述内轨道120;
其中,两个所述夹爪本体1各自的所述第一支撑爪12和所述第二支撑爪13分别支撑于引线框架200中垂直于内轨道120方向两侧的下端面。
通过上述设置,夹爪设有第一支撑爪12和第二支撑爪13的双支撑结构,并分别在内轨道120的两侧对引线框架200下端面进行支撑,能够分散引线框架200的受力,从而防止引线框的变形后与下方轨道发生摩擦,避让空间14能够避免沿传送轨道100行走时夹爪本体1与内轨道120发生干涉。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爪12设于远离两条所述内轨道120之间的对称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爪13设于靠近两条所述内轨道120之间的对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爪1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爪13的长度,由于第一支撑爪12支撑于引线框架200底端面边缘,此部分一般具有加强结构,而第二支撑爪13支撑于引线框架200底端面靠近中部位置,此位置设有芯片等部件,避免第二支撑爪13触碰引线框架200上的芯片等。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爪12和所述第二支撑爪13各自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设有弧形过渡面15,避免在与引线框架200下端面接触时的擦伤引线框架200。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11上端面还延伸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设有长圆孔17,方便连接输送机构(机械手等)上。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11下端面延伸有第一延伸块18和第二延伸块19,所述第一支撑爪12与第一延伸块18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爪13与第二延伸块19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块18、所述第二延伸块19、所述第一支撑爪12、所述第二支撑爪13各自的内侧面以及所述支撑板11下端面之间形成所述避让空间14。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爪12和所述第二支撑爪13相平行设置。
具体地,所述传送轨道100包括轨道底板110以及平行设于所述轨道底板110上端面两侧边上的两条外导轨,两条所述内轨道120分别设于两条所述外导轨各自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爪本体1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SOP/LQFP/MFP等0.125-0.15mm厚度的薄形引线框的产品。在使用时,将夹爪本体1连接于传送轨道100上方的传送机构(机械手等)上,第一支撑爪12和第二支撑爪13并分别在内轨道120的两侧对引线框架200下端面进行支撑,再通过上夹爪夹紧,沿传送轨道100运输至清洗腔体进行清洗。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支撑引线框架(200)沿传送轨道(100)行走的夹爪本体(1),所述传送轨道(100)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内轨道(120);
其中,所述夹爪本体(1)包括支撑板(11)、以及沿平行于内轨道(120)方向延伸于支撑板(11)上的第一支撑爪(12)和第二支撑爪(13),所述第一支撑爪(12)、所述第二支撑爪(13)以及所述支撑板(11)下端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14),当所述夹爪本体(1)沿平行于所述传送轨道(100)方向行走时,通过所述避让空间(14)避让所述内轨道(120);
其中,两个所述夹爪本体(1)各自的所述第一支撑爪(12)和所述第二支撑爪(13)分别支撑于引线框架(200)中垂直于内轨道(120)方向两侧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爪(12)设于远离两条所述内轨道(120)之间的对称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爪(13)设于靠近两条所述内轨道(120)之间的对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爪(1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爪(13)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爪(12)和所述第二支撑爪(13)各自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设有弧形过渡面(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上端面还延伸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设有长圆孔(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下端面延伸有第一延伸块(18)和第二延伸块(19),所述第一支撑爪(12)与第一延伸块(18)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爪(13)与第二延伸块(19)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块(18)、所述第二延伸块(19)、所述第一支撑爪(12)、所述第二支撑爪(13)各自的内侧面以及所述支撑板(11)下端面之间形成所述避让空间(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爪(12)和所述第二支撑爪(13)相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轨道(100)包括轨道底板(110)以及平行设于所述轨道底板(110)上端面两侧边上的两条外导轨,两条所述内轨道(120)分别设于两条所述外导轨各自的内侧。
CN202320360868.7U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 Active CN219393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0868.7U CN219393377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0868.7U CN219393377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3377U true CN219393377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7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0868.7U Active CN219393377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3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2068471A (ja) チップ部品の搬送装置
CN219393377U (zh) 一种消除引线框架传送擦伤的夹爪结构
KR100245794B1 (ko) 리드 프레임 이송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와이어 본딩 장치
KR101133047B1 (ko) 배터리 로딩장치 및 배터리 로딩/언로딩 시스템
JPH0855895A (ja) ウェーハ運搬台
US20200075364A1 (en) Glue dispensing apparatus
CN215183895U (zh) 一种晶片载盘搬运用吸附机械手
CN216145598U (zh) 一种半导体封装用框架输送夹具
CN211507680U (zh) 一种led全自动固晶机的固晶结构
TW511202B (en) Inner lead bonding apparatus
CN208622716U (zh) 一种承载三极管芯片的引线框架
JPH11297721A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の搬送装置
CN217322309U (zh) 搬运机构及加工设备
CN217239417U (zh) 一种用于芯片视觉检测的芯片转运装置
KR20030045614A (ko) 광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00174108A (ja) ワーク把持装置
CN218593005U (zh) 一种硅片加工用传送机械臂
CN216883965U (zh) 一种电池六爪搬运机械手
CN216065297U (zh) 一种led灯切脚折弯设备夹爪定位机构
CN215400140U (zh) 一种运输过程中防挤压装置
CN217532926U (zh) 一种可防止边角破裂的钢化玻璃运输装置
CN208336174U (zh) 一种智能功率模块的载具
TW461068B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ead forming
KR20100003908A (ko) 반도체 패키지 제조 장치
JPH0312423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